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說過:「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由這幾句話,我們知道孔老夫子是一位空前絕後好學的學者,也是空前絕後的大教育家,也是空前絕後的一個大政治家。就由這幾句話,我們知道孔老夫子他一生是謙德不遑,什麼時候都沒有自滿的時候,沒有貢高我慢的時候。為什麼這樣說呢?就因為他說,三人行,那麼我有兩個師父,一個師父就是我要效法的師父,一個師父就是我不要效法的師父。就是擇善而從,他若有長處,我就要跟他學習;他若有短處,我就要改過,不要照著他那樣學。就是善者可以做我們的法,我們要效法他;不善者做我們的戒,我們要以他為戒師。所以今天我們做人,若能用這個理論,做為我們的座右銘,我們無入而不自得焉。那麼古人是這樣謙讓的德行,所以後人尊他為聖人,是有他的道理。
那麼又有人說:「眾人是我師」,說大家都是我的師父。「我是眾人師」,我也是一般人的師父。就是大家都是我的教授,我也是大家的教授,這互相學習,互相切磋琢磨,所以說我是眾人師。「時常師自己」,時常自己又要以自己為師,要每一天把自己所行所作,做一個簡短的檢討,看看我今天所行所作是否有當?是不是都合道理?是不是有不合道理的地方?所以自己常常反省。因為這個,所以曾子才說:「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曾子他自己都說他不是一個很聰明的人,所以在《孝經》上說過:「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民用和睦,上下無怨,汝知之乎?』」說你知不知道這個啊?「曾子避席曰」,曾子站起來了,避席就是站起來,恭恭敬敬對孔老夫子就說:「參不敏」,說參我呀!很不聰明的,「何足以知之?」我是還不夠知道這個先王的至德要道。民用它就能和睦,上下都沒有怨,沒有仇怨了,這是治國、修身、齊家的一個大法,曾參說他不夠聰明,不知道。那麼孔子就說了,說:「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
《論語》上又說:「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為人之本歟?」「君子務本」,君子他所要學習的,就是根本的道理,他所專務的是根本的道裡。「本立而道生」,你根本若立住了,就是根深葉茂,本固枝榮。那麼道生就是根生,道生也就是本立了,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為人之本歟?」那麼做人的根本,我們必須要溯本窮源,知道我們做人應該注意的是什麼?我們人應該追求根本,根本是什麼呢?就是「孝悌」這兩個字。孝──孝順父母;悌,就是悌敬長上,這是做人的頭一件要務。頭一件的要務並不是學成了,賺的錢賺得多,這是重要的;我們要把這個孝悌做到圓滿,這是我們第一件事。做人子女的不孝順父母,這叫忘本,忘本的人根本就沒有懂得怎麼叫人,所以我們做人第一個條件要孝順父母。
在西方,英文裡邊並沒有很顯著地說明孝順父母這個道是什麼。孝順父母就是報恩,報根本我們應該報的恩。我們這個身體是父母給的,我們必須要保護這個身體,令他思想健全,身體健康,思想健康,行為健康,一切一切都健康。不可毀傷,不可以用我們父母給的這個身體去做犯法的事,去做不守禮儀的事,要循規蹈矩,按步就班,做一個實實在在真實的人。
我們做人的基礎是什麼?我們做人的基礎,就是仁義道德忠孝。這個孝是我們每一個人出生以來,耳濡目染所應該注意的,就是這個孝道。你若能盡孝道,天主是歡喜你;你若能盡孝道,這菩薩是歡喜你;你若能盡孝道,佛是歡喜你;你若能盡孝道,父母一定不會對你發脾氣的;你若能盡孝道,和兄弟姊妹一定不會爭利益。孝道是天地的靈魂,是做人的一個基礎。
忠,我們要忠於國家。忠於國家要大公無私,至正不偏。我們愛護自己的國家,要保衛自己的國家,而不要心心念念想要去侵略旁人的國家。我們只保衛自己的國家,這也就是忠;我們要是想侵略旁人的國家,這也就是不忠。為什麼呢?你侵略旁人的國家,你要先用自己國家的人命、財產,去向人家搏鬥、作戰、殺人,所謂「爭地以戰,殺人盈野;爭城以戰,殺人盈城。」你爭這個土地,把滿地都舖滿了人的死屍,殺人盈野;爭城以戰,你爭著去攻打人的城池,把人家城池裡邊的人,也給殺盡了,這殺人盈城。這叫「率土地而食人肉」,這是在那兒吃人呢!「罪不容於死」啊!這是犯死罪的。你犯死罪,這對自己的國家不忠,對其他人的國家也不智,沒有智慧。
我們做人時時刻刻都要用慈愛的心,來愛護一切人,用這個仁愛人的心來對待一切人。做事情要衡量衡量,對自己有利益的事情,不要做那麼多;對人家有害的事情,更不應該做。所以我們要把「仁義道德忠孝」這六個字,能推而廣之,擴而充之,這就是得到做人基本的條件,把做人的這個地基建立起來。你把人的基礎建立起來,你這個人一生都是健康的,既身體健康,精神也愉快,不會憂愁得、煩惱得把頭髮也白了,眼睛也花了,耳朵也聾了;完了,自己還不覺悟,莫名其妙,這一生是很糊塗就過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