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佛城金剛菩提海 Vajra Bodhi Sea

金剛菩提海:首頁主目錄本期目錄

Vajra Bodhi Sea: HomeMain IndexIssue Index

學易淺言

□  勤修    文

時髦、說大話、唱高調,是無濟於事的。

易學起源
上古之世,文字未興,記載事物多以圖畫表 示,或附上習見動物,或畫符號,使能加深記 憶。若無法用圖象表示,則以神話方式誌之, 以便口耳相承,廣為流傳,世界各國之發展起 源,亦皆如此。

原始民族的歷史傳承,以圖形和神話式的口 授託言,以便廣傳,是不爭的事實。易學的起 源也是如此,傳說伏羲晝八卦,以通神明之德 ,以類萬物之情,治理國家。到了炎帝神農氏, 當時人心事物已不似伏羲時淳良,故而將八卦 相乘,推衍為六十四卦,夏人繼承此派的易學 知識,因炎帝出連山,故稱「連山易」。神農 氏之連山易到軒轅黃帝時,根據連山易加以變 化為「歸藏易」,由此中發朗了指南車,打敗 蚩尤,安定國情,而歸藏易之名,乃殷人因軒 轅黃帝之學而謂之。

連山易與歸藏易兩者,皆只演卦變,不談爻 變。而連山重仰觀之天法主變,歸藏重俯察之 地法而主藏。連山易主要總結了夏代人易學的 研究,而歸藏易則主要總結了商代人易學的研 究。

易學在「周易」之前,只有卦的符號與圖象 ,並無文字記載。周文王被殷紂王囚於羑里八 年,潛心演易,窮徹究幾,並作發揮,開始有 了爻變之理,並作卦辭,易學在此時才有了文 字記載,而周公又克紹箕裘述爻辭。孔子周遊 列國不遇,年五十從商瞿學易。後作論斷卦易 的彖辭(有人說是文王作),依文言理的文言 ,闡讚卦象的象傳等經文。另作繫辭傳上、下 兩篇,統論易學全體大用。凡文中有「子曰」 之處,係孔子口授,門人筆錄者,為孔子所作 之辭傳。此外還有說卦傳、序卦傳、雜卦傳等 三篇之傳文,亦孔子作。相傳秦始皇焚書之後 ,業已散失,後為河間地方一女子得之,故是 否孔子原作,無從稽考;但此三篇傳文,對於 易理的推陳開發,各見精義,非隨便附會假託 可得。

因此易學有「連山易」、「歸藏易」與「周 易」三易。前二者因無文字記載,早已不明其 所在。我們今日所看到的易是「周易」。周易 起於文王,成於孔子,總結了周代人關於易學 的研究。有些易學家推論,孔子闡易時,應作 若幹圖象,但後來失傳,無法查考。因古人圖 文並列,事理必然,而易又非圖莫明,卻已失 傳不可考,真是可惜!

易經與諸經不同之點,即是用卦爻描繪形象 ,把天地大小精粗之理,皆寓於所描繪之形態 中。象是理、氣、數的實體,可用卦爻符號、 圖象與物象表示理由,動能者皆為象的範圍, 所以易學所述之象,都有數理依據,是非常嚴 格的,故古人曰「象以定數」。在本質方面, 不能以象的方法表示出來的,則必須要用數理 來證實,故曰「數以證象」即從數推出無象可 尋之理。所以易經之繫辭精微,豈是以今日科 學眼光所能鑑定的。

▲Top

法界佛教總會 Dharma Realm Buddhist Association© Vajra Bodhi S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