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佛城金剛菩提海 Vajra Bodhi Sea

金剛菩提海:首頁主目錄本期目錄

Vajra Bodhi Sea: HomeMain IndexIssue Index

《座談會》:如何消除恐懼心與業障

一九九O年十月十日上人開示於英國 Chithurst

問:請問上人應該如何用方便法控制克服淫欲心、恐懼心、懷疑心?

上人:不吃肉、不吃葱、不吃蒜,不吃一切刺激性的東西,觀想「是男子皆是我父,是女子皆是我母」,這樣一想淫欲心也不會生了。

有憂愁才有恐懼,沒有憂愁就沒有什麼恐懼。沒有自私心也就沒有恐懼心。不爭、不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打妄語,這樣就不需要怕了。

為什麼有懷疑心,就是因為沒有信心,將信將疑才有懷疑。華嚴經上說:「信為道源功德母」,信一切眾生本有的智慧,這就是不懷疑。「日日說眞話」每天都要說眞話,不打妄語。「不怕打與駡」,直心說眞話,不怕誰打我駡我,我也要說眞話。「殺我吾不畏」,就有人把我殺了我不怕的,怕什麼?「解脫有何罣」眞解脫有什麼罣礙的,有什麼可怕的。

問:有些在家居士會來問我們說業障來了,不能再進步,想退了。這如果是定業,應如何答覆?是否應勉強他們繼續精進?

上人:這要看當時情形,因人施藥,因病下藥。煩惱菩提如冰與水,煩惱即菩提,置之死地而後生,在不能忍的地方要能忍,不能過關的地方要過關,那才是,不需要鑽牛角尖,沒有死路。車到山前必有路。

我記得七、八年以前,紐約那邊有一位居士,他請出家人住在他廟內,但他常常和出家人吵架,這出家人就跑了,不再住在廟裏,這廟是在家人造的,可是他要用出家人來做招牌,來號召,於是乎就想管著出家人。這出家人當初到他那兒去,因為他是在美國,好像從亞洲就去了,到那兒後就有點不願意被在家人來管,因此常常吵架,後來這出家人就跑了。這在家居士很失望,打電話給我,說他要把這個佛教門關了,他要退心了,他問我這個問題,向我來訴苦,無非是想要我站在他這一邊說這個出家人不好,那麼他好像就勝利了而有所恃,我卻叫他把門關了,我說:「你早就應該關了!」他也就沒話講,在電話裏大約經過十分鐘沒有話講,我聽他沒有話講,我就說:「你呀!沒有錢的時候,借了佛教名義來弄錢,也發了財了,今天已有了這麼多錢,當然要把佛教的門關了,你應該過橋拉板,你應該把佛教對你的恩給忘了。如果你不忘你就要報恩,你要忘了,就不需要報恩了。所以你關佛教的門,這你自己招來的。」我這樣罵了他一頓,到現在他這佛教的門還沒關。

問:在修行時生抗拒心,因此造成障礙,應如何對治?

上人:老虎來了要吃你,你是不是也要吃老虎?這是抗拒,你可不可以這樣做?

問:我們常討論羅漢和菩薩的果位,兩者不同的地方和相同的地方,請上人開示、關於羅漢和菩薩果位有什麼不同之處?

上人:羅漢、菩薩都是個名詞,這是人智慧的不同,菩薩是要利人,羅漢只修持自己,這是修行的階段,你在做凡夫的時候,不知道羅漢的境界是什麼樣子,你在那兒算來算去,推度想像,把光陰都浪費掉了。你想像菩薩是什麼樣子?羅漢是什麼樣子?你怎樣想也達不到那個境界,就好像讀書,沒有入學的時候,你想:「我入學後,要怎麼樣讀書,中學又讀什麼書?大學又讀什麼書?」你只是想像而不努力,想到什麼時候你也不能畢業,可是你不必想中學讀什麼書,大學讀什麼書,你就是到學堂裏去,天天努力學習,你到達那個境界時,你讀到那書,你自然就會知道是怎麼一回事了。現在揣測是浪費精神,也就好像吃飽飯沒事幹,沒有工作做要找一點沒有價值的工作做,這是我的看法。所以我們出家凡夫,先要做個好比丘,把比丘做好了;比丘比如小學,把小學的書都讀好了,當然就可以入中學;到了中學不必想像博士畢業的時候該怎麼辦?雖然要有這個計劃,但這是還沒有來到的事,我們雖計劃了卻不一定成事實。所以先把比丘做好了,比研究羅漢研究菩薩更好。

問:我父母不贊成我出家,認為出家是不好的事情,我自己很想用佛教來感化我的父母親,但出家很容易使他們產生反感,所以請師父開示一個方法使他們慢慢接受佛教和打坐。

上人:可以,很容易的可使你父母不反對你出家。以前在馬來西亞有一位出家人,他看我們萬佛城的出家人搭衣,他也要搭衣。可是他的師父無論如何不許可他搭衣,說出家人不需要搭衣,他問我怎麼辦?我就告訴他:「你問問你師父,你說你要搭上衣就知道自己是出家人,就不生淫慾心。要不搭衣,就總想要去找女人,問問你師父怎麼辦?他是許可你搭衣或不許可你搭衣?」他回去問他師父,他師父聽他這麼一說,就不阻止他搭衣了。你這個問題,你可以對父母說:「我如果不出家,就想去吃喝嫖賭、吸毒、殺人、放火,什麼都想幹,出家了因為戒殺放生,就自然而然不要幹這些黑暗的事情。」你問問父母怎麼辦?是不出家好?還是出家好?

問:念佛法門,南傳佛教比較少用,想請問上人應修何種法門,來發起信仰心。

上人:信仰好像五味似的。佛所說的各種法門也就好像味道似的,酸甜苦辣鹹,你不能說酸的是第一,也不能說甜的是第一,也不能說苦的是第一,也不能說辣的是第一,也不能說鹹的是第一,這是人各有所好,好吃酸的就說酸的對他好,好吃甜的,就覺得甜的對他好,好吃苦的就覺得苦對他好,好吃辣的,沒有辣的就吃不下飯;我們無論信仰那一個法門,若用得當然的,自然就會相應,用得不當然的,就不相應,這是看各人的根性。好像各有各的因緣,哪一個法門,你要是能專一,都有感應,也就是相應。你修哪一個法門,譬如念佛,又省工,又省錢,又不障礙其他的事情,行住坐臥,都可以念佛,很多人都可以做到的,所以這個法門對於一般人是相應的。你若不專一那麼也有不相應的時候,有話說「口念彌陀心散亂喉嚨喊破也徒然」,因此無論修那一個法門,都要生出信心來,「信為道源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我們為什麼信心不堅固呢?就因為根紮得淺,對佛教不能深入,這時要怎麼樣?就要立功、立德、立言,立功是幫助他人。立德是默默中幫助旁人,不一定叫旁人知道。立言,我們「慈悲口,方便舌,有錢沒錢都做德」。我們能說眞話,不打妄語,說得實實在在,這樣經過千錘百鍊,我們這個道理講出來,任何人都推不倒這個眞理,因為眞理是不變的,是隨緣的,是隨緣而不變、不變而隨緣,這就眞理和虛偽的道理不同的地方。你要認識眞理了,你天天去研究這個眞理,自然就生出信心來。

▲Top

法界佛 教總會 Dharma Realm Buddhist Association© Vajra Bodhi S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