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镜回天录白话解.贤圣篇
上宣下化老和尚著述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与民同乐的君王
为什么老百姓就那么拥护周文王?为什么老百姓就那么讨厌夏桀王?
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曰:“贤者亦乐此乎?”孟子对曰:“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诗云:‘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王在灵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鸟鹤鹤。王在灵沼,于牣鱼跃。’
◎出自《孟子.梁惠王章句上》之二
这一段文最后一句“于牣鱼跃”,这个“于”字读“屋”,读平声。在中国的学问,一样的字有时不读一样的音,它有五方原音;声分平、上、去、入,有读平声的,有读上声的,有读入声的,有读去声的。一个字可在四个地方划圈,来区别它的音声,这一分“平、上、去、入”,它意思就不同了。就拿“于”字来说吧,平、上、去、入,它这个圈这样“于”画的,要读平声。若圈这样划“于”,就读上声,这是平上;要是读去声,就这样画个圈“于”;要是读入声,就这样划圈“于”。
今天“孟子见梁惠王”,不是你去见梁惠王,也不是我见梁惠王,你们先把题目弄清了,是孟子去见梁惠王。大约那时孟子到那儿,要见梁惠王,有人说:“王在花园里头。”于是孟子就到花园去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这时候梁惠王在那儿孤身寡人,一个人立在池沼的上边。本来当时没有什么讲究艺术的,可是那时梁惠王就懂得将这个水池,做成弯弯曲曲的形状,虽然没有用红砖来造,但是也用混凝土将它做得很好;池的边上就用槌打得很实在的。所以梁惠王就很踌躇满志的,在那儿站着。
顾鸿雁麋鹿:顾就是看一看;鸿雁是大雁;麋鹿就是小鹿。梁惠王看见孟子来了,他看一看园中养的大雁与小鹿。曰:他就说话了,还没有不睬孟子,他很高兴地说:贤者亦乐此乎?这个贤者是指古圣先王,贤而有德的君王。梁惠王说,古来有道德的君王亦乐此乎,也对这个感觉兴趣吗?他们也喜欢这些鸿雁、麋鹿、花园、花草树木吗?这个“乐”就是喜欢,读“勒”,是入声。
孟子对曰。孟子听他这么一说,眼睛一转,计上心来,怎么说眼睛一转?孟子想:“机会来了,我有机会发挥我的政策了。”就说了,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贤而有德的君王,才会有这个快乐的。可是,不是贤而有德的君王呢,虽然有花园、鸿雁、麋鹿、鱼鳖,这些个蹦蹦跳跳,会飞、会跑、会在水里游的,飞潜动植都有,还是不会快乐的。
那么在这儿,孟子提到“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是开始为后边做一个引子,以便举出二位君王的章本,好更进一步阐明道理。
孟子继续说了:“诗云: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在诗经上说过,当周文王一开始计划设计造灵台的时候,也是找一些建筑工程师、专家、木匠、设计师之类的,来计划这个灵台要修多大,把横也度好了,竖也度好了,一切都计划好了。经之、营之,这个营就是营谋,营谋就是计划。周文王造灵台,这本来是一件劳民伤财的事情,可是他也不怎么用钱,怎么说呢?
庶民攻之:老百姓一听说他要造一座台子,都来给他做工。这个也来做,那个也来做,做得非常之快,不日成之:在这儿有的人解释为:孟子说不到一天就把它修好了。可是我相信不会那么快的,那时候的工程都笨笨的,老百姓也都土里土气的;虽然有些有工巧明的人,但是也派不上用场,读到这个地方,你就要想一想当时的情形。“庶民攻之,不日成之”,这个不日,就是不用几天就修好了;而不是不用一天就把它修完了。我相信那个时候,老百姓都齐心努力,拿周文王的事情当自己事情来做,所以庶民攻之,不日成之,不用几天就修好了。我认为“不用几天”这个解释合理一点,若不等到一天就修好了,那一定是座小台,不是很大的,那池子大约就像饭碗那么大,那台就像一张凳子那么小;但我相信不是那么小的。
经始勿亟,庶民子来:在这灵台一开始做的时候,文王就说了,经始勿亟,你们大家慢慢做,不要着急,不要太累了,我也不等着用嘛,take your time。可是庶民子来,那些来的老百姓,就像已长大的儿子给自己的爸爸做工,那么样尽心竭力,没有偷工减料,没有躲懒偷安的。
王在灵囿,麀鹿攸伏:文王在台下的花园里头玩,小鹿都在那儿趴着,也不怕人,与人和平相处,不是见着人就跑了,攸伏在那儿悠然自得的,很得其所哉、得其所哉的样子。
麀鹿濯濯,白鸟鹤鹤:这种小鹿长得又肥又胖,就像花草树木欣欣向荣。那个白色的鸟是什么呢?就是像白鹤那样,而且不单是白鸟,黑鸟、黄鸟、红鸟都有。你不要那么执着说,这一定是白鸟,孟子不过提出一种白鸟,就代表其他鸟也都有了。鹿也是什么样的鹿都有,不单是鹿,而且其它的禽兽也都有,或者狐狸、或者麃子。麃子很笨的,你要是在山上遇到麃子,它正要跑的时候,你说:“磴!”它就停止在那儿看着,不动了,你一枪就打住它了,啊!就这样笨。相信当时其他的禽兽也都有,不过孟子不能都写出来,又说狐狸、又说麃子、又说老虎,又说这个那个,用了很多文字。因为孟子这文章是最好的,比其他古文都好,它是一气呵成的,一个字也没有多余,一个字也没有少,这个文章是绝有的,所以我认为孟子的文章是最好的,为什么?因为他善养浩然之气,他就“气随也,言孚也”,气就像水似地,写的文章就像水上漂的东西,所谓“水大载物,轻重必浮”,所以他所说出来的话,所写出文章,都是金声玉振,落地有声,都是有份量的。所以你们要是把孟子读熟,都可以写文章了。
王在灵沼,于牣鱼跃:文王又来到园中灵沼旁边游玩。
“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麋鹿鱼鳖;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汤誓曰:‘时日害丧,予及女偕亡!’民欲与之偕亡,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
那么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这台与沼都是老百姓给周文王造的,而民欢乐之:那时老百姓都欢喜帮他服务,帮他做工,都是求之不得的;不像秦始皇的时候,动用人民修万里长城,老百姓不去,他就要杀他们。周文王不是这样,所以说“而民欢乐之”。
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麋鹿鱼鳖:那么在文王那个时候,老百姓说这座台很有灵感的,这意思就是说它很神圣的,所以称它为灵台,又称那个水池为灵沼;并且高兴文王有麋鹿鱼鳖可观赏(此句编者补述)。
古之人与民偕乐,能乐也:古来贤而有德的君王,他造灵台和灵沼,是为了和老百姓同乐,老百姓谁都可以到他那座花园去玩赏,没有说不准老百姓去看,只准自己去看,所以他能与民同乐,老百姓都高兴。
汤誓曰。在《书经》〈汤誓〉这一篇,汤就是商汤王,当他去伐夏桀王时,那个誓词上有这么几句话:“时日害丧,予及女偕亡”,这个“害”字读“何”,当“何”字讲。意思是:“太阳啊,你什么时候会丧亡了?(因为夏桀王自命为红太阳,以为自己永不陨落。)我呀,愿意和你一起死。”这个一起死,是往好的意思说,就是说你若死了,老百姓就都安乐了。我看你所行所做,对老百姓太暴戾无道了,我宁可和你一起死,我是要救老百姓的!汤王这么说。民欲与之偕亡:老百姓都愿意和夏桀王一起同归于尽。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虽然夏桀王也有这么好的台,这么好的水池,又有这么好的飞鸟、禽兽,天上飞的,地下跑的,欣欣向荣的花草树木,飞潜动植他都有,可是他能享受这快乐吗?他真能得到这快乐吗?
所以这是一个对比,就是举出一个贤而有德的人,以及一个不贤的人,两人这么比较一下,你就知道这种道理了,为什么老百姓就那么拥护周文王?为什么老百姓就那么讨厌夏桀王?因为一个能与民同乐,一个只是自己独乐;独乐是不能长久的,与民同乐才能长久。文王发政施仁要救济四大穷人,四大穷人是什么?就是鳏、寡、孤、独。老而无妻曰鳏:人老了没有太太,这叫鳏夫。老而无夫曰寡:年老了没有丈夫,这叫寡妇。幼而无父曰孤:小孩子没有父亲,这叫孤儿。老而无子曰独:等年老了没有子女,这叫独。在当时文王发政施仁,先救济照顾这四大穷人,要令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老百姓当时感于文王对人这么好,所以就要去帮他。
在殷纣王时,三分天下,已经有三分之二归附周文王了,周文王到什么地方,老百姓就跟着他到什么地方。所以在当时,周文王可以轻而易举把纣王推倒,取而代之,可是他不推倒,还是对殷纣王那么尽忠报国,不造反。所以孔子也赞叹周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因此周朝的德性最大,因为德性最大,所以周朝国运也最久,有八百多年。
我讲的,或者也有讲错的地方,或者也有遗漏的地方,或者有什么疑问,你们现在可以提出来问一问。不要怕!我们是讲民主的,我不会对你们摆一个师父的架子,“只准州官放火,不准黎民点灯”,所以谁有什么疑问可以问一问。今天我漏了一句没讲,你们知道不知道,这也是一个考试,看看你们会不会找窟窿?有人听出来没有?
弟子:有!
上人:啊,那个地方?说一说。
弟子:请问师父那座灵台是盖得什么样子?
上人:灵台就是座台的样子嘛!
弟子:是不是很大?
上人:啊!你当时在不在?
弟子:不在。 上人:那你要知道它做什么?
弟子:我是想知道他的人民,是不是都很像小孩子那样啦!
上人:不是小孩子,他的人民并不是小孩,都是大人。
弟子:他们很诚心地盖那座灵台,我想那座灵台应该是很雄伟,很庄严的。
上人:我告诉你,那座灵台就是个土堆。
弟子:土堆!
上人:唉,没有红 ,就是座土台,或者在上头加上一点木头板,如此而已。还有谁听到我有什么地方讲遗漏了,提出来讲一讲。
弟子二:“于牣鱼跃”及“乐其有麋鹿鱼鳖”这两句。
上人:对的!这是有心人,不是在那儿睡觉的。我故意漏了那一句,看看谁能听出我讲得怎么样,而她能注意到。希望以后我讲的时候,你们都不要睡觉,不要连我没讲的都听不出来。
于牣鱼跃,这个“于”为什么读“屋”呢?就是惊叹词,也是赞美的词,就是“啊”──这一种很惊奇的样子。于牣鱼跃,是说那些鱼,欢欢喜喜地在水池里跳上跳下。那个地方我没讲,不是卖关子,是刻意不讲,看你们注意不注意?你们注意了,我往下讲还有点兴趣。如果我讲错,或者念错了那个地方,你们也听不出来,就是自己一点思考的能力都没有,这是不对的。所以大家研究学问,要一丝一毫也不能放松,要认真、脚踏实地实实在在地学,这才算的;你学得不实在,等过一阵子就忘了。我告诉你们,我现在能背得出这些文章,都是年幼时读的,读得扎实,所以到现在还没忘!你们不要拿读的书都当饭吃了,吃过就没了。
── 讲于万佛圣城妙语堂
▲Top
法界佛教总会 . DRBA / BTTS / DRB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