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白話解選輯
上宣下化老和尚講述
│上一頁•目錄•下一頁│
孔子弟子七十二賢人
孔子弟子究竟共有多少?《史記•孔子世家》說:「孔子以詩書禮樂教弟子,蓋三千焉;身通六藝者,七十有二人。」從此,「三千弟子」和「七十二賢人」之稱就被定了下來。
不過這三千之數也不可考,近代有查證者說一百零九,《史記•仲尼弟子列傳》和今本、古本《孔子家語》都稱七十七,但其名冊也都互有出入。或者我們可以這樣相信:孔子有教無類,故而曾向孔子問學請益而執弟子禮的,或者有三千之眾──其中流品甚雜,既包括了來學禮的魯國貴族孟懿子、南宮敬叔兩兄弟和問禮的林放,也包括了來自不講理之地互鄉的童子,和梁父的大盜顏涿聚;但是真正及門受業的弟子,可能只有七十餘。漢景帝時,蜀郡太守文翁立學宮於成都,首開祭祀孔子的風潮,又畫七十二弟子肖像於壁以為陪祀;但是這「文翁禮殿圖」的七十二賢,歷代沿襲下來,有幾個也已經搞不清楚誰是誰了。
總之,七十二賢中,最為人熟悉的是孔門四科裡的十哲:(一)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二)政事:冉有,季路。(三)言語:宰我,子貢。(四)文學:子游,子夏。我們就從這十哲開始,以《仲尼弟子列傳》為主,用淺白通俗的語言,逐次為這些賢人做個簡介。
◎顏回,字子淵,魯國人。因為父親顏路是孔子的弟子,所以顏回年少時就跟隨孔子學習;除在陳、蔡之亂中曾經脫隊晚至之外,終其一生都未離開過孔子,言行也都未違逆過孔子。顏回好學安貧、才德兼備,在孔子學生中,是眾所公認的第一名,也是孔子屬意的傳法人。或者因為營養不良又用功過度吧?顏回二十九歲就滿頭白髮,三十二歲(一說四十一歲)就死了。孔子滿懷失落,不知身後大道將交付誰?不禁悲慟哭喊:「天要亡我了!」比親兒伯魚死時更哀傷。後世尊孔子為「至聖」,顏子為「復聖」,可見顏回在儒家地位之隆。
◎閔損,字子騫,魯國人。孝友廉潔,後世「二十四孝」故事中也表彰了他的孝行。閔損守身自愛,國君和大夫若無德,他寧可不做官。季氏曾派人去請他出任自己封地費邑的長官,他卻要來人替他婉言推辭,並說:「如果你們再來強邀,我就離開魯國到汶水那兒了!」
◎冉耕,字伯牛,魯國人。與冉雍、冉求同宗,皆在十哲之列,世稱「一門三賢」,又稱「三冉」。為人端正,善於待人接物,卻因惡疾早逝。當他病重之時,孔子前去探望,悲痛地從窗戶握他的手,惋嘆天命之無常,而使這麼好的人有這麼惡的疾病。
◎冉雍,字仲弓,魯國人。與冉耕同為少昊之裔,周文王之後;傳至其父冉離,因不肖家貧,故以牧牛為業,人稱「犁牛氏」。可是「歹竹出好筍」,冉雍的品德,連孔子都稱他有帝王之才,這是對其他弟子從來沒有的極高評價!冉雍做過季氏私邑的長官,為政主張「居敬行簡」,以德化民;但是季氏不能完全接受其勸諫,所以只三個月他就辭職了。
◎冉求,字子有,魯國人。為人深沉謙退又多才多藝,做季氏家臣時,很得季氏青睞。一般而言,能臣有兩種:一種是「改革體制」,總想除舊布新、大幹一場;所以若不逢明主,三兩下就陣亡走人了!另一種是「體制內改革」,能在主子的大綱裡邊做修剪和美化;因此既贏得主子歡心,又博得幹才美名。冉求就屬於後者。也因為冉求的推薦,孔子才得以結束周遊列國而返鄉;但是當他看冉求對季氏旅泰山、伐顓臾、用田賦諸事竟如此曲意迎合,不禁痛斥冉求「非吾徒也」。可是冉求對老師還是很恭敬,孔子晚年能安然傳道授業,序《易》,刪《詩》、《書》,作《春秋》,實在不可忽略了冉求這位大護法的功勞。
◎仲由,字子路,或稱季路,魯國卞地之野人。雖然言行粗魯,卻忠信勇決、篤行善道。自從師事孔子之後,子路就常隨左右,儼然是孔子的侍衛長,以致沒人敢再隨便批評或冒犯孔子了!儘管孔子常斥責子路粗俗莽撞,卻又忍不住喜歡他的率真可愛。我們可以這麼說:顏回雖然是第一名的好學生,也深得孔子敬重、讚許,但是子路才是孔子心目中第一愛將。後來也因為他知進不知退,以致在衛國之亂中枉丟了性命。孔子曾針對子路的個性,預言他將不得好死;卻也沒料到子路會慘到死後被剁成肉醬,所以孔子從此就不再食肉醬了!
◎宰予,字子我,魯國人。長於辭令,為人跅弛不羈;深思好問,有獨見,敢犯顏,是孔門弟子中唯一敢正面對孔子學說提出異議的人。曾因讀書時晝寢和提議改三年父母之喪為一年,而被孔子嚴厲斥責。雖然孔子對宰予這個刁鑽的學生頗多不滿,但仍毫不遲疑地將其列為自己最得意的弟子之一,位居言語科之首席,猶在大名鼎鼎的子貢之上。宰予對老師也敬佩無已,認為老師「賢於堯、舜遠矣!」
◎端木賜,字子貢,衛國人。據說子貢出生之時,其母夢見神賜寶玉,就為他取名「賜」。子貢敏捷善辯,很有經商的天分,認為甚麼東西能賣得好,都屢屢成真,所以賺了不少錢。在吳越之戰時,子貢以他那三寸不爛之舌周旋其間;不但顛倒了兩國戰局,也把周圍幾國的情勢都改變了。孔子歿後,群弟子相偕盧墓三年;子貢送別師兄弟之後,又返回墓邊再守三年。子貢在各國之間做生意之餘,也不免與聞國事;凡有王公大臣問起孔子的,子貢都加以辯護。可以說:子貢是孔門的金主兼辯護律師。
◎言偃,字子游,吳國人。是孔子晚期弟子,也是孔門中唯一的南方人,長於文學。在擔任魯國武城宰期間,闡揚孔子學說,用禮樂教化士民,境內弦歌處處。孔子盛讚他:「因為有言偃這個門人,我的學說才得以在南方傳播。」所以言偃又被譽為「南方夫子」。
◎卜商,字子夏,衛國人。是孔子晚期弟子。孔子歿後,子夏去魯至魏,於西河教授儒家經典六藝;名重天下,從學者眾,魏文侯甚至以師禮事之。其治學嚴謹,敢於質疑經史之謬誤;在孔門弟子中,頗具獨創精神和異端傾向,不像顏回、曾參之輩那樣恪守孔子之道。所以西河學派也開了法家政術思想的先驅,被稱為「子夏氏之儒」。
◎顓孫師,字子張,陳國陽城人。也是孔子晚期弟子。出身微賤,且犯過罪行,為人寬沖豁達,勇武而不拘小節、不計私怨;孔子說「師也辟(偏也)」,或者就因為他大而化之的性情。顓孫師尊賢容眾又好學深思,甚至把孔子關於「忠信」的教誨寫在衣服的大帶上,表示永誌不忘。孔子死後,顓孫師獨立招收弟子,宣揚儒家學說,是「子張氏之儒」的創始人——子張氏之儒為儒家八派之首。
◎曾參,字子輿,魯國人。曾點之子。自小隨父聽孔子講學,十六歲正式拜師,並隨孔子周遊列國。曾參並不是個思想敏捷、口才便給之人;但是他本性質樸敦厚,學習勤奮刻苦,又謹小慎微,長於內省自勵,可說是孔門的風紀股長。曾參極重孝道,孔子不但把《孝經》傳授給他,臨終還命其孫子思拜他為師。這是因為當時顏淵已死,子思雖然聰敏卻太幼小;環顧群弟子,也只有這位提倡忠恕的曾參可以托付重任。後來子思間接傳至孟子,終成為影響甚大的「思孟學派」,對繼承及弘揚孔子思想起到主幹作用,故後世尊之為「宗聖」。
◎澹臺滅明,字子羽,魯國武城人。為人輕財重義,正直不阿,從不抄小路、走後門;因此言偃為武城宰時,就推薦他就學於孔子。據說,他相貌醜陋,孔子初見時並不看重他;之後他南行江、淮,結廬講學,仍以孔子為宗師。因其學識淵博,德行高尚,從遊弟子達三百之眾,享譽大江南北,賢名揚於諸侯;孔子聽說以後,深深惋嘆自己的以貌取人。
◎宓不齊,字子賤,魯國人。仁愛孝悌,才智不凡,孔子讚他為「君子」;能鳴琴垂拱,輕輕鬆鬆地就把單父治理好了,是知人善任型的政治人物。
◎原憲,字子思,宋國人。一生狷介廉潔,安貧樂道,不與世俗合流,是個清高自守的隱士。
◎公冶長,字子長,齊國人。曾因諳鳥語而致禍,但孔子認為他忍辱不辯,還把女兒嫁給他。
◎南宮適,字子容,魯國貴族。他言語謹慎,崇尚道德,每日反複誦讀〈白圭〉之詩,以示自己也是世清不廢,世濁不污。孔子讚為君子,把侄女嫁給他。
◎公皙哀,字季次,齊國人。出身貧寒,師從孔子後,有「獨行君子之德」的美譽,孔子也特別歎賞他。和原憲一樣,他不屑污身屈節去做人家臣,終身空室蓬戶、褐衣疏食而不厭。
◎曾點,字子皙,魯國武城人。是曾參之父,孔子的第一代弟子。高蹈灑脫,豪放不羈,人稱「魯之狂士」。不過這樣一位倜儻名士,教訓起兒子可不手軟;一頓大棍子劈哩嘩啦,把那位近乎愚孝的曾參打得臥床數日,差一點就殘廢了。
◎顏無繇,字路,魯國人。乃顏回之父,孔子的第一代弟子;有點顢頇,不太識時務。顏回死,顏無繇想請孔子變賣車子來置辦棺槨(外棺也)。孔子認為人應守本分,自己的兒子孔鯉死時,家裡窮,也是有棺無槨啊!何況禮制規定大夫不可無車而步行,終就沒有答允。
◎商瞿,字子木,魯國人。商瞿悟性與造詣更勝子夏,喜好《易》,得孔子真傳;師成後又傳給楚人子弘,是孔門傳道者之一。
◎高柴,字子羔,齊國人。身長不滿五尺,相貌醜陋,性格憨厚直爽。雖然孔子說過「柴也愚」,他卻愚而日明,能以孝行化及於民;更知進退之道,終能在衛國之亂中保住性命。
◎漆雕開。為人剛正不阿,具有勇者不懼的美德;因無罪受刑而致身殘,就研習《尚書》,不樂出仕,孔子以是悅之。著有《漆雕子》十三篇,別啟宗風,開「漆雕氏之儒」一派。
◎司馬耕,字子牛,宋國人。孔子過宋,其兄司馬桓想犯上作亂,見孔子在樹下講學,就去驅趕,連樹也給拔了。雖說有驚無險,但司馬耕字仍然憂懼不安,就遠離家國,孤獨而終。
◎樊須,字子遲,魯國人。天資雖不算聰敏,但好學務實而上進,其好問的精神非常人所能及。曾向孔子請教種田、種菜的事,這無疑是對禮制等級的一種衝擊,難怪碰了個軟釘子。
◎有若,字子有,魯國人。孔子死後,門人太思念老師了,竟因為有若言行氣象似孔子,便把他當老師來侍奉;後來因為風紀股長曾參不同意,就不了了之了。(《史記》說是因為有子答不出兩個問題,才被眾人請下師座。這點有待商榷!)其孝悌思想對後世影響深遠。
◎公西赤,字子華,魯國人。志通好禮,善於養親。在翩翩年少時就蒙孔子讚許,認為是個嫻熟賓主之儀的外交長才;所以孔子的喪禮,他理所當然地成為治喪委員會的主禮和司儀。
◎巫馬施,字子旗(期),魯國人(一說陳國人)。也曾和宓不齊一樣做過單父宰,但卻是個「役百官之勞」的拼命三郎;日日披星戴月、早出晚歸,非常勤政愛民。
◎梁鱣,字叔魚,齊國人。
◎顏幸,字子柳,魯國人。孔子晚期弟子。
◎冉孺,字子魯,魯國人。孔子晚期弟子。
◎曹卹,字子循。孔子晚期弟子。
◎伯虔,字子析子。孔子晚期弟子。
◎公孫龍,字子石,衛國人。孔子晚期弟子。
◎冉季,字子產,魯國人(《家語》作「井季」)。
◎公祖句茲,字子之(《家語》作「公祖茲」)。
◎秦祖,字子南,秦國人。
◎漆雕哆,字子斂,魯國人。
◎顏高,字子驕,曾為孔子駕車(《家語》作「顏產」;考據云「顏刻、顏剋」)。
◎漆雕徙父,字固也(今本《家語》作「漆雕從,字子文」)。
◎壤駟赤,字子徒,秦國人(今本《家語》作「穰駟赤」)。
◎商澤,字子季(今本《家語》作「子秀」)。
◎石作蜀,字子明,冀縣人。自幼好學,跋涉萬里,就學孔子門下。學成返鄉,敦教化、移風俗,自此三隴一帶儒教大興,人文蔚起。
◎任不齊,字選,楚國人(《家語》作「子選」)。
◎公良孺,字子正,陳國人。賢而有勇,孔子周遊列國時,他帶著自己的五輛車馬跟隨,並在孔子被圍困的時候拼死奮戰。
◎后處,字子里(今本《家語》作「石處,字里之」),齊國人。
◎公夏首,字乘(今本《家語》作「子乘」),魯國人。
◎奚容箴,字子皙,衛國人。
◎公肩定,字子中(今本《家語》作「子仲」),魯國人(或曰晉國人)。
◎句(鉤)井疆,字子疆,衛國人。
◎罕父黑,字子索。(《家語》作「字索」;今本《家語》作「宰父黑」,「罕」乃錯字。)
◎秦商,字子丕,魯國人(《家語》作「丕茲」)。其父堇,與孔子父叔梁紇俱以勇力聞名。
◎申黨,字周,魯國人。(《家語》作「申績,字子周」;《論語》作「申棖」。)
◎顏之僕,字叔,魯國人。(《家語》作「子叔」。)
◎榮旂(旗/祈),字子祈。(《家語》作「子顏」;今本《家語》作「子祺」。)
◎縣成,字子祺。(《家語》作「子謀」;今本《家語》作「子橫」。)
◎左人郢,字子行,魯國人。
◎燕伋,字子思,秦國漁陽人。青年時師從孔子,曾與南宮適、子路諸賢陪孔子入周問禮。後又陪孔子觀魯桓公廟,受欹器(裝水以持衡之器)之啟發,感悟孔子「滿招損、謙受益」之教誨。中年後隱居漁陽,設壇興教,傳播孔學,教化民風。
◎鄭國,字子徒。(《家語》作「薛邦」;作「國」,或乃《史記》為避漢高祖劉邦名諱而改者。)
◎秦非,字子之。
◎施之常,字子恆。
◎顏噲,字子聲,魯國人。
◎叔步乘,字子車,齊國人。
◎原亢(?),字子藉。
◎樂欬,字子聲。
◎廉絜,字子庸。
◎叔仲會,字子期,魯國人(或說晉國人)。孔子晚期弟子。
◎狄黑,字皙(《家語》作「皙之」)。
◎邦巽,字子斂,魯國人。
◎孔忠,字子蔑(《家語》作「孔弗,字子蔑」),魯國人,是孔子長兄孟皮之子。孔忠曾問孔子以行已之道。
◎公西輿如,字子上(今本《家語》作「公西輿」),魯國人。
◎公西箴,字子上(今本《家語》作「公西葳,字子尚」,皆讀音相似之誤),魯國人。 *【以下五人,為《家語》所無,然亦列在《史記•仲尼弟子列傳》七十七賢中。】
◎公伯僚,字子周,魯國人。為人讒佞,曾向季孫氏毀謗子路。疑並非孔門弟子。
◎秦冉,字子開,蔡國人。
◎顏祖,字襄,魯國人。
◎鄡單,字子家。(疑是《家語》中之「懸亶,字子象」者。或係「懸亶、鄡單」音相近,而「家、象」字形近似,故誤書。)
◎顏何,字冉。(今本《家語》無此人,疑是闕文。) *【以下兩人,為《史記》所無,而《家語》有之,《論語》中亦有其問學記載。】
◎琴牢,字子開,一字子張,又稱琴張,衛國人。
◎陳亢,字子亢,一字子禽,陳國人。
▲Top
法界佛教總會 • DRBA / BTTS / DRB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