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界佛教總會•DRBA Logo

地藏菩薩本願經淺釋

化老和尚講述

經文上一頁目錄下一頁

校量布施功德緣品第十

◎一九六九年宣化上人講述於
美國三藩市佛教講堂

「校量」,就是比較,來比量一下。「布施」有三種──財施、法施、無畏施。什麼叫財施呢?財施有內財和外財。內財是身心性命;外財就是一切的金銀財寶,即是屬於身外的財產,都能布施。大的來說是國家,能把自己國家的財產都布施給其他人,自己不做國王,請其他人做。好像釋迦牟尼佛,他就是有國王的地位,卻讓給其他人,這是以整個國家的財產來布施。妻子,也布施給人,也不要了。

人最放不下的事,第一是財,財能布施給人,這是打破財的慳貪。第二是色,色也不容易布施。但是不容易的事情,你能做得到,那就是你有一種真心,所以有真正修道的人,為求法,把自己的妻子也布施給人。但是布施要真正為求法而布施,不是說我把這一個妻子布施給人,然後再找一個比這個更美麗一點的,那個不算!而且這也等於沒有布施一樣,因為你討厭舊的,想要換一個新的,這談不到布施,只可以說是貪而無厭,是一種欲念,不知足。以前講經,講到布施妻子的問題時,有一個做妻子的,要把丈夫布施出去,可是找不著受主,所以也就沒有法子布施。「財施」,自己外面的財可以布施,裡面的財也可以布施,把自己頭目腦髓,皮血肉筋骨都可以布施出去。

「法施」,就是學會佛法,不要「懷其寶而迷其邦」。怎麼叫懷其寶而迷其邦呢?就是你拿著一個能救人生命的寶貝,甚至於好像如意珠,你在這個如意珠裡,可以要種種的金銀珠寶也可以,種種的飲食也可以,什麼都可以。你有這個如意珠,甚至於一國裡面有災荒困苦,也都可以解決,但是你不用它,而在這個國家裡面,瞬著這些人都餓死了,你也不管、也不救,所以這叫「懷其寶而迷其邦」。也就是你懂得說法,而不說法,你吝法。我不給你講法,講了,你們就聽到佛法。你們都明白了佛法,我也變成和你們一樣。現在我明白佛法,你們不明白佛法,我比你們高,有這種思想,這就是懷寶迷邦。所以要隨時隨地給人說法,叫一切眾生聞法修行,返迷歸覺,離苦得樂。因為令他人聽見佛法,他就明白了,明白就不再作糊塗事了,就離了苦。而「諸供養中,法供養最」,你要是以法供養人,這功德是最大的。

「無畏施」,是人有什麼災難,飛災橫禍,有一種恐懼的事情,給他說幾句好話,安慰他,令他不生恐懼心,這叫無畏施。

「功德」,布施這種功德的因緣。這是本經的第十品。

爾時地藏菩薩摩訶薩。承佛威神。從座而起。胡跪合掌白佛言。世尊。我觀業道眾生。校量布施。有輕有重。有一生受福。有十生受福。有百生千生。受大福利者。是事云何。唯願世尊。為我說之。

「爾時」:當爾之時,地藏菩薩摩訶薩這位大菩薩,「承佛威神」:他藉著佛的威德神通的力量,「從座而起」:從自己的座位上站起來了。「胡跪合掌」,「白佛言」:對佛說了。前面這段文就是結集經藏時加上的敘文。到後面「世尊」,這才是地藏王菩薩說的,前面就是好像寫文章似的,敘述這一段的經過。

「世尊,我觀業道眾生」:我觀察造業的六道眾生──天道、人道、阿修羅、地獄、餓鬼、畜生,這六道,怎麼造業呢?就因為最初有個無明,這無明就是惑,有惑就會造業,造出一種業果,就受果報,所以起惑、造業、受報。六道眾生都在這裡頭,迷迷糊糊的沒有法子出去。「校量布施,有輕有重」:我比較一下,眾生作布施這種的功德,有輕有重。「有一生受福」:有在一生受福,這福就受完了。「有十生受福」:有在十幾生中,都受這個福報。「有百生千生受大福利者」:有的在一百生、一千生中,受大的福利。「是事云何」:這個事情是怎麼一回事啊?「唯願世尊,為我說之」:我現在唯願世尊慈悲,為我解說這個問題。

爾時佛告地藏菩薩。吾今於忉利天宮一切眾會。說閻浮提布施校量功德輕重。汝當諦聽。吾為汝說。地藏白佛言。我疑是事。願樂欲聞。佛告地藏菩薩。南閻浮提。有諸國王。宰輔大臣。大長者。大剎利。大婆羅門等。若遇最下貧窮。乃至癃殘瘖瘂。聾癡無目。如是種種不完具者。是大國王等。欲布施時。若能具大慈悲。下心含笑。親手徧布施。或使人施。輭言慰諭。是國王等。所獲福利。如布施百恆河沙佛功德之利。何以故。緣是國王等。於是最貧賤輩及不完具者。發大慈心。是故福利有如此報。百千生中。常得七寶具足。何況衣食受用。

「爾時」:當爾之時。「佛告地藏菩薩」:釋迦牟尼佛對地藏菩薩說,「吾今於忉利天宮」:我現在這三十三天,「一切眾會」:所有一切的菩薩、聲聞、羅漢,和一切的天龍鬼神等眾會。「說閻浮提,布施校量功德」:我說一說在南閻浮提作布施,比較功德的輕重。「汝當諦聽」:你要好好聽著,你要注意聽。「吾為汝說」:我現在為你講一講。

「地藏白佛言」:地藏菩薩就對佛說,「我疑是事」:我疑惑這個事情。我們要知道,這並不是地藏菩薩他疑惑這個事情,地藏菩薩對這種布施較量功德他很清楚。不過,他是為眾生來請法,這麼樣子說一說,好使令眾生明白布施的功德,是這種的因緣,所以他說:我疑是事。你不要看經典,說地藏菩薩對這事情不明白,他懷疑這事情,不是的。那麼地藏菩薩他明白,他又說他有所懷疑,這豈不也是打妄語嗎?但是這種打妄語,對於他自己也沒有益處,對於他人也沒有害處,而是對他人有益處,對他自己也沒有害處。所以他是這樣假設之辭,假設這麼一個問題來請問佛,因為他知道一切眾生都不明白這個道理,所以他作一個請法者,來這麼樣講。好像有的時候,就有人請問些什麼事情,並不是他自己不明白,而是他想要令多一點人明白這個事情。地藏菩薩也是這個意思,因為預備令所有的眾生都明白這個道理,所以他說:「我疑是事。」「願樂欲聞」:我願意聽佛講一講這個道理。

「佛告地藏菩薩,南閻浮提,有諸國王」:在南閻浮提上,所有的國王,國家的皇帝。「宰輔」:作大官的。「大臣」:也是作大官的。「大長者」:就是最有錢的,又有德行,這種的長者。長者有十種的德行:(一)姓貴、(二)位高、(三)大富、(四)威猛、(五)智深、(六)年耆、(七)行淨、(八)禮備、(九)上歎、(十)下歸。「大剎利」:是印度的王種,就是貴族。「大婆羅門」:是清淨裔,是一種清淨的後代,也是貴族。印度有四種種族:剎利、婆羅門、吠舍、旃陀羅。吠舍是做生意的商人,旃陀羅就是屠宰的,殺豬的。

「若遇最下貧窮」:最大富長者、大剎利、大婆羅門,假設他們要是遇見最下賤的人,或者是討飯的,或者作一些不高尚的工作的人,是特別貧、特別的窮。貧窮還不說,又有病。「乃至癃殘瘖瘂,聾癡無目」:什麼叫癃?癃,中國人叫「騾馱子」,也就是駝子、駝背,腰直不起來,甚至腰比頭都高;殘,是殘廢,或者沒有手,或者沒有腳,或者沒有眼睛,總而言之,是人體的器官有所殘缺,不能行動的,這叫殘。瘖,就是說話的聲音不清楚。瘂,就是啞巴,不會說話的,這種人是最下賤的。聾是聾子,聽不見聲音。癡,是愚癡。無目,就是沒有眼睛。沒有眼睛,這也是最痛苦的人。

「如是種種不完具者」:像前面所說這種種六根不具這一類的人。「是大國王等」:這些大國王及大長者、宰輔大臣、大剎利、大婆羅門等。「欲布施時」:想要做布施的時候,「若能具大慈悲」:能具足最大的慈悲心。「下心含笑」:很低下的心,不是看不起下面的窮人。含笑,很歡喜,面上帶著笑容。「親手徧布施」:親自布施給這些窮人。「或使人施」:或者自己實在沒有時間,就叫其他的人幫著來布施。「輭言慰諭」:輭言,就是對他說很好聽的話,令他一聽你說的話就很歡喜,很高興,這麼樣軟言安慰,來開導他。「是國王等」:這國王等,「所獲福利」:所得到的這種福報和利益,「如布施百恆河沙佛功德之利」:好像布施一百個恆河沙那麼多佛的功德及利益。

「何以故」:是什麼原因呢?為什麼這國王能自己以下心含笑布施給窮人,就會有和布施給百恆河沙諸佛一樣那麼大的功德呢?這是什麼道理?因為他布施的對象雖然不是佛,但他能這麼樣下心含笑,猶如供養諸佛那麼樣的恭敬,那麼樣的歡喜,所以他這種功德就和供養百恆河沙諸佛的功德是一樣的。這些國王,他們「於是最貧賤輩」:對於最貧賤的這等人,「及不完具者」:及六根不完具的人。「發大慈心」:他能發出一種最大的慈悲心。「是故福利有如此報」:所以這種福利就有供養百恆河沙諸佛那麼多的功德。「百千生中,常得七寶具足」:在百千生中那麼長的時間,常常能得到七種寶貝具足。「何況衣食受用」:何況所用的衣服、飲食等物,那更是受用不完了。

復次地藏。若未來世。有諸國王。至婆羅門等。遇佛塔寺。或佛形像。乃至菩薩聲聞辟支佛像。躬自營辦。供養布施。是國王等。當得三劫為帝釋身。受勝妙樂。若能以此布施福利。迴向法界。是大國王等。於十劫中。常為大梵天王。復次地藏。若未來世。有諸國王。至婆羅門等。遇先佛塔廟。或至經像。毀壞破落。乃能發心修補。是國王等。或自營辦。或勸他人。乃至百千人等。布施結緣。是國王等。百千生中。常為轉輪王身。如是他人同布施者。百千生中。常為小國王身。更能於塔廟前。發迴向心。如是國王。乃及諸人。盡成佛道。以此果報。無量無邊。

「復次」:我再對你講一段布施的因緣。「地藏」!你要知道,「若未來世」:假使未來世時,「有諸國王」:所有的國王,「至婆羅門等」:乃至一切剎利、婆羅門等。「遇佛塔寺」:遇見佛的塔,或佛的寺院。「或佛形像」:或是佛的形像。「乃至菩薩」:甚至菩薩的形像。或者「聲聞」的形像,或者「辟支佛像」:辟支佛是梵語,翻為緣覺。有佛出世,叫緣覺;無佛出世,叫獨覺。「躬自營辦」:躬自就是親身來辦理營謀這事情。「供養布施」:或者供養,或者布施。「是國王等」:這個國王及婆羅門等,「當得三劫為帝釋身」:應該在三劫之中做為帝釋,做三十三天的天主。「受勝妙樂」:得到最微妙的快樂。「若能以此布施福利」:這種布施福利自己不要,而「迴向法界」:把所有的功德迴向給法界一切眾生,迴自向他。「是大國王等」:這些大國王等,「於十劫中」:在十個大劫之中,「常為大梵天王」:常做大梵天的天王。

「復次地藏」:再為你說明白一點,地藏菩薩!「若未來世」:假使未來世,「有諸國王,至婆羅門等」:所有的國王及婆羅門等。「遇先佛塔廟」:遇見先佛的塔廟。「或至經像毀壞破落」:或者一切的經典、佛像都毀壞破落了,爛了,這廟也爛了,佛像也壞了。「乃能發心修補」:能發心修補這個佛像塔廟。「是國王等」:這個國王和婆羅門等,「或自營辦」:或者自己來營謀辦理這件事。「或勸他人」:或者勸其他人去做這件事。「乃至百千人等」:如果他一個人做不到,就聚集百千萬人的力量,大家來共同修理廟。「布施結緣」:大家,你布施一點錢,他布施一點錢,共結法緣。

「是國王等」:這個國王,在「百千生中」,「常為轉輪王身」:常作轉輪聖王。轉輪聖王再往前一修,就成佛了;如果不修,就作轉輪聖王。「如是他人同布施者」:像這樣與其他共同來布施的人。「百千生中」:在百千這麼多的生中,「常為小國王身」:常常都作小國王身。「更能於塔廟前」:更能在塔廟前,「發迴向心」:發迴自向他的心,迴向法界,把所有功德迴向給眾生。「如是國王乃及諸人」:像這個國王及一切結緣的人,「盡成佛道」:統統都成佛了。「以此果報無量無邊」:因這種布施所得的果報,將來的好處是無量無邊,有說不完那麼多。

復次地藏。未來世中。有諸國王。及婆羅門等。見諸老病。及生產婦女。若一念間。具大慈心。布施醫藥。飲食。臥具。使令安樂。如是福利。最不思議。一百劫中。常為淨居天主。二百劫中。常為六欲天主。畢竟成佛。永不墮惡道。乃至百千生中。耳不聞苦聲。復次地藏。若未來世中。有諸國王。及婆羅門等。能作如是布施。獲福無量。更能迴向。不問多少。畢竟成佛。何況釋梵轉輪之報。是故地藏。普勸眾生。當如是學。

「復次地藏」:我再給你說一說,地藏菩薩!「未來世中」:在未來世界中,「有諸國王」:所有國家的國王,「及婆羅門等」:及最有勢力的婆羅門等。「見諸老病」:看見所有一切老年人,有病的人,「及生產婦女」:及生小孩的婦女。「若一念間」:假如在一念之間,「具大慈心」:能生出一種圓滿的大慈悲心,不是一點點的慈悲。具大慈悲心就是具足圓滿的大慈悲心。「布施醫藥」:或者布施他一點錢,或者送給他一點藥品。「飲食」:或者送給他飲食,吃的東西。「臥具」:或者被褥等類,與睡覺有關的東西。「使令安樂」:使他們在最困苦艱難時,也有人照顧他們而得到安樂。

「如是福利」:像這種福利,「最不思議」:有最想像不到的功德福利。「一百劫中」:在一百大劫以內,「常為淨居天主」:天上有個淨居天,常作淨居天主。「二百劫中」:二百個大劫中,「常為六欲天主」:常作六欲天的天主。「畢竟成佛」:將來一定成佛的。「永不墮惡道」:永遠都不會墮落到三惡道裡邊。「乃至百千生中,耳不聞苦聲」:耳朵在百千生中也聽不見苦的聲音。

「復次地藏」:再詳細的說一說,地藏菩薩!「若未來世中」:假如未來世的時候。「有諸國王及婆羅門等」人,「能作如是布施,獲福無量」:能作像以上我所說的這種布施,那他們所獲得的福報,是無量無邊的。「更能迴向」:更能以這種功德來迴向法界,迴向給一切的眾生。「不問多少,畢竟成佛」:無論做的功德是多少,將來一定成佛的。何況「釋梵轉輪之報」:何況去做帝釋、大梵天王、轉輪聖王這種的果報呢!「是故地藏」:因為這個,所以地藏菩薩!「普勸眾生」:你應該普徧地勸化一切眾生,「當如是學」:應該這樣子學習,去做這樣的布施,不要有慳貪心。

復次地藏。未來世中。若善男子。善女人。於佛法中。種少善根。毛髮沙塵等許。所受福利。不可為喻。復次地藏。未來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遇佛形像。菩薩形像。辟支佛形像。轉輪王形像。布施供養。得無量福。常在人天受勝妙樂。若能迴向法界。是人福利不可為喻。復次地藏。未來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遇大乘經典。或聽聞一偈一句。發殷重心。讚歎恭敬。布施供養。是人獲大果報。無量無邊。若能迴向法界。其福不可為喻。

「復次地藏」:釋迦牟尼佛說,我再對你講一講,地藏菩薩!「未來世中」:在將來的世界裡邊,「若善男子善女人」:假使有善男子善女人,「於佛法中」:在佛法裡邊,「種少善根」:不用種多了,種少少的善根。多少呢?「毛髮沙塵」:好像只有一根汗毛這麼多,一根頭髮這麼多,一粒沙子這麼多,或一粒微塵這麼多。「等許」:這是最少的啦!「所受福利,不可為喻」:將來他所得到的福報,是說不盡的。

「復次地藏」:我再對你說一次,地藏菩薩!「未來世中」:在未來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假使有受持五戒十善的善男子,修持五戒十善的善女人。「遇佛形像」:他們遇見佛的形像。「菩薩形像」:或者菩薩的形像,或者「辟支佛形像」,或者「轉輪王形像」:轉輪聖王的形像。「布施供養」:他在這些形像前,發布施心,發供養心。「得無量福」:他們都能得到無量的福報。「常在人天受勝妙樂」:常在人間和天上,享受最快樂的妙樂。「若能迴向法界」:假設他能以布施的功德迴向給法界一切眾生。「是人福利」:這個人所得到的福報和利益,「不可為喻」:也是說不完的,也是無法能用比喻來比喻得完的。

「復次地藏」:我再對你說詳細一點,地藏菩薩!「未來世中」:在未來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遇大乘經典」:遇到大乘經典,譬如《地藏經》、《楞嚴經》、《金剛經》、《法華經》,這些都是大乘經典。我們現在所遇見的,都是大乘經典,所以可見你們都是有善根的人,若沒有善根的人,想聽大乘經典的名字都聽不見的。你數一數這世界上,不明白佛法,沒有聽見大乘經典的人有多少?甚至有的人來此一聽就跑了,為什麼?就是因為沒有這種善根。我剛才在吃中飯的時候,對大家講,你們這班人,不要以為你們是美國人,其實你們很多都是中國人,跑到美國來,這是因為以前曾經發願要來幫著我弘揚佛法的。頭一個果某,你看他很像一個中國人的樣子,這是他宿世的因緣還沒有忘,所以現在對中文也特別感覺興趣,也要和一個中國的小姐結婚。你沒有得到天眼通,不知道這種的關係;若得到了,就知道,哦!原來是這麼回事。

「或聽聞一偈一句」:或聽見一個偈頌,或只聽見一句。如六祖大師聽見一句:「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即刻就開悟了。「發殷重心」:什麼叫發殷重心呢?殷,是殷勤;重,是很尊重的。就是想:哦!這個經典實在太好了,我一定要學習這經典,殷勤不懶惰,尊重佛法。「讚歎恭敬」:說這佛法真是百千萬劫難遭遇。譬如你聽果某,聽經前他知道先講「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這果某是有點智慧,我看他的言行動作,又能把客塵給趕跑了,這是不容易的一件事。

「布施供養」:又能恭敬大乘經典。好像果某拜大乘經典──《妙法蓮華經》,這都是一種不可思議的境界。供養,來供養大乘經典。「是人獲大果報」:這個人將來會獲得大的果報。什麼叫大的果報呢?將來會成佛的。「無量無邊」:這大果報是沒有數量,沒有邊際那麼多的。「若能迴向法界,是人福利」:假使對這種功德,不存一絲自私心,再迴向給法界一切眾生,那個福報更是「不可為喻」:沒有法子能以比喻來說完的。

復次地藏。若未來世中。有善男子。善女人。遇佛塔寺。大乘經典。新者。布施供養。瞻禮讚歎。恭敬合掌。若遇故者。或毀壞者。修補營理。或獨發心。或勸多人。同共發心。如是等輩。三十生中。常為諸小國王。檀越之人。常為輪王。還以善法。教化諸小國王。復次地藏。未來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於佛法中。所種善根。或布施供養。或修補塔寺。或裝理經典。乃至一毛一塵。一沙一渧。如是善事。但能迴向法界。是人功德。百千生中。受上妙樂。如但迴向自家眷屬。或自身利益。如是之果。即三生受樂。捨一得萬報。是故地藏。布施因緣。其事如是。

「復次」:我再對你說一說,「地藏」菩薩。「若未來世中」:假設在未來世的時候,「有善男子善女人」,「遇佛塔寺」:遇見佛的塔寺,「大乘經典」:和大乘佛法的經典。「新者,布施供養」:若遇新的塔寺,就應該布施供養。「瞻禮讚歎」:禮拜讚歎佛、法、僧三寶。「恭敬合掌」:恭恭敬敬的合起掌。「若遇故者」:若是遇著故舊的,「或毀壞者」:或者這廟已經坍塌損壞了,「修補營理」:再重新為其修補。「或獨發心」:或自己有錢有力,自己一個人發心。「或勸多人同共發心」:勸許多人一起發心。「如是等輩」:像這樣一類的人,「三十生中常為諸小國王」:在三十生中,常常可以做小國王。譬如說某個人想做個小皇帝,可惜他沒有布施先佛塔廟。以前如果有布施先佛塔廟,就可以做得到的。「檀越之人」:檀是布施,越是越生死。檀越這種人,「常為輪王」:常常能做轉輪王。「還以善法教化諸小國王」:又能用五戒、十善等善法,來教化其他的小國王。

「復次地藏」:我再對你說一說,地藏菩薩!假使「未來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於佛法中」,「所種善根」:他所種下善的根基。「或布施供養」:或作布施供養。「或修補塔寺」:或者修補佛塔寺廟。「或裝理經典」:或者經典壞了,再把它修補裝理好。「乃至一毛一塵」:乃至一根毫毛,一粒微塵,「一沙一渧」:一粒沙,一滴水這麼多的善根。「如是善事」:像這麼小的善事,「但能迴向法界」:若能用雖然這麼小的善根來迴向法界。「是人功德」,「百千生中」:在百千生中,「受上妙樂」:得到最上不可思議的快樂。「如但迴向自家眷屬」:假若單單只迴向給自己家裡的眷屬。「或自身利益」:或者給自己本身迴向。「如是之果」:像這樣的果報,「即三生受樂」:在三生之中,都能得到快樂。「捨一得萬報」:捨一文錢,就得一萬倍的果報。「是故」:因為這樣,所以「地藏」菩薩!你要知道。「布施因緣,其事如是」:作布施的因果、因緣,所得到福報的情形,就像以上所說的這個樣子。

▲Top

法界佛教總會 • DRBA / BTTS / DRBU

經文上一頁目錄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