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界佛教总会‧DRBA Logo

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

化老和尚讲述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十地品第二十六之三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
美国万佛圣城宣化老和尚讲述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第四燄慧地】

佛子闻此广大行 可乐深妙殊胜地
心皆踊悦大欢喜 普散众华供养佛

诸位佛的大弟子们,听了金刚藏菩萨为他们说完以上发光地的菩萨所修行的广大行门后,知道这些行门都是最微妙、深奥、殊胜的,大家都乐于深入研究修习。于是,众位菩萨心中涌出了最快乐、最欢喜的心。他们普遍洒散许多最名贵的香花,供养法会中十方诸佛和释迦牟尼佛。

演说如是妙法时 大地海水皆震动
一切天女咸欢喜 悉吐妙音同赞叹

当金刚藏菩萨演说第三地不可思议的微妙法门时,所有的山河大地,四大海水,都呈现出六种十八相的震动。天女们听了都非常欢喜,一齐发出美妙的声音,同声赞叹三宝。

自在天王大欣庆 雨摩尼宝供养佛
赞言佛为我出兴 演说第一功德行    

这时大自在天的天王,也欢喜无量。他以大量的摩尼宝珠,供养诸佛。他高声赞扬诸佛说:「佛就是为我们诸天,才示现出世的,特为我们演说最上、最殊胜、第一的功德行门!」

如是智者诸地义 于百千劫甚难得
我今忽然而得闻 菩萨胜行妙法音

好像这样有大智慧的菩萨——金刚藏菩萨,为法会大众演说十地中每一地的义理,真是在百千亿劫中,也难得听一次。我现在真是幸运,竟得逢此法会,听到极难得的无上微妙法音。

愿更演说聪慧者 后地决定无馀道
利益一切诸天人 此诸佛子皆乐闻  

解脱月菩萨对金刚藏菩萨说:「有大智慧的金刚藏菩萨!现在我们更愿意听您继续讲说第四地,有关应知的修学道理及相状。不但利益正在修学诸地行门的菩萨们,也可同时利益诸天人。凡在法会中的诸佛子们,他们也都很欢喜听到这种法门。」

勇猛大心解脱月 请金刚藏言佛子
从此转入第四地 所有行相愿宣说

勇猛精进发大菩萨心的解脱月菩萨,向金刚藏菩萨请法,称他「佛的大弟子啊!从第三地进转入第四地后,一切修行的法门,以及所证得的境界,请求您为我们详细解说。」

尔时金刚藏菩萨。告解脱月菩萨言。佛子。菩萨摩诃萨。第三地善清净已。欲入第四燄慧地。当修行十法明门。何等为十。所谓观察众生界。观察法界。观察世界。观察虚空界。观察识界。观察欲界。观察色界。观察无色界。观察广心信解界。观察大心信解界。菩萨以此十法明门。得入第四燄慧地。

解脱月菩萨说完上面的偈颂以后,金刚藏菩萨便接著对他说:「诸位佛的大弟子们!善能清净修行第三地的大菩萨,圆满第三地功德后,证得第三地的果位,再要进入第四地——燄慧地时,必须修行十种佛法,才能明白进入佛法之间。甚么是十种佛法明门呢?总而言之,都是有关济度众生的事和理。分开来说,不外:①观察众生界,有种种的善恶因缘纠结。②观察法界,而今是甚么法行世的时代,是正法?像法?还是末法?是染法界,还是净法界?③观察世界,已到了甚么时劫。是成、是住、是坏、还是空?④观察虚空界,众生所住的正报、依报,均依虚空而立。应说何种法才能契合众生的根机?⑤观察众生的本识,染汚和清净为因,应以何法去教化,使其转染为净?⑥观察欲界天的众生,应用何法去度他们,使他们能离欲去爱,不著受、想?⑦观察色界天的众生,和⑧无色界的众生。这三界的众生,都著于色、法中,由烦恼使染,成染分依他,深溺于著。菩萨既知三界唯心,那么,应以何法才能契合,才能拔众生于「愚」「著」中?⑨观察天上具广大信解心的众生,他们已是烦恼不染了,已成净分依他,今用什么方法去助使他们进趣上乘呢?⑩又观察天上的大心信解的众生,他们是能发大菩萨心,超呼二乘,即将行菩萨道的众生,今应用甚么方法去助他们圆满所发的菩提心呢?

菩萨用这十种方法,观察圆满,由此明白进入第四地的修行法门。燄慧地的意思,谓智慧的火燄,如同光芒,照耀徧于十法界。前三地尤寄世间,从此地进入修出世圣智,捨于定爱,永断烦恼,修证菩提分法。

佛子。菩萨住此燄慧地。则能以十种智成熟法故。得彼内法。生如来家。何等为十。所谓深心不退故。于三宝中生净信。毕竟不坏故。观诸行生灭故。观诸法自性无生故。观世间成坏故。观因业有生故。观生死涅槃故。观众生国土业故。观前际后际故。观无所有尽故。是为十。佛子。菩萨住此第四地。观内身循身观。勤勇念知。除世间贪忧。观外身循身观。勤勇念知。除世间贪忧。观内外身循身观。勤勇念知。除世间贪忧。

金刚藏菩萨又称一声,诸位佛的弟子!住在第四地——燄慧地的菩萨,依据十种智慧来思惟、观察,由此修行而成熟所修学的法门。「成熟」:就是灭除前三地解法的智障,摄入第四地的出世圣智。得到属于内心的「心智法」,不是外相,而是承受佛所说的,教化众生的心法,所以能生到佛的家族里。因为第四地是出世法的开始,所以说「生」到如来家。什么是十种智慧所成熟的内法呢?①「所谓深心不退」:深心就是菩萨发的菩提心。「不退」:就是永远不会退转到二乘,不会懈怠、放逸。②对三宝的信心,绝对坚定,不会动摇,不会怀疑,由是生起清净的尊敬心,永不失坏。③菩萨观察诸行的生灭,明白是无常苦空,生灭无常的。④又观一切诸法的自性,本来无生无灭。因为一切法本是寂灭,没有本体,是因缘所生。佛说:「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为假名,亦名中道义。」⑤又观世间和世间的一切,都不能避免成、住、坏、空的劫相。菩萨愍念众生,所以发大菩提心。

⑥又观一切的「业」。众生受种种不同的「报」,是以「业」为种子,遇缘成熟而受报障的,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因果循环,毫釐不爽。⑦又观生死、涅槃之差别,生死疲劳,从贪欲起,苦恼无量;涅槃寂静,常乐我净。菩萨能觉生死苦,便知进趣菩提,可以永断生死,恒受涅槃之乐。他思惟诸法,了知甚么是生死,甚么是涅槃,即得不生不死之道。⑧又观一切众生,于不同的国土和六道中受生,是因何业所致?又知道他们曾造了甚么业,才得到这种应受的果报。⑨又观前际,烦恼无始;再观后际,涅槃无终。只因为众生妄想重重,故生出不同的业报。⑩又观一切众生,烦恼无尽,虚空无尽,生、老、病、死、虚伪无主,皆无有尽。

以上是住燄慧地的菩萨,所精勤观察,深切思惟的十种智,及依此智而成熟的法理与事相。金刚藏菩萨又称一声佛子!菩萨住在第四地的时候,他修习止观法门,观内身时,观想此身不净,是三十六种不净的物体和五种不净所集成。三十六种不净物:①外相十二种:髮、毛、爪、齿、眵、泪、涎、唾、屎、溺、垢、汗。②身器十二种:皮、肤、血、肉、筋、脉、骨、髓、肪、膏、脑、膜。③内含十二种:肝、胆、肠、胃、脾、肾、心、肺、生脏、熟脏、赤痰、白痰。五种不净:①种子不净,乃过去之结业和父精母血为种。②住处不净,住在母胎不净之处。③自相不净,身具九孔,常流汚物。④自体不净,身为三十六种不净之物合成。⑤究竟不净,死后入土为虫蚁所噉,终成粪土,恶露充满。对此不净之身,焉能生起贪爱?如要除离无始以来在世上的贪爱恶习忧愁得失,实在不容易,所以要精进勤奋,随时警惕,有决心,有毅力,有勇气,持之有恒!

「念」就是觉悟的意思,要明白「身」和「命」是无常的,要警觉佛法将灭,要知道收摄散心,牢记不忘,生起正念。「知」则是有坚决心,立志痛悔过去的错误,发愿断恶从善。如此言行一致,力行实践,才能除去世间上一切贪爱的繫缚,和忧悲苦恼的痛苦。菩萨又观察外身,「外身」是指身外一切的色、声、香、味、触。循著身向外仔细观察思惟,一切万事万物的呈现,无非是有声无声、有形无形地向世人说法。如果世人能明白它说法的含意,便可了达一切诸法实相。常行精进,诸多反省,破除邪知邪见,遵信正法,成正行,修学佛的智慧,自然便可以除去世间一切无所谓的贪忧。继而再「观内外身」:内身观,是观内里的色、受、想、行、识五蕴。外身观,是外身的色、声、香、味、触、法六尘。身内外一切的法,要循此去观察思惟。既已知内身不净,无可贪爱。身外一切,所谓名闻利养,也不能永住。如是观察思惟,了然于心,智慧现前。还要勤勇念知,自在修行。菩萨远离人间的烦恼,捨弃世上无知的颠倒,那里还会贪爱放逸,更不会生出忧愁苦恼了。

附上人开示一则:所谓「知过能改,善莫大焉」。在大众前表白自己的过错,在佛前忏悔自己的罪业,这样,过错便消灭了。如果不愿人知,也不知改悔,反而覆藏,过错便永远存在,你也永不知悔改。佛住世时,二众有犯错,都是要当众白过忏悔。这就好比白色的衣裳有污垢,必须洗净净。人的心地有暗影,一经忏悔便能恢复本有的光明智慧。为什么一般人都不能显出光明智慧呢?就因为人人皆有一副假面具,不愿别人知道自己的过错。所以佛当时便用当众忏悔的方法,使人皆有悔过自新的机会。有时,自己犯了过失还不知道,于是便由旁人好意劝勉,指出他的过错,这叫举过。令他忏悔,恢复清净,这是正法住世时的规律。

佛入涅槃后,渐渐地人皆不用此忏悔的方法,文过饰非,故法渐没。如今佛法初传入西方,可谓正法时代,所以应遵行佛制,对四众弟子,不管犯任何过错,只要白过,便能恢复本性的清净,不会在心中留下阴影。修行人不要有自私自利的心,应把「小我」的观念扩大而成人众。于众人有利的事,即使于己有损,粉身碎骨,也应勉力以赴。反过来说,如是损人利己之事,虽百利而不应为。如此力行,才能成就菩萨所行的道路。

如是观内受。外受。内外受。循受观。观内心、外心、内外心、循心观。观内法、外法、内外法、循法观。勤勇念知。除世间贪忧。复次。此菩萨未生诸恶不善法。为不生故。欲生、勤精进。发心正断。已生诸恶不善法。为断故。欲生、勤精进发心正断。未生诸善法。为生故,欲生、勤精进,发心正行。已生诸善法。为住不失故。修令增广故。欲生、勤精进,发心正行。

像这样观察,仔细研究,迴光返照:在内心的感受是什么?外在的感受是什么?内外合一的感受又是什么?这就叫循受观,是顺著「受」去观察。「受」有「心受」和「身受」:六识所受名「心受」,五根所受名「身受」。又观内心是甚么样?外心又是甚么样?内外心合一又是甚么样?循心意观察,以研究实心的作用。又观内里的一切法和外面的一切法,内外法,循著法来观察。也要勤精进,勇猛不懈,念一切智慧,除世间上一切的贪爱,和忧愁苦恼。

出家人要出三界家——出欲界家、色界家、无色界家,还要出烦恼家,断除一切烦恼;出世俗家,就是除去贪爱。要真正做到圆满,当然不容易,但要克服困难,力行实践。古语说:「仁者,先难而后获。」意谓成就一个有仁心的人,必须经过艰难困苦的过程,才能真正成熟仁慈心肠,达到圆融无碍的智慧和完成高尚美满的人格。前面所讲的,是世间的贪爱染汚,现在要说出世间的快乐。前面没有说得圆满,现在说详细一点。这位修燄慧地的菩萨,当他内心还没有生起诸恶念,以及不好的事法时,为了使诸恶念和不好事法不生的缘故,便要发菩提心,勤勉精进,勇猛不懈。要这样正断一切的诸恶念和不好法。正断,是断懈怠。诸恶,即十恶。使它不生起来;如果已生了,便应该急速把它断除。也必须生勇猛精进的菩提心,发大愿心正断这种恶念和不善法,改为善念善法,即十善。假设还未生,而希望能生起十善心,更应该勇猛精进、奋发不怠。应该发大菩提心,愿大愿心,切实做到十善法。假使已生起一切善念,为了要保持常行十善,不会中途停顿,便要勤加精进,使善念善行日渐增长扩大,也必须勇猛精进,发大菩提心,切实修行正知正见,成就菩提。

复次此菩萨修行欲定断行。成就神足。依止厌。依止离。依止灭。迴向于捨。修行精进定。心定、观定,断行,成就神足。依止厌。依止离。依止灭。迴向于捨。

金刚藏菩萨又继续说:「前面所讲的这位菩萨,他修行欲界定的时候,要断一切恶行,生一切善行,便可成就神足通——这是六种神通之一,又名神境通。要依止厌离一切的恶行法,断止一切的恶行法,也要灭却一切的恶行法。把这些迴向于一切捨行,修一切的布施」。「捨」:是要捨自己不能捨的。放不下的,才是真捨。「修行精进定」:是修定的功夫恒不间断。心定,就是心有定力,不受外境诱惑而动摇,不为内情的衝动而转移,所谓「八风吹不动」。八风是:①称。②讥——受人称赞和被讥笑,都不为所动。③苦。④乐——受任何痛苦和任何快乐,也不为所动。⑤利。⑥衰——不管于己有利或有害,都不为所动。⑦毁。⑧誉——不论得失,毁谤和赞誉不受影响。这样就能证明「心定」的功夫,到了何种程度。

「观定」:观察所修的定,是否有所成就。「断行」:断除一切恶行。如此成就六通之一的神足通。要依止厌一切世间法,依止离一切世间法,依止灭除一切世间的恶行,迴向于布施喜捨法门。菩萨像这样修行,达到了「眼观形色内无有,耳听尘事心不知」的境界,才是真正有了定力。

复次此菩萨修行信根。依止厌。依止离。依止灭。迴向于捨。修行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依止厌。依止离。依止灭。迴向于捨。复次此菩萨修行信力。依止厌。依止离。依止灭。迴向于捨。修行精进力。念力。定力。慧力。依止厌。依止离。依止灭。迴向于捨。    

金刚藏菩萨把前面的道理再详细一点。这位菩萨修行五根——信根、进根、念根、定根、慧根的时候,依止厌弃娑婆世界,依止脱离一切烦恼,依止灭尽一切习气,迴向于捨的波罗蜜。又更详细一点说,这位燄慧地的菩萨,修行五力——信力、进力、念力、定力、慧力,也是依止厌,依止离,依止灭,迴向于捨的波罗蜜。这就是五根五力,力是由根生出来的。依著这些行门修行,便能厌离一切世间法,修行一切出世间法,迴向于捨的法门。

复次此菩萨修行念觉分。依止厌。依止离。依止灭。迴向于捨。修行择法觉分。精进觉分。喜觉分。猗觉分。定觉分。捨觉分。依止厌。依止离。依止灭。迴向于捨。复次此菩萨修行正见。依止厌。依止离。依止灭。迴向于捨。修行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依止厌。依止离。依止灭。迴向于捨。菩萨修行如是功德。为不捨一切众生故。本愿所持故。大悲为首故。大慈成就故。思念一切智智故。成就庄严佛土故。成就如来力无所畏不共佛法。相好音声。悉具足故。求于上上殊胜道故。随顺所闻甚深佛解脱故。思惟大智善巧方便故。

金刚藏菩萨讲完了五根五力的法门以后,接著又讲在燄慧地的菩萨,除了修行以上的法门,应再继续修行七觉支分的法门。又名七菩提分,意谓觉了、觉察。此是定慧均等之法门。首先要修㈠念觉分,因为觉为自体,其馀六种为觉之因。念可通显馀六,馀皆为念所依的缘故。由繫念能令诸法不会忘失,使定慧均等。修念觉分时,也是依此正念,而厌弃一切有漏的世间法,抛捨离一切有为的世间法,灭却一切世间的染汚思想,迴向于四无量心的捨波罗蜜。

此菩萨还要修行其馀六觉分:㈠择法觉分,以智慧拣择法的真伪。㈡精进觉分,以勇猛之心,离邪行,行真法。㈢喜觉分,心得善法,即生欢喜。㈣猗觉分,断除身心之粗重相,使不染污染而得轻安。(五)定觉分,使心住于一境而不散乱。(六)捨觉分,捨诸妄谬和一切法,行捨平等,永除贪忧。修行此六觉分时,同样应该依止正法,观察思惟,厌弃一切,远离一切,灭除一切不善的思想行为,迴向于捨的波罗蜜。

这位菩萨继而修行八正道,又名八圣道,因为八正是菩萨道,远离八邪,断诸烦恼,出生菩萨不可思议一切三昧,开通涅槃,所以名之为圣道:①正见,就是苦、集、灭、道四谛的道理明白了,修证得到无漏智慧,为诸正道的主体。②正思惟,既已见四圣谛的道理,尚思惟而使真智增长,以无漏之心为体。③正语,戒为体。以真智修口业、不说一切非理的话,以无漏之戒为体。④正业,以真智除尽一切不正当身业,住于清净身业,以无漏戒为体。⑤正命,依清净三业,顺正法而活命,离五邪命,以无漏戒为体。⑥正精进,运用真智慧,勇猛不懈修学进入涅槃的道理,以无漏勤勉为体。⑦正念,以真智忆念佛的正道,不使生起邪念,以无漏念为体。⑧正定,以真智入清净的禅定,以无漏之定为体。八正道反转而行,就是八邪道。菩萨修此八种正道,也要依止真智,厌弃红尘,捨离人间贪爱欲求,灭尽染汚的思想,迴向于捨的波罗蜜。

燄慧地的菩萨修行这些无漏功德,是因为他不愿捨弃苦海中的众生,希望济度他们的缘故。是根据他过去所发的愿心,令其满愿的缘故。是以大悲心为第一重要的缘故。是以大慈成就所有众生的缘故。是为思惟一切智慧中的真智慧的缘故。是为了成就庄严诸佛国土的缘故。是为了成就有如佛的四种无所畏惧的力量,和十八不共的佛法,还有如佛的相好,音声好,一切皆圆满具足的缘故。又为求最上、殊胜佛道的缘故。又希望随顺所闻的一切佛法获得最深秘解脱妙法的缘故。又思惟大智慧和善巧的方便法门,可用以教化众生的缘故。有此种种缘故,所以要修行菩萨道。以上所讲的各节,可以用譬喻来显明:「法性如大地,念处如种子,正勤为种植,神足如抽芽,五根如生根,五力如茎叶增长,开七觉花,结八正果。」

佛子。菩萨住此燄慧地。所有身见为首。我人众生寿命。蕴界处。所起执著出没,思惟,观察。治故,我所故,财物故,著处故,于如是等一切皆离。此菩萨若见业是如来所诃。烦恼所染。皆悉捨离。若见业是顺菩萨道。如来所赞。皆悉修行。     

金刚藏菩萨又称一声诸位佛的弟子!菩萨住在燄慧地修行的时候,在诸「见」中,以「身见」为第一要先除去。其馀的如「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五蕴——色、受、想、行、识;十八界——六根、六尘、六识;十二处——六根、六尘」,所生起的烦恼、染汚、执著、骄慢等等,不利于修治身心的思饮欲。菩萨应仔细观察其出没,深入思惟其境界,了知其如幻如化,都没有了,都空了。在这种法里,数数观察修治所见,发现我所有的自我见,一切财物属于我的私有见,执著于安处法定见——由于以上身见而生起烦恼、妄想、我执、法执。现在都要把它捨离、抛却。这位菩萨若见到这种恶业是佛不喜欢,为佛诃斥的,是一切烦恼染汚,他必定把它捨弃并且远远离开。假若看到是善业,是依顺修行道所必修治的道品,是不违背佛所说的教言,是如来所赞叹的,他必定依教奉行,如法修行。

佛子。此菩萨随所起方便慧。修习于道。及助道分。如是而得润泽心。柔软心。调顺心。利益安乐心。无杂染心。求上上胜法心。求殊胜智慧心。救一切世间心。恭敬尊德无违教命心。随所闻法。皆善修行心。    

金刚藏菩萨又称一声诸位佛的弟子!在燄慧地的菩萨,随著他在四地中所证得的方便智慧,积聚的功德,以及能帮助他修道的法门,如此而得到光明润泽的心智,柔软而慈和的心肠。没有一点脾气,便能气血调和,调顺其心。他有一个使人受到安稳快乐的心,随时以利益众生为念。他没有一点贪瞋痴和欲念的杂染心。他有常常虔诚求无上法门的胜法心。他希望求得最殊胜如佛一般最上智慧的心。发愿救度世间上一切苦难的众生,唯愿使他们离苦得乐的大悲心。他有礼敬善知识,尊重大德贤圣,敬谨接受他们的教化,而不违背的恭敬心。他有依教奉行的心,无论在任何地方听到善法,他都是依著这种善法修行。

此菩萨知恩。知报恩。心极和善。同住安乐。质直柔软。无稠林行。无有我慢。善受教诲。得说者意。此菩萨如是忍成就。如是调柔成就。如是寂灭成就。如是忍调柔寂灭成就。净治后地业。作意修行时。得不休息精进。不杂染精进。不退转精进。广大精进。无边精进。炽然精进。无等等精进。无能坏精进。成熟一切众生精进。善分别道非道精进。是菩萨心界清净。深心不失。悟解明利。善根增长。离世垢浊。断诸疑惑。明断具足。喜乐充满。佛亲护念。无量志乐。皆悉成就。

这位菩萨受到助成他修菩萨道的利益,内心非常感激,知道这种难得的恩德,也知道如何去报答这无上的恩德。他的心地极和善,他同任何人相处,一同常住,都给人很好的感受,令人好像在和煦的春日般安适快乐。他的资质柔和,心性诚直,没有丝毫令人如入荆棘之感,没有令人不敢亲近的地方。他对人没有傲慢,也没有气势凌人的骄态,于善知识的忠言指导,都非常乐意接受,很能得到讲经说法的大菩萨们的欢喜。这位菩萨有这样善良的素质,于是成就忍波罗蜜的功德,成就身心调和柔顺的品德,得到清净无染,常乐我净的寂灭之乐。如是忍波罗蜜,调柔寂灭,这些修行的功夫都成就了,由此可以进入第五地—— 难胜地修学的阶段,专一心一意地修学第五地。在这一阶段时,菩萨昼夜匪懈,毫不休息的精进修学佛道。

「不杂染精进」,意谓不懈怠,也不操之过急,不急不徐,平等恒常。「不退转精进」,指念不退、行不退、位不退于自乘。以上二点是有关自利方面。「广大精进」,心念广大,有利他的心。广大到尽虚空,徧法界,都是他修行的处所和对象。「无边精进」,发愿摄受无边众生,普施利益,教令修行。「炽然精进」,随顺教言,如像火一样地精进修学。「无等等精进」,没有可与其比拟的精进。「无能坏精进」,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阻碍他或破坏他的精进。「成熟一切众生精进」,不但自己修菩萨道,也能教化一切众生修菩萨道,令一切众生的善根成熟。「善分别道非道精进」,他善于明白理解,甚么是佛道,甚么是魔道,有断疑决非的智慧,有伏他的无畏力,精进正修习。这位菩萨的本心清净了,他的菩提心永远不退转,永远不会失坏。他能非常彻底地觉悟、理解、明白。他的善根日夜增长,脱离污垢恶浊的世间。断除过去一切的疑惑。明白甚么是应断除的,甚么是应该摄受的,圆满具足,内心充满无限欢喜,十方诸佛都亲自护念这位菩萨。无量的志愿,都在心性愉悦中成就了——这就是本心界满足果。

佛子。菩萨住此燄慧地。以愿力故。得见多佛。所谓见多百佛。见多千佛。见多百千佛。乃至见多百千亿那由他佛。皆恭敬尊重。承事供养。衣服。卧具。饮食。汤药。一切资生。悉以奉施。亦以供养一切众僧。以此善根。皆悉迴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彼佛所恭敬听法。闻已受持。具足修行。    

金刚藏菩萨又称一声诸位佛的弟子!住在燄慧地的菩萨,以他往昔所发愿力的缘故,能见到很多的佛。能见多少佛呢?可以见到数百佛,见到数千佛,见到数百千佛,甚至可以见到百千亿那由他那样多的佛。菩萨见到了佛,他都是必恭必敬,尊重这些佛,谨谨慎慎地侍奉这些佛,以最好的珍物供养诸佛。大凡一切日常生活上所必需的用品,如穿的衣服,卧室的用品,吃喝的上好食物,营养身体或者疗治病痛的补品和药材,没有一样不奉献布施诸佛,亦同样以这些东西供养诸位贤圣僧。这样修积的善根,完全迴向于正等正觉的果位。在诸佛说法的道场,用恭敬的态度听法,只要听到正法之后,他都能受用,而且一点儿都不马虎地遵照修持,力行实践。

复于彼诸佛法中。出家修道。又更修治深心信解。经无量百千亿那由他劫。令诸善根。转复明净。佛子。譬如金师。鍊治真金。作庄严具。馀所有金。皆不能及。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住于此地所有善根。下地善根所不能及。如摩尼宝清净光轮。能放光明。非诸馀宝之所能及。风雨等缘悉不能坏。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住于此地。下地菩萨所不能及。众魔烦恼悉不能坏。此菩萨于四摄中。同事偏多。十波罗蜜中。精进偏多。馀非不修。但随力随分。

这位在燄慧地闻法受持,具足修行的菩萨,就在诸佛的法益中,捨俗出家。他断除诸贪欲,离却众爱乐,专修无上的佛道。因为修治的功夫日增,对于诸佛所说的无上微妙法,从心的深处信服,再也找不出丝毫的怀疑了。经过无量多时劫,令自己所修积的菩提善根,日复一日更光明精纯。各位佛的弟子!如是修治,就像锻鍊金子的匠人,把从鑛地取来的金沙,提炼成纯金,拿来做装饰品。那些还没有经过锻鍊的金子,绝对不能同已经提炼过的金子相提并论。菩萨中的大菩萨,就好像前三地菩萨所不能及的。这就像摩尼宝珠,它清净的光轮,能放出灿烂的光彩,这种光彩,也不是其他的宝物所能有的。即令有风雨浸润侵袭的因缘,也不能使摩尼宝珠的光芒损坏丝毫。菩萨中的大菩萨,就如摩尼珠一样的坚固光耀。住在前三地的菩萨,他们的修治功夫,是比不上四地菩萨的。无论天魔外道或外来的任何烦恼,都不能破坏其定心,动摇其意志。这位菩萨用四摄法度生时,採用其中的「同事」的方法最多。修十种波罗蜜时,以修精进波罗蜜的法门较多。其馀的三种摄法和九种波罗蜜,并不是不修,只是随自己的力量,和缘份修而已。

佛子。是名略说菩萨摩诃萨第四燄慧地。菩萨住此地。多作须夜摩天王。以善方便。能除众生身见等惑。令住正见。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如是一切诸所作业。皆不离念佛。不离念法。不离念僧。乃至不离念具足一切种。一切智智。    

金刚藏菩萨又称一声各位佛的弟子!这只是大略说一说,菩萨中的大菩萨,修行第四燄慧地时的境界。菩萨在这果位上,多数作须夜摩天王。他以种种善巧方便,能消除众生的身见、边见、见取见、戒取见、邪见等等的迷惑,令众生依住于正法之中。他用四摄法——布施、爱语、利行、同事,所做的一切善业,都不离忆念佛的功德,不离思惟无上甚深微妙的法宝,不离思念仰慕贤圣僧宝的清净。乃至思惟一切种智,一切智慧中最上殊胜者。

复作是念。我当于一切众生中为首。为胜。为殊胜。为妙。为微妙。为上。为无上。乃至为一切智智依止者。是菩萨若发勤精进。于一念顷。得入亿数三昧。得见亿数佛。得知亿数佛神力。能动亿数世界。乃至能示现亿数身。一一身。亿数菩萨以为眷属。若以菩萨殊胜愿力。自在示现。过于此数。百劫千劫。乃至百千亿那由他劫。不能数知。尔时。金刚藏菩萨。欲重宣其义而说颂言:

这位在燄慧地的菩萨,又这样思惟,我应该在所有的众生中,做他们的领导者。我应有过人的能力,特殊的智慧,头脑灵敏,有超人的微妙思想,一切的表现,要高于普通人,要在一般人之上。甚至要比一切有智慧的人,更具高一等的智慧,而作为诸有智者的依止者。这位菩萨假若更进一步发勇猛精进心,便可以在一念之间,得入亿数的三昧正定,可以见到亿数那样多的佛,也能知道亿数那样多的神通。他还能震动亿数的世界,乃至能够变化亿数那样多的身分,到处示现。在每一个身体中,他又能变化出亿数那样多的菩萨做他的眷属。如果以这位菩萨往昔所发的殊胜的愿力而言,他很轻鬆自在,安然自若地表现这些神妙事蹟。还不止这些,就是再超过数倍,也不为难。像这样的示现,穷尽百劫、千劫,甚至百千亿那由他那样多时劫,也没有方法说清楚,数出确实的数目。这时,金刚藏菩萨,恐怕大家有疏忽之处,没有听清楚。他仰承十方诸佛的大威神力,观察一切众生的因缘,使未种善根者,令他种善根;已种善根者,令他增长,善根已增长者,令他成熟;善根已成熟者,令他得到解脱。所以他愿意把前面的长行经文,再用偈颂的方法重说一遍。

菩萨已净第三地 次观众生世法界
空界识界及三界 心解悉了能趣入

菩萨已经圆满前面的三地,证得清净的果位,其次又观察众生界、世界、法界、虚空界、识界,以及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他的心明白了,应该如何进入第四地的法门。

始登燄地增势力 生如来家永不退
于佛法僧信不坏 观法无常无有起

菩萨进入第四地,更增进道业,增益智慧,增添势力与光明,更增加菩萨的大道心。到了第四地,便生到佛的家族里,永远也不会退转于无上正等正觉。菩萨证得第四地的果位,对于佛、法、僧三宝的信心,更深厚,更坚固,其信根永远不会被天魔外道所破坏。他观察一切法都是无常,既没有生起,也没有毁灭的现象。

观世成坏业有生 生死涅槃刹等业
观前后际亦观尽 如是修行生佛家

菩萨观察世界成、住、坏、空,的变化,皆因众生业果而生起。众生中有的生,有的死,有的证得涅槃,有的生到某一个佛刹,这也是由于各自的业果不同,所感的业报也不同。观前际既不可得,观后际亦不可得,观眼前也不可得,所有都观尽了。像这样修行,便可生到佛的家族,也就是证得佛的果位。

得是法已增慈愍 转更勤修四念处
身受心法内外观 世间贪爱皆除遣

菩萨证得佛的果位后,对于诸法实相已经真正明白,因此对众生的慈悲怜愍心增强了。这时他更勤勉修学四念处的法门:①观身不净。②观受是苦。③观心无常。④观法无我。内观其心,不见其心;外观其形,不见其形;远观其物,不见其物。世间人所贪的,这位菩萨也不贪了;世人所爱的,他也不爱,他把世人的爱欲心都遣除了。因为除尽世间的贪爱心,便生出一种定力。有了定力后,便不会被一切外境所转移了。怎样才能有这种功夫呢?最初就是要修四念处的法门。因为观身九孔常流不净——①眼有眵。②鼻有涕。③耳有垢。④口有痰唾。⑤还有大、小便。身体这样髒,有什么值得贪恋?又观日常所接受的,一切一切的感受和物质上的享乐,其实都是苦的因素。观心无常:念念生灭,没有一样是永恒的。观法无我: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不可以用言语来表达,又怎么会有一个「我」呢?菩萨观察修习四念处的法门,把五欲贪爱都抛弃了。

菩萨修治四勤行 恶法除灭善增长
神足根力悉善修 七觉八道亦如是

菩萨修治的四种勤习行门,就是已生恶令永断,未生恶念令不生;未生善根令生,已生善根令长。浅而言之,就是还没有生起恶业或恶念,要使它不生,如已生就令它息灭。所有的善业,如尚未生就要令它生起,已生就要助其增长。更进一步对四如意足、五根、五力,这些法门,都虔心修习。同时对七觉支分、八正道分,也努力勤加修习。以上为三十七助道品。

为度众生修彼行 本愿所护慈悲首
求一切智及佛土 亦念如来十种力

为了要度一切众生,所以要修学三十七助道品的法门。菩萨往昔所发的大愿心,而今成就的善根功德,皆是因慈悲心深厚才能获得。为求一切智慧和佛国土,不但要常常用功修行,而且要常常思念佛的十种神通威力。

四无所畏不共法 殊特相好深美音
亦求妙道解脱处 及大方便修行彼

菩萨不但要修治四种无所畏和十八种不共法。还要修殊胜的相好,以及美妙悦耳的音声。也同时希求不可思议的道业,得到禅定和解脱。为了得这些最大最胜的方便法门,所以对以上这些行门都要精勤修学。

身见为首六十二 我及我所无量种
蕴界处等诸取著 此四地中一切离

菩萨说:「要除去六十二种的邪见,应以除去身见为先。」我和我所有的无数无量,种种执著我见;还有五蕴、十八界、十二处这些执著爱取,菩萨明白都是空的。他在修习第四地的法门时,把这一切都捨离了。

如来所诃烦恼行 以无义利皆除断
智者修行清净业 为度众生无不作

凡是被佛所诃斥,所不喜欢的无明烦恼,及思想行为,都应该彻底断除。因为烦恼对人没有一点好处,所以应该断除。有智慧的人,修清净的善业,是如来最欢喜赞叹的。为了度众生,就必须修一切的善业。

菩萨勤修不懈怠 即得十心皆具足
专求佛道无厌倦 志期受职度众生

菩萨是捨己为人的修行者,他只知利益众生,从不为自己著想。他的思想行为,和一般凡夫恰好相反。菩萨不贪一己之乐,完全以众生之乐。他不以一己之爱恶为爱恶,而是恒顺众生以众生所欢喜的为欢喜。凡夫所执著的,他不执著,这才是修行菩萨道的真行者。只要能利人忘己,人人都可以行菩萨道。菩萨受苦也不认为是苦,修行再困难,也不畏惧退心。他只为度一切众生,令他们离苦得乐,了生脱死。菩萨知道众生在苦难中,需求救拔,渴望受教化。菩萨为求得度化众生的智慧,昼夜不息,身心力求精进,甚至在睡梦中,他也在进行教化众生的工作。凡夫看到菩萨正在沉睡,其实他已化身千万亿,到他方国土去度生。菩萨的境界,是不可思议的,不是凡夫俗子所能认识,所能明白的,所以「菩萨勤修不懈怠」,时刻精进。因为精进不息的缘故,十种精进的菩提心,具足圆满。菩萨专心一意勤求佛道,不浪费分毫光阴,从不休息,更不厌倦。他的志愿就是希望将来能成就佛道,证得佛果,受法王的职位,受灌顶位,然后倒驾慈航,广度众生。

恭敬尊德修行法 知恩易诲无愠暴
捨慢离谄心调柔 转更精勤不退转

菩萨恭敬十方诸佛,尊重德高望重的善知识,修习一切善法。我们也应该恭敬尊重诸佛菩萨和善知识,以报答他们的恩德。修行菩萨道,具足正知正见,也应教化一切众生,令他们也恢复正知正见。教化众生,不选择易度难度,取善弃恶,而是一律平等看待,不捨弃一个众生。即使最不好的众生,菩萨也发愿教化他,直至他成佛道。菩萨教化众生,以慈悲喜捨待一切可怜愍者,他从不会对众生发脾气。因为一旦有脾气,便会生起厌弃心,以及暴躁的态度。菩萨教化众生,总是用忍耐心,和蔼的态度。这样才容易收到教化的效果。菩萨把贡高我慢的心捨弃了,不像凡夫总是自以为高人一等,对人也不会嫌贫爱富,更不会谄媚有权有势的贵人。他的心情经常是柔和、慈悲、平等的。修行的功夫日渐精进,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永远不会退转于二乘,不会退转于凡夫,更不会退转堕于三恶道中。这就是念不退、行不退、位不退。

菩萨住此燄慧地 其心清净永不失
悟解决定善增长 疑网垢浊悉皆离

居住在燄慧地果位上的菩萨,他已得到清净的智慧,内心没有一点杂念。这种清净的智慧,永远不会失掉。没有染汚心,就不会生欲念。任何境界来了,他都不会见异思迁,所以说不失。因为没有杂念,心不生染汚,智慧光明便现前。这种智慧,是大智慧、真智慧,不是一般的世智辩聪。真智慧能知是明非,能认清何者为道,何者非道;何者为是法,何者为非法。真智慧就是择法眼,有了择法眼,就不会被世法所迷惑。善根就会一天比一天增长,善举也就一天比一天成熟。对佛法都能明白认识了,没有一点的疑惘,也不怀疑了。所有过去的疑惑过去的疑惑及种种不好的思想、不净净的念头,都没有了,远离了。

此地菩萨人中胜 供那由他无量佛
听闻正法亦出家 不可沮坏如真金

修证到燄慧地的菩萨,是在人中最殊胜的。他过去曾经供养无量数那样多的佛。他在十方诸佛的法会中,以及十方诸法师的法会中,听了诸佛和诸法师所说的正法以后,便发心出家。他用功修行的情形,就如炼金一样,不使它含一点渣滓。无一处不是依教奉行,不怕困难,不受任何沮坏。

菩萨住此具功德 以智方便修行道
不为众魔心退转 譬如妙宝无能坏

菩萨住燄慧地时,已具足无量的功德。用他所得的大智慧,善巧方便来修行菩萨道。他不会因人、事、时、地、物的意外所障碍,不会被幻化的境界所转移,也不会受不了邪魔外道的考验,这些境界都不会使他退心或者改变意志。就像最好的珍宝,没有任何东西可以破坏它一样。

住此多作燄天王 于法自在众所尊
普化群生除恶见 专求佛智修善业

住在燄慧地的菩萨常做燄摩天王,他对于一切法,都能任运自在的受用,所以人天大众都尊重他。他普遍教化一切的众生,令他们除去邪知邪见,恢复正知正见。他专一其心求如佛的智慧,勤修习一切善业。

菩萨勤加精进力 获三昧等皆亿数
若以愿智力所为 过于此数无能知

菩萨精进勤勉,加倍努力,修学一切善法,所获得的正定正受,相等于百千万亿那样多。若以他往昔所发的愿力和智慧,及修行的功夫而言,更能超过这个数目,没有人能知道他的确实情形。

如是菩萨第四地 所行清净微妙道
功德义智共相应 我为佛子已宣说

像这样菩萨修行的过程,达到第四地的阶段,他所修的都是清净行门,所证的都是无上微妙的佛道。积聚了善根功德,证悟了崇高义趣,显发了殊胜智慧,一字一偈,无不是互相呼应,相得益彰。我——金刚藏菩萨,现在已向各位佛弟子宣说完了。

【第五难胜地】

菩萨闻此胜地行 于法解悟心欢喜
空中雨华赞叹言 善哉大士金刚藏

诸位大菩萨,听完了第四地的殊胜妙行以后,对于佛法更深切地了解,完全觉悟了,真是皆大欢喜。于是他们在空中散出各种宝华,同时同声发出赞叹的话:「善哉!金刚藏大菩萨!」

自在天王与天众 闻法踊跃住虚空
普放种种妙光云 供养如来喜充徧

大自在天的天王和天人,听完了金刚藏菩萨讲完的第四地的微妙法以后,欢喜得在虚空雀跃,普徧放出灿烂的光芒,供养释迦牟尼佛和诸大菩萨。这种欢喜的气氛充满了十方大千世界。

天诸婇女奏天乐 亦以言辞歌赞佛
悉以菩萨威神故 于彼声中发是言

这时天上的婇女——穿著非常鲜豔美丽的天女们,演奏出十分悦耳的天乐。她们听完了金刚藏菩萨所演说第四地的甚深微妙法,因而高兴得演奏起天乐,用言辞谱入歌曲,来称扬赞叹佛,以及称扬这无穷的法味。这都是菩萨修行的功德感应所致,以及诸佛的大威神力所加被,才现出这种种盛况。在她们唱颂的歌词声中,有以下的词句:

佛愿久远今乃满 佛道久远今乃得
释迦文佛至天宫 利天人者久乃见

释迦牟尼佛在很久以前所发的诸大愿,经过三大阿僧祇劫这么长时间的精进修行,而今才圆满,正式成佛。修行佛道,是一条非常艰难长远的路,而今释迦牟尼佛已证得佛果,圆满成佛了,来到天宫为大众说法。这位利益天人的佛,须要经过极长久的时间才见到他——真是件不容易的事!所以大家应该切实遵照佛的教化,精勤修行。

大海久远今始动 佛光久远今乃放
众生久远始安乐 大悲音声久乃闻

大海本来是不会动的,但经过久远的时间,现在也开始动起来了。佛也要经过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时间,才能成佛。已经很久不曾看见佛的智慧光燄,现在才大放光明。众生们也已历经久远的时间未能得到安乐,现在释迦牟尼佛成道出世,众生也随即得到安乐。已经很久都没有听见佛的音声,现在我们又可以听到了!佛大悲的音声,对众生以八音说法,悉皆能明了。

功德彼岸皆已到 憍慢黑闇皆已灭
最极清净如虚空 不染世法犹莲华

佛已经圆满功德,到达菩提彼岸。人的习气毛病,贡高骄傲,黑暗无明,以及贪瞋痴等的烦恼习性,也都除灭断尽了。佛已证得丝毫不染的清净法身,因此犹如虚空能包含万有。佛的智慧超出诸世界,出离了三界,不杂一点世间的烟火气味。就像莲花虽生于污泥,而不为污泥所染。

大牟尼尊现于世 譬如须弥出巨海
供养能尽一切苦 供养必得诸佛智

「大牟尼尊」是释迦牟尼佛的尊称。佛现在出兴于世,就像大须弥山从大海中涌现一样。苦难的众生,谁能供养佛,谁就可以灭除一切痛苦。如果你懂得供养佛,你必定能得到诸佛的智慧。

此应供处供无等 是故欢心供养佛
如是无量诸天女 发此言辞称赞已

为什么要供养佛呢?因为佛具足了功德,福慧具足圆满,是人天的应供者,因为其功德是至高无上的。我们供养佛的时候,要用最虔诚的心,以及最殊胜的供养品,高高兴兴恭恭敬敬地供养佛。这些无量数的天女们,唱出以上美妙的歌词,来称扬赞叹诸佛菩萨。

一切恭敬喜充满 瞻仰如来默然住 是时大士解脱月   
复请无畏金刚藏 第五地中诸行相 唯愿佛子为宣说

在法会中的诸天人,及诸大菩萨,一起以最恭敬的心,充满法喜的心,顶礼于佛,仰首注视著佛。佛面现出慈祥的光芒,默然坐在道场,如如不动。这时解脱月大菩萨,又请这位具足四无畏的金刚藏大菩萨,为大众继续演说第五地中修行的一切相状及进行的过程。

尔时金刚藏菩萨告解脱月菩萨言。佛子。菩萨摩诃萨第四地所行道善圆满已。欲入第五难胜地。当以十种平等清净心趣入。    

这时金刚藏菩萨便告诉解脱月菩萨说:「诸位佛的大弟子们!修行菩萨道,积聚种种善根的大菩萨。在燄慧地上修行菩萨道,其所做的诸善业,皆已圆满。要是想继续进入第五地——难胜地的果位,就必须从第四地至第五地的过程中,修证十种平等而清净的智慧心,才能进入。」

何等为十。所谓于过去佛法平等清净心。未来佛法平等清净心。现在佛法平等清净心。戒平等清净心。心平等清净心。除见疑悔平等清净心。道非道智平等清净心。修行智见平等清净心。于一切菩提分法上上观察平等清净心。教化一切众生平等清净心。    

那十种呢?就是:①对于过去诸佛所说的法,应以平等而无分别,且没有染污的心来修持。②对未来诸佛所说的法,也应以平等而无分别的智慧以及清净而无染污的心来学习。③对于现在诸佛所说的法,也应该以平等而无分别及清净而不染污的心来学习修行。对于三世诸佛所说的法,同样以平等而无分别的心来修学。④持戒平等,就是自己愿代一切没有持戒的众生,持清净的戒。把持戒的功德,平等迴向给所有众生,不生分别亲疏爱恶的心。⑤菩萨对众生的心,是一视同仁的。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所不喜欢的,从不给别人,自己所爱好的,儘量布施给别人。他的心能够包含太虚空中一切万物,宽厚、广大而无量无边,徧住于恒沙世界,没有一点偏差。

⑥见惑是一种业障,可以障道,因之修道的人儘管有很多,而成道的人很少,就是受了见惑的障碍所致。如果能除去这种邪见的遮障,以及怀疑懊悔的心,用平等清净的心修行善业,一定可以成道。假使有人,布施之后又后悔,觉得布施给别人,自己就吃亏了,这是错误的想法。因为布施于人,就等于布施自己,功德是不会落空的。⑦修行人要明白甚么是正道,甚么是邪道。要崇奉正道而修行,远离邪道。要有择法的智慧心,依法不依人。要用平等而清净无染的心学习修行。⑧菩萨应培养博学多闻,仔细思惟,得到智慧后,有了正知正见,便依教奉行,用平等清净的心去修行。⑨对于一切觉道的圣法——即是菩提分法,用最上的智慧,仔细观察,用平等清净的心去深入探讨。⑩教化所有的众生,也要用无分别的平等心和清净无染的智慧。诸位听法的善信,你们也应该用这十种心来听法,来学修出世的法门,才能证得果位。

菩萨摩诃萨以此十种平等清净心。得入菩萨第五地。佛子。菩萨摩诃萨住此第五地已。以善修菩提分法故。善净深心故。复转求上胜道故。随顺真如故。愿力所持故。于一切众生慈愍不捨故。积集福智助道故。精勤修习不息故。出生善巧方便故。观察照明上上地故。受如来护念故。念智力所持故。得不退转心。

菩萨中的大菩萨,用以上十种的平等清净心,修行进入第五地的果位——难胜地。这位大菩萨,当他进入第五地以后,因为①他善能知道修学菩提觉分的方法的缘故。②能知道清净自己菩提心的缘故。③更知道继续追求最上殊胜佛道的缘故。④也能知道随顺真心(真如)理体,用平等清净的心修行。这是依往昔所发的愿力支持的缘故。⑤对于任何众生,知道平等的用慈悲喜捨四无量心,慈愍他们的缘故。⑥知道积集福德智慧来帮助修道的缘故。⑦又知道必须勤勉精进,修学佛道,一刻也不休息的缘故。⑧知道修行菩萨道,才能得到善巧方便的法门。⑨又知道须详细观察照明,能明白五地以上诸地的修行法门和果位。⑩又知道真正地如法修行,能得到诸佛常护念。⑪知道运用智慧力量的支持,恒常精进修行而不生疲厌。因为此菩萨知道以上这些因素,所以他勇猛精进,不退转、不懒惰、不失心,专注一意去修行。

佛子。此菩萨摩诃萨。如实知。此是苦圣谛。此是苦集圣谛。此是苦灭圣谛。此是苦灭道圣谛。善知俗谛。善知第一义谛。善知相谛。善知差别谛。善知成立谛。善知事谛。善知生谛。善知尽无生谛。善知入道智谛。善知一切菩萨地次第成就谛。乃至善知如来智成就谛。

诸位佛的弟子!这位菩萨中的大菩萨,他是真真实实的明白了,明白四圣谛,就是佛所说的四种真实道理。第一,他知道「苦」的道理。想要不受苦,便应该断除一切烦恼,追求寂灭的真乐。修道先要「知苦」,再要「断集」,次而「慕灭」烦恼,就须「修道」,这是修行四圣谛的四个步骤。人生的苦,有无量无边那样多。概括的说,有三苦、八苦及无量苦。

三苦是:(a)苦苦:无衣、无食、无住,贫穷困苦,这是诸苦之中最苦的。(b)坏苦:譬如这人本来是富贵的,丰衣足食,高枕无忧,声色犬马,极尽享乐。但忽然遭遇意外,或倾家荡产,或亲属离散,存亡不知。贫穷是苦苦,富贵是坏苦。(c)行苦:这种苦大多数人都免不了。虽然没有贫穷的苦苦,也没有富贵的坏苦,可是人自幼到老,念念迁流,念念不息,受尽了奔波劳碌之苦。

八苦就是:(a)生苦:人一旦出母腹,就哭个不停,为什么?因为他已知道人生一世都是苦。另一个原因就是人刚出母腹,身体受到外面冷空气的刺激,皮肉痛得好像活龟剥壳。(b)老苦:人年老了,五官四肢都退化失灵,诸事不便,再加百病丛生,精神无依寂寞潦倒。瞻前,日薄西山;顾后,往事如烟。故终日困坐愁城中。(c)病苦:病魔侵扰不分老少、贫富、男女。四肢百骸,常有各种奇怪毛病,有的经过短时间的痛苦,恢复健康。有的终生为疾病所缠,药石罔效,痛苦而死。疾病的痛苦,不可言喻。(d)死苦:人有生必有死,死也有各种不同,死和病是最平等的。贵为帝王,贫无立锥,都难逃一死。死别的痛苦,悽惨到极点。而人之将死,其肉体的痛苦,如活牛剥皮。(e)爱别离苦:人都捨不得离开自己所爱的人和物,一旦必须分离的时候,其心情之痛苦,也是很难受的。(f)怨憎会苦:这种情形与爱别离苦相反,你不喜欢这种人,就偏偏到处遇著这种人,其语言之乏味,面目之可憎,令人啼笑皆非。(g)求不得苦:就是你所想要的,喜欢的,没有一样能如愿,这种情形,常常遭遇到,所谓「不如意事常八九」。(h)五阴炽盛苦:五阴就是色、受、想、行、识,这五阴把人支配得颠颠倒倒,时哭时笑,忽恼忽喜,不清净,不平安。这就是被五阴支配得如烈火所烧的苦处。以上这些都是痛苦的实情,以及众生遭遇受痛苦的道理。

「苦集」圣谛:就是一切的苦因聚集在一起,成为无限的烦恼。因为苦,所以应求谋灭苦的方法。但必须先明白苦的原因,继而求解救的方法——就是「修道」,只有修道才是灭苦的最胜道理。

同时,这菩萨不但也应知世间一切世俗的道理,也应该知道世间第一等的道理——就是「出世法」。应该明白一切事物相状的道理。应该知道种种事物差别不同的道理。并应该了解一切事物生起的道理。更应该懂得一切万物死灭的道理。应该觉悟运用智慧修学佛道的道理。应该了知修学十地菩萨道的菩萨所修行的过程,是怎样循序渐进,而成就果位的。更应知道必须有如佛的智慧,才能成就如佛果位的道理。

此菩萨随众生心乐令欢喜故。知俗谛。通达一实相故。知第一义谛。觉法自相共相故。知相谛。了诸法分位差别故。知差别谛。善分别蕴界处故。知成立谛。觉身心苦恼故。知事谛。觉诸趣生相续故。知生谛。一切热恼毕竟灭故。知尽无生智谛。出生无二故。知入道智谛。正觉一切行相故。善知一切菩萨地。次第相续成就。乃至如来智成就谛。以信解智力知。非以究竟智力知。    

这位菩萨随著众生的心,乐于令众生都生欢喜。因为他懂得俗世凡夫的心理,知道世间法的运用。他明白实相的道理,可以与世间法通达无碍。就是处身世间法中,同样可以修出世间法。六祖曾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就是这个道理。菩萨又知道最胜第一义「空」的道理,能觉悟法的「自相」是俗,和「共相」是真的道理。又知道修诸法而证得的果位,有差别不同的道理。又能明白五蕴、十八界、十二处之所以成立,都是依缘而成,没有自性的道理。又觉悟身心之所以苦恼,是因为不明白一切事的道理,而颠倒从事。又觉悟一切诸趣,何以相续不断的原因,因而知道生的道理。又知道一切烦恼本来是空的,以修行得的智慧,能了然无生无灭的道理。既已知生是集的因,无生就是灭的实证,便要超脱生死,不生二行。菩萨知道了「集」是「苦」因,便深入修「道」,求证「灭」的道理。又了知一切修行的形相,又知道修菩萨行的次第和步骤,相续成就觉果。乃至知道如来的智慧,是如何成就的道理。这一地菩萨的智慧,是以信心和理解力所修得后得智,而不是靠(根本智)真正本然的智慧知道的。

佛子。此菩萨摩诃萨得如是诸谛智已。如实知一切有为法。虚妄诈伪。诳惑愚夫。     

金刚藏菩萨又称一声诸位佛的大弟子!这位菩萨中的大菩萨,得知这些最上的道理以后,成就无上的大智慧,真正了解一切有为法,都是虚妄不实,只能迷惑那些没有智慧的愚痴众生们。

菩萨尔时。于诸众生转增大悲。生大慈光明。    

第五地的菩萨,修行的功夫,比前数地都进步了。对于救度众生,知道运用善巧方便智慧,其大悲心更增强,慈愍心也与诸佛同样。

佛子。此菩萨摩诃萨得如是智力。不捨一切众生。常求佛智。如实观一切有为行前际后际。知从前际无明。有。爱故生。生死流转。于诸蕴宅。不能动出。增长苦聚。

金刚藏菩萨又称一声诸位佛的大弟子!这位修第五地的大菩萨,得到前面所说的种种智慧的力量,而不忍捨弃受苦的众生。他努力精进上求佛智,下化所有的众生。他仔细观察,思惟世间上一切的有为法,为什么它总是前际(过去)和后际(未来)相续不断,它的因素是什么?菩萨得到了答案:知道乃是从前际的无明、有、爱的种子,而生出来的一切苦痛。这些种子,令众生在六道中生死流转,生生世世在五蕴的牢狱中,动弹不得,出离不了。炽然苦恼,日夜增长,众苦煎熬,聚于身心。

无我。无寿者。无养育者。无更数取后趣身者。离我我所。如前际。后际亦如是。皆无所有。虚妄贪著。断尽出离。若有若无。皆如实知。    

菩萨在观察思惟之后,知道根本没有一个我,也没有寿者,没有个养育者,更不会相续不断的在六道中反覆回转,生生不息。唯有离弃这个我的主观,和我所有的执著,才可以了生脱死的苦果。过去际是这样,未来际也是这样,都是空的,都是假的。但人总是贪这个空的假的,虚妄不实在的东西。如果你能把这一切虚妄的烦恼尽了,就是证到「灭」,也就是出离三界之生死痛苦,证得「道」。对于这种若有若无的虚妄境界,凡夫执迷不悟,所以不知不觉。菩萨他已觉了,所以他是实实在在明白这个道理的。

佛子。此菩萨摩诃萨复作是念。此诸凡夫愚痴无智。甚为可愍。有无数身。已灭今灭当灭。如是尽灭。不能于身而生厌想。转更增长机关苦事。随生死流。不能还返。于诸蕴宅。不求出离。     

佛子!金刚藏菩萨又称一声诸位佛的大弟子!这位修种种菩萨道,积聚种种善根的菩萨,他又这样想:凡夫既愚痴不明一切空理,又没有智慧,不知道厌苦,真是可怜!他们经过无量数次的生死幻灭——过去世灭了,现在世也要灭,将来世还要灭。像这样生了死,死了生,深苦不知,重苦不晓,如是流转,终归灭尽。可是他们面对这种生死,加之于身心的痛苦,不懂得厌倦而生这种思想。一生比一生更增加无明,就好像木头人,靠机关来牵动,不牵就不能动,盲目地、被动地,造出恶业,种下苦因,随顺生死的业流奔波,不能返本还原。被囚在五蕴所成的房子里,不知道出离火宅。

不知忧畏四大毒蛇。不能拔出诸慢见箭。不能息灭贪恚痴火。不能破坏无明黑暗。不能净竭爱欲大海。不求十力大圣导师。入魔意稠林。于生死海中。为觉观波涛之所漂溺。     

四大——地、水、火、风有如毒蛇一般的恶毒,但凡夫也不知道忧愁、畏惧,更不会想方法脱离。一切的邪知邪见,贡高我慢,都好像毒箭,一刻不停地射入身心。既不能把毒箭拔掉,也没有智慧息灭贪瞋痴的毒火,而得到清凉。也没有方法把无明的黑暗破除,重覩光明。他更无能力使爱欲的大海净涸,他不知道唯有仰求觉行圆满,福慧具足的人天导师,才能得到解脱。诸如此类的烦恼结使,生死痛苦,都是魔的知见。凡夫在这种魔的知见中所行所为,有如进入不见天日的大丛林,颠倒流转,无出离之日。在生死的大海里,被「觉观波涛之所漂溺」,意思是邪知邪见引起的苦因,有如大海里的波涛,把人漂流翻捲直到淹死也无法拯救。

佛子。此菩萨摩诃萨复作是念。此诸众生受如是苦。孤穷困迫。无救无依。无洲无舍。无导无目。无明覆翳。黑闇纒裹。我今为彼一切众生。修行福智助道之法。独一发心。不求伴侣。以是功德。令诸众生毕竟清净。乃至获得如来十力无碍智慧。     

诸位佛的弟子!修行菩萨道,积聚种种善根的大菩萨又这样想:这些众生,遭受到如上所说的诸般烦恼痛苦,好像没有父亲的孩子,孤独无依。又像四处流浪的人,投宿无门。又像挑著重担走远路,渴望有个人来替换一下都不可能。终身受病老的缠绕威胁,业惑的矛盾扰攘不宁,希望有个善人来搭救也找不到。想找个可依附的地方,也找不著,没有安全的地方。既没有一所可资避风雨的房子,也没有一位明眼的善知识来领导他,就如盲者,毫无目的地到处乱撞。无明激使,烦恼重重,四住客尘扰乱,邪念纷起,就像眼生了翳,遮盖著甚么也看不见。闻不到正法,等于关在黑暗的地方,被烦恼所纒裹,动弹不得。菩萨又想:我应为这些众生,修积福德,求殊胜智慧,以及求帮助修道的法门。我就独自发心,不求人説明帮助,也不另找伴侣同修。用这些功德,使众生获得菩提涅槃之乐。更令他们获得如佛一样的十力,就是佛和菩萨所具有的十种智力及功用,和四无碍的智慧。

佛子。此菩萨摩诃萨。以如是智慧观察所修善根。皆为救护一切众生。利益一切众生。安乐一切众生。哀愍一切众生。成就一切众生。解脱一切众生。摄受一切众生。令一切众生离诸苦恼。令一切众生普得清净。令一切众生悉皆调伏。令一切众生入般涅槃。    

金刚藏菩萨又称一声诸位佛的弟子!这位修菩萨行,积聚种种善根的大菩萨,他以前面所说的种种智慧,观察自己所修的一切善根,用以救护一切的众生。原本当初发心修行,其目的都是为救拔众生,而来修善的。既然如此,他现在应该做到:①救护在苦海中的众生,令他们能出离生死的轮迴。②令一切住于不善的众生,得到善法的利益。③令已得善法利益的众生,得到安乐,完成善业善果。④对于贫乏的众生,説明他从正业,兴资生具,培植慈悲哀愍的心。⑤见到修行多障的众生,助他成就修行的善根。⑥看见在世间受烦恼困惑的众生,引导他得到正见,培养善根成熟而得解脱。⑦对于邪知邪见的众生,用善巧摄受他们,教化他们,令其得到正信。⑧令那些愚昧无知的众生,指导他们离开无利的勤苦,从事正当的精进。⑨看见顽劣的众生,对真理反生疑惑,应该毫无疲厌反覆教导,普令他们解疑除惑,得到究竟的认识。⑩对于桀傲不驯,刚愎自用,难调难伏的众生,就须耐心善导、感化他、摄伏他,令他心悦诚服,做个柔和善良的有智之人。菩萨慈愍众生,普令众生受到佛的教益,修学菩提,入大般若涅槃,了生脱死。

佛子。菩萨摩诃萨住此第五难胜地。名为念者。不忘诸法故。名为智者。能善决了故。名为有趣者。知经意趣。次第连合故。名为慙愧者。自护护他故。名为坚固者。不捨戒行故。名为觉者。能观是处非处故。名为随智者。不随于他故。名为随慧者。善知义非义句差别故。名为神通者。善修禅定故。名为方便善巧者。能随世行故。名为无厌足者。善集福德故。名为不休息者。常求智慧故。名为不疲倦者。集大慈悲故。名为为他勤修者。欲令一切众生入涅槃故。名为勤求不懈者。求如来力无畏不共法故。名为发意能行者。成就庄严佛土故。名为勤修种种善业者。能具足相好故。名为常勤修习者。求庄严佛身语意故。名为大尊重恭敬法者。于一切菩萨法师处。如教而行故。名为心无障碍者。以大方便。常行世间故。名为日夜远离馀心者。常乐教化一切众生故。

诸位佛的大弟子!这些修行菩萨道,具足种种善根的大菩萨,住在第五难胜地时,有许多名号,都是根据他所修的卓绝之行而得的。名叫念者是因为此菩萨不曾一时不忘掉忆念诸佛所说的一切法。名叫智者是因为他具有般若大智,对于诸事,有精确的认识,任何困难他都能立刻判断解决,不会像一般人优柔寡断,犹疑不决。名有趣者乃是因为他很有理解力,诸大经典,一经读诵,了然宗趣意旨,前后次第,都能融会贯通。名惭愧者是由于这位菩萨是位能忍辱而心性柔和的人。他常怀惭愧,不欺鬼神。自护七支——身三、口四之恶业,不招非议,宁捨生命无亏戒行。同时也能影响他人,守持清净戒行。名坚固者是因为他能守持清净戒行,不受外境的诱惑,有坚定的意志。名觉者是因为他是位有先知先觉及智慧的人,明辨是非,行事不颠倒,深能了知什么是合理,什么是非理。名随智者是因为他有正知正见,不会随著邪说人云亦云,而动摇自己的见解。名随慧者是因为他有很高的理解力,经典上的义理是否正确?辞句是否恰当?皆能鑑别。不会因文字散乱,而生疑惑心。名神通者是因为他深得禅定三昧,有真实的禅定功夫,从禅定中可显现神通智慧的功用。

名方便善巧者是因为菩萨化度众生,用调伏摄受的方便法门,善巧运用,随顺世间法,而不违背出世法。名无厌足者是因为他善能积聚福德,增长善根,勤修不息,不厌足聚集五度福德。名不休息者是因为他昼夜匪懈,精进修学,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增长自己的智慧。名不疲倦者是因为菩萨修菩萨行时,总是满心欢喜,精神充沛,从不感到疲倦辛苦,而希望停顿休息。因为他积聚大慈大悲的柔和心,爱护众生,拯救众生。名为他勤修者,菩萨一切所为,无不是为众生。他勤修不怠,夙夜精进,其目的只是希望众生能入大涅槃,得真正的寂灭之乐。名勤求不懈者,因为菩萨勤求不懈的原因,是希望能得到如佛一样的十力大智慧、四无碍智、无畏智,和十八种不共二乘的大法门。名发意能行者是因为菩萨发大愿,修万行,又能脚踏实地地做到。功德圆满成就,以此庄严十方诸佛的国土。名勤修种种善业者是因为菩萨勤勉修集种种善业,就是十善。善业圆满了,便具足三十二种相好,八十种随形好。

名常勤修习者,大凡修学佛法的行者,都应该勤勉精进,而此菩萨二六时中不稍懈怠,使身语意三业清净,以此修学功德来庄严佛土而得到这个称号。名大尊重恭敬法者是因为菩萨以无上的诚心,恭敬尊重所有的菩萨和法师,在他们的道场听闻佛法,无不切实依教奉行。名心无障碍者,菩萨深入世间,以无量无边的慈心和智慧,善巧方便,教化众生,令一切众生普徧得到利益,发出世的大愿心,处处方便无碍。名日夜远离馀心者,因为菩萨不曾一刻生染污思想,他总是乐于教化一切的众生,远远抛却了妄想。

佛子。菩萨摩诃萨如是勤修行时。以布施教化众生。以爱语。利行。同事教化众生。示现色身教化众生。演说诸法教化众生。开示菩萨行教化众生。显示如来大威力教化众生。示生死过患教化众生。称赞如来智慧利益教化众生。现大神通力教化众生。以种种方便行教化众生。     

金刚藏菩萨又称一声诸位佛的弟子!菩萨中的大菩萨们,像这样精勤修行的时候,他用布施的方法来教化众生,令众生知道捨悭贪心,以慈悲心对人,用爱语的方法来劝慰众生。人人都喜欢听亲切的话,他总是和颜悦色,轻言细语地接引那些在困苦中的人。同时开示佛法,在灵性上帮助他们,引导众生做有利于人的善事,与人共事,也是儘量协助人。以德化人,影响众生,又示现相貌端正,平易近人的态度,教化众生。又能演说佛法中各种行门,教化众生接受契合自己的法门,修学出世法。又对众生反覆解释,举例譬喻修菩萨行的功德利益,令众生发愿修学。又显示佛的大威德力量,来教化那些疲倦而萌退心的众生,令他们精进。

又示现人生各种不同的生相、老相、病相、死相。众生多沉缅于贪财求名,为此不免作诸恶业,遭受很多忧患。菩萨教化他们使他们不但能知过患,并且痛改前非。菩萨示现受各种天灾人祸,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悲惨艰苦相,令众生见了,生出觉悟和警惕心,乃发大愿,修菩提道。许多众生,不信大乘,菩萨又常常称扬赞叹佛的最上智慧,以及佛为众生谋一切福利的功德,以及佛的慈悲,教化众生一切平等无著的功德。菩萨又见到外道,迷惑无知的众生,乃现种种神通力量,用以教化外道众生,使他们弃暗投明。菩萨又用种种的方便法门,谆谆教化众生,令他们离苦得乐,安于正命。

佛子。此菩萨摩诃萨能如是勤方便教化众生。心恒相续趣佛智慧。所作善根无有退转。常勤修学殊胜行法。    

金刚藏菩萨又称一声佛的弟子!这位修行菩萨道,积聚种种善根的大菩萨,他就是用上面所说的种种方法,善巧方便,一刻也不停息地教化众生。他的心也是不断地趣向求佛的智慧。他只有勇猛向前趣求,令善业增长,从不曾懈怠退转,也帮助众生增修不退。他是心心念念勤勉修学殊胜的佛法,和各种有利于度生的行门。

佛子。此菩萨摩诃萨。为利益众生故。世间技艺靡不该习。所谓文字。算数。图书。印玺。地水火风。种种诸论。咸所通达。又善方药疗治诸病。颠狂。净消。鬼魅。蛊毒。悉能除断。文笔赞咏。歌舞。妓乐。戏笑。谈说。悉善其事。国城。村邑。宫宅。园苑。泉流。陂池。草树花药。凡所布列。咸得其宜。金银。摩尼。真珠。瑠璃。螺贝。璧玉。珊瑚等藏。悉知其处。出以示人。日月星宿。鸟鸣地震。夜梦吉凶。身相休咎。咸善观察。一无错谬。持戒入禅。神通无量。四无色等。及馀一切世间之事。但于众生不为损恼。为利益故。咸悉开示。渐令安住无上佛法。

诸位佛的大弟子!这位修行菩萨道,积集种种善根的大菩萨,因为要利益一切众生,所以他对于世间上各种的技能,人文艺术,没有一样不去潜心学习的。例如文字虽非出世法,但因为文能表意,他就必须深入典籍造句练字,力求文字通达。算数,这是一种最精密的学术,大凡天文、地理、物理、化学、电学、机械、医学等,均以算数为基础。不过经中所说的算数,是指「数」的声相差别。又数以记数,算以记位,如一纵十横等。图书:就是古今中外的藏图,经史子集,这些都是蕴藏著无限知识的宝藏,源远流长的历史人文记载,可以帮助建国利民的宝鑑。所以菩萨无不深入研读,吸收广博的知识,用于为众生谋福利。印玺:是用玉石雕刻成的。古代的帝王用在诏书上,以为真伪的表记。玺上面刻著八个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普通人用的,只能叫印。菩萨也懂得製作这种印玺的艺术和鑑别真伪精劣的方法。

地、水、火、风这四大与人身体的关係,各有不同的见地,尤以外道的邪见议论更多。菩萨以正知正见,阐扬教化。至于四大在宇宙中的重要性,菩萨善知如何运用其利,如何去防患及除灭它的祸害。诸如此等的理论及专家所著的申论、评判,菩萨样样都精通,更能用于利益众生上。菩萨又会开方治病,他对医术内外精通,内医人心理的三毒,教人勤习戒定慧,以治贪瞋痴的三毒恶病。外治肉体上的各种病痛;如像因贪过度而生的疯狂颠倒病,身体忽然净消,黄胆等病,他都能开方治疗。还有一种病,是鬼怪、妖魔、黄狐二仙,附于人身,祟惑令人迷失心性,听受魔力的支配,为善为恶,全不自知。还有一种俗称「放蛊」,这是一种邪术,放在饮食中,人吃了,就终身受他的控制。要破除这种邪法,唯有持楞严咒者。如阿难被摩登伽女所困,佛敕文殊菩萨去解救,就是用这楞严咒。菩萨三学精深,当然能为众生断除这些祸害。

文笔赞咏、歌舞技乐,就是用美妙的文字,写出赞扬诸佛功德的诗词。将诗词谱入音韵,成为幽雅的圣歌,配合韵律,用身体四肢表达出圣歌中的寓意,伴以各种管弦乐器,演出有声有色的舞蹈和神奇的技乐——如是赞叹三宝,愉悦圣众,戏笑谈说。这是待人接物的仪态,谈笑有分寸,幽默不涉邪,风雅高尚,令人乐于亲近,受其薰染,渐趣佛化。菩萨对于建筑工程,也有特别专长;如设计国防工事,都城大邑,新建国民社区、皇宫、官宅、名园、大苑,没一处不构造得美轮美奂。泉流、陂池,因势利导,尽其天然之精美,既可供人游览,又可供农田水利之用。草树花药有关栽种常识,以及园林布列等的园艺知识,无不恰到好处。菩萨又熟知各种珍宝的出处,和认识五金的矿苗。如金银、瑠璃、璧玉,这些宝藏,摩尼、真珠、螺贝、珊瑚这些海里的宝物,他都知道它们的出产地,并且一一告诉别人去开採。菩萨对于天文方面如日蚀月蚀,星宿的移动出没,他也明白这些变化的道理。地质方面如地震的原因和震动级数,他也知道得很清楚。他又能懂禽鸟的语言;中国古时就有一位公冶长,他就懂鸟语。菩萨还会代人圆梦,告诉你所梦的吉凶,又会为人看相算命,指示各人的休(吉)咎(凶)。这些世俗的知识,从他口中说出里一点也不会有错误的。所以说菩萨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通达人情。

菩萨在修持方面;凡修菩萨道的菩萨,他一定是持戒严谨的。为甚么要持戒呢?因为不持戒就得不到定,没有定,就不能生戒、定、慧,就是三无漏学。要怎样持戒呢?持戒要严谨,不放逸,要清净,不能有一点染污的思想,不能生贪欲的念头。持戒一定要清净,有一句比喻「清净如满月」,丝毫不能违犯。甚么叫持戒?就是执持戒律——在家人的三皈五戒、菩萨戒;出家众的沙弥戒、比丘比丘尼戒、菩萨戒等,一定要严谨守持,保护戒相戒体。在心意上遵守,在行为上表露,所以一方面勤修「戒定慧」,一方面切实息灭「贪瞋痴」。入禅——能持戒才能入禅定,不能持戒就不能入禅定。要修定,必须严谨持戒。要想得到智慧,先要修定,因习禅定而能发出无量的智慧、神通,同时禅定还可对治贪欲。神通,其义为「不可测而又不受任何阻碍的力量」,菩萨因修定而得这种力量,运用于普救众生,不受一切的阻碍,自在为之。也是对治邪恶顽强的邪法。无量——即慈悲喜捨四无量心,修此能生梵天。也是对治外道杀马祀祠求梵福之说,消除众生妄求功德的染业。四无色——就是①空无边处。②识无边处。③无所有处。④非想非非想处。这都是修禅定的阶段。

以上种种及世间其他的一切智慧和诸俗事等,只要是对众生没有损害,不增加众生烦恼的,对众生有利益的,不管是世间法或出世法,菩萨都不厌其烦,一一为众生详说和指导正确的方针。令众生通情达理,渐渐乐于修学一切无上的法门。

佛子。菩萨住是难胜地。以愿力故。得见多佛。所谓见多百佛。见多千佛。见多百千佛。乃至见多百千亿那由他佛。悉恭敬尊重。承事供养。衣服。饮食。卧具。汤药。一切资生。悉以奉施。亦以供养一切众僧。以此善根。迴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诸佛所恭敬听法。闻已受持。随力修行。复于彼诸佛法中而得出家。既出家已。又更闻法。得陀罗尼。为闻持法师。住此地中。经于百劫。经于千劫。乃至无量百千亿那由他劫。所有善根。转更明净。

金刚藏菩萨又称一声诸位佛的弟子!菩萨证得难用胜地的果位,以他往昔所发愿力的缘故,能见到很多的佛。就是所说的能见到数百佛,数千佛,见到数百千佛,甚至于见到百千亿那由他那样多的佛。对于每一位佛,他都是同样恭敬尊重。又用他至诚恳切的心承事供养这许多位佛。他供养上好的衣服,精美的饮食,舒适的卧具,名贵的汤药,和一切日用必须的资具,无不具备,统统拿来供养诸佛,也用同样的物资供养诸位贤圣僧,以其所修的善根功德,迴向得无上正等正觉的佛果。第五地的菩萨在十方诸佛的道场中听闻佛法时,都是必恭必敬,正襟危坐,专注一心的听。听过以后,一定切实遵照,尽心竭力,用功修行。菩萨听了佛法,深得利益,了悟生死,便发愿出家。出家以后,更勤闻法。每当有道场说法,不论远近,不辞辛苦,一定去听。因之得到陀罗尼——中译「总持」,总一切法,持无量义之三昧。成为一位既能闻法又能受持的法师。菩萨住在第五地时,经过一百劫、一千劫,甚至要经过无量百千亿那由他那样多的大劫,所修积的善根功德,随著时间更纯净,更光明了。

佛子。譬如真金。以砗磲磨莹。转更明净。此地菩萨所有善根。亦复如是。以方便慧思惟观察。转更明净。

金刚藏菩萨又称一声诸位佛的弟子!我现在举一个实例:好像锻鍊金子,提出了纯金,然后再用一种砗磲石轮来磨擦它,就越磨越亮,光色更明洁了。在第五地的菩萨,他修积的善根越多,他的修行功夫越进步。修行进步,所积的善根也就越多,辗转推进,互为因果。菩萨修行怎会进步呢?证得难胜地的菩萨,他是用方便智慧,思惟诸法,观察法界。如此精进勤修,智慧就日渐光明清净了。

佛子。菩萨住此难胜地。以方便智成就功德。下地善根所不能及。佛子。如日月星宿宫殿光明。风力所持。不可沮坏。亦非馀风所能倾动。此地菩萨所有善根亦复如是。以方便智随逐观察。不可沮坏。亦非一切声闻。独觉。世间善根所能倾动。此菩萨十波罗蜜中。禅波罗蜜偏多。馀非不修。但随力随分。    

诸位佛的弟子!菩萨证得第五地——难胜地,他是用方便智慧,成就许多功德。这种功夫不是前面一、二、三、四地的菩萨所能及的。诸位佛子!如像日、月,所有其他星宿,以及诸天的宫殿光明等,完全是受风力所支持,才不会沮坏,绝不会被其他的风力所倾动。第五地菩萨的善根,也如同风力支持日月星宿等一样,没有任何力量可以动摇。他用方便智慧,随顺境界,一一观察,了了分明,所以没有任何境界,可以诱惑或动摇他的信念。也不是一切的声闻乘、独觉乘,和世上的世俗事物所能倾动的。难胜地的菩萨修十波罗蜜时,是比较偏重于修禅定波罗蜜,其馀九种不是不修,而是随自己的力量和缘份去用功。

佛子。是名略说菩萨摩诃萨第五难胜地。菩萨住此地。多作兜率陀天王。于诸众生所作自在。摧伏一切外道邪见。能令众生住实谛中。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如是一切诸所作业。皆不离念佛。不离念法。不离念僧。乃至不离念具足一切种。一切智智。

诸位佛的弟子!这只是大略说一说,菩萨中的大菩萨,在第五地修行的实在境界。菩萨在第五地修学时,多数做兜率陀天的天王。关于教化众生的事,他作起来非常得心应手。安然自在,没有一点困难。所有外道的邪见,他都能把它击破说服,令一切众生不受其影响,而生活在真实的事理中,以四摄法——布施、爱语、利行、同事,与众生相安相处。像这样修积善业,时刻都不曾忘记忆念佛的慈悲功德,不曾离开念法的微妙甚深义趣,不曾离开怀念贤圣僧的力学苦行,以及时刻警惕自己,应该圆满具足一切最上智,和最殊胜的智慧,绝不散乱。

复作是念。我当于众生中为首。为胜。为殊胜。为妙。为微妙。为上。为无上。乃至为一切智智依止者。

住第五地的菩萨,他又作这样的思想:我应当在九法界的众生中,做他们的领袖,作好的、最好的领袖。有不可思议的能力,有无微不知的智力。还要为人格完美,为福慧具足的领导者,即是成佛。乃至为一切智者中具有更高的智慧者的依止师,就是得到正等正觉。

此菩萨若发勤精进。于一念顷得千亿三昧。见千亿佛。知千亿佛神力。能动千亿佛世界。乃至示现千亿身。一一身示千亿菩萨以为眷属。若以菩萨殊胜愿力。自在示现。过于此数。百劫。千劫。乃至百千亿那由他劫。不能数知。尔时金刚藏菩萨。欲重宣其义而说颂曰:

这位在难胜地的菩萨,倘若他发愿勤勉精进修学,能在一念之间证得实相理体,能得到千亿之多的三昧——正定正受,能常常见到千亿那样多的佛为他说法,能明白千亿佛的神通力量,同样地他也有千亿佛的神通力量。他一举手一投足就能使大地六种震动,不仅一佛刹震动,乃至千亿佛的世界都有六种震动。他又能于一念之间化生千亿身示现于世,每一化身又能示现千亿位菩萨为他的眷属。如以菩萨特殊的愿力,安然自在地显现这些神通,示现于众生前,还要超过上面所说的数目。假若用百劫、千劫,乃至百千亿那由他那样多的时劫,也算不清有多少。

这时金刚藏菩萨,想再重複一遍前面所说的道理,令大家更明白一点,就用偈颂的方式重说一遍:

菩萨四地已清净 思惟三世佛平等
戒心除疑道非道 如是观察入五地     

菩萨已经修行圆满前面四地的功德,得到清净的理体。菩萨常修禅定法门,因为禅定可以生出智慧。禅那是梵语,中译为思惟修。菩萨无时不在三慧中用功,他思惟三世诸佛所说的法;诸法平等,无有高下。戒心:修行的人,第一要持戒,持戒就要「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不管大小恶事都不能做。谚云:「毋以善小而不为,毋以恶小而为之」,积小恶就成大恶,积小善也是大善了。俗语说:「泰山也是由一粒一粒的微尘积聚而成的。」行者应有清净的戒心。除疑:不作恶,就不会生恶障。无障,就没有疑惑。疑心已断,无明自然破了。道非道:「是道则进,非道则退」。合乎理的,便依法修行。不合理的,就改过迁善。能持戒的人,一定明白甚么是合理,甚么是不合理的。甚么是「道」,甚么是「非道」。总之,能持戒的人,他定能分别道非道之殊。像这样思惟观察,就可进入第五地。

念处为弓根利箭 正勤为马神足车
五力坚铠破怨敌 勇健不退入五地

四念处好像一张强弓,五概根五力就好像一把利箭。四正勤像千里驹,四如意足就像一部宝车。五力犹如坚固的铠甲,能破一切的怨敌。菩萨如是勤修诸法门,勇猛精进决定不会退转,而进入第五地。

惭愧为衣觉分鬘 净戒为香禅涂香
智慧方便妙庄严 入总持林三昧苑     

要常常知道惭愧,如同著衣护体。七觉分就像头上的花鬘用来庄严。持净戒好比烧好香——真心烧香不用手,真心念佛不用口,但知庄严戒定慧,自然能向菩提路上走。禅定就像抹粉涂香。一切智慧,一切方便法门,是最上庄严的供养具。如是迈向「总一切法,持无量义」的丛林,进入正定正受的大花园里。

如意为足正念颈 慈悲为眼智慧牙
人中师子无我吼 破烦恼怨入五地

四如意足就像人的双脚,正念就像人的颈脖子,慈悲心当眼睛,智慧做牙齿。像这样圆满具足的人,才能在人中作师子。再加上没有我相我见,人相等,就可以作师子无畏吼,教化众生。这时也自然破除了一切的烦恼怨贼,进入第五地修行。

菩萨住此第五地 转修胜上清净道
志求佛法不退转 思念慈悲无厌倦

菩萨住在第五地的时候,辗转修习各种殊胜的法门,和求得无上的清净佛道。菩萨的志愿,只一心勤求佛道,誓不退转。一刻不忘思念慈、悲、喜、捨,用如此四无量心对待众生,永远不会厌离众生,也不会生倦怠的心。

积集福智胜功德 精勤方便观上地
佛力所加具念慧 了知四谛皆如实    

佛是三祇修福慧,百劫种相好,积聚善根,所以成就福足慧足的两足尊,为世间及出世间的至尊上者。福慧具足,就是殊胜的功德。第五地的菩萨虽积集了无量殊胜功德,但仍须继续努力,精益求精,以方便智慧来观察,研究第六地修行的相状。单靠自己努力的力量还是不够,要入第六地,必须得到佛的三昧加持,才能具足正念正慧。有了正念正慧,才能彻底明白苦集灭道的真实道理,才能老老实实地修习四谛法门。

善知世谛胜义谛 相谛差别成立谛
事谛生尽及道谛 乃至如来无碍谛     

菩萨不只知道出世的四谛法,他也懂得世间的一切事理。如有相的道理,分别一切事物的道理,世间是如何成立的道理,世间的事又是如何才会生和灭的道理,为什么要修行?怎样去修行的道理,进而明了诸佛证得的无碍大智的道理,没有一样菩萨不是知道得很清楚详细的。

如是观谛虽微妙 未得无碍胜解脱
以此能生大功德 是故超过世智慧    

菩萨如此观察以上这些世、出世法的道理,虽然已了知它的微妙,但还没有得到无碍而最殊胜的解脱。无碍殊胜的解脱,能生出最大最好的功德,能成就超过世间的世智辩聪,超过一般人的智慧。

既观谛已知有为 体性虚伪无坚实
得佛慈愍光明分 为利众生求佛智     

菩萨观察世间法之后,知道世间法都是有为法,不清净的。有为法的体性都是虚假,既不能长久,又不是真实。如果得到佛的慈悲愍念,光明智慧加被,才能利益众生。因之菩萨勤求佛智,就是为了普救众生。

观诸有为先后际 无明黑闇爱纒缚
流转迟迴苦聚中 无我无人无寿命    

菩萨观察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如是觉悟以后,知道前际灭了,后际又生,这就是有为法不究竟、不真实的现象。无明——就是无所明了,甚么也不知道,没有智慧。黑暗同无明是一样的意思。爱——就是从无明与黑暗而生的。人世间的烦恼痛苦,都是由爱而引起,为爱所缚,好像蚕虫作茧自缚,至死不悟。欲爱的无明黑暗,把人纒缚在六道中流转生死,出不了苦恼的煎熬。但能觉悟没有我的知见,没有人的知见,没有众生的知见,也没有寿者的知见,这样就能出离爱的束缚,得到真的解脱。

爱取为因受来苦 欲求边际不可得
迷妄漂流无返期 此等可愍我应度    

十二因缘是「无明」为首,由「无明」就有了「行」。「行」是两性爱的行为。因爱的行为,就生出识(胎盘)。有了识,然后就有名色。名色是胎儿。胎成了就生出六入——眼、耳、鼻、舌、身、意。有六入,就有触尘。由触尘的感应就是领受。因领受就有爱的需要,需要就是取的欲望,所以说「爱取为因」,而受来生的苦。取就生有,从无明到爱取,于是就生生死死,永无了结之期。人为什么要修道?就是为脱离生死,永断轮迴。凡夫在十二因缘内,迷惑妄想越长越多,漂流在生死海中,永无返回之期。这些可怜愍的众生,我应该去济度他们!

蕴宅界蛇诸见箭 心火猛炽痴闇重
爱河漂转不暇观 苦海沦胥阙明导    

五蕴是色受想行识。六根六尘是十二处,加六识是名十八界,这些都像毒蛇一样。六十二种的见惑,犹如毒箭。心中的欲火,猛烈地燃烧著。愚痴一生比一生重,可是在爱河内漂流的众生,生死流转,也没有时间仔细观察思惟,在苦海里快要淹死了,也没有个善知识来引导他。

如是知已勤精进 所作皆为度众生
名为有念有慧者 乃至觉解方便者    

菩萨他知道以上这些痛苦的实情,所以要勤加精进。他如此勤勉修行的动机,就是为要度这些受苦的众生。这就是有正念有真智慧的行者,又是一位已觉悟,有理解有方便智慧的自觉觉他的菩萨。

习行福智无厌足 恭敬多闻不疲倦
国土相好皆庄严 如是一切为众生    

菩萨修福修慧,从不曾生自满心,更没有感到厌倦的时候。他恭敬十方诸佛,常在诸佛道场的听法,也没有生过疲倦的心。以这些功德,庄严他将来的国土和三十二种相好,以及八十种随形好。如此修行,都是为了救一切众生。

为欲教化诸世间 善知书数印等法
亦复善解诸方药 疗治众病悉令愈    

因为要教化诸世间的众生,菩萨精通文字般若、书写、算数、印鑑这些技艺常识,他都深入研究过。他也懂得各种丹方药性,并且会为人医治各种疾病,而且有药到病除,起死回生的灵验。

文词歌舞皆巧妙 宫宅园池悉安隐
宝藏非一咸示人 利益无量众生故     

菩萨通达一切世事,在文辞方面,也很有成就。文章写得好,诗词歌赋样样出众,所谓才高八斗。舞艺技艺无不巧妙过人,表现出不可思议的境界。同样的事,在凡夫做来,常令人沉迷堕落。但菩萨为之,反而能令众生生出觉悟之心,这就是所谓的「皆巧妙」。宫殿、住宅、花园、池子等,有关设计、建筑、佈置,使其壮丽美观的艺术才能,无一不策划得平等稳妥,恰到好处。各种五金及宝石和其他种种地下矿藏,菩萨都能认识这些矿苗,并都指示别人去发掘开採。菩萨所说、所作,无一不是真实的。他这样做,完全是为了所有的众生,大家都得到好处。

日月星宿地震动 乃至身相亦观察
四禅无色及神通 为益世间皆显示    

菩萨不只修得了文字般若,他对天文、地理亦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如日蚀月蚀,星宿移换,这些奥妙的道理,河流的来龙去脉,他都有深入的研究。对于人的身体形相,他也善于观察。在修道方面,四种禅那的境界,四种无色定的情况,和六种神通,菩萨真修实学,妙用应心。为了和益世间所有的众生,所以他随顺因缘而显现。

智者住此难胜地 供那由佛亦听法
如以妙宝磨真金 所有善根转明净    

第五地的菩萨,住在难胜地时,他供养过无量的诸佛,也在十方诸佛的道场,常去听法。菩萨这种勤修学的精神,譬如用宝石来打磨真金一样,越磨越光亮。菩萨修行越是精进,善根也越精纯,智慧之光更明净。

譬如星宿在虚空 风力所持无损动
亦如莲华不著水 如是大士行于世    

譬如星宿在虚空中,是受风轮的力量,互相摄持,才不会随便移动或遭受殒落。又像大宝莲花,虽出生于污泥之中,而不染污泥。虽长在水中,也不沾著水。要像这样有坚贞志节的菩萨,才能在世上行菩萨道度众生。

住此多作兜率王 能摧异道诸邪见
所修诸善为佛智 愿得十力救众生     

修证到第五地的菩萨,多数做兜率天的天王,因为他有正见、明真理,所以他能摧伏一切邪魔外道的议论,击破许多邪知邪见。他所修积的善根功德,都是为求取如佛的大智慧,希望得到佛的十力,用以救护一切众生。

彼复修行大精进 即时供养千亿佛
得定动刹亦复然 愿力所作过于是    

菩萨修行更是勇猛精进,在一念之间可以供养千亿诸佛,能得到千亿的三昧,能动千亿的佛国土。同样在一念间可以做到,如果以他往昔殊胜的愿力,还可超过这些。

如是第五难胜地 人中最上真实道
我以种种方便力 为诸佛子宣说竟   

就好像前面所讲的第五难胜地的一切真实境界,都是人中最高尚,最真实的道理。金刚藏菩萨说:我用种种方便的言辞,为诸位佛弟子演说完了。

 

▲Top

法界佛教总会‧DRBA / BTTS / DRBU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