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一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 二十九日 洛杉磯─臺北
於眾生田中,下佛種子,是故能令佛種不斷。
護持正法,不惜身命,是故能令法種不斷。
統理大眾,無有疲倦,是故能令僧種不斷。──《華嚴經明法品》
一九七八年夏,由法界大學組成的十人弘法訪問團,遊跡遍及東南亞,吸引了數以千萬計的信眾前來恭聆法音,萬佛城的金剛種子,普植民心,萌芽滋長。
為參加由中國佛教會主辦之第三屆世界佛教僧伽大會,一九八一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本團僧俗十餘人,在上人領導下,從南加州洛杉磯市直飛臺北,抵達桃園國際機場,已是二十九日上午九時。上人一踏出海關閘門,立刻被一群熱心的善男信女所包圍,場面極為感人。團員在大會接待人員的安排下,住入國際知名的圓山大飯店。裡面設備豪華,樑柱精彫細琢,可是,看在一個出家人的眼裡,心中卻另有一番感慨。
但在圓山大飯店整個場地及數間大講堂,找不到一尊佛像。這不是僧伽大會嗎?雲集國際間七百多位僧侶的聚會,卻沒有一尊佛像供人禮佛。
晚間,應普門文庫執事啟請,上人前往該會講堂開示。大眾禮拜坐下後,上人開始發言:
「這次回到臺灣參與第三屆僧伽會議,我感到萬分的高興。因為身為僧伽的一份子,責任即是要復興佛教,弘揚正法,續佛慧命。而現在是末法時期,佛法瀕臨衰頹之局面,重振佛教是每個人的責任。因為佛教是不分界限、地區、種族、語言、國家、人我的,所以佛教興亡,人人有責,可是『法賴僧傳』,提高僧人的素質,才能發揚佛教奧妙的道理。
這次大家從全世界不遠千里,聚集到此地,共同討論如何促進僧伽合作的問題,這是一件轟轟烈烈的大事。各位!莫看此是小事,其實這對佛教將來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
佛教是每個人精神上的食糧,沒有法水的滋潤,就如人身上沒有血液一樣,將會失血而死。而我們學佛的目的,並不是為了求名求利,更非求人天的福報,而是要了生脫死,返本還原,迴光返照,傳佛心印法門。我們應依照萬佛城所提倡的六大宗旨:『不貪、不爭、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妄語』去修行。」
上人繼續說:「一般的法師講經說法,是自己講,旁人來聽,但我有個毛病,我愛先聽,然後講。我是提拔後學,令初學者練習說法,不生恐懼感;自己少講,省點力氣,令年輕人有揚眉吐氣的機會。如有好的東西讓旁人吃,不要獨吞。諸布施中,法布施最。我先叫年輕人有機會布施法,這雖然是很平凡的事,但旁人尚未做到,這是鼓勵青年人說法的好辦法!」
隨即由團裡的比丘、比丘尼、沙彌尼及男女居士們,一一以中、英雙語作簡短的自我介紹,與大眾結法緣。稍後信眾們發問:
問:有些人修苦行或學教或修密或念佛,種種法門不同,效果是否也有差別?
上人答: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如是因,如是果;種善因,便結善果;種惡因,便結惡果。一切在乎你種的因:是善?是惡?是淨?是染?
有女信眾站起來很勇敢的地發問:「我已當了九年兇手,深感罪重,但我想修行,如何消業障?」
上人答:「瀰天大罪,一懺便消,最重要是發大慚愧心,在佛前懺悔。罪如冰霜,佛日消融。若罪不消,我跟你下地獄!」
她再問:「我做了這麼大的罪業,如何儘快消除?」
上人答:「佛前頂禮,罪滅河沙,要拿出誠心來懺悔。」
問:「靜坐時突然昏沉,手腳不能動,如何克服?」
上人答:「學靜坐要有善知識開導,不可盲修瞎練。」
問:「楞嚴咒之效用如何?」
上人答:「開智慧。所謂要想佛法興,先學楞嚴經;要跟閻王鬥,先持楞嚴咒。」
劉紫荊居士發問:「以流行歌曲譜上佛陀的法音,是否如法,是否會惹人批評?」
上人爽快答曰:「你若怕人批評,乾脆什麼事也不要做了。試問天下有什麼好事,不招人批評的?你若怕人批評就不要做,若不怕人批評儘管向前奮鬥!」
劉居士再問:「可是有人批評佛教裡為什麼不自己作曲,而採用流行歌曲。」
上人答:「八萬四千法門,門門第一。」
上人妙語如珠,字字啟發天趣,句句不離禪機。針鋒相對,不假思索,如箭在弦上,一發即中,臺下聽者靡不攝伏。正是:
如是修行得佛智,深入如來正法藏,
為大法師演妙法,譬如甘露悉霑灑。──《華嚴經》
說法竟,有一百餘人要求皈依,遂舉行簡單的皈依儀式,當日所有皈依徒,法名皆為「果聽」:「因為從今以後你們要多聽佛法,發菩提心,成無上道。」時逾九點,大眾虔誠頂禮,夾道兩旁,合掌恭敬,由原班執事護送團員回到圓山大飯店。
隨眾生心而說法,及作廣大諸佛事,
云何而得諸妙道,開演如來正法藏。──《華嚴經明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