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界唯心-1981年亚洲弘法记行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宣化上人开示

一 九八一年十二月二十日 吉隆坡

断他咒术破罗网,解除横死消灾障,
救拔一切冤苦业,清净光明更吉祥。

在南洋一带,邪术盛行。诸如鬼魅咒诅、夜叉罗刹、蛇蝎蜈蚣、恶龙喷毒等到处为患。同时扶鸾,降坛显灵,乩童等甚为普遍。此等妖怪,喜夺人精气,或以癫痫怪疾等加害无辜,使人心惊胆丧,神智消灭,而终陷入魔网,为其眷属。

什么是邪师
更可悲者,在此魔强法弱的时代,不少冒充为佛教徒,诳称为善知识者,挂羊头而卖狗肉,打出佛教的招牌,实则行持恶法,卑鄙无比。他们公开赞叹男女欲乐双 修,谓此即菩提无上道,即身成佛之真传,专以诡异神通,炫惑世人。

此等徒众皆有天魔附体,因此狂慧增长,辩才无碍,或能放光,或得心通,或知宿命,尤喜言吉凶祸福,预言屡屡不爽。一般无知之人,被其神通所欺诈,误以为是活佛出世,或菩萨再来。实是妖魔鬼党,欺世盗名蛊惑人心。众生以恶业所感无法觉知!此末法之征兆殆无疑也,难怪佛在《首楞严经》里,诃斥此辈曰:

“云何贼人,假我衣服,裨贩如来。造种种业,皆言佛法。却非出家,具戒比丘,为小乘道。由是疑误,无量众生,堕无间狱。”

凡是邪师,都有魔怪附体,是故神通广大。就以楞严经五十阴魔文以为证,望读者能够细心审思,觉悟斯义,慧眼明析,庶几不为妖魔所惑。凡是邪师,皆犯以下毛病:

1. 毁谤出家,轻蔑持戒。
常言:“酒肉穿肠过,佛在心头坐。我已经开悟证果,何劳持戒?我是持而不持,不持而持。”说得谬论连篇。《楞严经》云:“其人常于信心檀越饮酒啖肉,广行淫秽。因魔力故,摄其前人,不生疑谤。”﹝受阴魔第九﹞于是,弟子与师“破佛律仪,潜行贪欲。”

2. 赞叹淫欲,亵渎佛法。
“口中好言,眼耳鼻舌,皆为净土。男女二根,即是菩提,涅槃真处。彼无知者,信是秽言。”或云“现前肉身,即是金刚不坏身。我们师徒代代相传,即是法身常住不绝。”遂恣纵五欲,以为传法。彼之徒众,还以为这是即身成佛之捷径,于是狎媒淫秽;殊不知此是魇鬼狐魅,专窃人之精气,令行者精歇髓枯,元气斫丧,严重者甚至惹来百患缠身,横死夭亡。

《楞严经》云:“现美女身,盛行贪欲,未逾年岁,肝脑枯竭...多陷王难,未及遇刑,先已乾死。恼乱彼人,以至殂殒。”﹝想阴魔第十﹞吾人怎能不心惊?愿诸青少年勿为欲乐双修之噱头所惑,以免伤身害命,泯灭淳善之本性。

3. 神通异端,惊世骇俗。
邪师有妖怪附身,故魔通广大,或放光动地,或踊身虚空,乍显乍没,或穿墙过壁,或得心通。但此等皆是高级催眠的幻术来炫惑世人,断非佛法。“见善知识,形体变移,少选无端,种种迁改。此名邪心,含受魑魅。或遭天魔,入其心腹。无端说法,通达妙义。”﹝色阴魔第十﹞

《楞严经》另一段又载:“其人诚不觉知魔着...或水上行,如履平地。或于空中安坐不动。或于瓶内,或处囊中。越牖透垣,曾无障碍,唯于刀兵,不得自在。自言是佛,身着白衣,受比丘礼。诽谤禅律,骂詈徒众。”﹝想阴魔第八﹞

诚然,佛教里也讲神通,但真菩萨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唯独于迫不得已之情形下,才露一两下身手,以德摄群机。怎会乱显魔通,炫吓敲诈,以求名利,自我宣扬呢?对于那些自我崇拜,自称活佛活菩萨者──诸位同修要特别小心呀!

4. 我慢无比,跋扈专横,因魔力所持故。
经云:“身有威神,摧伏求者,令其座下,虽未闻法,自然心伏。”﹝想阴魔第四﹞。邪师增长狂慧,口说妙法,或吟诗作对,专弄精魂。经云:“若口说偈,或自诵经。各各欢娱,得未曾有。”﹝想阴魔第三﹞并且,他们喜讦露人之隐私,不避讥嫌;能令弟子,如胶似漆,心生恋慕。

5. 现奇特相,无益苦行,以贪供养。
经云:“多食药草,不餐嘉馔。或时日餐,一麻一麦,其形肥充,魔力持故。”﹝想阴魔第七﹞此类魔怪,好占卜祸福,水火刀兵,危言耸听,届时毫厘不差,层层应验:“口中好言,灾祥变异...或言劫火,或说刀兵,恐怖于人。”﹝想阴魔第一﹞今时,预言地震、海啸、世界末日、星宿变怪、国运动乱者,多数为山妖水怪所著,以来恫吓世人。

6. 未证言证,打大妄语。
常言我是活佛、菩萨再来,但不经修得,无修无证,拨无因果,豁达空。这都是大我慢魔、狂魔、空魔作怪,故大言不惭。经云:“生无限勇,其心猛利,志齐诸佛。谓三僧劫,一念能越。﹝受阴魔第二﹞”是人喜言某人是某佛,某菩萨化身,或言佛也有大小,先佛后佛,真佛假佛,男佛女佛。﹝想阴魔第二、第三﹞。或言:我于前世,就是你尊师,你们都是我多生之弟子。或言:当时你们是我的妻子兄弟儿女,今来相度。我等应同归某极乐世界,供养某佛﹝想阴魔第五﹞。如是欺诳之言,淆乱视听。难怪现世有那么多阿弥陀佛再来,不然就是观音菩萨化身,或大势至菩萨,文殊师利菩萨,弥勒菩萨化身!

试问:真佛菩萨应世,还要打锣打鼓大事声张乎?所谓“善者不辩;辩者不善”,《楞严经》上说得清清楚楚:

“我灭度后,敕诸菩萨,及阿罗汉,应身生彼末法之中,作种种形,度诸轮转。或作沙门,白衣居士,人王宰官,童男童女...终不自言,我真菩萨,真阿罗汉,泄佛密因,轻言未学。唯除命终,阴有遗付。”

佛陀的遗训,我们应体会到,今时被“活佛狂”所迷而受害者,简直以是为非,以黑当白,执迷不悟,认贼作子。难怪世尊谓:此辈皆可怜愍者矣!或者有人说:“这些活佛,个个降世都显灵瑞,或发掘种种珍奇作证。若彼非有来历之真人应世,怎能通达宿命,或使其弟子亦了知宿命呢?”

不错,此等自标为活佛,或菩萨再世者,专门设坛临驾,神乎其神。至于彼降世时现诸征兆,有何考据呢?你又怎知不是他故意瞎扯,教人吹嘘,把他捧成齐天大圣呢?就算在他左右,有诸瑞相,亦不为奇。《楞严经.五十阴魔》其中一段,说明这些人的某种本领:或无端得大宝珠,奇珍异宝,简册符牍;或从地下掘出夜明珠、宝镜、宝瓶、宝印、宝冠、龙光之类,以迷惑徒众。这些都是山林土地城隍、川岳鬼神、山妖水怪、风精河精、或盗日月之精华,或窃天地之灵秀,历劫既久,而成为妖魅龙魅。或得仙道,寿终时其形不化,被他怪所附,年老成魔,专门恼乱修道人,欲障其道业。﹝想阴魔第六、第七﹞

有识之士就要在这重要关头,明辨是非。佛者,觉也,大智慧也。佛有三身、四智、五眼、六通、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及千万亿禅定解脱妙用神通。释迦牟尼佛出世时,大地六变震动,娑婆世界,顿成净土,琉璃为地,黄金为绳,宝树行列,宝华开敷,天乐鸣空,七宝盈满,妙幡伞盖,宫殿栏楯,应念而生;诸庄严具,纷陈供养,从天而降,诸如此类尽虚空,遍法界的瑞相,佛经中详载。

佛陀应世时,人民福报纯厚,社会安宁、太平和乐,故名之为正法时代。今时今日,世态炎凉,民风浇薄,道德沦丧,人性败坏;举目四望,烽烟处处,灾黎遍野。妖孽滋生,海啸地震无日不有,天地变色,风雨失时,五谷不登,疫疠流行,盗贼蜂起,水火刀兵,蹂躏劫掠──全世界已变成一个血淋淋的大屠场矣!

末法的现象炳现无疑,有良心的佛教徒,怎能不警惕,反而推波助澜,任这些妖孽,投机取巧,肆无忌惮,推销冒牌的“活佛、活菩萨”,以蛊惑世人?望诸同仁,睁开清净法眼,遵守戒律,定慧恒照,如佛陀敕:“汝等必须,将如来语,传示末法,遍令众生,觉了斯义。无令天魔,得其方便,保持覆护,成无上道。”﹝楞严经﹞庶几为真佛弟子矣!
   
持神咒伏魔军
一九七八年本团第一次访马来亚,曾亲见被蛊毒所害者为数不少。甚至本团其中一名团员,亦因一时不慎,而受其害,幸及时得上人加持,才脱离险境。因此中蛊、落降头等事,不容忽视。本地的筹委会会员,不免担心起来,怕我们会被天魔外道所害。今天早上,上人在讨论会中从容地说:

“我们是什么都不怕的。他们放蛊,我们也可以照样吃下去而无虑。阿难尊者被摩登伽女以先梵天咒所迷,将毁戒体,其实就是‘中蛊’。邪咒很灵,因为习邪法者像土匪一般,到处去猖獗横行。土匪不是常比士兵更骠悍吗?但他们始终都是怕士兵的,因为,邪不胜正。”

“大家要时刻用功,内外要防守绵密,不可暂歇!这样就什么蛊毒也不怕了。我们要常念〈楞严咒〉、〈大悲咒〉。〈大悲咒〉能破除一切怨毒,而〈楞严咒〉的力量更加不可思议!邪门外道他们用起功来非常勇猛精进,昼夜匪懈,故特别见效。同理,修正法也要时刻修持。如四十二手眼,必要每天练习不断。早晚功课,尤其〈楞严咒〉,必要每天诵持,日久始发灵验。所谓“熟能生巧,巧能生灵”,若平常不受持,临急便招架不住,纵使神咒也不相应了。虽然,不是说它完全没有功效,但功效却不能如愿。 这是因为平常懈怠,修持不够坚诚和恒久的缘故。
   
“佛教里的神咒,能摧伏魔军。但不是与他们敌对,而是仰仗诸佛、菩萨、护咒神的慈悲愿力,把毒中和了,甚至把毒咒一笔勾消,化为乌有。其功能是不可思议的!故大家要平常努力修道,不要‘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这正所谓:

打破诸害保平安,金刚神将各争先。
种种诃责降妖怪,除邪扶正满大千。

众人听后皆得法喜。

为法忘躯
从星山随本团一起来的陈祥如居士说:“每天有很多人求见上人,但我们不能让他们一一进来。上人也要有些时间休息...”

上人把她的话截住了,说:“你们不能说师父在休息。这些人是不准师父休息的。你这么一说,他们便以为我老在那儿睡觉。讲话要有哲理,令人不生反感或疑惑。其实你们有目共睹,我在外面旅行一日,就没有一时一刻的休息时间。来到吉隆坡,和我有缘的,应度的众生,我必会度尽。他们不用一一上来见我。根本上时间也分配不开来。”

其心无所畏,饶益诸众生,
众魔与烦恼,一切悉摧灭。

──《华严经离世间品》

近十点,前往本波惹兰伯哈拉十五碑林寺 (Buddhist Missionary Society At Brickfields) 应供。到达时已将近有二百位善男信女们恭谨接待。住持锡兰宗长达摩难陀法师 (Rev. Dharma Nanda)前来迎接。随后到庄严的佛殿去拜佛。在神彩焕然的大佛像下,上人持咒,从净瓶中洒水为众人祝福。正好遇着该寺一年一度“短期出家剃度训练课程”。有数十位青年人,在剃度期间,他们与外界杜绝往来:不阅报、不看电视,只专心习禅、唱诵,并聆听导师们演讲佛法,体验出家僧侣的生活。达摩难陀法师说:“虽然是短期出家,但能够大大地改转他们对佛教的认识,令他们发心,为将来种下善根。”

某团员说:“在万佛城三步一拜的两位行者,也是依照这个方法修学。他们不笑、不哭、不打电话、不听电话、不看电视、不阅报,只是专心向道。”达摩难陀法师微笑着颔首:“唔!这很好!”接着关心地慰问上人:“这次长途跋涉,希望没有累坏了身子!”

上人怡然一笑:“我还没有死嘛!”

缅甸华侨黄果婷刚巧侍奉在侧,此时她顶礼达摩难陀,并说她这次发心从洛杉矶前来护法的因缘:“本来我已撤消了随团的念头。可是,在本团离美的前几天,上人在洛杉矶金轮寺开示。他表示:这次去亚洲,我是抱着最大的牺牲精神而去。就算是刀山剑海,我也要去试一试!”就这么一句话,把弟子从梦中惊醒,毅然决定要随团护法。师父年纪大了,尚为法忘躯,我们做弟子的怎可躲懒偷安而不随喜呢?”

长时勤苦心无厌,乃至地狱亦安受。  

──《华严经初发心功德品》

大家坐下,谈话之余,话题扯到两星期前在台北举行的第三届佛教僧伽大会的感想。某位比丘:“这次大会中,我感到很失望。”

上人:“我们是讲宗教的,不是讲政治。为什么我不出席呢?因为纵使我说什么,他们也不愿意听。甚至我开口讲话,就把其他人都弄得坐立不安,周身不自在了,所以我始终并未发言。不过,我带着一班青年人去见识见识,好教他们明白,什么是如法?什么是不如法?择善而从,有过则改,藉以训练他们的判断力和办事能力。”

比丘微笑着说:“难怪上人不开口...他们都感到很诧异,为什么老法师连一句话也不说?”

上人:“整天去应酬,与官场打交道,非出家人所应为。佛教的圈子那么狭窄,乃因人人自私作怪。个个要争第一,没有人甘居第二。”

比丘:“依我的观察,出家人的我相,比在家人还要厉害!”

上人:“不止更厉害,还是恒河沙数那么多倍!”﹝座下所有人都笑了﹞

上人:“老实告诉你,他们就算选我当主席,我也不做。因为我已经老了,我也不愿把青年人的出路挡住。最可悲是他们其中连一个懂英文的也没有。言语隔阂不能突破,怎能融通“世界”僧伽?有很多事情均不如法。”

修行波罗蜜,远离谄虚诳,
如说而修行,安住实语中。

──《华严经十地品.初地》

说到这里,有人来请用斋。按照南传的受供仪式,僧侣另坐一室。用饭后,全体团员均赶回佛教大厦,因为两点便开始念佛。今午举行皈依,报名者有一千多人。大众诚心普佛,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拜佛时什么烦恼俗虑都撇到九霄云外去,心光朗照,念念澄清。

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师子,
我以清净身语意,一切遍礼尽无余。
普贤行愿威神力,普现一切如来前,
一身复现刹尘身,一一遍礼刹尘佛。

   ──《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下午三时,举行记者招待会。每逢这种场合,发言必须慎重,既不夸张,不卖修行,也不能批评他人。通常都是以万佛城的六大宗旨为基础,随缘随机答覆所问。

招待会完毕到楼下大讲堂,皈依仪式已竟,正在发皈依证。新皈依者上千人,故台下信众们的秩序欠佳,有讲话的,说笑的,很不庄严。最后,由杨国新在台上提醒各位:“大家若不拿出真心来忏悔往业,祈求诸佛菩萨加持,以消灾障,反而在道场内嘻笑,不尊重三宝,不恭敬上人了,这叫皈依吗?”这样一来,大家才静下。

修行空花万行,宴坐水月道场,
降伏镜里魔军,大作梦中佛事。

上人说:“修道人,打一念妄想,魔便乘隙而入。所以丝毫不可以马虎。所谓一念瞋心起,百万障门开。这个魔他的神通广大!故修行要时刻保持正念,严守戒体,切不可起毫发之微的染污心,否则魔便趁虚而入。修道是差之毫厘,谬之千里。”

上人又说:“修道不能对任何人生不满心。要处处包涵他人,要用自己的道行去感化他人,拿出真正慈悲心;不是用妇人之仁,而是锻练勇敢果断。所谓“好心不如心好,热心不如凉心”,对人不必太热情,否则又流于拍马屁,变成不高尚。待人要亲疏平等,总是保持中道。要正直无私,毫无畏惧,献身佛教,而不落于俗套。”

若要在佛教里做栋梁,做一个出类拔萃的领袖,必要清净到纤尘不染。倘有丝毫的不干净,纵暂覆藏一时,早晚会露出马脚。我们要百分之百真实,真上加真,否则 迟早会被淘汰!

善知识,能截诸魔网,能拔苦箭。

──《华严经入法界品》

今晚的法筵上,到会者更踊跃。早在法会开始前数小时,信众们已把整个讲堂塞满。团员先念楞严咒,在座很多善信也随念。念完咒后上人以简短的言辞,广设方便,以契听者之根机:

戒、定、慧
昨晚已讲了信、愿、行三资粮,今晚我想讲戒、定、慧。什么叫做“戒”?就是止恶防非的一种规则、法律。我们人人遵守这法则──“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即是戒。戒有五戒、八戒、沙弥十戒、比丘二百五十条戒,比丘尼三百四十八条戒,及菩萨十重四十八轻戒,这么多种种戒相,说来说去都是要我们守规则,不要超礼越规,不做非法之行为。

佛在世时,以佛为师;佛入涅槃之后,以戒为师,要严持戒律。由此可见戒之重要性。持戒即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止恶防非。“毋以恶小而为之,毋以善小而不为。”能够如此,则能生出定来。

定即禅定,所谓坐禅习定,要习才有定,久坐则有禅。你有耐心去参禅打坐,坐久了,自然有禅味。禅是梵语,译为“思惟修”或“静虑”。思惟修就是念兹在兹,时时不忘用功夫,提起话头。话头有种种,如参“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目”,“念佛是谁”。总而言之,哪个话头对你相应,就用它。参到功夫纯熟就能得禅悦为食,法喜充满的境界。到时不吃也不觉得饿,不穿衣也不觉得冷,不睡也不觉得累。但这只是刚刚得到轻安,并没什么了不起,这只是修道的前方便而已,离开真正大定还远之又远。

定即是不动。能定,则如如不动,了了常明,般若现前。了了常明就是慧。由戒生定,由定发慧。想开大智慧,一定要习定。欲修定,就要跟随真正明眼善知识,不要盲修瞎练,闭门造车,自以为是,这会很容易走火入魔。

所谓“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你若对戒定慧有了兴趣,就应该息灭贪瞋痴。不要一边修戒定慧,一边又舍不得贪瞋痴。要知道贪瞋痴令人颠倒迷误,不辨是非黑白,不明真伪善恶,就因一念贪心起,而把一切功德都障住了。每个人都可以觉察到自己的贪念,有人贪名、或贪财、贪色、贪食、贪睡。

贪名的人,从早到晚,所行所作皆是求好名,为名奔波忙碌,被名迷得颠颠倒倒,因而烦恼萦缠。贪利的就会死到利上,因得不到利而私欲昏心,吃饭睡觉都不安乐。贪财、贪色的人也都是如此。贪吃的人常贪好味,好吃的东西就吃了一大堆,但总还觉得不够。若碰到不好味的食物就吃得特别少。所以从贪吃上,就可知道自己是否有贪。贪睡的人也常觉得自己睡不够,睡了一阵又想睡,结果整日精神不振,昏昏欲眠,愈睡愈愚痴。

“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人什么都要贪,贪不来就生瞋恨心,脾气大得如火山爆发,进而做出杀人放火等等非法之事,这就是愚痴啊!我们佛教徒只知好高骛远,找密法、深法,却忽略了根本烦恼,贪瞋痴不断,这就是隔靴搔痒,毫不能解除本身的痛痒。所以最主要即是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又要时时发菩萨的四宏誓愿:

1.众生无边誓愿度。
2.烦恼无尽誓愿断。
3.法门无量誓愿学。
4.佛道无上誓愿成。

宏即大也。我们要发大愿,行菩萨道,利益众生。

众生无边誓愿度:众生有无尽无尽那么多,就像大海似的无有边际,我们要发像地藏王菩萨的誓愿:“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又要像阿难所发的誓愿“如一众生未成佛,终不于此取泥洹。”

烦恼无尽誓愿断:烦恼无有穷尽,故要断尽它。断烦恼就是把烦恼转变成菩提,故云:“烦恼即菩提。”烦恼如冰,菩提如水,你能将冰转化成水,就是断尽烦恼了。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法法门有八万四千种那么多,我们要尽形寿来学习修持佛法。

佛道无上誓愿成:前面所讲的度生,断烦恼,学法门,无非都是要成佛道,所以第四宏愿是发愿必定要成佛。我们把四宏誓愿都圆满了,将来一定能成佛道。

学佛的人,一定要抱定牺牲的精神,不要各处找便宜,贪小利。要做个真实的佛教徒,不要一边学佛法,一边又在佛教中造罪业,好像谤佛、毁法、骂僧。若是如此,尽管你修了几万年,一点用处也没有,要知道世上无不劳而获之事。

接着上人对新弟子们说:“凡是有病的人,都是业障随身。这种罪业乃因往昔尽占便宜,不想吃亏,故今生自然有病。不要以为有个法师,能加持你的病好了;可是你仍恶习不改,继续造孽,那么纵使你这个病好了,另外一种病又会复发。注意,不要在佛法中学佛又谤佛,修教又毁教,皈依僧又骂僧。不要皈依我了,等会儿又在背后毁谤我。若是如此,我也不愿收你们这种佛教中的败类,尽在佛教中搞是搞非。

学佛的人绝对不可以投机取巧,或不择手段去伤害他人;要谦让,要忍耐,不可以身为佛教徒却去落降头或放蛊,做妖魔鬼怪的勾当。否则以后一定会堕落为妖魔鬼怪。既皈依佛,从今以后应多作佛事,成为真正佛弟子,不要再做魔子魔孙了!”此时台下鸦雀无声。

“我所说的不怕别人不高兴,我要讲真理,我不要说哄小孩子的话,对你们只有害而无益。我这么远来,如果尽讲好听而无用的废话,那就好像给你们一块糖吃,但不能解除饥渴。到任何地方我都要讲真理,我不会给人戴高帽子,我不赞叹任何人,也不戴假面具蒙骗人,我要使人人都知道正确的目标和方向,依法实行。假使你们不能明白我的一片苦心,我也爱莫能助。”

台下掌声雷动!直言、直语、直行,掀起热潮!所谓“公道自在人心”。上人的开示,开门见山,句句金玉良言,发人深省,闻者如获至宝。

上人虽然声色俱厉地指谪弟子们,但他们无不露出欣庆的表情。难怪很多弟子们说:“旁人赞叹我,给我戴高帽子,我不会欢喜,但闻上人的师子吼,就算是骂我、打我,我听下去总是觉得浑身都舒泰了!”

发言和悦离粗犷,言必知时无所畏,
了达于义如法行,远离愚迷心不动。

──《华严经十住品》


法界佛教总会 . DRBA / BTTS / DRBU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