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這個字是從二從人,也就是兩個人互存、互助、互愛的意思。
是家庭、社會、國家之所以能形成之凝固力。
我曾經就《聖經》中的上帝和〈中庸〉中的
「誠」,對照做一番研究,發現兩者的意義不
謀而合,中國人所調的「誠」,正如外國人所
謂「上帝」。
聖經上對神的解釋有二十多種,姑舉數例如
下:
    誠為信仰                    誠是智慧
    誠為仁愛                    誠為力量
    誠能見其真                誠能成其大
    誠能通其化                誠能盡其性
    誠者天之道也
上帝為萬物之主宰,「誠」為宇宙間生生不
已之原動力,二者之目的均為修身,為的是行
道。
第三、仁的真諦
人從天道學來的第三個字是「仁」字。
所謂「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
。」由於天地間每一個單位,不但自己在動,
而且和其他星球的單位一起在動,一起存在,
這是代表共生共存共進化的意思,但是隨時隨
地需要互相調整,使能共同存在。所謂:「致
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人從這裡面推
想而了解到,人要共生共存就應該互愛、互助
,而從天道的啟示,產生了「仁」字。
〈中庸〉裡說:「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仁
者人也。」仁,這個字是從二從人,也就是兩
個人互存、互助、互愛的意思。是家庭、社會
、國家之所以能形成之凝固力。所以國父說:
「仁義道德為互助之用」。「人類順此則昌,
逆此則亡」。國父為求大同世界的理想易於實
現,發明了人類進化的「互助」原則,人與人
之間互愛,才能互助、互存。無論是君(長官
)與臣(部屬)、父與子、兄與弟、夫與婦、
朋友與朋友都要互相敬愛。才能共生共存共進
化,這就是倫理道德之所由生。
仁愛的思想是要從小培養出來的。也就是始
於孝悌。《論語》:「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
,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歟。」《論語》中提
到「仁」有一百零五次之多,其重要可以想見
。孟子甚至說:無仁心者,不能算是人。
第四、中的眞諦
人從天道學來的第四個字是「中」字。天地
間每個單位隨時在行動中自我調整,並須和其
他單位相互調整,使之不會衝突,各得其所,
各遂其生,而恰到好處,稱之曰「中和」。故
曰「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萬物育
,則人道亦在其中矣。
「中」的調整,如何才能達到恰到好處?例
如汽車、輪船在行動時,駕駛者每秒鐘都在調
整方向盤,才能不偏不倚地向前行駛。「中」
以名詞來說,就是重心點,有此則穩妥不墜,
以動詞來說,就是正好打中的中,以形容詞來
說,是恰到好處。
→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