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佛城金剛菩提海 Vajra Bodhi Sea

金剛菩提海:首頁主目錄本期目錄

Vajra Bodhi Sea: HomeMain IndexIssue Index

佛教的梗概

嶽興華  文

佛教傳入中國之後,首先從國王、宮 廷裡開始信奉,逐漸地推廣到民間。漢 人最初發心出家者朱士行法師,是中國 第一個和尚,後來有陽城侯劉山島等。 婦女有阿潘出家做尼姑。並無受戒。

到三國曹魏嘉平二年(公元二 五0年),中天竺國沙門曇柯迦羅 法師來到洛陽,譯出《僧衹戒心》 ,並創立戒壇,給僧尼傳授三壇大 戒,所以中國佛教才有真正的比丘 、比丘尼。後漢末葉安息國的安世 高,月支國支婁迦千讖,姚秦的龜 茲國鳩摩羅什,東晉法顯、道安, 唐代玄奘等高僧大德共同努力下, 把梵文的三藏佛經翻成中文《大藏 經》。佛教傳入中國後,經長期傳 播發展形成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中 國佛教。由於傳入的時間,途經地 區和民族文化社會歷史背景的不同 ,中國形成三大系,即漢地佛教( 漢語系)雲南地區上座部佛教(巴利語 系),和藏傳佛教(藏語系)。漢族地 區經過長期的經典傳譯、講習、融化, 與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從而形成具有 民族特色的各種學派和宗派,並外傳朝 鮮、日本和越南。

漢建元二年至元朔三年(公元前一三 九年至一二六年)張騫出使西域期間, 曾在大夏見到印度販運去的蜀布、邛竹 杖,說明當時中印之間往來,可能佛教 也隨之傳入漢地。漢武帝還開闢了海上 航道,與印度東海岸的黃支國等地建立 聯繫。近年考古發現,漢時期四川彭山 墓葬中,已有佛像。

三國時期佛教:漢末之後,天竺安息 、康居的沙門,如曇柯迦羅、曇帝、康 生鎧等先後來洛陽,從事譯經。支謙、 康生會等前往吳都建業(今江蘇南京) 弘法,支謙深得孫權禮遇,拜為博士, 並為康生會建立寺塔。曇柯迦羅,曇諦 精於律學,譯出摩訶僧衹部的戒本《僧 衹戒心》,主張僧眾應遵佛制稟受皈戒 ,為漢地佛教有正規傳戒,僧眾受戒普 遍之始。曇諦也在白馬寺譯出《曇無德 羯磨》一卷。此外康生鎧譯出《那伽長 者所問經》和《無量壽經》等四部。吳 國譯經始於武昌,盛於建業。支謙專以 譯經為務,所譯經典廣涉大小乘共八十 八卷,現存五十一部六十九卷。康生會 譯出《六度集經》九卷等。當時譯經大 小並舉,小乘經典強調禪法,注重守神 養心,大乘偏重般若。這個階段譯經工 作和教義的宣傳研究,為魏晉南北時期 佛教的發展,打下了初步思想基礎。此 外這個時期寺塔建築、佛像雕塑,也各 具規模,但存者極少。

→待續

▲Top

法界佛教總會 Dharma Realm Buddhist Association© Vajra Bodhi S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