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界佛教總會•DRBA Logo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玄談淺釋

化老和尚講述

目錄

【附錄八】

十法界不離一念心

◎一九七二年宣化上人講於
美國加州三藩市金山禪寺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
應觀法界性,如來唯心造。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人;應觀法界性,如來唯心造。」你笑我念錯了?是不是?

【若人欲了知】:若,是假設。人,就是一切的人。欲了知,欲了知個什麼呢?欲了知──人怎麼樣做人。

【三世一切人】:有人說:「我聽說是『三世一切佛』,師父怎麼念成了『三世一切人』呢?」人就是佛嘛!人,你叫他叫「佛」,也可以的;佛,你叫他叫「人」,也可以的。為什麼?人,可以成佛;佛,是人成的。所以你要說是「佛」呢?沒有人懂──「啊?什麼叫『佛』啊?」沒有人真正知道。你要說是「人」呢?人人都知道是有個「人」。那麼,知道有個「人」,這就好辦啦,就容易了。

這個「人」是誰呢?就是「佛」。有人說:「那我是不是佛呢?」你也是佛;「他是不是佛呢?」他也是佛;「我是不是佛呢?」也是佛——可是,還沒有成的佛。成了之後,那是一個真佛,現在是個假佛。假佛也可以做真佛,真佛又可以做假佛。所以為什麼說一個「若」字呢?這個「若」,就是一個假設之辭;就是你不要那麼固執、不要把它看得那麼認真。所以說,假設你這個人要知道、要明白、要了知「三世一切佛」;三世一切佛,都是人成的。

【應觀法界性】:你應該看看這個法界性。法界什麼性呢?法界性,不是說那個法界的性,你要看看那個法界眾生之性,而不是說那個法界的性。法界有什麼性啊?法界要有了性,那還叫法界嗎?這說的是法界的眾生性。眾生,各有各的性,你有你的性,我有我的性。說這個性,你不知道。你的脾氣就比我大一點,我的脾氣就比你深一點。你說是不是?不一樣的。

這法界的眾生,各有各的性。豬有豬性,馬有馬性。那個豬,牠就姓豬;馬,就姓馬;牛,就姓牛。各有各「姓」,那是姓名的姓。這是性格的性,男人就有男人的性,女人就有女人的性,各有其性。那麼有的歡喜吃甜的,這是有個甜性;有的歡喜吃酸的,就有個酸性;有的歡喜吃辣的,就有一個辣性。啊!有的歡喜吃苦的,那麼我們大家就都有一個苦性在這兒,你說是不是呀?我們行苦行。一行苦行,這個修行也是苦行,到了過堂吃飯的時候也是苦行(眾笑)──行那苦行呢,大家就都不要落到人後邊,要跑到前面去;那麼過堂那個苦行,就要跑到前面去,你看是不是?

你研究研究,各有各的性。樹也有樹的性,花有花的性,草有草的性,各有其性,所以說「法界性」。不是說那個法界有性了,是那個法界的眾生性。你們現在明白了沒有?以前你們都以為是法界性呢,現在這是那法界之中的眾生性,所以才說「應觀法界性」。

【如來唯心造】:本來說「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我因為前面講「三世一切人」,現在最後一句,就給它改成「如來唯心造」。佛,就是由你心造成的。你心要是修佛法,就成佛道;你心歡喜菩薩,就行菩薩道,成菩薩。乃至於,你心願意墮地獄,你就往地獄那兒跑啊,那將來就墮地獄了。所以今天開講這個「十法界」。

因為昨天去開光,有一些個居士沒有去,他們要求要聽一聽在那個地方是說的什麼法,所以也希望知道一下。昨天晚間就講那四個「說法偈」。(編按:文見【第九門】內容)

今天還說這個「十法界」。這個十法界,我是想起什麼就講什麼,忘了什麼就不說,所以就十法界之中的一個大概而已,就說說大概。那麼究竟十法界是什麼樣子的?我也不認識。

【佛法界】
不大不小,非去非來;
微塵世界,交映蓮臺。

第一個講【佛法界】。這佛法界,我們到紅木城那兒去,講過這個「佛」。我在那兒對大家就講,英文叫 Buddha, Buddha, Buddha! 我因為很愚癡的,耳朵也很聾的,就聽成一個「不大」。本來是Buddha, Buddha,我說「不大」;這個「不大」是什麼?是「佛」。那麼這個藍教授Lancaster就很歡喜這個講法;所以講完了,他對著我合起掌來就叫「不大」。

這個「不大」,就是沒有貢高心。佛就沒有貢高心、沒有我慢心,沒有一個——你們英文也有一個貢高的,就叫「I,I,I」,佛沒有「I」。這「I」的中文就是「我」。我!我!我!什麼都是我,左右前後、上下四方都是「我」──這個「我」,啊!太多了。因為「我的」多了,就大了。佛,因為沒有我,所以就不大了。你聽這個講法怎麼樣呢?小不小呢?也不小。若不大,才會小,那也不是佛了!那又不小。所以第一句就說【不大不小】。

【非去非來】:也不是去了,也沒有來;就是「來而未來,去而未去」。為什麼說非去非來呢?因為佛的法身,是盡虛空、遍法界的,無在無不在的──他去,去個什麼地方?他來,又來到一個什麼地方?根本他的法身是周遍的,所以說非去非來。

那麼是不是就只在我們這個世界呢?不是!不是單單就在我們這一個世界。這個法界,是所有微塵微塵那麼多的世界,無量無量、無邊無邊那麼多的世界,這都是佛的法身。所以說,【微塵世界】:像微塵世界那麼多。

【交映蓮臺】:交映,就是這個法界的佛的光,照著那個法界的佛;那個法界的佛的光,又照著這個法界。交映蓮臺,佛在這個蓮臺上坐著,互相放光動地,耳朵也放光,眼睛也放光,鼻子也放光,舌頭也放光,牙齒上又放光;不單這麼多的六根門頭在那兒放光動地,每一個毛孔上都是放光動地的。每一個毛孔又現出來微塵世界,無量無邊那麼多的諸佛——就在那一個毛孔上,所現出來的。

每一個佛都是這樣子放光,無量無邊的,但是和這個電燈一樣──你那個光,也不衝突我這個光;我這個光,也不衝突你那個光。不是說:「啊!你放那麼多光,我這光沒有地方了,這是不行的!」那光與光不衝突,光與光都是和的,這叫「和光」。我們佛教就是和光的,光與光不相衝突,我們人與人也不要相衝突,所以這叫交映蓮臺。這個交映,就是你的光照著我,我的光又照著你,光光相照,孔孔相通,和帝釋天那個網羅幢一樣的──帝網重重,無盡無盡──這就叫交映蓮臺。這是第一個,佛的法界是這樣子的。

【菩薩法界】
有情覺悟,跳出塵埃;
六度萬行,時刻培栽。

第二個,就講到【菩薩法界】。方才為什麼我把它換為「三世一切人」?就是因為這十法界都是由人修成的──人,不離現前一念心。所以第二個是菩薩法界。

 「菩薩」是梵語,翻譯為「覺有情」。怎麼叫「覺有情」呢?這個「覺有情」有兩個講法:一個是覺悟一切有情,令一切有情都覺悟了,這是一個講法;第二個,是有情中的一個覺悟者。那麼這兩個講法,我們都有份了;什麼有份呢?有份成菩薩。因為我們都是一個有情的眾生,我們也可以在這個眾生裡邊,做一個覺悟者;我們又可以以這個覺悟的道理,再去覺悟一切眾生。所以這個菩薩是不錯的,你也有份,我也有份。不單菩薩是這樣子,就是佛,我們都有份。

有人說:「我不明白這個道理,法師您方才說佛就是人成的!那麼我們為什麼就不成佛呢?」先不要說這個「人成佛、不成佛」的問題,你說這個果方她將來會不會長大?(果方在呵呵笑)果方雖然還是叫「小孩子」,那麼將來她會不會長大了做一個人?那麼長成大人以後又老了,會不會的?「有希望,有這個可能。」是不是呀?這就像我們現在是小孩子,佛就譬如大人;我們將來長大了,就是佛;沒有長大,就是小孩子。

我們現在在佛教裡頭,就是一個小孩子──啊!天天要吃奶——天天要聽法。這個聽法,是特別能增長人善根的,特別能開人智慧的。所以你要能有機會聽法,那比你賺多少錢都有價值!

【有情覺悟】:這菩薩是個有情者,有情中的一個覺悟者,覺悟中一個明白者,明白中一個修行者,修行中一個實行者,這就是菩薩。所以說,【跳出塵埃】:他要是不明白,就跳不出這個塵埃了──這個塵太厚了,所以他跳不出去。那麼,你要是覺悟了呢,這個塵就薄了,這個塵土都沒有了,你就跳出了這個塵埃。

跳出塵埃以後怎麼辦呢?是不是就睡覺呢?是不是就吃飯呢?不錯!還要睡覺,還要吃飯,還要穿衣服。可是怎麼樣呢?不是單單就做這些事情。本來你去做工,為著兩餐,為著吃飯、穿衣、住——為衣食住這三個問題。那麼,你跳出塵埃,就不是為這三個問題而生存了。為什麼呢?為著要行這個六度。

【六度萬行】:「六度」,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有人說:「我知道,這布施就是叫人布施給我。」不是的,是要我們布施給人。所以那個錢我們要揀開它,我們不要這個。這一些個骯髒的東西,我們不要那麼多的。這個錢是最邋遢的一個東西;你要是和它接近得太多了,哈!那就是塵埃。什麼叫塵埃?這個錢就是塵埃。你要是能不要錢,那是最清淨了,就跳出塵埃了。你現在是跳出塵埃了,因為你持銀錢戒;不過,你不要再被它陪上,不要再被它沾上。那麼這是行六度。「萬行」,就是再修行萬行。

【時刻培栽】:不是說是今天我修,明天就不修了;今年我修,明年就不修了;這個月我修行,那個月就休息啦!今生我修行,來生就不修行啦!或者這一刻修行,那一刻又睡覺去了。不是的。時刻培栽,時時刻刻地都要修行這個六度萬行。不單是時時刻刻,就生生世世我們都要修行這個六度萬行。所以你能這個樣子,那就是菩提薩埵了。

有人會說:「這是很不容易的!」你以為做菩薩那麼容易就做啦?沒有那麼容易就做的!不單做菩薩不容易,做這個緣覺、聲聞也都不容易的。做什麼容易呢?鬼!做鬼最容易,墮地獄最容易,做畜生最容易──你要是願意容易,就做那個東西去。所以你想要做菩薩,那就是不容易的;菩薩就叫「不容易」。容易,就是鬼;不容易,就是菩薩。所以說是「很難的」。「難」也是菩薩;難,就是「不容易」的一個別名。

所以,菩薩就要行人家難行能行的苦行,難忍能忍的這種忍辱。人家認為很困難的,他說:「沒有關係,我們去幹去!」是這個樣子的。不是說:「哦!不容易做,我不幹了。」你不幹了,那你就不是菩薩。往前進,精進!精進!精進!就是菩薩了──就是這樣子,沒有旁的巧妙的方法。你就是能做人家所不能做的那個事情,那就是菩薩。因為人人都不能做,你能做上來了,就是菩薩。

 【緣覺法界】
緣覺聖賢,孤峰獨眠;
春花秋謝,十二連環。

【緣覺法界】:為什麼我問你們這麼多的問題?就因為這個緣覺不歡喜有問題。他是孤獨的,不願意有其他人在一起。所以,今天和你們研究這個大家共同在一起的問題──不要做緣覺。

【緣覺聖賢】:這個緣覺,在有佛出世的時候叫緣覺。沒有佛出世的時候,就叫獨覺,他自己就會開悟的。他就歡喜怎麼樣呢?【孤峰獨眠】:他歡喜孤獨。

【春花秋謝】:春天萬物發生了,緣覺的聖人在這兒,他就「春觀百花開,秋睹黃葉落」;他覺悟到:這一切的事事物物,都有自然的一種生滅。所以,他就觀這個「十二因緣」。

講到緣覺,我們自己要「覺緣」,覺悟這種因緣。他是修十二因緣的;我們是十二因緣修的。

【十二連環】:就是十二因緣。第一是「無明」。他觀察這個無明──無明從什麼地方來的?很奇怪,怎麼會有無明呢?──他就觀察了:哦!無明緣行,有了無明了,就有了行為了,就有「行」了,有所表現了。有所表現了,就有了「識」了。這個「識」就是分別;這個「行」就是個有為法。這個「無明」也談不到無為,也談不到有為,那時候就是在有為與無為之間。然後就有了分別了。

因為什麼有了分別呢?就因為有了有為法了。有了有為法,然後就有了分別心。有分別心呢,然後就有了麻煩啦!這個「名色」就是麻煩。有了名色了,這個就是麻煩。一有了名,這就有「名」的麻煩;一有了色,就有「色」的麻煩。名色就是麻煩,麻煩就是名色。這個事情要講起來更麻煩,不講還沒有麻煩,一講就講出麻煩來了。說:「怎麼名色就是麻煩?我不懂啊!」

你不懂?那你麻煩更多一點;因為你有不懂的麻煩了。我沒有講的時候,你沒有不懂的麻煩。是不是啊?我沒有這麼說的時候,你根本就不知道,你沒有這麼多麻煩。我這一講啊,你不懂,有個不懂的麻煩了。有不懂的麻煩,就想要懂了。想要懂了,不是嘛?這就有了「六入」了。你看,這個六入就是想要懂,想要明白。聽過沒聽過啊?沒有人這麼講法?沒有人這麼講法,那現在就有了嘛!這就想要懂。

這「六入」就是想要明白,才有六入了。想要明白,於是乎就生出一個眼識(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就生出了這個六入。這六入為什麼要生出?就是想要明白。殊不知,越想明白就越糊塗,越糊塗就越不明白,這個就是六入就入了。

你看!不明白,以後就要碰了,碰就是「觸」;各處去碰,東碰、西碰、南碰、北碰、上碰、下踫,就好像那個烏蠅似的,各處去碰壁。為什麼要碰壁?就因為要明白。沒有聽人這麼講過,是不是?(弟子:是。)這沒有一定的法。怎麼講有道理就怎麼講,怎麼沒有道理,也怎麼樣講。

這個觸就是個碰,到處碰壁,到處想要明白。殊不知,碰痛了,就因為想要明白。碰了之後,就有了「受」了:「哎喲!我痛。」「唉呀!我很自在了。」我現在沒有碰壁,現在很舒服;一碰壁,就覺得很不舒服。沒有人說我一個不好,我就覺得很快樂;有人說我不好,我覺得很不歡喜了。你看,這就是受,都是在這個地方,沒有在外邊,不要到外邊找去。

這十二因緣,講到「受」。受了,有了領受了,就生出一種「愛著」來,就有愛著了。對於順的境界,就生出一種愛著;對不順的境界,就生出一種厭惡來。厭惡,就不高興了!為什麼有個高興?為什麼有個不高興?就因為有一個愛,有一個惡。那個惡,就是個不願意、厭惡。所以這麻煩就一天比一天多起來了。你覺得是不是呀?(弟子答:是!)是啊,我這個小徒弟同意我這個說法,大概那個大徒弟也不反對了。

我們人為什麼有一種不平安的感覺?就因為有這種的「愛」。有了愛,就有了惡,也就是有了討厭的。那麼對你所要愛的東西,就生出來一個「取」了。怎麼叫取呢?就是得到,就想要得到了。因為你愛,所以就想要得到。你得到了,這就滿自己的欲望了。為什麼要滿足自己的欲望?就因為想要擁有它,所以「取緣有」,就有個「有」了。因為有這個「有」,你想要得到屬於你自己的。啊!這一屬於你自己的,就有了「來生」了。有了來生,又有了「老死」了。這就是十二因緣,是緣覺聖人所修的。

【聲聞法界】
聲聞眾僧,不論女男;
四諦觀行,隱實示權。

再講這個【聲聞法界】。

【聲聞眾僧】:聲聞,有初果的聲聞、有二果的聲聞、有三果的聲聞、有四果的聲聞。這裡邊又分出初果向──還沒有正式證得初果,叫初果向。初果向、初果,二果向、二果,三果向、三果,四果向、四果。這個向,是迴向的向,就是迴小向大。

這個聲聞的人,又叫阿羅漢、羅漢。這羅漢,他能飛行變化,有神通。所以,這不是隨隨便便就說誰證了果了:「我是阿羅漢了!」不可以的!因為這證果的聖人,他走路的時候,他這個鞋是不沾地的──你看他像在地上走路,但是他是在虛空裡頭,那個鞋不沾地的,也不沾泥土。所謂不沾地,就是不沾泥土;甚至於他在泥裡邊走,他鞋子都很乾淨的。好像法順和尚「斷流」,他在很稀的泥上面走過去,那個鞋上也不沾泥──這是證果聖人的一種表現。不是說:「我證了果了!」就證了果,不是的!

我們這位(弟子),很有自知之明,我問他證了什麼果了?他說:「證了水果。」哈!證了水果,大約可以在水裡頭走,不怕水了。

聲聞,在初果要斷見惑;二果要斷思惑;三果要斷塵沙惑;四果也是斷了塵沙惑,無明呢,他破了一點,但是沒有完全都破,沒有完全把無明都破盡了。這無明破盡了,就是成佛了。在等覺菩薩還有一分的生相無明沒有破,所以就不能成為佛。四果聖人,他所修的是什麼法呢?他所修的這種法,我們人人都知道,人人都聽過,就是苦集滅道。

釋迦牟尼佛最初到鹿野苑度五比丘,就是憍陳如、馬勝他們這一班的五比丘。這五個比丘本來都是佛的親戚,他們跟著佛去修道,可是有的就受不了苦。釋迦牟尼佛在雪山的時候,一天只吃一蔴一麥,餓得骨瘦如柴;那麼就餓跑了三個,他們就受不了苦了。剩下兩個。以後,釋迦牟尼佛在臘八那一天,天女送乳——天女給送牛奶去,釋迦牟尼佛把這個牛奶喝了,這兩個人也跑了。這兩個人跑,不是因為受不了苦跑的,他們說佛不會修行,說:「這修行要修苦行,要行苦行。你現在喝牛奶,這是不能修行了!不能受苦了!」也都跑了。這五個人一跑,都跑到鹿野苑去了。

釋迦牟尼佛成佛之後,先說了《華嚴經》,沒有人聽。以後就「為實施權」,就說《阿含經》。說《阿含經》,要對誰說呢?他一觀察:「哦,我以前那五個同參,護我法那五個人,應該先度他們去!為什麼要先度他們呢?因為在往昔我發了這個願:我若成佛了,就要先度誹謗我的那個人、殺我的那個人、對我最不好的那個人,我要先去度他去。」誰對佛最不好呢?你們有人看過《金剛經》,那個《金剛經》裡面有個歌利王。釋迦牟尼佛在因地做忍辱仙人的時候,他是個老修行,這個歌利王就把老修行的身體給割了。為什麼割他身體呢?

因為釋迦牟尼佛往昔在山裡修道,是個老修行;他也不下山,在那兒用苦功、修苦行,身上的塵土,修得也很厚。歌利王呢,他就帶著一些宮娥、婇女、妃嬪;帶她們去做什麼呢?到那兒打獵去──就是打這些獐麃野鹿啦,獵取這些野生動物,打這些個東西。這一些女人也都跟他去;但是,這些女人就很好玩的,她們不跟著他去打獵,就到山上去遊玩;正在遊玩,她們就看見那兒有一個不知道是什麼,因為他眉毛也有三寸那麼長,頭髮有兩尺那麼長;啊!臉從來也沒有洗過,塵土很厚的;衣服上的塵土,最低限度大約也有一寸那麼厚。這一些個女人,一見到他這個樣子,就說:「哇!這是個妖怪!這是個妖怪!我們快走啦!」

那麼這個老修行就說:「妳們不要走,我不是個妖怪。」她們一聽:「咦,他會說話!」於是就有膽大的人問他:「你在這兒幹什麼呢?」他說:「我在這兒修行啊!」「怎麼叫修行呢?」他說:「我修行想要成佛。」那麼他就給這一些女人說法。說了法之後,這一些個女人就對他很有好感了,說:「啊,你在這兒太苦了!你都吃什麼啊?」他說:「我吃的就是草根、樹葉之類的,有什麼就吃什麼,我也不到下邊的人間去找吃的東西。」時間一久,這些女人也就都不怕他了。這個去摸摸他的眉毛,那個又去摸摸他的手,那一個又去碰一碰他的面──這麼樣子,就好像見到一個很心愛的什麼物件──就都想要接近這個老修行。

那麼歌利王各處去打圍(打獵)回來了,找他這些個女人。一看,這些個女人都圍在那個地方。這歌利王就看看這些女人都在那兒幹什麼呢?他就走路很輕的,慢慢、慢慢走,慢慢、慢慢走,走到這兒一看:哦!這些女人——他的這些個太太啊、王后啊,和這兒有一個很奇怪的這麼一個人在講話呢!這個也摸摸手,那個也摸摸腳的,很不守規矩的樣子。他就生出一種妒忌心了;在那兒聽聽,聽他講什麼?說是講修行,在這兒講修道。

歌利王就發脾氣了,說:「你啊!不要在這兒騙女人了!你修的什麼道啊?」

老修行說:「我修的是忍辱。」

歌利王說:「什麼叫忍辱啊?」

老修行說:「就是誰罵我、誰打我,我也不生瞋恨心。」

歌利王說:「你盡騙女人可以啊,她們相信你,我才不相信你這一套呢!你能忍辱?真的假的?」

這個老修行就說:「當然是真的!」

「你說真的!我試驗試驗!」歌利王就把身上的寶劍拔出來了,就把他的手給剁下來了一隻,說:「我現在把你手給剁下來,你瞋恨不瞋恨?」

這個老修行說:「我不瞋恨。」

「哦!好!你不瞋恨,你還真有點本事,你盡打妄語,你心裡瞋恨,你口裡說不瞋恨,你來騙我!我是一個最聰明的人,你能騙得了我?」這歌利王又說:「好!你既然說你能忍辱,不生瞋恨,你那隻手啊,我也給你剁下來。」把那隻手也剁下來了。剁下了,又問:「你瞋恨不瞋恨?」

這個老修行說:「還是不瞋恨。」

於是乎,他又拿著寶劍,把兩隻腳也給剁下了──這是剁其四肢。剁其四肢,又問:「你瞋恨不瞋恨?」

這個老修行說:「我還不瞋恨。不單不瞋恨,我若成佛,還要先度你。」當時,佛在因地是發的這個願。

這時天龍八部、護法善神就發脾氣了,就下大雨。這個老修行說:「我不瞋恨,有什麼證明呢?我要是瞋恨你,我這個手腳,就不能恢復如故了;我要是沒有瞋恨心,我這個手腳啊,雖然你給我剁下來了,我還可以恢復如故。若能恢復如故,像我原來的有手有腳,這就證明我是沒有瞋恨;我要有瞋恨,就不會這樣子了。」釋迦牟尼佛在因地,說過這個話之後,那麼他的手腳果然又恢復如故。

這些護法善神,一看歌利王這麼惡,把這個老修行四肢都給斷了,於是乎就大顯神威,下雹子打這個歌利王。歌利王也知道厲害了,看老修行有這麼大的神通變化,於是乎跪到老修行面前求懺悔。

這個老修行就發願說:「我若不成佛啊,就沒有什麼可說的了。我若有一天成佛,我就先度你成佛。你若不開悟、不成佛,我也不成佛。」因為這樣子,所以他成佛了以後,就到鹿野苑去,先度憍陳如(阿若憍陳如)。這個老修行,就是釋迦牟尼佛;這個憍陳如就是歌利王。所以,佛因為在往昔有這個願力──要度對他最不好的這個人。

那麼,我們聽見這一段公案,誰對我們越不好,我們要發願成佛的時候要度他。不要:「喔!你對我這麼不好,等我成佛的時候,一定叫你下地獄!」不要發這種願。

佛到了鹿野苑,就為五比丘三轉四諦法輪。第一次說法,就這麼說:

此是苦,逼迫性;
此是集,招感性;
此是道,可修性;
此是滅,可證性。

第二次說法:

此是苦,我已知,不復更知;
此是集,我已斷,不復更斷;
此是道,我已修,不復更修;
此是滅,我已證,不復更證。

這是第二轉。

第三轉說:

此是苦,汝應知;
此是集,汝應斷;
此是道,汝應修;
此是滅,汝應證。

說完了這三轉四諦法輪,就說:「憍陳如,你現在被這個客塵來麻煩,你就不得到解脫。」憍陳如一聽這「客塵」兩個字,他就開悟了。什麼叫「客」呢?客,就不是主人。什麼叫「塵」呢?塵,就是不乾淨的東西。那麼我的自性就是主人,自性是清淨的。所以他當時就開悟。開悟就叫「解本際」,就明白本來的這個道理了,成了佛第一位弟子。

這個四諦法,要是研究起來,是無窮無盡的。

【不論女男】:這個證果,女人也可以證果,男人也可以證果──證果就是聲聞,就是阿羅漢──好像那個鳩摩羅什法師,他的母親就是證三果的聖人。

【四諦觀行】:觀行就是修行,觀察來修行,這叫觀行。觀察修行什麼呢?修行這四諦法──苦、集、滅、道,知苦、斷集、慕滅、修道。要修這四諦的法門。

【隱實示權】:本來這一些個聲聞,你看他是聲聞,有的是大權示現,是大菩薩——權教的大菩薩,來示現這個權教的聲聞。隱,把這實在的功德他都隱起來了,這叫「隱實」。「示權」,示,就是指示;權,就是權巧方便。你不要認為他是一個聲聞,是小乘,你就輕看他,不要這樣子。那麼他這也都是大菩薩再來的;不完全都是大菩薩,可是其中一定是有的。一定是有大乘菩薩,他又示現一個小乘的身──來接引這個小乘,然後叫他迴小向大──所以叫隱實示權。這是聲聞法界。

【天法界】
六欲梵天,五戒十善;
種有漏根,輪迴難斷。

我們現在就講講這個【天法界】。

【六欲梵天】:第一個天是六欲天;六欲天,就叫欲界天。欲界天、色界天、無色界天,這叫「三界」。

我們現在都在六欲天的這四王天裡包括著──我們直接所看見的這個天,叫「四王天」,有四大天王管著。這四王天,是在須彌山的半山腰上──這個須彌山,有一半是在人間的;在這四王天的上面,還有一半。什麼叫四王天呢?是在須彌山東邊、西邊、南邊、北邊,這四大天王管著我們這個四天,一四天下;管著東勝神洲、南瞻部洲、西牛賀洲、北俱盧洲。這要是詳細說起來,是很多的。

那麼,四王天的天人壽命多長來著?果護知道嗎?(果護:五百歲。)你答得不錯,是五百歲!他的五百歲不是我們人間的五百歲──四王天的一晝夜就是我們人間五十年;你算算這四王天的五百歲,是我們人間多少年?這四王天的天人的壽命是五百歲,以人間五十年作為四王天的一晝夜,你算算看,三百六十五天,這是人間多少年?你們會算數的人可以算一算這個數目。這是四王天──這是欲界六天的第一天。

第二欲界天,就是忉利天。「忉利天」是梵語,翻譯過來叫什麼?(弟子:不知道。)不知道?就翻譯一個「不知道」好了,就叫「不知道天」。「不知道天」就是三十三天。梵語叫「忉利」,翻譯過來叫「三十三天」。怎麼叫三十三天呢?因為帝釋天在中間,這帝釋是在中間住的。這個帝釋,就是〈楞嚴咒〉上那個「因陀囉耶」;也就是天主教、耶穌教,他們所說的那個「天主」;中國人叫他「玉皇大帝」;在《書經》上叫他「上帝」──「齋戒沐浴,以事上帝」,你齋戒沐浴了,就可以侍奉上帝。

古來中國的人,不知道有佛,只知道有上帝。所以湯王的時候,他祭天就用黑牛來祭天,他就說了:「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皇皇,就是大的意思;皇皇后帝。「朕躬有罪,無以萬方;萬方有罪,罪在朕躬。」

他說「曰予小子履」,商湯王他的名字叫履,他就說「小子」,就是很客氣說:「我是很沒有用的一個小子。」一個小孩子的樣子。「敢用玄牡」,我敢用黑色的牛;「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我很至誠懇切地告訴大的上帝。說什麼呢?「朕躬有罪」,朕我一個人要是有罪,不要加到一般的老百姓身上去。萬方,就是萬方的老百姓。「萬方有罪,罪在朕躬」,一般的老百姓如果有罪了,那不怪他們,因為我沒有教化好他們,所以他們的罪都應該給我。

所以古來的聖人,他是這樣子,自己責罰自己。不是像現在的人,他明明自己有罪,還說:「不關我事,那是他的,那是他的不對嘛,怎麼能怪我呢?」或者說:「你這個上帝,真是不公平!為什麼叫他那麼有錢?為什麼叫我這麼窮?為什麼叫他那麼樣出貴?為什麼就叫我這麼樣賤?」這就是怨天尤人,什麼事情不說自己的不對,就找人家的不是。那麼古來的聖人哪,總是認自己錯的!

在忉利天,這個帝釋天就在中間,東邊有八天、西邊有八天、南邊有八天、北邊有八天,這四八三十二天,所以總共是三十三天。這是欲界六天的第二天。

第三是夜摩天。「夜摩」是梵語,翻譯為「時分(音份 fèn)」。言其這天上的天人,非常的快樂,一天到晚都唱歌。唱什麼歌呢?他就說他特別歡喜:「快哉!快哉!」快,就是快樂;哉,就是「啊,我快樂得很!我快樂得很!」晝夜六時,他都是快樂的,所以翻譯過來叫「時分」;說每一個時分,他都是快樂的。這是欲界六天的第三天。

第四是兜率天。「兜率」是梵語,叫 Tushita,翻譯過來叫「喜足」;言其這一天的天人,他時時都歡喜,時時都滿足,這所謂的「知足常樂」。他因為知足,所以常常快樂,所以這一個天,又叫「知足天」;就是一天到晚,也無憂無愁的,沒有煩惱,沒有worry(憂愁)。這是欲界六天的第四天。

第五叫化樂天。這一個天的天人,會變化他的快樂。前邊那個兜率天(喜足天),他就變不變、化不化,他都是歡喜,都是知足;甚至於不快樂,他也知足──總是知足。現在這個化樂天,他會變化,能化出來這個快樂。(編按:生於此天者,自化五塵之欲為妙樂之境而自樂,故稱化樂。)這是欲界六天的第五天。

第六是他化自在天。怎麼叫「他化」呢?就是他自己本來沒有這個快樂,他能把其他天上的快樂拿來,作為他自己的快樂,所以叫他化自在天。這個天,有很多天魔住在這兒;以天魔作為眷屬。為什麼要把旁的天上的快樂拿到他自己這兒來呢?就因為他不講道理──好像人間的土匪,多數都是他化自在天的天人墮落的;他到人間,還想搶人家的錢,作為他自己的錢──他把人家的東西搶來了,作為他自己的自在;所以這一天就叫「他化自在天」。這是欲界六天的第六天。

「梵天」,就是大梵天、梵眾天、梵輔天。這六欲梵天,【五戒十善】:他們是修五戒、行十善,所得的這個天上的福報。那麼他們所修的這五戒十善,這都是有漏的善根;所以,【種有漏根】:種有漏的善根。有的寫著「種有漏因」,「因」也可以,種有漏的因。「豈有他焉」,旁人管不了的,這都自己去的。

講經說法是不容易的,我現在因為沒有想就說出來了,有幾個人又說了:「師父講錯了!」在心裡這麼樣說,口裡不敢講──但是,我這個人也很怪的,你在心裡一說,我這兒這個電報就打來了,所以要把它改了。「輪迴難斷」是不是啊?這回對了嗎?是你心裡講我,說我講錯了,是不是?(弟子:是。)不是這一個人這麼樣想,還有,趕快自己說出來,是誰這麼樣想來著?(弟子:是弟子。)要坦白!要是不坦白,那就永遠不會成道的。所以是,種有漏的善根,【輪迴難斷】:這個輪迴,都自己去的。

【阿修羅法界】
修羅性暴,有福無權;
好勇鬥狠,浮沉業牽。

現在講【阿修羅法界】。「阿修羅」是梵語,翻譯為「無端正」;無端正就是醜陋──可是醜陋,是指這個男的阿修羅,相貌非常醜陋;女的阿修羅,相貌又非常的美麗。男的阿修羅,他其性好鬥,是在外邊的鬥爭,向外鬥爭。女的阿修羅,其性也是好鬥爭,但是她在裡邊鬥爭,不是在外邊鬥爭;怎麼在裡邊鬥爭呢?她用心來鬥爭,也就是所謂的妒忌、障礙、無明、煩惱,都在心裡邊。

這一類的眾生,有的時候把他論到「三善道」裡邊,就是天、人、阿修羅這三善道;有的時候又把他放到「四惡趣」裡邊,就是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這四惡趣。這個阿修羅,畜生裡邊也有阿修羅,人道裡邊也有阿修羅,天道裡邊也有阿修羅,鬼道裡邊也有阿修羅。

「阿修羅」是一個法界,但是又通於其他的三法界,所以在這個四道裡頭都有阿修羅。總而言之,無論在哪一個道,只要他是好鬥爭的、脾氣非常大、好說了算──說了算,就是他願意做boss(老闆),願意指揮其他的人,不願意受其他的人指揮;願意管著其他的人,不願意受其他人的管──這都是修羅的表現。

這修羅,你們沒有看見,我可以告訴你們。修羅,又有善的阿修羅,又有惡的阿修羅。善的阿修羅,就好像國家的軍隊、兵、將軍;惡的阿修羅,不善的阿修羅,就好像這個土匪、小偷──偷人東西、強搶人東西這種人,好打人這一類的人,好殺人這一類的人,這都叫阿修羅。這在人道中,我們都可以看得見的。

天上也有這一類的阿修羅。在天上的阿修羅,他和天兵天將作戰,一天到晚都想要搶帝釋天這個寶座,想要把帝釋天給打倒了,他去做帝釋天主──可是,這阿修羅,他戰來戰去總要失敗的。為什麼呢?因為他有天福,沒有天權───他只可以在天上享受這個天福,但是他不能擁有權力;所以他雖然和天兵天將作戰,卻始終是失敗的。

這是人間的阿修羅和天上的阿修羅。

畜生裡邊怎麼又有阿修羅呢?畜生阿修羅,就好像老虎,這是畜生裡頭的阿修羅;獅子,這是畜生裡頭的阿修羅;豺狼,這是畜生裡頭的阿修羅。這類的阿修羅,牠就願意欺負其他的同類,欺負其他的畜生──這些狼、老虎、獅子,牠都想吃其他的畜生。為什麼牠要吃其他的畜生呢?就因為牠是一種修羅性。還有這個蛇,這都是修羅;飛禽裡邊的那個鷹,這都是阿修羅。

總而言之,阿修羅,就是不講道理;他脾氣大,無論對任何人,他常常要發脾氣。Too much temper!(太多脾氣了!)那麼這畜生裡頭的阿修羅,也是這樣子。

鬼裡頭也有阿修羅,這種阿修羅,他就欺負其他的鬼。鬼裡頭有善鬼也有惡鬼;這惡鬼在鬼裡頭,他就是不講道理──本來鬼就是不講道理的了,但是他在這個不講道理的裡邊,更不講道理!所以說,【修羅性暴】:他的性,非常暴躁的。

【有福無權】:阿修羅,他是有天福而沒有天權的一類的眾生。他想要爭權奪利,但是始終也爭不到。

【好勇鬥狠】:他就是好作戰、好鬥,好和人鬥爭。現在你看這個世界,都是修羅世界,都講鬥爭鬥爭;鬥爭這個,鬥爭那個──你把我鬥倒了,我把你鬥臭了。

這都是修羅,所以他們都好勇鬥狠。這鬥爭、鬥爭、鬥爭一百年,鬥爭兩百年,鬥爭三百年,鬥爭五百年,鬥爭一千年。哈!你看看,這一種的理論,鬥爭要鬥爭到一千年去──唉!佛法,所以到這個鬥爭堅固的時候,是末法時代。

但是,我們大家要發願:「我們不要末法,我們就要正法!我們走到什麼地方,什麼地方就要變成正法!」我們發這個願,就是在末法時代,我們要是到哪個地方,哪個地方就要變成正法。那麼人人發這個願,人人就都滿這個願。到這個末法時代把它變成正法,這就叫「天翻地覆」;把天地都給它翻過來。它是這樣子嗎?我們不叫它這樣子!

【浮沉業牽】:這阿修羅,他或者生天,或者在人道,或者在畜生道,或者在餓鬼道,這都是由他的業力所牽引著──他才起惑、造業、受報,就在這個地方,受這種的果報──由他的業力牽引著,就到哪一道裡頭去。所以啊,人修行,切記不要和人鬥爭!不要好勇鬥狠,不要性暴;那麼你能這樣,就能和這個修羅脫離關係了。

若詳細分析起來這個「阿修羅」,在這九法界裡頭的眾生,有五個法界都有阿修羅。好比,在畜生法界裡邊,飛禽有飛禽的阿修羅,走獸有走獸的阿修羅,水裡動物就有水裡的阿修羅──水裡的阿修羅,就好像那個鱷魚。馬也有阿修羅;馬裡邊的阿修羅,所謂「害群之馬」,有這種馬在這兒,這馬群就不平安了,就很多麻煩,這叫害群之馬;這害群之馬,就是馬裡頭的阿修羅。這個牛呢?牛也多數是阿修羅,你看那個牛頭上生兩個犄角──這個角就是表示自己這個硬,能頂其他的東西,用這個頭來頂,這就是阿修羅的性。說「牛性」,牛性就是阿修羅。這個狗呢,更是阿修羅。你們誰願意養狗的人,那就是親近阿修羅了;你親近阿修羅,將來和阿修羅就會接近了;接近,就會有危險,恐怕就走到阿修羅道裡頭去。所以,各人要特別注意,小心一點,不要跑到阿修羅裡頭去。

「阿修羅道」是這樣危險,那麼「人道」呢?人道也有善,也有惡。

【人法界】
人道和合,功罪相間;
德升孽降,豈有他焉!

現在講這個【人法界】:人的法界。

【人道和合】:人的性情是很溫和的,和誰都能合得來。不過,【功罪相間】:來做人,也不是完全善,也不是完全惡。完全善,就生到天上去了;完全惡,又去做畜生、轉餓鬼、墮地獄了。又有一點功,又有一點罪,是功罪相間──或者功多過少,或者功少過多──功多罪少的,就生在富貴的家庭;功少罪多的,就生在貧困的家庭。在這裡邊,千差萬別,這種差別性是很多的。所以說「功罪相間」;有一點功,又有一點過;不是純陰,也不是純陽。純陰者,就是會變鬼去,不會做人了;純陽者,就生天了,不會做人了。所以我們做人,又可以上天,又可以墮地獄。

【德升孽降】:你做善功德,就向上升一升;你若造罪孽過,就向下降一降。德升,你造德行,就向上升;孽降,你造罪業,就向下降。

【豈有他焉】:其他人不會叫你墮地獄,也不會叫你去做餓鬼,也不會叫你去變畜生,這都是你自己造的;所謂「自作自受」,自己所做,自己就去受去。這是人道。

【畜生法界】
畜生好貪,多而無厭;
將黑作白,是非莫辨。

前邊所講的七個法界,這都是好一點的法界,可以試一試,到那兒去作一作戲去。唯獨後邊這三個法界,這不可以嘗試的,不可以去試試看的。你試試看,就恐怕跑不出來了。所謂「一失人身,萬劫不復」;你把這個人身失去了,一萬個大劫恐怕再也得不著人身──這是很危險的!不可以好像作戲那麼樣,去作一作這個戲。雖然有人說:「好像作戲似的。」但是他還沒有認識這個作戲是怎樣做法;他這種的無明見解,是見不清楚的──他還認識不清楚。

現在講這個【畜生法界】:這畜生不是就一類的畜生;畜生也有百千萬億種類不同,有飛的畜生,有走的畜生,有水裡頭的畜生,有旱陸的畜生,有虛空的畜生。你看,單單那飛的畜生,就有百千萬億種不同的種類;這飛的眾生就有這麼多。那麼走的畜生呢?也不少。小的,老鼠是很小的畜生;大的,這個大笨象是大的畜生;這個鹿、熊、馬、牛,都是很大的畜生。這是在陸地上的畜生,就有百千萬億種。在水裡的畜生,有水狗、水牛、水馬、海裡頭的豬,也有百千萬億種。

我們人恐怕沒有法子把牠完全都知道;就算研究物理、化學的,研究生物學的、動物學的這一些個人,無論你是個博士,或者是個什麼士,是個專家,都沒有法子完全一定知道的。你知道一千種,那一千一百種的,你就不知道了;你知道一千一百種,一千二百種那個,你又不知道了。

你說你完全知道;你怎麼就知道,有比你知道的更多的呢?這你又不知道了!所以沒有法子完全知道。就畜生的種類,我們人就沒有法子知道有多少。好像這爬行的畜生,就單單蟲類,你都不知道有多少種類呢。所以這個世間上,你看這是不是重重無盡呢?是不是無盡重重呢?

那麼這一些個畜生,都是從什麼地方變的畜生呢?只是一個字──貪!

【畜生好貪】:好貪,就是無論什麼都是「多多益善,少少不行」。所以說,【多而無厭】:貪而不厭,多而無厭。因為牠多而不厭,所以,【將黑作白】:黑的,牠也不知道是黑的,牠說這是白的──這就表示牠沒有理性了。沒有理性,就會貪多;無論什麼都貪多,甚至於那狗屎牠也貪多。好像那狗吃糞,牠要吃多一點,越多就最好了。那麼邋遢的東西,人一看,這怎麼吃法啊?可是,牠越吃就越覺得越香、越甘美。畜生就是這樣子,多而無厭;將黑作白,那不好的,牠也認為是好的,什麼都貪多。好像人呢,甚至於有病,他也貪多一點病;一個病,他也嫌不夠,要兩個病;吃藥,他也要吃多一點──這都是貪多。

【是非莫辨】:這一些個畜生,牠也不知道對,也不知道是不對,是非都不辨了,不清楚了──這就是沒有理性了。怎麼搞的,牠沒有理性呢?就因為有個「貪」。有這一個「貪」字,就糊塗了,就被無明蓋覆了;無明把牠蓋住了,什麼也不知道了。

所以我們人,不要貪!不要說:出家人不貪財──這個錢越多越好。你貪多,就有危險;貪多,就容易變畜生。我告訴你!有人說:「那我們出家人不會墮落的。」不會墮落?你若不依照佛的戒律去修行,那墮落更快一點呢!所以古來人有那麼一句話,說:「地獄門前僧道多。」都在那等著呢,等著要到地獄去。那個貪心的老道、貪心的和尚,都在地獄門前等著,說:「快一點叫我墮地獄囉!快一點叫我先進去啦!進去在裡邊很好玩的!」他覺得那個地方是很好玩的,所以他要去──去到那兒,就知道那不是很好玩的地方。

【餓鬼法界】
鬼類喜瞋,昧果迷因;
無明顛倒,日積月深。

一般人都知道這個鬼,有的人就相信有鬼,有的人就說沒有鬼,甚至於佛教徒也不相信有鬼。什麼叫「鬼」?鬼就是一股陰氣;他有影而無形,有形而無影──或者看著他有一個黑影,你細一研究,他又沒有了;或者看見他好像是個人似的,可是轉眼間也沒有了。這種的道理,是很不容易把它弄清楚的。

我們現在所講的是「十法界」,這十法界之中就有一個【鬼法界】:這鬼有多少種呢?鬼的種類也像恆河沙數那麼多,很多的種類,無窮無盡那麼多的種類。有的是有財鬼;怎麼叫有財鬼呢?他就有勢力,在鬼之中他是做鬼王的。有的是無財鬼;怎麼叫無財鬼呢?他就沒有勢力,也就是窮鬼;因為他窮,所以他就會給人有很多麻煩,到處去給人添麻煩。

那麼,你要是想明白這鬼的種類有多少,你就要修道,修到等你開了五眼六通,有多少種鬼,你都會知道了。

有的人說沒有鬼。我就告訴他:若沒有鬼,就沒有佛,也沒有人了,也沒有一切的畜生了。因為畜生也是鬼變的,人也都是鬼變的,阿修羅也都是從鬼變的,乃至於這天道、阿羅漢、緣覺、菩薩、佛,都是從鬼道上來的。為什麼呢?因為這「十法界不離一念心」──這一念心,就造成十法界。

你做鬼事,就是墮落鬼道去;你做人事,就到人道裡頭去;你做阿修羅的事,就跑到阿修羅裡頭去;你做阿羅漢的事,就跑到阿羅漢裡邊去;你做緣覺,就跑到緣覺裡邊去;你要是做菩薩的事,就跑到菩薩的眷屬裡邊去;你要是做佛事呢,你就會成佛;你要是做地獄的事,就會墮地獄。這都是由你現前的一念心所造成的,所以才說「十法界」不出這個一念。

【鬼類喜瞋】:凡是鬼的種類,就歡喜發火,生瞋恨心。人家對他好,他也生個瞋恨心;對他不好,他也要生個瞋恨心。他最歡喜是什麼呢?就是給其他人麻煩。你對他好,他也給你麻煩;你對他不好,他也給你麻煩。所謂「燒香引出鬼來了」,本來你燒香,是恭敬他;不過,你要是不恭敬他呢,他還不會給你麻煩;但是你一恭敬他呢,他可就給你麻煩了,就讓你生病了。所以孔子都說:「敬鬼神而遠之。」這鬼神,你恭敬是要恭敬他,但是你不要和他接近,要離他遠一點。這是鬼類喜瞋。

這鬼類的眾生,【昧果迷因】:果,他也不明白;因,他也不懂,就迷昧因果了,所以他就不知道好壞。本來種好因結好果,種善因結善果,種不善因就結惡果;種瓜就得瓜,種豆就得豆。他不懂這個──他不懂什麼叫種瓜得瓜,什麼叫種豆得豆──他就種上茄子,他就想要吃辣椒;種上辣椒,他就想吃黃瓜。他就不懂這個道理,就「亂晒囉」(廣東話),就是亂七八糟的這麼胡搞。這叫「昧果迷因」,不懂因果的。

【無明顛倒】:他就無明顛倒,有這種的行為;【日積月深】:日積,就一天一天的聚積得很多;月深,這無明顛倒,他這個月就比那個月造深一點,另一個月又比這個月造深一點──就是越造越深,越深他越造。

【地獄法界】
地獄憂苦,無門自鑽;
起惑造業,受報循環。

還剩一個法界,就是【地獄法界】。
 
【地獄憂苦】:「地獄」,是最不快樂的一個地方──那麼你們誰願意到那個地方旅行去,隨時都可以到的;誰願意到地獄旅行去哪,我可以保證你們即刻就到。怎麼樣呢?你就「愁一愁,就地獄遊一遊。」愁,就憂愁;你一憂愁,就到地獄旅行去了,vacation(度假)去了。

愁一愁,就地獄遊一遊;
笑一笑,就老還少;
哭一哭,就地獄有個小黑屋。

你看,就是這樣子。你要是憂愁,這就種地獄的因;你要是笑,就種天堂的因。所謂「自古神仙無別法,只生歡喜不生愁」,沒有旁的方法,就是只要生歡喜、不生愁。所以說,你只要「愁一愁,就地獄遊一遊」,你就到地獄去旅行去了。你能常常笑,即使就老了也像年輕人一樣;但是,你哭,這也是一個麻煩的事情!

總而言之,地獄是沒有快樂的,地獄就是憂苦的!但是,地獄沒有門──地獄這個門,是自己開的;自己開這個地獄門,自己就往裡鑽,鑽到裡邊去。所以說,【無門自鑽】:本來地獄自己沒有門;它不像我們人間的監獄,要用人工造成了,放在那地方,誰犯法了,把他圈到監獄去。不是的!地獄是沒有門,但是你到了自己應該入地獄時;你到那兒,那個門就開了──你就硬往裡鑽,鑽不進去也要鑽。

【起惑造業】:為什麼會到地獄去啊?就是因為無明、煩惱,你愚癡了、不明白了;因為不明白,所以就造出一些個惡業來了──沒有造善業,造惡業了。【受報循環】:你造了一些個惡業,就要墮地獄去了,就要受這個果報。受果報,是循環無端的;你造什麼業,就受什麼果報,絲毫都不會錯的。

十界一心,不離當念;
能覺此念,立登彼岸。

這「十法界」裡邊,佛、菩薩、聲聞、緣覺,這是四聖法界;天、人、阿修羅、地獄、餓鬼、畜生,這是六凡法界。合起來叫十法界。這「十法界」從什麼地方生出來的?

【十界一心】:就從我們人的現前這一念心生出來的;【不離當念】:這十法界都沒有離開你我現前這一念。現前這一念,你若明白了,【能覺此念】:你明白這一念;【立登彼岸】:立刻就到彼岸了。這個「彼岸」是什麼呢?就是「覺悟」。覺悟,就是不迷惑了,就把無明破了;破無明,法身就現出來了。所以說「立登彼岸」,立刻就到彼岸了,就「摩訶般若波羅蜜」了。

▲Top

法界佛教總會 • DRBA / BTTS / DRBU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