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得無說分第七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如來有所說法耶。須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說義。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何以故。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聖賢。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須菩提!於意云河?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如來有所說法耶?】:
佛講到這裏,他就給須菩提一個考試,看他明白了多少。佛於是問須菩提說:「你的意思怎樣呢?如來我對於無上正等正覺的法是不是有所得呢?我究竟有沒有說法呢?」
假如須菩提回答說:「有,佛對無上正等正覺的法有所得。」就著了「有」的相。如果他說:「無所得」,又著了斷滅的「空」相。假如他說「如來有所說法」,就是說如來生了說法的心,這是謗佛。如果他說「如來無所說法」,那麼又著了空。這兩個問題,究竟應該怎麼回答呢?我們可以換另一個角度來看這兩個問題。如來是不是曾經丟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呢?如果沒有丟,怎麼會有得了?佛根本沒有丟過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所以也就沒有所謂得不得了。如來有所說法嗎?如來所說的一切法,都無定法。就如醫生應病給藥,患寒病的,就給開治寒病的藥,患熱病的就開給熱病的藥,並沒有一定的藥方。佛說法也是為對治眾生的妄想心而說的。妄想心既然稱為「妄」,可知它原來就不存在,只是人的假想。所以佛說法也等於沒有說。佛所說對治第一個眾生的法,不一定對第二個眾生的根性。所以你說佛有所說法也可以,說沒有說法也可以。這就等於在本經一開始的時候,佛「著衣持鉢,入舍衛大城乞食」,你說他沒有說法,其實他已經說法了。你說他有說法,他又根本沒有開口說過一個字是一樣的。
【須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說義。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
須菩提是有智慧的,所以他不說佛有所得,也不說無所得。他回答說:「照我所了解的佛所說的道理,沒有一個一定的法叫無上正等正覺。佛對眾生所說的法都是應病給藥,所以沒有一個固定的法可說。」
無上正等正覺就是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中自覺悟。菩薩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度一切眾生,度完了又卻沒有眾生可度。這是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有如來的智慧德性,根本不需要另外再頭上安頭,要把它怎麼樣覺,怎麼樣度。這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也是無以名之,不過權且給他立這麼一個名字,根本沒有一個固定的法叫做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連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法都沒有一個確定,有沒有得這個法的問題就更不存在了。
佛所說的法都是針對眾生的毛病,不是一成不變的。對執著「有」的眾生,他就說「空」,對執著「空」的眾生,他就說「有」。所以如來說法是說而無說,無說而說,連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名字都沒有,你說佛有沒有得呢?
【何以故。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
因為法無定法,所以如來所說的法都不可以執著。就如「筏喻者」。過了海,船就不要了。不要執著佛所說的法,堅持一定要怎麼、怎麼樣。因為「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法」也是一種相。有所說就是一種生滅的法,說的時候就有法,說完了就沒有了。所以不要執著法相。眞正的法是不可說的,是「言語道斷」,只有心裏明白,說也說不出來的。
「非法,非非法」,雖然法沒有一定,但也不是沒有法。這種沒有一定的法就是眞實不虛的法。
【所以者何。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證了初地的菩薩叫聖,初地以下的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都是賢者。無為法就是涅槃的法。梵語具足的說是「般涅槃」,意為「寂滅」或「無生無滅」。
什麼叫無為呢?是說我們的自性本來清淨,一切具足,無修無證,所以叫無為。一切其他的法都是有生滅的,是有為的法。沒有生滅的法,才叫無為法。怎麼樣才能無為呢?譬如佛說法,他心裏並沒有先生一個我要說法的心,心既不生所以它也沒有滅。把生滅的心滅了,就能得到究竟的涅槃,所謂「生滅滅已,寂滅現前。」
聖賢的成就,有大有小,有遲有速,這是從什麼地方分別呢?從無為法而有分別。就如大象、馬、兔子一起過河,大象體大腿長,輕輕鬆鬆就過去了。馬要努力的把頭昂出水面才過得去。兔子雖然腳短,但他用腳慢慢地划,也划過去了。這河水的深淺原都是一樣的,河水譬喻無為的作用。所以會有快慢之分,是因為腳有長短,意即是要看你怎樣去體會和應用。又如小麻雀在枝頭上跳來跳去,就以為自己已經飛得很遠了。大鵬金翅鳥一飛沖天,一飛就九萬里,他憑什麼飛得那麼遠呢?藉著虛空的力量。小麻雀雖然也藉助於虛空,但根機不同,翅膀有大小,所以就有遠近之分。證得一分的無為,就成得一分的聖賢。不了解無為的法,就不能成聖成賢。
有些人還是看不透「空」和「有」。執著的以為有的東西才是「有」,「空」了就什麼都沒有,什麼都沒有要怎麼修道呢?這是不了解空的妙有。
我們來看看這個房子,如果這房子中間是實心的,一點空間也沒有,那這個房子就沒有用途了。牆上如果不開窗戶,沒有門,也不成一個房子,所以空的地方,
才眞是有用的地方。又如茶杯,中間一定是空的才能盛水,一個石塊,一片玻璃,怎麼能裝水呢?所以我們不要對空生出恐懼心,以為空了以後,什麼都沒有,那怎麼辦呢?當知「以福德無故,是福德多。」眞能明白空的眞意,就能得到它的妙用。※(待續)
小啟:
本期稿擠,「修行者日記」暫停。
~編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