十地品第二十六之二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
美国万佛圣城宣化老和尚讲述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第二离垢地】
诸菩萨闻此 最胜微妙地 其心尽清净 一切皆欢喜
皆从于座起 踊住虚空中 普散上妙华 同时共称赞
善哉金刚藏 大智无畏者 善说于此地 菩萨所行法
解脱月菩萨 知衆心清净 乐闻第二地 所有诸行相
即请金刚藏 大慧愿演说 佛子皆乐闻 所住第二地
尔时金刚藏菩萨。告解脱月菩萨言。佛子。菩萨摩诃萨已修初地。欲入第二地。当起十种深心。何等为十。所谓正直心。柔软心。堪能心。调伏心。寂静心。纯善心。不杂心。无顾恋心。广心。大心。菩萨以此十心。得入第二离垢地。佛子。菩萨住离垢地。性自远离一切杀生。不畜刀杖。不怀怨恨。有慙有愧。仁恕具足。于一切衆生有命之者。常生利益慈念之心。是菩萨尚不恶心恼诸衆生。何况于他起衆生想。故以重意而行杀害。
性不偷盗。菩萨于自资财常知止足。于他慈恕不欲侵损。若物属他起他物想。终不于此而生盗心。乃至草叶不与不取。何况其馀资生之具。
性不邪婬。菩萨于自妻知足。不求他妻。于他妻妾。他所护女。亲族媒定。及为法所护。尚不生于贪染之心。何况从事。况于非道。
性不妄语。菩萨常作实语。真语。时语。乃至梦中。亦不忍作。覆藏之语。无心欲作。何况故犯。
性不两舌。菩萨于诸衆生无离间心。无恼害心。不将此语。为破彼故而向彼说。不将彼语为破此故而向此说。未破者不令破。已破者不增长。不喜离间。不乐离间。不作离间语。不说离间语。若实若不实。
性不恶口。所谓毒害语。麤犷语。苦他语。令他瞋恨语。现前语。不现前语。鄙恶语。庸贱语。不可乐闻语。闻者不悦语。瞋忿语。如火烧心语。怨结语。热恼语。不可爱语。不可乐语。能坏自身他身语。如是等语。皆悉捨离。常作润泽语。柔软语。悦意语。可乐闻语。闻者喜悦语。善入人心语。风雅典则语。多人爱乐语。多人悦乐语。身心踊悦语。
修菩萨行的菩萨,在自性的性分里面,不会有恶口。如像毒害语:以不合礼仪的态度,说话像毒药一样;伤害别人的话,或像毒箭一样,令人听了气结不已。麤犷语:强词夺理野蛮的言语。苦他语:说出的话教人听了心中非常苦恼。令他瞋恨语:说出的话,令人听了,立刻起瞋恨之意。现前语:在别人面前说是说非。不现前语:在别人背后说是说非。鄙恶语:说话很卑鄙又恶毒,令人听了不顺耳。庸贱语:说话很庸俗低贱,一点价值也没有。不可乐闻语:说的话令人都不喜欢听。闻者不悦语:说出的话别人听后便不高兴。瞋忿语:所说的话令人听后便发脾气,生大瞋恨心。如火烧心语:所说的话令人听后如火烧心那样的难过。怨结语:所说的话令人听了,永远在心里生一种仇怨。热恼语:令人听了,便生烦恼的言语。不可爱语:说出的话,没有人喜欢听。不可乐语:说的尽是不能令人高兴快乐的话。能坏自身他身语:说话既伤害自己,又不利人,那就是损人不利己的话。像这些话,都属于恶口,都是造恶业,都应该捨离。应该常常说有意义的话,像雨水能润泽植物一样的话。柔软语:很柔和的语气。悦意语:令人听了很欣悦的。可乐闻语:令人听了很快乐的。闻者喜悦语:令听者特别欢喜的。善入人心语:说的都是善意的话,令人听了有甜入心底的感觉。风雅典则语:说话很风趣而文雅,很清高,令人听了也喜欢学习,可作语言的典则。多人爱乐语:说出的话使很多听到的人有和乐亲切的感觉。多人悦乐语:所说的话能使很多听到的人有欢悦快乐的同感。身心踊悦语:令人听了身心快乐,高兴得跳起来,心中生大欢喜。
性不绮语。菩萨常乐思审语。时语。实语。义语。法语。顺道理语。巧调伏语。随时筹量决定语。是菩萨乃至戏笑尚恒思审。何况故出散乱之言。
性不贪欲。菩萨 于他财物。他所资用。不生贪心。不愿不求。
性离瞋恚。菩萨于一切衆生。恒起慈心。利益心。哀愍心。欢喜心。和润心。摄受心。永捨瞋恨怨害热恼。常思顺行仁慈祐益。
修菩萨道的菩萨,自性里离开了瞋恚,瞋是瞋恨,恚是忿怒。这些修菩萨道,集聚种种善根的大菩萨,对于所有九法界的衆生,恒起慈心,时时刻刻都生起一种慈悲的心肠,令衆生得一切安乐。利益心:常想到给衆生一切利益。哀愍心:对衆生生出一种可怜的心,愍念一切衆生,随时帮助他们。欢喜心:菩萨的心,时刻都是欢喜的,没有一点忧愁。和润心:菩萨的心对一切衆生,都是和气的、润泽的,所以一切衆生都欢喜他。摄受心:能摄受那些发菩提心的善男信女,指引他们修行进入菩提大道。菩萨永远捨除了这种瞋恨人的心、怨害人的心,和令人生起烦恼的心,总是常常想到顺行仁慈祐益:仁爱一切衆生,慈愍一切衆生,帮助一切衆生,利益一切衆生。
又离邪见。菩萨住于正道。不行占卜。不取恶戒。心见正直。无诳、无谄。于佛法僧。起决定信。
又离邪见:菩萨他时刻都在正知正见中,远离一切的邪知邪见,常住在八正道里。不行占卜:菩萨从不用占卜来决定事情,预测吉凶。学佛的人。可研读易经,懂得占卜的学问,但不必事事以占卜而决定行止。古人说:「君子问祸不问福」,这意思是说:正知正见的人,他只关心大衆的灾祸,从不为个人求侥倖的意外之财。菩萨不理会自己有否灾难,逆来顺受,所以他不需要占卜问卦。不取恶戒:菩萨也不受持那些外道的牛戒、狗戒,妄求非分升天。心见正直:菩萨的心正、见正,所以说「直心是道场」。无诳无谄:菩萨不妄求名利,或欺骗别人贪取财物,也不攀附权势,博取虚名。他对于佛法僧三宝,生起至诚和绝对的信心,永远不生怀疑。
佛子。菩萨摩诃萨如是护持十善业道。常无间断。复作是念。一切衆生堕恶趣者。莫不皆以十不善业。是故我当自修正行。亦劝于他令修正行。何以故。若自不能修行正行。令他修者。无有是处。
佛子。此菩萨摩诃萨复作是念。十不善业道。是地狱畜生饿鬼受生因。十善业道。是人天乃至有顶处受生因。又此上品十善业道。以智慧修习。心狭劣故。怖三界故。阙大悲故。从他闻声而解了故。成声闻乘。又此上品十善业道。修治清净。不从他教。自觉悟故。大悲方便。不具足故。悟解甚深。因缘法故。成独觉乘。又此上品十善业道。修治清净。心广无量故。具足悲愍故。方便所摄故。发生大愿故。不捨衆生故。希求诸佛大智故。净治菩萨诸地故。净修一切诸度故。成菩萨广大行。又此上上十善业道。一切种清净故。乃至证十力四无畏故。一切佛法。皆得成就。是故我今等行十善。应令一切具足清净。如是方便。菩萨当学。
金刚藏菩萨又称一声诸位佛的大弟子!修行菩萨道,积聚种种善根的大菩萨,他们是尊重和保护十善业道,并严谨守持善戒,从不懈怠间断。他又思念一切衆生,为什么会堕到三恶道呢?都是因为多行十不善业的缘故啊!所以我应当修行十善业道的正法行门,又劝其他衆生修行十善业。为什么呢?假若连自己都不能言行一致,确实修行十善业道的正法行门,而叫其他衆生修习,这是行不通的,也不会有好的效果。
诸位佛的大弟子!这些修行菩萨道的大菩萨又作这样的思想:凡人多作十不善业,就是种堕地狱、畜生、饿鬼三恶道的因,所以受生到恶道;反之,多行十善业道,就是种受生人间、天上,或有顶天(最高的天)处的因。又此上品十善业道:上品二字,是指修行十善业道的三乘,如声闻、独觉、菩萨这三乘各自用功不同而言。这种修善业的行门,是以智慧修习的。但有心较狭劣的修行人,只能自利,不能利他。因畏惧三界的痛苦,缺少大悲心的缘故,他只求自度而捨弃衆生。这是指那些从听闻讲经说法而开悟的,这样就成了声闻乘,证得罗汉果位。又有修十善业道而护持得非常清净,可以不必跟从他人的教导,便觉悟了,可是大悲方便却没有圆满。从修十善业道中,只明白了悟较深的因缘法,及因果循环的道理,这样的修行者,就成了独觉乘。 又有修上品十善业的,修持得无上清净,善心广大,利益衆生。发无量大乘心,具足悲愍衆生的慈悲心。用四摄法,方便摄受发菩提心的衆生。发大愿心,永远不捨一切衆生,并方便教化他们而求得如诸佛的大智慧。清净修习十地法门和诸度万行,这样的行者便成就了菩萨的广大行。
总结以上这些最上的十善业道,因各自修习功德不一,成就也自不相同。一切种智都清净,乃至证得佛的十力和四无畏,一切佛所说的法门,都修习成就。所以我现在应该平等修习十善业道,使一切的善因都自在成熟,断除一切的习气而具足清净。像这些方便法门,是修菩萨行,和要实行菩萨道的菩萨们,应当学习的。
佛子。此菩萨摩诃萨又作是念:十不善业道。上者地狱因。中者畜生因。下者饿鬼因。于中杀生之罪;能令衆生堕于地狱。畜生。饿鬼。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短命。二者多病。偷盗之罪;亦令衆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贫穷。二者共财不得自在。邪婬之罪;亦令衆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妻不贞良。二者不得随意眷属。妄语之罪;亦令衆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多被诽谤。二者为他所诳。两舌之罪;亦令衆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眷属乖离。二者亲族弊恶。恶口之罪;亦令衆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常闻恶声。二者言多诤讼。绮语之罪;亦令衆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言无人受。二者语不明了。贪欲之罪;亦令衆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心不知足。二者多欲无厌。瞋恚之罪;亦令衆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常被他人求其长短。二者恒被于他之所恼害。邪见之罪;亦令衆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生邪见家。二者其心谄曲。佛子。十不善业道。能生此等无量无边衆大苦聚。
是故菩萨作如是念。我当远离十不善道。以十善道为法园苑。爱乐安住。自住其中。亦劝他人令住其中。
佛子。此菩萨摩诃萨复于一切衆生。生利益心、安乐心、慈心、悲心、怜愍心、摄受心、守护心、自己心、师心、大师心。作是念言;衆生可愍。堕于邪见、恶慧、恶欲、恶道稠林。我应令彼住于正见。行真实道。
又作是念。一切衆生分别彼我。互相破坏。斗诤瞋恨。炽然不息。我当令彼住于无上大慈之中。又作是念。一切衆生贪取无厌。唯求财利。邪命自活。我当令彼住于清净身语意业。正命法中。又作是念。一切衆生。常随三毒。种种烦恼。因之炽然。不解志求出要方便。我当令彼除灭一切烦恼大火。安置清凉涅槃之处。又作是念。一切衆生。为愚痴重闇。妄见厚膜之所覆故。入阴翳稠林。失智慧光明。行旷野险道。起诸恶见。我当令彼得无障碍清净智眼。知一切法如实相。不随他教。
又作是念。一切衆生。在于生死险道之中。将堕地狱畜生饿鬼。入恶见网中。为愚痴稠林所迷。随逐邪道。行颠倒行。譬如盲人。无有导师。非出要道。谓为出要。入魔境界。恶贼所摄。随顺魔心。远离佛意。我当拔出如是险难。令住无畏一切智城。
又作是念。一切衆生。为大瀑水波浪所没。入欲流、有流、无明流、见流、生死洄澓、爱河漂转。湍驰奔激。不暇观察。为欲觉、恚觉、害觉、随逐不捨。身见罗刹。于中执取。将其永入爱欲稠林。于所贪爱。深生染著。住我慢原阜。安六处聚落。无善救者。无能度者。我当于彼起大悲心。以诸善根而为救济。令无灾患离染寂静。住于一切智慧宝洲。
又作是念。一切衆生处世牢狱。多诸苦恼。常怀爱憎。自生忧怖。贪欲重械之所繫缚。无明稠林以为覆障。于三界内。莫能自出。我当令彼永离三有。住无障碍大涅槃中。
又作是念。一切衆生执著于我。于诸蕴窟宅。不求出离。依六处空聚。起四颠倒行。为四大毒蛇之所侵恼。五蕴怨贼之所杀害。受无量苦。我当令彼住于最胜无所著处。所谓灭一切障碍无上涅槃。又作是念。一切衆生。其心狭劣。不行最上一切智道。虽欲出离。但乐声闻辟支佛乘。我当令住广大佛法。广大智慧。
佛子。菩萨如是。护持于戒。善能增长慈悲之心。佛子。菩萨住此离垢地。以愿力故。得见多佛。所谓见多百佛。多千佛。多百千佛。多亿佛。多百亿佛。多千亿佛。多百千亿佛。如是乃至见多百千亿那由他佛。于诸佛所。以广大心。深心。恭敬尊重。承事供养。衣服。饮食。卧具。医药。一切资生。悉以奉施。亦以供养一切衆僧。以此善根。迴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诸佛所。以尊重心。复更受行十善道法。随其所受。乃至菩提。终不忘失。
是菩萨于无量百千亿那由他劫。远离悭嫉破戒垢故。布施持戒。清净满足。譬如真金。置矾石中。如法鍊已。离一切垢。转复明净。菩萨住此离垢地。亦复如是。于无量百千亿那由他劫。远离悭嫉破戒垢故。布施持戒。清净满足。佛子。此菩萨四摄法中。爱语偏多。十波罗蜜中。持戒偏多。馀非不行。但随力随分。佛子。是名略说菩萨摩诃萨第二离垢地。菩萨住此地。多作转轮圣王。为大法主。具足七宝。有自在力。能除一切衆生悭贪破戒垢。以善方便。令其安住十善道中。为大施主。周给无尽。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如是一切诸所作业。皆不离念佛。不离念法。不离念僧。乃至不离念具足一切种。一切智智。又作是念。我当于一切衆生中。为首。为胜。为殊胜。为妙。为微妙。为上。为无上。乃至为一切智智依止者。是菩萨若欲捨家。于佛法中。勤行精进。便能捨家妻子五欲。
既出家已。勤行精进。于一念顷。得千三昧。得见千佛。知千佛神力。能动千世界。乃至能示现千身。于一一身。能示现千菩萨以为眷属。若以菩萨殊胜愿力。自在示现过于是数。百劫。千劫。乃至百千亿那由他劫。不能数知。尔时。金刚藏菩萨。欲重宣其义。而说颂曰:
质直柔软及堪能 调伏寂静与纯善
速出生死广大意 以此十心入二地
住此成就戒功德 远离杀生不恼害
亦离偷盗及邪婬 妄恶乖离无义语
不贪财物常慈愍 正道直心无谄伪
离险捨慢极调柔 依教而行不放逸
地狱畜生受衆苦 饿鬼烧然出猛燄
一切皆由罪所致 我当离彼住实法
人中随意得受生 乃至顶天禅定乐
独觉声闻佛乘道 皆因十善而成就
如是思惟不放逸 自持净戒教他护
复见群生受衆苦 转更增益大悲心 凡愚邪智不正解 常怀忿恨多诤讼
贪求境界无足期 我应令彼除三毒
愚痴大暗所纒覆 入大险道邪见网
生死笼槛怨所拘 我应令彼摧魔贼
四流漂荡心没溺 三界焚如苦无量
计蕴为宅我在中 为欲度彼勤行道
设求出离心下劣 捨于最上佛智慧
我欲令彼住大乘 发勤精进无厌足 菩萨住此集功德 见无量佛咸供养
亿劫修治善更明 如以好药鍊真金
佛子住此作轮王 普化衆生行十善
所有善法皆修习 为成十力救于世
欲捨王位及财宝 即弃居家依佛教
勇猛精勤一念中 获千三昧见千佛
所有种种神通力 此地菩萨皆能现
愿力所作复过此 无量自在度群生 一切世间利益者 所修菩萨最胜行
如是第二地功德 为诸佛子已开演
【第三发光地】
佛子得闻此地行 菩萨境界难思议
靡不恭敬心欢喜 散华空中为供养
赞言善哉大山王 慈心愍念诸衆生
善说智者律仪法 第二地中之行相
是诸菩萨微妙行 真实无异无差别
为欲利益诸群生 如是演说最清净
一切人天供养者 愿为演说第三地
与法相应诸智业 如其境界希具阐
大僊所有施戒法 忍辱精进禅智慧
及以方便慈悲道 佛清净行愿皆说
时解脱月复请言 无畏大士金刚藏
愿说趣入第三地 柔和心者诸功德
尔时金刚藏菩萨告解脱月菩萨言。佛子。菩萨摩诃萨。已净第二地。欲入第三地。当起十种深心。何等为十。所谓清净心。安住心。厌捨心。离贪心。不退心。坚固心。明盛心。勇猛心。广心。大心。菩萨以是十心。得入第三地。
佛子。菩萨摩诃萨住第三地已。观一切有为法如实相。所谓无常。苦。不净。不安隐。败坏。不久住。刹那生灭。非从前际生。非向后际去。非于现在住。
又观此法无救。无依。与忧。与悲。苦恼同住。爱憎所繫。愁慼转多。无有停积。贪恚痴火。炽然不息。衆患所纒。日夜增长。如幻不实。见如是已。于一切有为。倍增厌离。趣佛智慧。见佛智慧不可思议。无等。无量。难得。无杂。无恼。无忧。至无畏城。不复退还。能救无量苦难衆生。
菩萨如是见如来智慧无量利益。见一切有为无量过患。则于一切衆生。生十种哀愍心。何等为十。所谓见诸衆生孤独无依。生哀愍心。见诸衆生贫穷困乏。生哀愍心。见诸衆生三毒火然。生哀愍心。见诸衆生诸有牢狱之所禁闭。生哀愍心。见诸衆生烦恼稠林恒所覆障。生哀愍心。见诸衆生不善观察。生哀愍心。见诸衆生无善法欲。生哀愍心。见诸衆生失诸佛法。生哀愍心。见诸衆生随生死流。生哀愍心。见诸衆生失解脱方便。生哀愍心。是为十。
菩萨如是见衆生界无量苦恼。发大精进。作是念言。此等衆生我应救。我应脱。我应净。我应度。应著善处。应令安住。应令欢喜。应令知见。应令调伏。应令涅槃。
菩萨如是厌离一切有为。如是愍念一切衆生。知一切智智有胜利益。欲依如来智慧。救度衆生。作是思惟。此诸衆生。堕在烦恼大苦之中。以何方便而能拔济。令住究竟涅槃之乐。
便作是念。欲度衆生令住涅槃。不离无障碍解脱智。无障碍解脱智。不离一切法如实觉。一切法如实觉。不离无行无生行慧光。无行无生行慧光。不离禅善巧决定观察智。禅善巧决定观察智。不离善巧多闻。菩萨如是观察了知已。倍于正法。勤求修习。
日夜唯愿闻法。喜法。乐法。依法。随法。解法。顺法。到法。住法。行法。
菩萨如是勤求佛法。所有珍财。皆无悋惜。不见有物难得可重。但于能说佛法之人生难遭想。是故菩萨于内外财。为求佛法。悉能捨施。无有恭敬而不能行。无有憍慢而不能捨。无有承事而不能作。无有勤苦而不能受。若闻一句未曾闻法。生大欢喜。胜得三千大千世界满中珍宝。
若闻一偈未闻正法。生大欢喜。胜得转轮圣王位。若得一偈未曾闻法。能净菩萨行。胜得帝释梵王位。住无量百千劫。若有人言。我有一句佛所说法。能净菩萨行。汝今若能入大火坑。受极大苦。当以相与。菩萨尔时作如是念。我以一句佛所说法。净菩萨行故。假使三千大千世界。大火满中。尚欲从于梵天之上投身而下。亲自受取。况小火坑而不能入。然我今者。为求佛法。应受一切地狱衆苦。何况人中诸小苦恼。
菩萨如是发勤精进。求于佛法。如其所闻。观察修行。此菩萨得闻法已。摄心安住。于空闲处。作是思惟。如说修行。乃得佛法。非但口言而可清净。佛子。是菩萨住此发光地时。即离欲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住初禅。灭觉观。内净一心。无觉无观。定生喜乐。住第二禅。离喜、住捨。有念、正知,身受乐。诸圣所说。能捨有念受乐。住第三禅。断乐。先除苦喜忧灭。不苦不乐。捨念清净。住第四禅。
超一切色想。灭有对想。不念种种想。入无边虚空。住虚空无边处。超一切虚空无边处。入无边识。住识无边处。超一切识无边处。入无少所有。住无所有处。超一切无所有处住非有想非无想处。但随顺法故行。而无所乐著。
佛子。此菩萨心随于慈。广大无量不二。无怨无对。无障无恼。徧至一切处。尽法界虚空界。徧一切世间。住悲喜捨。亦复如是。
佛子。此菩萨得无量神通力,能动大地。以一身为多身。多身为一身。或隐或显。石壁山障。所往无碍。犹如虚空。于虚空中。跏趺而去。同于飞鸟。入地如水。履水如地。身出烟燄。如大火聚。复雨于水。犹如大云。日月在空。有大威力。而能以手扪摸摩触。其身自在。乃至梵世。 此菩萨天耳清净。过于人耳。悉闻人天若近若远所有音声。乃至蚊蚋虻蝇等声。亦悉能闻。
此菩萨以他心智。如实而知他衆生心。所谓有贪心如实知有贪心。离贪心如实知离贪心。有瞋心。离瞋心。有痴心。离痴心。有烦恼心。无烦恼心。小心。广心。大心。无量心。略心。非略心。散心。非散心。定心。非定心。解脱心。非解脱心。有上心。无上心。杂染心。非杂染心。广心。非广心。皆如实知。菩萨如是以他心智知衆生心。
此菩萨念知无量宿命差别。所谓念知一生。念知二生。三生。四生。乃至十生。二十。三十。乃至百生。无量百生。无量千生。无量百千生。成劫。坏劫。成坏劫。无量成坏劫。我曾在某处。如是名。如是姓。如是种族。如是饮食。如是寿命。如是久住。如是苦乐。我于彼死。生于某处。从某处死。生于此处。如是形状。如是相貌。如是言音。如是过去无量差别。皆能忆念。
此菩萨天眼清净。过于人眼。见诸衆生生时、死时、好色、恶色、善趣、恶趣、随业而去。若彼衆生成就身恶行。成就语恶行。成就意恶行。诽谤贤圣具足邪见。及邪见业因缘。身坏命终。必堕恶趣。生地狱中。若彼衆生成就身善行。成就语善行。成就意善行。不谤贤圣。具足正见。正见业因缘。身坏命终。必生善趣诸天之中。菩萨天眼皆如实知。
此菩萨于诸禅三昧。三摩鉢底。能入能出。然不随其力受生。但随能满菩提分处。以意愿力而生其中。
佛子。是菩萨住此发光地。以愿力故。得见多佛。所谓见多百佛。见多千佛。见多百千佛。乃至见多百千亿那由他佛。悉以广大心。深心。恭敬尊重。承事供养。衣服。饮食。卧具。汤药。一切资生。悉以奉施。亦以供养一切衆僧。以此善根,迴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于其佛所恭敬听法。闻已受持。随力修行。此菩萨观一切法不生不灭。因缘而有。见缚先灭。一切欲缚、色缚、有缚,无明缚,皆转微薄。于无量百千亿那由他劫。不积集故。邪贪邪瞋。及以邪痴。悉得除断。所有善根。转更明净。
佛子。譬如真金。善巧鍊治。秤两不减。转更明净。菩萨亦复如是。住此发光地不积集故。邪贪邪瞋。及以邪痴。皆得除断。所有善根。转更明净。
此菩萨忍辱心。柔和心。谐顺心。悦美心。不瞋心。不动心。不浊心。无高下心。不望报心。报恩心。不谄心。不诳心。无险詖心。皆转清净。
此菩萨于四摄中。利行偏多。十波罗蜜中。忍波罗蜜偏多。馀非不修。但随力随分。佛子。是名菩萨第三发光地。
菩萨住此地。多作三十三天王。能以方便。令诸衆生捨离贪欲。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如是一切诸所作业。皆不离念佛。不离念法。不离念僧。乃至不离念具足一切种。一切智智。
复作是念。我当于一切衆生中。为首,为胜,为殊胜。为妙,为微妙。为上,为无上。乃至为一切智智依止者。若勤行精进。于一念顷。得百千三昧。得见百千佛。知百千佛神力。能动百千佛世界。乃至示现百千身。一一身。百千菩萨以为眷属。若以菩萨殊胜愿力。自在示现。过于此数。百劫千劫。乃至百千亿那由他劫。不能数知。尔时金刚藏菩萨。欲重宣其义。而说颂曰:
清净安住明盛心 厌离无贪无害心
坚固勇猛广大心 智者以此入三地 菩萨住此发光地 观诸行法苦无常
不净败坏速归灭 无坚无住无来往
观诸有为如重病 忧悲苦恼惑所缠
三毒猛火恒炽然 无始时来不休息 厌离三有不贪著 专求佛智无异念
难测难思无等伦 无量无边无逼恼
见佛智已愍衆生 孤独无依无救护
三毒炽然常困乏 住诸有狱恒受苦
烦恼纒覆盲无目 志乐下劣丧法宝
随顺生死怖涅槃 我应救彼勤精进 将求智慧益衆生 思何方便令解脱
不离如来无碍智 彼复无生慧所起
心念此慧从闻得 如是思惟自勤励
日夜听习无间然 唯以正法为尊重
国城财贝诸珍宝 妻子眷属及王位
菩萨为法起敬心 如是一切皆能捨
头目耳鼻舌牙齿 手足骨髓心血肉
此等皆捨未为难 但以闻法为最难
设有人来语菩萨 孰能投身大火聚
我当与汝佛法宝 闻已投之无怯惧
假使火满三千界 身从梵世而投入
为求法故不为难 况复人间诸小苦 从初发意至得佛 其间所有阿鼻苦
为闻法故皆能受 何况人中诸苦事
闻已如理正思惟 获得四禅无色定
四等五通次第起 不随其力而受生
菩萨住此见多佛 供养听闻心决定
断诸邪惑转清净 如鍊真金体无减 住此多作忉利王 化导无量诸天衆
令捨贪心住善道 一向专求佛功德
佛子住此勤精进 百千三昧皆具足
见百千佛相严身 若以愿力复过是
一切衆生普利益 彼诸菩萨最上行
如是所有第三地 我依其义已解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