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池大師七筆勾全文
⑴恩重山坵,五鼎三牲未足酬。親得離塵垢,子道方成就。嗏!出世大因由,凡情怎剖。孝子賢孫,好向真空究。因此把五色封章一筆勾。
⑵鳳侶鸞儔,恩愛牽纏何日休。活鬼喬相守,緣盡還分手。嗏!為你倆綢繆,披枷帶杻。覷破寃家,各自尋門走。因此把魚水夫妻一筆勾。
⑶身似瘡疣,莫為兒孫作遠憂,憶昔燕山竇,今日還存否?嗏!畢竟有時休,總歸無後。誰識當人,萬古常如舊。因此杷桂子蘭孫一筆勾。
⑷獨佔鰲頭,漫說男兒得意秋。金印懸如斗,聲勢非常久。嗏!多少枉馳求,童顏皓首。夢覺黃梁,一笑無何有。因此把富貴功名一筆勾。
⑸富比王侯,你道歡時我道愁。求者多生受,得者憂傾覆。嗏!淡飯勝珍饈,衲衣如繡。天地吾廬,大厦何須構。因此把家舍田園一筆勾。
⑹學海長流,文陣光芒射鬭牛。百藝叢中走,斗酒詩千首。嗏!錦繡滿胸頭,何須誇口。生死跟前,半字難相救。因此把蓋世文章一筆勾。
⑺夏賞春游,歌舞場中樂事稠。烟雨迷花柳,棋酒娛親友。嗏!眼底逞風流,苦歸身後。可惜光陰,懡㦬空回首。因此把風月情懷一筆勾。
【釋文】
⑴恩重山坵①,五鼎三牲未足酬②。親得離塵垢③,子道方成就。嗏④!出世大因由⑤,凡情怎剖⑥。孝子賢孫,好向真空究⑦。因此把五色封章一筆勾⑧。
解:①坵,土山。比喻父母恩重如山。②鼎是三足兩耳的盛器,亦作烹飪用。古代士大夫用五只鼎盛著牛豬羊三牲祭祀。五鼎三牲指用豐富的飲食孝敬父母。③塵垢即煩惱,意謂使父母得離生死煩惱,則為子之道方算圓滿完成。④音叉,或差。嘆詞。⑤超塵出世的大事因緣,也就是真正報答罔極親恩的無上福德因緣。⑥凡夫的淺知陋識怎能剖析這真實義諦。⑦有心孝順父母的賢孝子孫,應該好好研究博大精深的佛教,悟一真法界,證真空妙理,圓滿菩提,歸無所得。一子得道,九祖超升。佛祖得果後,超拔父母,具於經典記載。⑧求得富貴,顯親揚名,榮宗耀祖,都是眼前幻景,畢竟沒有一法可得,因此一筆勾銷。
釋:哀哀父母,生我劬勞。十月懷胎,三年乳哺,推乾就濕,嚥苦吐甘。恩比山高。德如海深,不是能用五只鼎器烹牛豬羊三牲之肉祀,能報答於萬一的。若想報答父母之恩,惟有萬劫千生,上求佛道,下化眾生,則不僅一生父母,得蒙拔濟,生生父母,盡得超升。這樣孝子之道,就圓滿了。唉!想報父母恩,須向出世法之大事因緣中求。但凡夫之情見,怎樣理解得了呢?孝子賢孫們,只有明白世間法都是無常的,如幻如化,從而向無為真空的解脫境界中去參究,才能放得下。不要追求什麼金榜掛名,光宗耀祖,所以把五色封章從思想上勾銷。
⑵鳳侶鸞儔①,恩愛牽纏何日休②。活鬼喬相守③,緣盡還分手④。嗏!為你倆綢繆⑤,披枷帶杻⑥。覷破寃家,各自尋門走。因此把魚水夫妻一筆勾。⑦
解:①鳳和鸞同類,神話中神鳥。儔,伴侶。比喻如鳳凰一樣親密無間的伴侶。②難分難捨的恩愛牽纏著,什麼時候才能罷休?③像活鬼一樣喬裝假相,互相自欺,迷戀不悟。④因緣盡時,各自分離。就如旅行時,遇到的朋友,雖然互相仰慕,但畢竟要分離。人生在世,也如客人住旅店,夫妻如旅店中遇到的朋友,旅店不是長久之家,路上所遇的朋友也是要分離的。⑤恩愛難捨,互相牽掛。⑥古代刑具。比喻被恩愛牽纏,不得解脫。⑦古德云:「夫妻好似同林鳥,大限來時各自飛。」何況每日同居,勾心鬭角,同床異夢,互相疑忌者,計較爭論者,紛紛擾擾,各懷異己之心,何時緣盡。因此把魚水夫妻一筆勾。
釋:恩愛夫妻,同心異形,朝夕相處,都想白頭到老,但往往不能如願。雖然相互牽纏罣礙,無休無止,但世事無常,轉瞬即逝,因緣盡時,還得分手。所謂「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金錢萬貫,不能帶走分文;子孫滿堂,誰也不能代死。只有生前的所作所為善惡之業,如影隨形的決定自己去向。善者升,惡者墮,因此便有天堂地獄。欲念輕者升天堂,欲念重者生人道;無休無止者,墮畜生道;欲念全無者,出離三界,成阿羅漢;兼行大慈悲者,菩薩法界也;萬德圓滿,佛法界也;瞋恨者,阿修羅也;邪見深重,地獄種子也。吾人平時心念,即十法界受生因緣,不可不慎!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不向出世法中求解脫,萬劫沉淪無已時。嗏!一失人身,萬劫難復,可不慎哉!要知道恩愛乃生死之根本,恩與怨同根,互相轉化。恩是怨的開始,怨是恩的起頭。今日恩愛,安知不是昔日寃家;眼前對頭,焉知不是過去夫妻。俗眼難知,而此情愛綢繆,佛眼觀之,可憫可憐!披枷帶杻,所為何事?明智之士,應具慧眼,盡早看破,跳出情網,勿溺愛河。快刀斬亂麻,永不受纏縛。所謂「各人吃飯各人飽,各人生死各人了」。願眾勉之!人從淫慾而生,故而淫根難斷,生死難了。為佛弟子,應時加警策,克制防範,如臨大敵,如臨深淵。其對治之法,離不開教中經典所明。其要有三:一、悟佛知見。即明了即心即佛,人人本具,個個現存。但伏見思惑,任運無為,才能明白佛性。所謂「無念境界,唯證方應」。綿綿密密,心無間雜,自然斷惑證真,破無明而顯實相。二、知自心是佛,雖未見性,但念起即覺,覺之即無,也不管善念惡念,盡皆放捨,隨它去。如古德云:「休歇即是菩提。」如寒灰死灰,古井不波。如禪宗參話頭,淨土宗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妄心的對治方法,水清月現,心淨佛自現前。三、修不淨觀、九想觀、枯骨觀等,皆對治慾念的方法。不淨觀,即觀想此身,皮肉筋骨,五臟六腑,各盛污濁之物,猶如皮囊,內裝腥臭。枯骨觀,觀頭是骷髏,胸骨及四肢骨,逐一觀之。觀心純熟,淫念自輕。若平日不修對治,遇境逢緣,即為境所轉。以上三法,時時覺照,綿綿用功,常使正智現前,妄情脫落,習氣淨時,自然本地風光,盡大地無非如來法身。揚眉瞬目,皆是法事,豈不快哉!
※(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