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了解美式民主的精神,必須從實例上體會,因此下文借談論美國政體與權力應用的特點的機會,用實例來說明「以雄心制雄心」的美式民主的原則,同時也用些實例來說明政治制度的執行,必須有文化的配合。
(一)三權分立與兩黨政治
所謂三權分立,是行政、立法與司法的分立。美國的聯邦與州政府都採用三權分立。相對來說,英國的國會,同時掌握行政與立法兩權。
美國的三權不僅分立,還相互牽制,舉例來說,美國的總統是三軍統帥,可派軍隊去沙特阿拉伯,但宣戰權與軍費的制定權在國會手裏,一旦戰事爆發,若參眾二院不贊成總統的政策,而不願宣戰的話,則美軍必須在六十天後停戰。
若總統藉故繼續戰事,聯邦最高的司法法庭,可宣布總統違憲,命令總統停戰。聯邦的九位最高法官雖由總統任命,但最高法官是終身職,就任後,這些法官對自己在憲法歷史的聲譽的雄心,會遠超對總統當年委任的感激。
即使在國會同意宣戰後,總統還是受到很大的牽制。
舉例來說,布希是共和黨黨員,但參眾兩院現時在民主黨的控制中,如果布希在對付伊拉克的政策上犯了明顯的錯誤,民主黨為了爭取下屆總統大選的優勢,一定會利用參眾兩院,對布希作毫不留情的攻擊,甚至會裁減下年度有關軍費。(一旦總統寶座在民主黨手裏,則內閣要職,使館人員,聯邦法官及一切委任要職,十有八九落在民主黨員手裏,直接的,至少有數萬人得到好處,間接的,民主黨的議員競選時,總統在州裏助選一趟,至少可多纂十至五十萬的助選費。)
即使共和黨的同僚,也不一定支持布希,共和黨有不少雄心萬丈的議員與州長們,想做下一任總統,一旦民心厭戰,而總統主戰的話,這些政要即會用代民申言的理由,來開拓自己的政治資本。一九六八年民主黨的麥卡錫參議員即以反越戰的政見,競選總統,建立了很大的政治力量,先迫使同黨的在任總統詹森,宣布不再競選連任,然後乘勝追擊,在那年的民主黨的初選戰場上,又打勝了好幾個重要戰役。
(二)州與聯邦的關係
州政府是另一個限制聯邦權力的機構。州政府自定刑法、民法,自辦教育 ,自收州稅。州長是民選的。州政府也時常與聯邦在法庭上爭訴,來解決錢財與權力範圍的糾紛。
但聯邦也有辦法影響州政府。聯邦的財源較豐富,州政府每年向聯邦申請資助,用來築路、環保、濟貧、禁毒教育等。聯邦政府利用這機會誘使州政府在有關方面符合它的要求。舉例來說,州立大學要資助,則必須努力招募黑裔學生。州的公路局要資助,則必須收集各種交通的統計資料;並每年呈報,州公路必須符合聯邦的標準;必須拿一定比率的工程,讓少數民族經營的公司承包。
(三)法治精神
前總統尼克遜,被人抓到較確實的違法證據,因此被迫辭職,州長駕車超速,被州警攔下,照樣罰款與記過。這種精神不單是制度好,也靠民間傳統文化來配合。
舉例來說,法律與規章都是明文規定的,需人解釋。但凡是人,都喜歡用對自己有利的角度,來解釋法章,有權的人更特別喜歡這麼做。但美國人不怕興訟,他們覺得上司或官方的解釋不公正或不符合前例時,即敢犯「上顏」,與上司或官員對簿公堂。相對來說,即使在美很久的華裔高級知識分子多半還是怕興訟。
再舉一個例,美國人有上圖書館或上有關辦公室查看與切身利益有關的法律與前例的習慣。開飯店的知道衛生局 檢查飯館清潔時的一切規格;做僱員的知道升遷,養老金,太太生育後,丈夫能否長期請假的規定;與上司有衝突時,更會詳細瞭解一般有關的法規,以便依法力爭自己的利益。
因此一個人治的國家,要轉成「法治」,不能單靠政治制度的改革與法律的改進,同時必須開導民間的文化來配合。
法治除較公正外,還有防止軍事政變的好處。美國軍官的升遷與貶降都依法制,不是靠長官的意願,而高級將領的任命,都須經民選的國會通過。在這種制度下的軍隊裏,就很難產生一個強大的,只對私人効忠的派系,而沒有這種派系,軍事政變是不大可能發動的。
法治的壞處是繁文雜章,不勝其煩。德拉瓦州只有六十五萬人口,記載州法的書籍,集在一起,厚達三英尺。連祖父母要探訪已離婚子女的下一代,也須按法定的時間與規章。
(四)新聞自由與媒體的影響力
美國的報章、雜誌、無線電台、電視台都是私營的。(美國之音只能對國外播。)傳媒對任何官員或有名的「公眾人物」的報導,即使是錯了,只要對方不能證明報導是蓄意的及惡性的歪曲事實,傳媒就不會受法律懲罰。所以美國的媒體成了有權人的剋星。
前總統尼克遜說:「美國其實是四權分立,那第四權是新聞界!」我舉雙手同意。
在我做副州長時體會到,三權雖是分立及相互牽制,但大家都是做官的,有時還是免不了「官官相護」。但新聞記者不是官,他們的雄心是發掘官員的瘡疤,這種文章較受民眾歡迎,報章銷路因而有增,電視的收視率因而提高,記者的聲譽與收入因而增加。
我的同僚們雖然也顧慮其他兩權的監視,但最怕的是新聞記者,他們自認沒做什麼錯事,但已被記者譏刺到晚上睡不著覺,若真的做了不可告人之事,被記者發掘出來,那還能做人?
所以美國的官員很少貪污,也較少濫權,主要因素是[1]新聞自由,[2]競選制度,[3]三權分立。其中以新聞自由最重要,最起揭發與監視的作用,但還是必須有另兩項的配合,才對官員們起威脅作用──一旦被揭發,既可能被司法抓去坐牢,又可能在下次競選時吃敗仗。
既然官方政策的公布全靠私營的媒體,而對政策利弊的分析以及官員好壞的批評,又全賴私營的媒體,所以官員們對如何掌握新聞的報導,特別注意並詳加研究,因此,也非常容易受媒體的影響。
美國媒體的影響力,不局限於它對官員們的影響力、報導及揭發。更主要的是它的催化作用(煽動能力)。且看 美國的媒體如何催化七十年代的反越戰運動!當年學生的示威遊行及抗議,五花八門,感情豐富,是極精彩的電視鏡頭,因此受到電視的大量報導,間接或直接的鼓勵了學生,因此遊行的學生愈眾,進而電視對遊行的報導也愈多。結果電視與學生相互催化,把反越戰的情勢打入社會的每一階層。
※(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