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界佛教總會‧DRBA Logo

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化老和尚講述

│←上一頁目錄下一頁→│

賢首品第十二

E2.辨所具位(分四)
F1.三頌明十住   F2.二頌半明十行   F3.三頌明十迴向   F4.三十頌半明十地位
今F1.

若為諸佛所護念 則能發起菩提心
若能發起菩提心 則能勤修佛功德

若為諸佛所護念:你若能得到十方諸佛來護念你,則能發起菩提心:就能發起廣大菩提心,修無上道。

我們人發心和修道,不要有一個妄想,這個妄想是什麼?就是有一個希望,希望我得到什麼,希望我有什麼成就,希望對我有什麼利益。不要有這種希望,你希望得到什麼,這是個貪心;你希望有所成就,這還是個貪心;你希望對自己有利益,這更是貪心。你有貪心在這兒障著道,那你什麼也不會得到,因為有心是妄想──你有心求它,這就是妄想,無心才是感應。所以說「談到無心便是道」,你若講到無心了,這就是道。可是這不容易的,因為不容易,所以我們一定要做到,要很自然地做到,打破一切的困苦艱難,無論什麼逆境都要把它打破了,這樣你一定會成就佛果的。若能發起菩提心:你若能生出廣大的菩提心,成就佛果,則能勤修佛功德:就一定會隨著十方三世一切佛,在因地所修行的行門,成就佛的功德。

若能勤修佛功德 則得生在如來家
若得生在如來家 則善修行巧方便
若善修行巧方便 則得信樂心清淨
若得信樂心清淨 則得增上最勝心

若能勤修佛功德:你若能依照一切如來在因地所修行的行門,成就佛的功德,則得生在如來家:你就能做法王之子,生在如來家,也就是做佛的真子,成就菩薩的行門。

若得生在如來家:你若能生在佛家,做佛的弟子,為法身大士,則善修行巧方便:你就能善於修行一切權巧方便的法門,來教化眾生了。

若善修行巧方便:你若能善於修行一切權巧方便的法門,來廣度眾生,則得信樂心清淨:就能得到這個信樂,常常有一種信力,有一種快樂,心裏常清淨,沒有一切煩惱。

我們修道的人,最要緊的就是不要有煩惱,不要有脾氣。你修八萬大劫,若不斷你的煩惱,不把無明破了,反而是煩惱越多越好,覺得吃煩惱比吃飯更飽得快一點,那你就是修多長的時間,也沒有法子成就道業的,你也沒有法子得到信樂心清淨,也沒有法子得到六根清淨位。若沒有法子得到六根清淨,你總是迷迷糊糊,顛顛倒倒的;若能得到六根清淨位,那就是妙不可言了。

這一段的偈頌,每一首偈頌和每一首偈頌都有連帶的關係,接接連連的意思都是一個的,這意思非常圓滿,令人讀起來也很容易記得。你記得一句就記得兩句,記得兩句就記得三句,記得三句就會記得四句,很容易就記得了,以我這麼不好的記憶力,我看一遍,就可以把它記起來了。

若得信樂心清淨:你若能得到這個信力,常常快樂,心裏也常常清淨,一點煩惱都沒有,一點無明都沒有。我們修道的人,要常常生快樂,常常有一種慈悲心,要慈悲喜捨。為了利益他人,不要說外財,就是內財──頭、目、腦、髓,也都可以布施出去,這樣才是真正勤修佛法的一個人。不要像那種外道的人,很陰險的,處處想要增加他的眷屬,增加他的勢力,時時都是唯利是視,就知道利益自己,不知道利益他人。你看他那 個眼睛,喔!陰險得不得了,對他若沒有利益的事情,怎麼樣他也不做;對他有利益的事情,他才去做,這就談不到是真正教化眾生的人。

你若信樂心清淨了,就是沒有煩惱,什麼事情來了也沒有煩惱,就算有人把你的頭割下來,也不怕,也不生煩惱。你若能得到這個信樂心清淨,則得增上最勝心:就能增長你的最勝心。增長也就是增上,增上你最勝的菩提心。

▲Top

法界佛教總會 ‧ DRBA / BTTS / DRBU

│←上一頁目錄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