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界佛教總會‧DRBA Logo

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化老和尚講述

│←上一頁目錄下一頁→│

賢首品第十二

E6.四攝攝生三昧門(分二)
F1.一頌總標名用   F2.十六頌別顯
今F1.

有妙三昧名隨樂 菩薩住此普觀察
隨宜示現度眾生 悉使歡心從法化

有妙三昧名隨樂:又有一種三昧,叫隨樂三昧。隨樂妙三昧,也就是給一切眾生樂,令一切眾生都歡喜。菩薩住此普觀察:行菩薩道的這個大菩薩,他住於隨樂三昧,來普遍觀察一切眾生心之所好,所以說隨宜示現度眾生:他能隨機教化一切眾生。宜就是應該,應以什麼因緣得度,這個菩薩就用什麼方法來教化他,這叫隨樂三昧。眾生所歡喜的,他就用這種的方法去教化這一類眾生。悉使歡心從法化:令這個眾生生一種歡喜心,好能依教修行,得佛的這種法化。

F2.十六頌別顯(分四)
G1.四頌布施攝   G2.二頌愛語攝   G3.二頌同事攝   G4.八頌利行攝
今G1.

劫中饑饉災難時 悉與世間諸樂具
隨其所欲皆令滿 普為眾生作饒益
或以飲食上好味 寶衣嚴具眾妙物
乃至王位皆能捨 令好施者悉從化

劫中饑饉災難時:菩薩住到隨樂三昧,在饑饉的時候──就是沒有飯吃了,沒有一切的生活用品了,這叫饑饉劫。災難時,或者有蟲災,或者有風災、雹災,把一切的農田都打死了,淹死了,不能收割了。悉與世間諸樂具:菩薩在這個時候,就大顯神通,把世間眾生所歡喜的一切東西,所歡喜的物質,隨其所欲皆令滿:隨眾生心裏所高興的,令他滿足,令他遂心滿願。普為眾生作饒益:普遍為所有的眾生來做饒益,饒益一切眾生,令他們都得到利益,得到快樂。

或以飲食上好味:所有的眾生都歡喜吃好的東西,你若給他一點好的東西,他就歡喜了;給他一點好的衣服穿,他也歡喜;給他一棟好房子住,他也歡喜。所以飲食也是最要緊的,中國人沒有旁的本事,只有會吃的本事──怎麼樣把吃的東西調和有味道,令人吃了又想吃,吃了又想吃,不停地來吃。中國人在兩三千年以前,就專門研究吃的,研究到現在,還是變著方法,想怎麼樣把東西做得最好吃。所以你若給眾生吃了,眾生也歡喜;一歡喜,你為他講一點佛法,他也很歡喜聽的。

寶衣嚴具眾妙物:最名貴的衣服,就是最值錢的寶衣,甚至於用鑽石、黃金把它鑲上,穿上這一件衣服,啊!不用點燈,房子裏邊也會放光。所以這寶衣嚴具,莊嚴其身,令這個身美好。眾妙物,所有一切一切值錢的東西。乃至王位皆能捨:做皇帝、國王,這個最捨不得的位子都能捨,都能把它布施給人。

所以在中國,有這麼兩個愚癡者,一個叫伯夷,一個就叫叔齊,他們的父親是做君王的。父親想要把王位交給弟弟,弟弟就說:「我哥哥是最大的,應該傳給他這個王位。」哥哥就說:「我是很愚癡的,弟弟是很聰明的,應該傳給他。」兩個人你讓我,我讓你,都不要做皇帝,就把這個皇帝布施給旁人了。你看這兩個人是不是愚癡者?可是在歷史上,說他們兩個是賢人。他們兩個有一個好處,什麼好處?就是「伯夷、叔齊,不念舊惡」,誰要是以前對他們有什麼不對的地方,他們不念,不記著,有這麼個好處。

等武王伐紂,他們兩個人騎著馬去向武王說:「你是一個臣,不可以去伐君,你不可以和君作戰。」武王不聽,以後就把紂王給克服了,紂王就沒有了,那時是殷朝,以後就改了國號周。這兩個人,以後更愚癡,愚癡到什麼程度?說:「你把國號改了,好!現在我不吃你所種的五穀,這個糧食我不吃。」就在首陽山採薇而食──吃野菜。以後周武王想用他們,因為他們也是有很大的能力,但是怎麼樣請,他們也不出來。以後武王把薇菜都給割除了,餓餓他們,想這樣他們兩人一定會出來了。那麼餓著、餓著,兩個人也不出來,就餓死在首陽山了。中國有這麼兩個人,你看!是不是太愚癡了?雖然說愚癡,但是後世人都認為這兩個人是聖賢一類的人,這是捨王位的。

令好施者悉從化:令就是影響,影響一切好布施的人,悉從化,也都跟著他來行布施。

或以相好莊嚴身 上妙衣服寶瓔珞
華鬘為飾香塗體 威儀具足度眾生
一切世間所好尚 色相顏容及衣服
隨應普現愜其心 俾樂色者皆從道

或以相好莊嚴身:或者以這個相好莊嚴的身,上妙衣服寶瓔珞:或者用最值錢的衣服,或者用瓔珞的寶具,華鬘為飾香塗體:或者戴上香花鬘,或者用香來塗身,威儀具足度眾生:他為什麼要這樣?並不是這個菩薩歡喜用這種的裝飾品來戴在身上,而是要具足威儀,度眾生,教化眾生。你要是其貌不揚,相貌生得很醜陋的,好像菩提達摩那個樣子──菩提達摩以前本來是很美貌的一個男人來著,大約他是太怕中國的女人了,所以就變成一個很醜陋的樣子到中國來。他那個樣子,你看眼睛圓圓的,鬍子長長的,那個樣子很可怕的!因為菩提達摩不想度多眾生,所以度了二祖神光,就夠了。

一切世間所好尚:這一切世間所歡喜、所好的色相顏容及衣服:或者色相,相貌非常圓滿,顏容也非常美麗;穿的衣服也非常地漂亮。隨應普現愜其心:隨眾生心而普現到一切處,令眾生心裏都生歡喜,都滿意。俾樂色者皆從道:這樣使令一切著到色相、歡喜色相這樣的眾生,也都發菩提心來修無上道了。

G2.二頌愛語攝

迦陵頻伽美妙音 俱枳羅等妙音聲
種種梵音皆具足 隨其心樂為說法

迦陵頻伽美妙音:迦陵頻伽是鳥的名字,牠的聲音是非常巧妙,又叫做好聲鳥。因為牠的聲音比任何的音樂都好聽,所以叫仙音。迦陵頻伽仙音,這種鳥的聲音,是叫給神仙聽的。俱枳羅等妙音聲:俱枳羅是梵語,譯為眾聲、眾音和合,有很多種音聲合到一起,所以這種音聲也是非常好聽的。種種梵音皆具足:不單迦陵頻伽這種鳥的聲音,而且又有眾音和合的這種音,還有種種的梵音,就是清淨的音聲。這種種的妙音都具足圓滿的。隨其心樂為說法:用這種種的妙音,隨眾生心裏所歡喜的,他們歡喜什麼音,就用什麼音聲來為他們說法,令一切眾生聽見這個音聲就會發菩提心;若再聞法,更會發菩提心了。所以這是十方諸佛菩薩,以妙音來隨眾生心裏所歡喜的,為眾生說法。

八萬四千諸法門 諸佛以此度眾生
彼亦如其差別法 隨世所宜而化度

八萬四千諸法門:佛法有八萬四千個法門,可是每一個法門都是第一個法門,不是第二個法門,所以八萬四千的法門,就有八萬四千個第一。所謂第一者,就是對這個眾生的機宜。對了眾生的機宜就是第一,若不對眾生的機宜,那就是對另外一個眾生的機宜,所以對哪一個眾生的機,這就是第一的法門。眾生有無量無邊,佛所說的法也是無量無邊,所說的這個八萬四千法門,只是一個總括來說。若是詳細分析起來,法門是無量無邊,數不過來那麼多,所以叫諸法門。所謂諸法門,就是每一個法門也叫諸,所有的法門也叫諸。

諸佛以此度眾生:單單一尊佛叫諸佛,所有十方三世佛聚會到一起,也叫諸佛,所以這個諸佛就是佛佛,所有的佛。諸佛就是用八萬四千的法門來度脫一切眾生,令一切眾生都發菩提心,成就佛果。彼亦如其差別法:彼就是所有的諸佛,也隨順眾生,為眾生說不同的法門,來教化不同的眾生。隨世所宜而化度:隨世就是隨順世間法,所宜就是最好的這個方法。哪一個是恰到好處的方法,就應該用這個法來度他,所以佛就說這種法門,來度一切眾生。就是應該以什麼法得度,佛就為他說什麼法,令他發菩提心,成就佛果。

G3.二頌同事

眾生苦樂利衰等 一切世間所作法
悉能應現同其事 以此普度諸眾生

前邊所講的是布施、愛語,現在是講同事,這是所說的四攝法。

眾生苦樂利衰等:苦樂利衰是屬於八風的,八風就是稱、譏、苦、樂、利、衰、得、失。稱是稱讚,就是說你好,用種種的言語來讚歎你:「哦!你真是一個大修行人,你是修行中的一個聖人,啊!你是開悟的善知識。」「哦!你真是了不起了,你真是世界第一。」這都是稱。譏就是譏諷,就是你不夠這個程度,他說你夠了,明著看是讚歎你,實際上就是譏刺你,令你聽見很不舒服的,這叫譏諷。稱讚的風、譏刺的風、苦風、樂風、利益的風、衰敗的風、得的風、失去的風,這就是八風。

有的又說是毀譽,毀就是譭謗你,譽就是讚歎你。這個世間上就是這樣,再壞的人,也有人讚歎你;再好的人,也有人譭謗你,所以這都叫八風。人家一讚歎你,你高興了,這是被風吹動了;人家譭謗你,你不高興了,這也是被風吹動了。這個風就是好像一陣風,把你吹得搖搖欲晃,搖搖欲倒。

一切世間所作法:所有一切世間所做的這種種法,就是所行的有為法,悉能應現同其事:諸佛菩薩悉能應現。這個世間所有的法,都能現出來,再苦的事,他也能去受去。同其事,同你去受這種的苦、樂、稱、譏、得、失,或者毀、譽,都能和你同受,以此普度諸眾生:用這種種同事的方法,來教化一切眾生。

講八風,我又想起蘇東坡了。蘇東坡是個很有學問的人,並且也不是盡講口頭禪的,他也有修行,用功也有一點境界。有一天,他打坐就見到一點境界,他在那兒正坐著,覺得自己就現出一個法身了,這個法身現出來就在那兒頂禮十方諸佛;因為他是很有學問的人,所以就說:

稽首天中天 毫光照大千
八風吹不動 端坐紫金蓮

「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在這個時候,啊!他看見十方諸佛放光來照他,他自己得到這個光一照,也就有一種反射,也有光了,光光相照,啊!遍照三千大千世界,這個境界是很不錯啦!他又看見十方諸佛都在金色的蓮華上坐著,喔!他自己也坐在那個金蓮華上了。他就說了:「啊!在這個時候,真是八風也吹不動我了,我端端正正地在紫金的蓮華上坐著。」

他作完這首偈頌,一看,「啊!這首偈頌真是太好了,真是開悟的偈頌。」他在江南,就趕快叫一個工人拿著這首偈頌,到江北堰上,去給佛印禪師看,意思是說:「你看!我這也是開悟了,啊!我這種境界得了!嘿!你大約沒有這種境界。」佛印禪師一看這偈頌,就批上四個字:「放屁!放屁!」批好了就說:「拿回去,給你學士看去!」這工人也不認字,工人若認字,大約也不敢拿回去給這個學士看。因為不認字,所以這個放屁,他也不覺得臭了,也不覺得有什麼關係,就拿回去給蘇東坡看。蘇東坡一看,啊!就大發脾氣:「我這是開悟的話,這個簡直的,你說我放屁放屁,豈有此理!把衣服穿好,我要去打你這個光頭僧,你這個沒有頭髮的和尚!」

他從江南就跑到江北堰來了,說:「你怎麼罵我啊?我寫的那首開悟的偈頌,你說我是放屁放屁!」佛印禪師說:「哦!你真是八風吹不動喲!可是被我兩個屁,就把你從江南蹦到江北來了,你現在開了個什麼悟啊?我問你?」蘇東坡把眼睛一閉,真是的,喔!他放兩個屁,就把我從江南蹦到江北來了,這兩個屁也是個風啊,他沒用放炮呢,就放兩個屁就蹦過來了,所以垂頭喪氣,說:「啊!須再重頭煉。」

一切世間眾苦患 深廣無涯如大海
與彼同事悉能忍 令其利益得安樂

這四句偈頌是說這個菩薩能同事。

一切世間眾苦患:就是說所有的世間眾苦交煎這種患難,深廣無涯如大海:這種苦難有多少呢?沒有涯際那麼多,就猶如大海一樣,深不可測。與彼同事悉能忍:眾生在那兒受苦,菩薩也示現同眾生在一起受苦,一樣地能忍。那麼菩薩能忍,這一切眾生看見也就都能忍了。令其利益得安樂:菩薩令這一切眾生在苦難之中,不覺得怎麼樣苦,還能得到利益,得到安樂,能把一切的苦難都脫離了,得到永遠的快樂,這是菩薩同事的一種行為。

G4.八頌利行攝

若有不識出離法 不求解脫離諠憒
菩薩為現捨國財 常樂出家心寂靜

若有不識出離法:若這個世界上一切的眾生,他不知道怎麼樣出離沒有邊際的大苦海,不知道出離苦海這種的方法,不求解脫離諠憒:他也不想找一找解脫的法門,離開世界的喧鬧、憒亂。世界這麼樣,人都發狂的樣子,這麼喧憒,就是太吵鬧了,不清靜,太喧譁。菩薩為現捨國財:菩薩為眾生示現捨國城、財寶,把一切的財產都捨了。常樂出家心寂靜:好像釋迦牟尼佛,是一個國王的太子,將來可以做國王;不但可以做國王,而且可以做轉輪聖王,有七寶常常隨身。可是他把這個國王的地位都捨了,不要了,就歡喜出家,不願意做世俗人。心寂靜,他的心很平靜,很寂滅,很清靜的,不搖動。

家是貪愛繫縳所 欲使眾生悉免離
故示出家得解脫 於諸欲樂無所受

家是貪愛繫縳所:這個家就是眾生貪愛的地方。繫縳,就是不得解脫的一個地方,這個地方是很不自由的,被這個家常常枷住,各處也不得自由。欲使眾生悉免離:菩薩為了想使令一切眾生都免離這種的繫縳、不自由,故示出家得解脫:所以示現出家修道,得到真正的解脫,真正的自由,來度眾生出家。於諸欲樂無所受:對於世間一切很好玩的、染苦為樂的這種境界,沒有所貪受,他不貪戀。

菩薩示行十種行 亦行一切大人法
諸仙行等悉無餘 為欲利益眾生故

菩薩示行十種行:菩薩指示眾生有十種的修行,這十種的修行都是利益眾生的。這十種清淨行,有依外清淨和依內清淨之分,依外清淨有五:(一)無罪利行、(二)不轉利行、(三)漸次利行、(四)遍行利行、(五)如應利行。依內清淨亦有五:(一)謂諸菩薩,於諸有情,起廣大悲,意樂現前,而行利行。(二)諸菩薩,於諸有情,所作義利,雖受一切大苦劬勞,而心無倦,深心歡喜,為諸有情,而行利行。(三)安處最勝第一財位,而自謙下,如子如僕,及離憍慢,而行利行。(四)心無愛染,無有虛偽,真實哀愍,而行利行。(五)起畢竟無復退轉慈愍之心,而行利行。

亦行一切大人法:也修行一切大人所修的法。五種大人法:(一)於真實義,勸導有情。(二)於應時勸導有情。(三)於能行攝勝妙義,勸導有情。(四)於有情,柔軟勸導。(五)於有情慈心勸導。諸仙行等悉無餘:一切諸仙所修行的道,都修行圓滿了。為欲利益眾生故:為什麼菩薩要修十種行,要修一切諸仙所修行的行?就是為了想要利益一切眾生的緣故,才這樣修行。

若有眾生壽無量 煩惱微細樂具足
菩薩於中得自在 示受老病死眾患

若有眾生壽無量:有的眾生,年齡活得很大,就很自滿的,有一種壽者相存在。雖然他壽無量,但是也免不了死,生死也沒有了。為什麼他壽無量呢?因為他煩惱微細樂具足:他很少煩惱,常常生快樂。因為人若沒有煩惱,壽命就會長;你天天生煩惱,壽命就會短。所以他這個煩惱已經很少很少了,不過還談不到已經斷煩惱,因為他還有微細微細的煩惱。這樣的眾生常常具足快樂,沒有煩惱。菩薩於中得自在:菩薩對四相(人相、我相、眾生相、壽者相)得到自在,是任運自然,很隨意的,任運而修。示受老病死眾患:他示現也受老的苦、病的苦、死的苦,這種種的患難,令這個壽者無量的眾生也發菩提心,令他也求無上道。

或有貪欲瞋恚癡 煩惱猛火常熾然
菩薩為現老病死 令彼眾生悉調伏

或有貪欲瞋恚癡:或者有的眾生貪心很重的,這個貪欲很重很重的,又瞋心也很多很多的,癡心更不少。瞋恚就是脾氣很大的;癡就是愚癡,做一些個顛倒的事情。煩惱猛火常熾然:這一類的眾生,煩惱就很多,猶如猛火常常燒得很厲害。菩薩為現老病死:菩薩也為這一類貪瞋癡很重的眾生,示現老苦、病苦、死苦。令彼眾生悉調伏:令這剛強難調難伏的眾生,也得到調伏,得到沒有貪,沒有瞋,沒有癡了。

如來十力無所畏 及以十八不共法
所有無量諸功德 悉以示現度眾生

如來十力無所畏:佛有十種力,十力就是:(一)知覺處非處智力、(二)知三世業報智力、(三)知諸禪解脫三昧智力、(四)知諸根勝劣智力、(五)知種種解智力、(六)知種種界智力、(七)知一切至所道智力、(八)知天眼無礙智力、(九)知宿命無漏智力、(十)知永斷習氣智力。因為這十力,就能無所畏,無所畏就無所恐懼。誰知道佛的四無畏?

果璲:我知道。(一)一切智無所畏:佛完全知道一切法,對一切法他不會害怕。(二)漏盡無所畏:佛有漏盡通,所以他沒有漏,是萬德具足。(三)說障道無所畏:他可以真正地形容一切的障礙。(四)說盡苦道無所畏:佛會教化眾生,令他們入道。

(下列係上人講述)

及以十八不共法:這十八種的不共法,就是佛的十八種功德法。怎麼叫不共呢?唯佛獨有,就是不共於菩薩,不共於二乘,因為他們還達不到這種境界,所以叫不共法;又叫不具法,因為二乘、菩薩不具有這十八法,只有佛才有。

十八不共法是:(一)身無失、(二)口無失、(三)念無失、(四)無異想、(五)無不定心、(六)無不知己捨、(七)欲無滅、(八)精進無滅、(九)念無滅、(十)慧無滅、(十一)解脫無滅、(十二)解脫知見無滅、(十三)一切身業隨智慧行、(十四)一切口業隨智慧行、(十五)一切意業隨智慧行、(十六)智慧知過去世無礙、(十七)智慧知未來世無礙、(十八)智慧知現在世無礙。

所有無量諸功德:佛是福足慧足,所以他的功德是無量的。悉以示現度眾生:他用這個十力、無所畏,和十八不共法,和所有一切的功德,以這種種的助緣來示現教化眾生,度脫一切眾生,使令他們都發菩提心,成就佛果。

記心教誡及神足 悉是如來自在用
彼諸大士皆示現 能使眾生盡調伏

記心教誡及神足:諸佛菩薩教化眾生,以種種的方便法門來教誡一切眾生。記就是授記,為眾生授記:「你在什麼時候做佛。」凡是有心的一切眾生,都可以成佛;一切眾生,受佛的戒,就入佛的位。所以佛用種種的教,來教化一切眾生。這個誡,也就是令他們「諸惡不作,眾善奉行」。教誡,就是苦口婆心,用種種的道理,講給眾生聽。有的時候又用神足通來教化眾生,用神通教化。

悉是如來自在用:這都是如來得的十八不共法、十力、四無所畏,這種種自在的妙用。

彼諸大士皆示現:前面這是佛所得的,可是一切的大士,彼諸大士就是一切的大菩薩,也都示現這種種的法門,來教化種種的眾生。能使眾生盡調伏:他能使令一切剛強、難調難伏的眾生,得到調伏。

菩薩種種方便門 隨順世法度眾生
譬如蓮華不著水 如是在世令深信

菩薩種種方便門:從前面的種種境界、種種情形,證明菩薩是用種種的方便法門,隨順世法度眾生:他雖然是教化眾生出世,可是他不離世間法,隨順世間法,而度脫一切眾生。就是六祖大師所說的:

佛法在世間 不離世間覺
離世覓菩提 猶如求兔角

就是「隨順世法度眾生」這個道理。

譬如蓮華不著水:諸佛菩薩教化眾生,也就好像蓮華,雖然從淤泥生出來,在水的上面,可是它不著於水。如是在世令深信:像前邊所說的種種道理,在這個世間,令世間一切眾生深信佛法而不懷疑。不懷疑就會修行,會修行就會成佛。

▲Top

法界佛教總會 ‧ DRBA / BTTS / DRBU

│←上一頁目錄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