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镜回天录白话解.帝王篇
上宣下化老和尚著述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北传大乘经藏之始──迦腻色迦王
◎西元一二O年
迦腻色迦王为蒙古后裔,大月氏人,比阿育王晚三百余年统治印度,为贵霜王朝第三代王(公元一二○年)。晚年受牧童建塔之启示,崇信佛教,贡献颇钜。举兵攻摩竭陀国,该国献佛钵及马鸣菩萨求和。王每日请一高僧说法,同一经典,不同讲解。王疑之,问胁尊者何故?尊者曰:“去佛日远,各宗派渗入己见,难定是非,重结三藏,统一经义。”于是请世友菩萨为上首,马鸣菩萨为润色。经律论各制十万偈,名为大毗婆沙论,以梵文刻于赤铜碟,石函封之,藏于塔中,为第四次结集,乃是北传大乘经藏之始。
赞曰
蒙古刚强 产迦腻王 纵横征讨 印度遐荒 牧童启示 弘法无方 丰功伟业 巍巍堂堂
又说偈曰
志大愿宏护法王 追究真理设讲堂 一经多义何者是 百师不同谁主张 请问尊者皈依处 叩求菩萨结集忙 大乘流传从此起 善根种子日日昌
白话解
迦腻色迦王是蒙古后裔,大月氏国人。古时候西域有一个民族叫月氏,原先住在甘肃的敦煌、祈连之间,汉朝时被匈奴打败,分成大、小两国,大月氏国迁徙到印度恒河流域及葱岭东西的地方,小月氏仍居原处。迦腻色迦王比阿育王晚三百多年统治印度;阿育王时是孔雀王朝,迦腻色迦王的时候叫贵霜王朝,他是贵霜王朝的第三代王。
迦腻色迦王本来不信罪业和福报的说法,轻毁佛法。他晚年的时候,有一次到山林里打猎,遇到一只白兔,他追逐这只白兔,追到一个树林间,白兔忽然不见,只见一个牧童独自在那儿玩,聚泥成三尺高的小塔,他就问牧童:“你为什么做这个?”牧童说:“释迦牟尼佛在没入涅槃之前曾经说过:‘五百年之后,有一位国王名叫迦腻色迦王,会来到这个胜地建造宝塔,我身上的舍利多聚集在这儿。’大王您宿植圣德,名字与佛所预言相符。造塔的这件神功胜福马上就要实现,所以我在这儿聚泥做塔,给您一个警觉及启示。”牧童说完这话就消失了。这牧童大概是什么大士化现的,那白兔大概也是菩萨化现,引他到那儿去见牧童。迦腻色迦王一听说释迦牟尼佛早就知道有他这么一位王,已经预先给他授记,现在应该信佛了;于是就崇信佛教,对佛教特别有兴趣。
他对佛教的贡献颇钜,提倡很多佛教的工作,譬如建塔立寺、请僧说法、结集经藏等等,这一切一切,都使当时的佛教非常发达。他听说摩竭陀国也就是王舍城,有四天王献给佛的钵和马鸣菩萨这位有大智慧的圣人,所以就举兵攻摩竭陀国,就像苻秦派兵到印度去抢鸠摩罗法师一样。佛的钵和马鸣菩萨都是国家的宝,最受人重视,摩竭陀国的国王也知道他最想要这两种:一个钵、一个菩萨,因为没有法子抵抗,所以就都献出来求和。
迦腻色迦王在王宫里造了一个大讲堂,每天请一位不同的高僧来讲经说法。可是同一部经,每位高僧讲的意思都不同,有不同的解释;王无所适从,不知道哪个才是正确的,于是请问胁尊者这是什么缘故。胁尊者是当时一位大德高僧,他在妈妈的肚子里六十年,出生以后,胡子头发都白了;出家修道后常坐不卧,胁不着席,所以叫胁尊者。为什么他胁不着席?因为他天天在那儿不是打坐参禅,就是研究经典,所以没有时间躺着(注 1)。
尊者说:“现在离佛入涅槃已经五百多年了,佛教出现很多宗派,又是上座部、又是大众部等等很多部,各部大都渗入己见,各执其是──各人说他自己的对,不接受旁人的意见;所以难定是非,我也没有办法说那个对,那个不对,各有各的道理,讲的都有点对,可是都有点不对,都似是而非,似非而是。如果想要解决这个问题,除非大家聚会到一起,重新结集经、律、论三藏,统一经义,令经义有一个标准,有一个系统,不是那么复杂。”
迦腻色迦王采纳胁尊者的建议,重新结集经藏,召集四方贤哲圣僧共同来结集经藏。结果来了很多人,王恐怕人多龙蛇混杂,于是下了几次命令:证果的人留下来,还没有证果的离去;最后剩下四百九十九人时,世友菩萨突然驾临,就以他为上首,上首就是结集经藏时的主席;马鸣菩萨润色,润色就是把所写的文辞,修改一下令它更正确;总共五百贤圣,开始结集经藏(注 2)。
经藏、律藏、论藏各制十万偈颂,名为《大毗婆沙论》,以梵文(就是当时印度的文字)刻于赤铜碟,再石函封之,也就是用石头造的盒子封起来,藏到宝塔里头。这是第四次结集经藏,也是北传大乘经藏的一个开始。
蒙古刚强,产迦腻王:蒙古人都非常的勇猛善战,就如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孙三次西征,几乎把欧洲都占领了,那时他们是很强的。而在蒙古族里就出生这么一位王,叫迦腻色迦王。
纵横征讨,印度遐荒:他善于用兵,到各处去征讨。在印度,人未到的地方、远的地方、近的地方、荒凉的地方,他都征伐到了。
牧童启示,弘法无方:他晚年见到一个牧童给他启示,所以相信佛法了。他为了弘扬佛法,用尽所有的方法,到所有的地方去,尽上护法、弘法的责任。
丰功伟业,巍巍堂堂:巍巍是大;他这种丰功伟业是巍巍堂堂的。
志大愿宏护法王:他的志向是很大的,誓愿也是很宏伟的,发愿要来护法。护法王就是护持佛教,因为佛是法王;他也是一个护法的王。
追究真理设讲堂:他为什么天天请一个高僧来讲经呢?因为他想要把佛经都明白了,所以建设一个大讲堂。
一经多义何者是:他一请僧讲经,一个人讲一个理论,每个人都有他的理论,一部经典有那么多种不同的意思,令人无所适从,不知道哪一个对,哪一个不对。
百师不同谁主张:一百个法师讲,就有一百个道理都不同;究竟哪个主张是真的呢?
请问尊者皈依处:他请问胁尊者,究竟哪个是正确的?胁尊者告诉他要结集经藏,统一经典的理论。
叩求菩萨结集忙:所以他求请世友菩萨做为结集经藏的上首;结集经藏的工作是很忙碌的。
大乘流传从此起:大乘经典从此开始流传。
善根种子日日昌:他为我们留下大乘经典,令我们有机会学习大乘佛法,善根种子就一天比一天扎得深,不久的将来人人都成佛。
◎宣化上人讲述于一九八七年一月十七日
注 1:胁尊者在母腹六十年,出生以后,须发全白。因为厌恶五欲,不乐世俗生活,欲出家行道,时年近八十岁,城中少年讥他:“出家须行二事:一、习定,二、诵经。你年衰如此,已无所进取,混迹出家,只能滥充僧数,混混饭吃!”胁尊者闻此讥讽,遂发誓:“若不通三藏理论,不断欲去爱,不得六神通,具八解脱,就胁不着席。”意即他要胁不着席,常坐不卧来用功打坐参禅,研究经典。经三年,学通三藏,断三界欲,得六通三明。时人敬仰,尊称为胁尊者。
注 2:见水镜回天录(二)二七四页.世友菩萨。
▲Top
法界佛教总会 . DRBA / BTTS / DRBU
|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