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冊•Volume 1

宣化老和尚追思紀念專集 In Memory of the Venerable Master Hsuan Hua

In Memory of the Venerable Master Hsuan Hua

宣化老和尚 The Venerable Master Hsuan Hua

中文 Chinese 英文 English

目錄上一頁下一頁

妙覺山萬佛聖城
無不從此法界流 無不還歸此法界

從加州舊金山市北行,越過金門大橋,沿著一○一號公路,經過一百一十英里,就到了瑜伽市,這是座四周佈滿葡萄園的小城。再沿著瑜伽市的小機場往達摩鎮走,不過五分鐘車程,即見筆直的道路盡頭矗立著萬佛聖城高大的山門,在陽光下,閃耀著金色的光輝。這是美國第一座大叢林的佛教道場,上百卷佛經在這裡陸續翻譯為英文、西班牙文、越文等,為佛法在西方的傳播,奠下了極紮實的基礎。

一、前塵後際話因緣

三千世界一念間,小中現大別有天;
瑜伽風吹芬芳笑,達摩雨潤草木欣。
喜捨無量饒益眾,慈悲有願苦樂全;
屢變土田說大法,從地湧出妙覺山。

宣公上人一九七八年四月二十日作

法界佛教總會於一九七四年購置萬佛聖城,並將總會樞紐設於此處,佔地四百八十八英畝,約為白宮的二十五倍大。對於成立萬佛城的因緣,宣公上人說:

成立萬佛城這個因緣,可以說在無量劫以來就注定的,注定佛法要傳到西方來,所以到這個時候,萬佛城就會出現了。這個出現不是從天上掉下來,也不是從地上湧出來的,是人造出來的,造出來有七、八十棟房子。怎麼造成有七、八十棟房子?因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是美國最有錢的時候,所以才能建起這規模,造出這樣的房子。造這些房子,都沒有偷工減料,是實打實著,很堅固的,所用的材料也特別好。

這個地方原是美國加州州政府興建的公立療養院,規模宏大,由一九三○年代建起,所有的建築物和內部設備都是一流的。大建築物有七十餘座,大小房間二千餘間,球場三處,救火站、游泳池、垃圾爐、街道噴水頭各種設備,一條柏油馬路,蜿蜒伸展,四通八達,路燈林立,路旁都是百年以上的古樹。所有的電氣、用水、冷暖氣管道,全部由地下道通過。所有的建築物,無論在設計上、材料上,都相當考究,而冷暖氣設備全部由中央系統控制。全城可容納兩萬多人居住。

一九七○年代中期,加州遭受到史無前例的大旱災。每個人都要節約用水,否則要受罰。大旱災對這所醫院影響非常大,因為水源不足,無法供應全院使用,這也就是醫院要拋售的主要原因。當時地下水源越抽越少,最後政府當局請了美國第一流的打井公司來開井抽水,測量又測量,也挖了幾百呎地,仍沒有挖到水源。於是政府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之下,慢慢遷走醫院工作人員,廉價求售。上人接著又說到:

房子造好了,或者也沒有錢了,加上這裡從前有病人和工作人員約六千人,耗水量很大,這一切的開銷還了得!

這個地方的水源非常困難,附近地區盡是果園,處處需要水。鄰近果園園主常向政府訴怨,反對公家的事業和民間爭水,這也是不得不關閉的大原因。因為沒有水了,所以也不開伙了,水火不能濟濟──水不幫助火了,火不能幫助水了;人不能幫助水了,水不能幫助人了。在這個情形之下,政府就要把它賣了。一賣,就有一個財主認為這個醫院將來會賺錢,就把它買下。買下以後,他又不想開醫院,所以就要把它賣了。賣了幾年,也沒有人問津,也沒有人去買。

那時金山寺雖然有三層樓,有一萬八千平方呎,可是法會的時候,人一多起來,也不夠用;並且城市裡有一些流浪漢,他們雖不咬人、不吃人,但人就怕他們,於是乎大家就想要在鄉下找個地方。

我一個徒弟,出家之後,想幫師父做點事,就各處去找地方,他從北邊大約到西雅圖,回來路經這所醫院,他一看這個地方要出賣,不妨看一看。回來他對我說,他想要建議買一部分,說哪個地方可以當佛殿,哪個地方是師父住的,哪個地方預備是徒弟住的。他就算,每一棟可以住一百多人,想買二、三十棟,就教我去看看;我就帶五個弟子到那個地方去看。這麼好的地方,這麼多房子,價錢這麼貴,怎麼辦呢?別說我一個窮和尚,就是一個萬金和尚也買不起。所以這樣子,連想也不敢想,更不要說買啊!

這樣子過了半年,又來了一個人說可以投資作生意,和我商量,可是我又沒有錢,也沒有本錢。雖然如此,我就和十八個人到那個地方,先看前面這棟醫院,看了,心也就動了,心想:單單造這棟醫院也造不出來,所以我就和去的這十八個弟子提起,我說:「我們都是佛教徒,我們應該為佛教徒做點事情,如果我們沒有給佛教徒做事情,我們應該生大慚愧,沒有什麼面目見世間人,所以今天我要發願,要把所有的房子和土地給它拿下來!」

上人親自到山谷三次,認為是天造地設的好道場,經多次和賣主洽談。上人要在此地發揚世界佛教弘法事業,把東方佛教思想介紹給西方世界,準備作為世界佛教發源地,國際性的正法道場,來提高道德,喚醒人心。

說也奇怪,自從上人接手,闢為萬佛城之後,為解決水荒問題,上人用智慧眼,勘定水源的位置,然後雇工來城掘井,結果地下水源源而來,大家歎為奇蹟!至今仍津津樂道。這裡邊也有一段不可思議的故事:上人拿著一根柺杖,在地上行行走走,然後用柺杖在地上一敲,說:「在這裡挖!」工人說:「不行!我們在附近都已經挖過、測量過,這裡絕對不會有水!」上人說:「不要緊!你們就試一試,繼續挖!」結果挖了一百多呎,就有水湧出來,水源非常豐富,就是再加一萬個人,水也足供使用。

二、萬佛放光照聖城

新道場成立之初,闢草開荒,披荊斬棘,經過一番修建,煥然一新。一九七七年秋天,金山寺的四眾弟子,就遷到萬佛聖城這座新道場,好用功辦道。於一九八○年,建築一座三拱山門,以金黃色琉璃瓦,硃紅底的牆壁(後來漆為鵝黃底),作為標誌。門樓上邊,還能兼做講堂,四周是青草大廣場,可以容下萬餘人聽法。城內盡是掩映蒼翠,枝曳影動,馬路旁有十餘座花園洋房,愈深入,愈見大型建築,儼然是城,誠非虛譽。上人曾經說到:「不要入寶山空手而回」。為什麼叫「萬佛城」呢?上人說:

人人來到萬佛城,都有份成佛,將來必定成佛;這不是僅僅一萬尊佛,那麼十萬尊、百萬尊、千萬尊、萬萬尊、千百億萬尊佛,都在這兒成佛。「萬佛城」是一個總的名稱,若分析來講,可以說是恆河沙數。為什麼這樣說?因為《華嚴經》上說得明明白白,說「無不從此法界流,無不還歸此法界」,所以人到了萬佛城,就是入聖流的一份子。無論你是善的、惡的、好的、壞的,都有成佛的因。種這個因,將來就會結這個果。

萬佛聖城目前已開闢使用的場地佔八十英畝,大型建築物七十餘座,其中二十五座建築物已做為佛事、教育、行政、住宿等用途。其餘的四百英畝是草原、果園及樹林。萬佛聖城內,春則花木青蔥,秋則紅葉滿城,松鼠、糜鹿、兔子是樹林間的常客,果園裡還有孔雀昂首踱步,不時啄取葡萄為食。無論是仰視或俯觀,皆令人感到清逸舒暢、心曠神怡。因此十方善信,沒有不以入萬佛城一償平生渴慕之願;遠近遊客至此,出塵之想,油然而生。

三拱山門
萬佛聖城三拱山門正上方,鐫著「萬佛聖城」,左上方是「如來寺」,右上方是「法界大學」。楹聯鐫著,上聯是「華嚴法會楞嚴壇場四十二手眼安天立地」,下聯是「妙覺世尊等覺菩薩千百億化身變海為山」。三拱門背面正中央鐫著「化被萬邦」,左上方是「教育英才」,右上方是「戒法莊嚴」。楹聯鐫著,上聯是「慈悲普渡信者得救發菩提心勇猛精進成正覺」,下聯是「喜捨同修禮之獲福立堅固願忍辱禪定悟真詮」。

行政大樓
十方人士抵達萬佛聖城時,必須先到行政樓總辦公室登記,以便安排招待。行政大樓裡邊有展覽室與流通處。展覽室內,屏風案几處處林立,有法總三十多年來的弘法記實,以及宣公上人生平的相片與圖片,最為珍貴的是上人的遺作墨寶數件。流通處,除了一些佛教文物外,盡是法界佛教總會佛經翻譯委員會、法界佛教大學所出版的上人講解的佛經與開示等書,其中有中英雙語對照版、中文版、英文版、越文版等數種。又有中英雙語、上人原音中文版、英譯版、粵語翻譯版等錄音帶。還有創刊已近二十六年之《萬佛城金剛菩提海》月刊。所陳列的種種佛書刊物及錄音帶,除了宣揚佛教的思想之外,更重要的是在促進東西文化的交流。

萬佛寶殿
萬佛寶殿是萬佛聖城七眾弟子(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尼、沙彌、沙彌尼、優婆塞、優婆夷)參加佛門日課的中心。殿堂上,鋪著曙紅色地毯,擺著槐黃色拜墊,上方垂懸著片片幢幡,整個佛殿的氣氛顯得莊嚴肅穆,古意盎然。

這棟寬敞佛殿的前身,相信誰也不會想到,原來是個室內籃球場。所以殿內整個硬體設計,仍然保留著密封式的廂壁與閣樓。萬佛寶殿裡供奉著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這尊將近二十呎高的木刻菩薩造像,巍巍佇立,法相莊嚴,化佛頭冠立,層層千手穿前後,朗朗慈目掌心現。這是上人在十多年前,特別從香港聘請一位中國當代佛像木雕大師王泰生居士,前來萬佛聖城雕造的。王居士以幾年的光景才造出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的立像。一誠化百災,觀世音菩薩的慈悲和感應,是不可思議的,只要心誠,有求必應。所以萬佛聖城觀世音菩薩的靈應事蹟,也是多不勝數。

最讓人歎為觀止的,倒是整個萬佛寶殿四壁龕內,上上下下,前前後後,龕龕相連,一個佛龕供奉一尊佛像,大大小小總共有一萬尊佛像。身歷其境,儼然是進入敦煌千佛洞。而值得一提的是,這一萬尊佛像,是宣公上人在十多年前,徹夜不眠,一尊接著一尊親手塑造描刻的,筆觸淳樸,輪廓不假修飾。據說上人塑造萬佛時,還在每一尊佛像裡安放一撮自己的頭髮。上人說:

我當初來美國時,曾發下很大的願心:我到西方來做什麼?我要來做一個塑造師,我要來塑造活佛、塑造活菩薩、塑造祖師;我還要把整個世界的眾生都變成活佛、活菩薩、活祖師。

四大天王壁畫
萬佛寶殿的外圍四面牆壁,右側是南方增長天王的造像,左側是西方廣目天王的大壁畫,佛殿後面左側是東方持國天王的造像,右側則是北方多聞天王的造像。這四幅莊嚴雄偉的壁畫,高約二十英呎,畫得威風凜凜,氣勢赫赫,個個都戴金冠、披金甲、持法寶、踏雲鞋。主要繪製者楊教授很肯定地說:「即使中國也沒有這麼大的四大天王壁畫。」

戒壇
走進萬佛聖城戒壇內的壇場,就看見四面牆,都是明鏡,在重重相映之下,如同進入了華嚴境界一般。這是上人巧妙的設計,以表重重無盡、無盡重重的華嚴境界。戒壇是傳授佛教清淨戒律的壇場,在傳授三壇大戒之前,戒子經過一百零八天的戒期訓練,背誦毗尼日用、沙彌律儀、梵網經菩薩戒、比丘二百五十條戒、比丘尼三百四十八條戒,才有資格受具足戒,以立下修行的基礎。

妙語堂
歷年來,妙語堂是萬佛聖城四眾弟子們,共同研習各種學問的場所。除了每天在大殿聆聽上人的法音外,其餘一切學術課程,及上人主持的對聯課,都以妙語堂為主要修學之場所。

圖書館
萬佛聖城的圖書館是曼第仙諾縣內,最大的圖書館,座落在一座都鐸(十六世紀英國王朝)式建築的紅磚樓房內,位於聖城內中心地帶,平日開放給學生、教職員,以及萬佛聖城的住眾使用。藏書內容除了一般中英文書籍外,最大的特色在於擁有豐富的中英佛經、佛學著作為主,另有各國語文教科書、錄音帶與文章典籍。期刊也以佛學、佛教刊物為主。有關中國佛教的藏書豐富,包括多種正統佛教經典的註釋,以及自中文譯成多國語文的佛經譯書。本館也收藏有西藏佛教資料的微捲影片。

五觀齋堂
一九八二年秋,萬佛聖城建了一座五觀齋堂,規模壯觀。此座A型的西式建築物,採用強力鋁板為材料,有十餘個天窗及壁窗,光線充足,空氣流通,可容納兩千人同時用餐。設計時,將原有的齋堂連接在一起,總共可以容兩千五百人。

其他又有法界佛教大學、無言堂、道源堂、大慈悲院、大喜捨院、福居樓、男女中小學校、君康素食館等建築,另有菩提、馬鳴、龍樹、麒麟、師子等精舍,能容納千餘信眾住宿。

育良小學
國防的根本在於教育,所以做好國防必須從教育兒童著手。一九七五年初,宣公上人在三藩市成立育良小學,提倡孝道,教導兒童孝順父母,恭敬師長,灌輸他們倫理道德的思想,則兒童將來就能成長為善良的公民。該校於一九七七年,遷到萬佛聖城,男女分校,鼓勵兒童,從小就學習男女有別的禮節,勤勞工作,養成堅忍不拔的精神,為人類服務。

培德中學
上人繼育良小學成立之後,在萬佛聖城又增設培德中學,亦為男女分校。以忠孝為教育宗旨,並提高道德水準,以萬佛聖城六大宗旨:不爭、不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打妄語作為校訓。學生除了與美國一般中小學有同樣的課程之外,還接受道德情操的培養薰陶。學生思想有了基礎,行為有了目標,以後他們就可以把佛教發揚光大,為眾生帶來和平與幸福。該校教學嚴格,獲得附近居民好評及信任,亦有西方人士將子女送來聖城受教育。

法界佛教大學
為了提高緇門素質,造就傑出的弘法人才,上人於一九七六年,創辦法界佛教大學。法界佛教大學以仁義道德為宗旨,致力培育有大德行、大智慧的世界未來主人翁。法大不僅傳授專業知識,而且特別注重道德修養,鼓勵學生追求人生終極的目標與價值;並且藉著淨化心靈而啟發自性本具的智慧與慈悲,來發展每個人最大的潛能。法界佛教大學提倡高尚之靈性教育,不同流合污,不諂媚世俗,培植卓爾不凡之青年,作為人類之領導者,以彌補天地正氣之不足。

僧伽居士訓練班
在當今世界,能夠實踐佛制、戒律精嚴的道場,是少之又少;而具真知灼見的明眼善知識,也是鳳毛麟角。上人有鑒於此,於一九八二年在萬佛聖城創辦「僧伽、居士訓練班」,目的在於圓滿學生的宗教修持,培育國際佛教人才,以傳續佛法。

三、萬佛聖城的家風

空有不二玄又玄,個中消息當細參;
眾生常眠無量劫,諸佛頓悟剎那間。
親近知識修正法,疏遠闡提破邪貪;
大哉忍辱波羅蜜,八風不動妙覺山。

宣公上人一九七八年五月十二日作

日中一食、衣不離體
萬佛聖城的特色,就是袈裟不離體、日中一食,這也是萬佛聖城的家風。上人說:

日中一食,也是佛制。你節飲食,欲心就輕,才容易修道,所以不要吃營養的東西。在萬佛聖城我們的制度是如此,雖然做得還很不圓滿,但希望人人能努力向好的來做。

所以萬佛聖城的出家人,時時搭衣,每天只在中午之前吃一頓飯,夜裡多數是坐著休息,不躺下睡,這叫「不倒單」。他們沒有私人社交生活,男女不交往,工作起居完全分開,嚴守戒律;更不會為了增加收入而到外面做佛事、趕經懺。有些出家人也禁語,在身上掛著「禁語」牌子,修持期間,絕不與人交談。也有出家人持銀錢戒,不擁有任何私人錢財,甚至手不觸錢,戒除錢財之想,使心裡真正清淨。這樣孜孜矻矻修行,究竟所為何來?宣公上人經常提醒弟子們:

修行要抱定宗旨,不要把宗旨忘了,宗旨就是我們的目標,我們的目標認清楚了。向前啊!勇猛精進,不要向後退。只要平日精進不懈,每分每秒都可能是悟道的時刻,千萬不要被財色名食睡或閒聊妄想轉昏頭,失去悟道良機。

六大條款
萬佛聖城六大宗旨:不爭、不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妄語。上人弘法所到之處,都教人要遵行這六大宗旨,上人說:

我們要儘量幫助這個世界走向安樂光明的途徑上去,不要總是忘不了自己,所以我們每一個人應該不爭、不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打妄語,人人若都能這個樣子,世界也就沒有戰爭了,也就沒有打劫的、強搶的。總而言之,這個爭心、貪心令人顛顛倒倒,我們若能人人不存一個爭心、貪心,這個世界就會平安了,所以無論你在哪一行,都應該把自己的本份盡到了,盡到自己責任,對於國家、對個人的生命,都應該有所幫助。所以誰能遵守這六大宗旨,無論在此土或在他方,皆是萬佛聖城的主人翁。

三大宗旨
上人曾自撰一幅對聯,以明其宗旨,上聯:

凍死不攀緣,
餓死不化緣,
窮死不求緣,
隨緣不變,不變隨緣,
抱定我們三大宗旨。

上人說:

我什麼都不懂,只懂吃虧。因此我不接受任何的私人供養,你供養道場,供養公家,那可以。我替大家找飯吃,不是為我個人。若單單我自己一個人,我餓死都是可以的。剛買萬佛聖城時,人人看到這麼大的地方,怕我向他們化緣,結果都嚇跑了。即使如此,我也從沒對人告過艱難,我做事不求代價,也絕不求人,只是自己埋頭苦幹。

下聯:

捨命為佛事,
造命為本事,
正命為僧事,
即事明理,明理即事,
推行祖師一脈心傳。

上人又立一日不弘法,一日不吃飯的家風。一九七八年,上人在馬來西亞數千人的大法會中,曾作了如下之宣言,感人肺腑:

我願生生世世為佛教奮鬥!為佛教努力!甚至犧牲性命,在所不辭。我不要有絲毫的自私心,我若有一根頭髮那樣細的自私心,甘願永墮地獄!

大丈夫絕無戲言,這是救人救世大無畏精神的表現。

在當今這個科技發達、物質享受高度發展的時代,萬佛聖城的物質生活,並不能趕上時代潮流,而城中的建築,既無中國寺廟建築古色古香的風味,也無現代西方建築的舒適;然而這對萬佛聖城特有的靈氣與清淨道風,絲毫都不產生影響。

萬佛聖城的目標,就是成立一個國際性的宗教中心,團結所有宗教人士,不分年齡、貧富、國籍、種族、派別,大家共同秉持萬佛聖城的六大宗旨,切心研究真理,老實修行,為淨化人心、利益人類之神聖工作而努力。所以上人說:

萬佛聖城並非屬於私人的機構,它是屬於全世界佛教徒所有,甚至全世界宗教徒也包括在內。

萬佛聖城是世界上有真道德、有真智慧的人材薈萃之地,所謂「千里來龍,到此結穴」,聖城內不分宗派,溝通南北諸乘,貫通中西文化,海內外人士,靡不歸心。所謂「世間一切智慧,無不從此法界流;世間一切技巧,無不還歸此法界。」萬佛聖城的境界,就是盡虛空遍法界的華嚴境界!

宣演正法萬佛城,現在未來永不停;
菩提泉湧甘露水,般若雲封龍樹林。
白鶴糜鹿聞風化,玄鳥迦陵和音雅;
法界眾生皈依處,大方廣佛華嚴經。

宣公上人一九七八年五月十二日作

▲Top

目錄上一頁下一頁

法界佛教總會 • DRBA / BTTS / DRB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