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一年十二月十四日 香港
早上開討論會時,上人不斷地替我們這班年輕人打氣:「修道要作疾風中的勁燭,烈火裡的精金,不畏苦、不怕難,要經得起一切磨鍊和考驗,所謂『百折不撓金剛智,萬魔不退菩提心』。」
連日來有很多新聞記者,電視臺、廣播電臺的節目主持人等前來訪問團員。上人教誡我們:
「和誰講話,都不要以假詞色。論語上說:『巧言令色,鮮矣仁』即此義。說話稍有諂媚甜蜜,會令對方起染污心。當知你們隨時隨地都是代表三寶說話,故時刻都要鄭重其事,不茍言,言必有忠。所謂『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修道人不可信口開河,隨便亂講,若時刻本著六大宗旨,提倡六大宗旨,則誰也不敢輕慢的。
我回答說:「弟子深知,欲為佛教的領導者,第一步先要持戒清淨,持戒精嚴,則言語行動都能做人的表率。眾人的眼睛是雪亮的,假使我們身為出家人而操守不嚴,就沒有感化人的力量,無論講得多好聽,若言行不相符,終會露出破綻,凡事只怕我們不真;若真了,則佛菩薩無時無刻不在加被,賦予不可思議的力量。」
上人頷首道:「對了!要把全副精神獻給佛教,為聖教伸張正義,但不可隨便批評他人,這很傷緣,最緊要是不存絲毫的自私自利心。」
若說法時,當願眾生,得無盡辯,廣宣法要。
若見眾會,當願眾生,說甚深法,一切和合。──《華嚴經淨行品》
阿難以四事問佛
晚上,假北角大會堂開示,首先,解釋阿難尊者以四事問佛:三十七道品中的四念處即是身、受、心、法。佛將入涅槃時,阿難以四事問佛:
1. 一切經典之前,應以甚麼字義作為經首?
2. 佛在世時,我們以佛為師,佛入涅槃後,我們以何為師?
3. 佛在世時,我們依佛而住,佛入涅槃後,我們依誰而住?
4. 佛在世時,惡性比丘,佛自調伏,佛入涅槃後,我們如何調伏?
本來佛將要入涅槃時,阿難尊者雖已證得初果阿羅漢,但仍痛哭流涕,好像小孩子一樣手足無措,阿那律尊者勸他說:「你不要再哭了,哭也沒有用,你應該以四事來請問佛。」阿難說:「以哪四事?」阿那律遂將以上四事告之,阿難便立刻去請教佛:「世尊,您說法四十九年講經三百餘會,但結集經典時,我們應以甚麼為首呢?」因為外道典籍不是談無,便是談有,他們都是以「阿」為首,「傴」為尾。佛答:「凡是我所說的經典,開頭應安上,『如是我聞』。」
可是現在卻有很多外道和學者,隨便安上「如是我聞」在他們的文章上,一時「如是我聞」滿天飛,甚至有些無知的人,還說楞嚴經是假的,其實因為楞嚴經的道理太真了,所以妖魔鬼怪,旁門左道,皆想盡辦法要破壞它。楞嚴經若消滅於世,佛法就不存在。在世上如有一人會誦持楞嚴咒,妖魔鬼怪便不敢出來害人;如果這世界上沒有人會誦持楞嚴咒,妖魔鬼怪便出來為害人類,令所有人都變成魔子魔孫,成為他們的眷屬,所以這是很嚴重的問題。
若人能受持楞嚴咒,最低限度,在七世中也能成為最富有的人。譬如那些石油大王、汽車大王,他們在前生可能受持過楞嚴咒,所以今生那麼榮華富貴。可是他們又迷了,儘享受而不修道,這都是因為往昔造了善惡夾雜的因,善業成熟,便享福;惡業成熟,便受罪。造業不清楚,往往會走錯路的,所謂:
要想佛法興,先學楞嚴經,
要與魔王鬥,先持楞嚴咒。
因此在一切經典之前,應安上「如是我聞」四個字,即是阿難尊者親筆證明:「我是這樣聽佛所說」,用來辨別外道的經典故。
第二事:「佛在世時,我們依佛為師;佛入涅槃後,我們依誰為師?」佛答:「以戒為師」,就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諸惡有內外諸惡,眾善也有內外眾善,這種善惡念皆如海裡的波浪,旋生旋滅,飄浮不定。人在世上為何不成佛?就因為所作的業,善惡夾雜,未能清淨純一,又有貪欲昏心,根本不知道自己的一切所行所為。好像在佛教裡,有些人謗佛罵僧,批評佛法,不做佛事,專行外道法。就因為所造的業,善惡混雜,所以所受的果報也很複雜,有善報也有惡報,有些人這一生有苦有樂、有歡喜、有悲哀,這都是往昔善惡夾雜業業緣故。
「今生富貴是何因?前生齋僧救貧人。今生貧賤是何因?前生不肯濟窮人。今生端正容貌好,前世香花供佛前。」是故應知因果報應是絲毫不爽的。人在佛教裡,若不知道作清淨業,反而造不清淨的業,以後所受的果報也是混淆不清。所以學佛的人,要知因達果,不要隨便批評他人,時刻謹慎小心不造十惡業,有形有相與無形無相之諸惡,皆不應作;無形無相與有形有相之善,皆要奉行,要立刻「捨邪歸正」。
阿難又以第三事問佛:「佛住世時,我們依佛而住;佛入滅後,我們將依誰而住?」佛答道:「我入滅後,所有我的弟子皆依四念處而住。四念處即身、受、心、法。
1.觀身不淨:人的身體若不沐浴,時間一久,就生出一股汗味;就算你常沐浴,但身上的九孔常流不淨物,如眼有眼屎,鼻有鼻涕,口有口水、痰,耳有耳垢,再加上大小便。所以我們的身體是非常污穢不堪的,但是人為甚麼仍視其為寶貝,替它帶上鑽石、金銀珠寶,或用香水脂粉來塗抹,這豈不是用香花寶貝來裝飾一間廁所?
各位要知道,每人的身體就是一個廁所,肚腸裡裝的皆是大小便,你那麼愛惜它幹嘛?年輕時,身體各器官尚聽話;但到了老年,每個器官都要罷工了:頭暈眼花,口齒不清晰,手腳不靈活,且又百病叢生,你說這樣的身體還要愛惜嗎?所以我們要明白身體是一個不乾淨、不長久之物,不要再為它顛倒了!
2. 觀受是苦:受是感受,不要以為享受是快樂,其實享受就是苦之因。「受苦是了苦;享福是消福。」你寧可受苦,苦盡了便是了苦。縱使現在有福享,也應惜福,切忌暴殄天物,否則將來果報就是貧窮。你看世上有這麼多難民,此乃前生不惜福,儘浪費世上能源,故今生受難民之苦報。各位不得不戒慎!
3. 觀心無常:心是念念無常,念念遷流。
4. 觀法無我:觀一切法沒有本體自性,沒有一個「我」。
我們依四念處而住,漸漸把我執看破了,法執也空了,便容易證果開悟。為甚麼不能證果?就因為執著未破,放不下、看不破,視甚麼都是「我」的,這大廈是我的,那飛機、輪船、銀行也都是我的,一天到晚都是我的、我的、我的•••等到死時,兩手空空,甚麼也帶不走。
人生一場夢,人死夢一場,夢裡身榮貴,夢醒在窮鄉。
朝朝在作夢,不覺夢黃梁,夢中若不覺,枉作夢一場。
所以我們要學習佛法,了生脫死的法門。所謂「苦海無邊,回頭是岸。」不再在苦海中浮沉了,否則永無解脫之日。
最後阿難以第四事問佛:「佛住世時,惡性比丘佛自調伏;佛入涅槃,我們將如何對待惡性比丘?」
佛說:「我入涅槃後,對待惡性比丘,應默而擯之。」凡遇到不講道理,以正為邪,以邪為正,或以是為非,以黑為白,不講真佛法的惡性比丘,應默而擯之,不理睬他,久而久之,讓他自己反省,知道自己的行為皆不如法,就會改邪歸正,依教奉行了。
佛住世時,就有惡性比丘,現在離佛入涅槃的時代更遠,故惡性比丘不知有多少。我們不要與惡性比丘爭論,因為他們不講道理,不畏因果且又撥無因果,這種人不要與他們爭,要用忍耐心來容忍他們,忍也就是默擯。以上是佛咐囑四眾弟子所應該遵守實行的四念處。
願力不可思議
臺下聽眾興趣盎然,欲罷不能,因此,上人又再說下去:
過去我在香港住了十四年﹝一九四八——一九六二﹞;一九六二年便離開香港到美國。雖然我住了那麼久,可是對香港沒有一點貢獻。這次從美國回來,願意和香港各位父老兄弟同胞們結法緣,要實實在在把佛法送到你們的心裡,這樣我便感到安慰。
尤其現代的青年人,生在這朝不保夕的時代,精神時刻受到威脅,所以腳步要站穩,不可投機取巧,貪小便宜,圖一時的快樂而任意妄為,背道而馳;要常安分守己,循規蹈矩,不可放肆,要明白因果,不要錯因果。所謂「種善因結善果,種惡因結惡果。殺人之父,人亦殺其父,殺人之兄,人亦殺其兄」。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聽來很淺,但是因果律是鐵定不移的,希望青年人要好好充實學問,以後為社會謀幸福求安寧,不要跟著時代的瘋狂,糊裡糊塗,隨波逐流,漂浮不定,應該做一個好人。若有一人能做好人,這世界便清淨一分。
這個世界為何還未毀滅?因為有好人存在,好人是世界的光明,是世界的正氣,是世界的生命,是世界的能源。因為這世界正處在最危險的時局,如不改變我們瘋狂的作風,則世界會一天比一天壞,人類的思想會越來越猖狂,所以希望所有年輕人都能找到正確的指南針,不要做社會的罪人。
在這六天說法期間,或者我有很多話說得不對,希望香港的諸山長老,大德高僧們不吝指教。如果我說得對,你們便試一試;如果我說錯了,便把它忘掉算了。因為我不學無術,所說的話得罪不少人,希望各位原諒。
又願請我來說法的居士們,身體健康,諸事吉祥,萬事如意,菩提增長,早成佛道。因為我的願力是:「凡是來參加法會的人家庭安樂,眷屬和睦,一切順利。無病的人永遠不生病,有病的人,聽過法之後,病就沒有了。」我希望諸佛菩薩成就我的願力,我又希望大家身體健康,早成佛道。
在一九六八年,我在三藩市那時候有很多科學家、地質學家、預言家皆預言一九六八年四月四日三藩市會發生大地震,甚至沉到海裡去,桑田將變成滄海,所有的人一定都會和海龍王見面。那時候很多人嚇得趕快搬到別州去。我的弟子便來問我應該怎麼辦?當時我對他們說:「只要我在三藩市的一天,就不准三藩市有地震。」這「不准」兩個字,沒人敢說,但我敢說。所以從一九六八年到現在,尚未發生過大地震,雖然有,也是小小的,可是我離開三藩市我就不管了,因為我的願力是「我到任何地方,一定要那地方平安無事。」
又有一次,我到紐約去,正好下大雪,本團正要趕著到大乘寺去應供,我便對一位徒弟說:「這條路我不准它下雪,如果下雪的話,我要罰你在佛前跪七七四十九天,不吃飯、不喝水,也不准大小便。」當時把這位徒弟嚇得戰戰兢兢。果然那一天,那條路周圍三哩內沒下雪,三哩路外還是照樣下雪。這件事信不信由你。當時恆來亦在場。
話說回來,我自認「德不足以感人,道不足以化人」,沒有資格做你們的師父,但是你們皈依三寶一定要發願成佛,「凡是皈依我的弟子,如果不成佛,我也不成佛」,這是我的願力。你們做了三寶的弟子,人打你,要忍;人罵你,也要忍,要知道你們的師父,旁的甚麼都不會,只會向人叩頭,肯處處吃虧,不佔便宜。所以你們做個佛教徒,不要和人打打鬧鬧,不要拖累你們的師父不能成佛。」
法會畢,有很多人皈依三寶。一時眾人懇切至誠,禮拜瞻仰,目不暫捨,皆發大菩提心。
又放光明名歡喜,此光能覺一切眾,
令其愛慕佛菩提,發心願證無師道。──《華嚴經賢首品》
所有益我善知識,為我顯示普賢行。
常願與我同集會,於我常生歡喜心。──《華嚴經普賢行願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