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公上人鑑於要拯救世界,當務之急便是辦好教育,想救世界就要改造人心,去惡向善。故於一九七六年,成立育良小學及法界佛教大學;一九八一年,成立培德中學。
上人明示小學生應先學習孝順父母、尊重師長,中學生就要盡忠為國,大學則以仁義道德為宗旨。育良小學、培德中學的課程,融合現代、傳統及東西文化的優點,注重道德、精神的薰習,故學生們在校除接受一般美國中小學所必須學習之科目外,並有倫理課、打坐課、佛學課等,以奠定學生良好之道德基礎,逐步引導學生認識自我、探索宇宙之真理。
在萬佛聖城,中小學採中英雙語教育,及男女分校,以避免學生注意力分散,並保持學子純真之天性。由於擁有不同國籍、多元文化背景之教師與學生,學校採複合年級制,使學生在學業發展上,更具伸縮性;同時培養學生開闊胸襟,學習尊重各種不同的文化傳統。藉著倫理道德的教育,育良小學、培德中學目的,在培育出品格高尚之世界棟樑之才,以利益世界人類。除了萬佛聖城之外,各道場亦設有育良小學、培德中學分校,將孝道及倫理道德等教育,普遍推行於各地。
法界佛教大學不僅傳授專業知識,更注重以倫理道德為基礎,擴展至幫助所有人類、一切眾生回歸自性之研究。故法界佛教大學提倡共同研究、自由交換理念之風氣,鼓勵學生修學各種經典,以不同的經驗及學習層面,推動主觀智能,來發揮經典之意趣妙理;同時注重實際修持,以所體悟之義理帶進日常生活中,使佛法與生活融合為一,進而滋養慧命,充實德行,從中造就出品行高潔、出類拔萃之優秀人才,來利益群生。
法界佛教大學以正法為教學的主要課程內容,師生皆以此為努力修學之目標,共同齊心研究,以達智慧、慈悲之極致。在這樣的環境下,嚴謹之自律生活成為大家的生活規範,學生、老師、出家眾、在家眾、男女老少,皆平等一視同仁,不分階級,不分你我,尊重個人及各種文化傳統之風俗、背景。除外相上有學生、老師、教科書、教室等,法界佛教大學真實內涵之特色,是以法界為體,正法為用,一切處無不是教室,無不是學習教材,一切時無不是在互相切磋砥礪,一切人、事、物無不是學習的對象,時時給自己培福德、增善法、續慧命之良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