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壇經裏說:「一念迷,一念眾生;念念迷,念念眾生;一念覺悟,一念佛;念念覺悟,念念佛」。因此,我們到這裏是做提煉的工作,來觀察生死的過程。
第一次來萬佛聖城的訪客,從門口看進禪堂裏好像沒有什麼事情在發生著,只見到人人在裏邊靜靜地坐著走著、坐著走著,沒什麼精彩的。但是對那些整天在禪堂裏打坐的人,情況就完全相反,就算這不是他一生中最緊湊的時候,也可能是他一年中或一生中經歷最多之時,過去都沒有經驗的,譬如感情、感受、境界等等都現出來了,有些甚至於是他自己也沒想到的,更不知怎樣去用它。從外表看來,好像沒有什麼事情,只是這樣走這樣坐著,但是就在這之中,他的內心就已進入了另一個歷程和領域:或者是一個痛楚的,或者是快樂的,或者是到了那裏連自己也不知道,或者是回到了很久的過去,或者是心跑到很遠的將來;種種的感情、貪著、瞋恚、愉快,或者是緊張、恐懼;種種的欲望生起。這就好像一座裏邊在沸騰著的火山,可是外邊看起來卻很平靜。就因為有如此多的新經驗,但大多數的人都不知道怎樣去掌握它。在這裏有些人可能已有十年、十五年乃至二十年的坐禪經驗,不過,他發現每一次的禪坐,這些經驗對於他還是很新鮮,這個新的歷程是變化多端,有時候甚至出乎於預料之外。不論是初參、久參,總是很難能夠保持很平衡的心態來面對這一切。上人在其偈頌中講得很好,他說:「一切是考驗,看汝怎麼辦,對境若不識,須再從頭煉」,意思是不論怎樣的境界;身上的,或者心上的,這些都是一個考驗,看你怎麼來反應,你要是為它所動,把持不住,那你就被它考倒了。如果這些在你心上發生的,你能夠如如不動,不被它所轉,不會因為它而緊張,或者沉鬱、歡樂、貪著,那你就過關了。如果你不能如此,那你就得回到第一步,從頭再煉。
新來參加禪七的人,可能心裏在想:「將會發生什麼呢?還會經驗些什麼呢?」對此問題,可以說沒有答案,也可以說你會經驗和發生種種的事情。在禪堂裏,這些都是很平常的,不管它是不錯的、很精彩的,你都應該用平等的眼光來看它,它們都是一樣的。我們就好像看一齣戲劇或一場電影,可以觀察種種的情節,但我們又不是它的一部份。你必須看這種因緣法生起又消滅,可是千萬不要執著,就是用很平衡的心態,好像看雪花從天上飛下來,不管它是怎麼樣,它最後就會在地上溶化了。
前幾天曾給大家一個烏龜的譬喻,今天再給大家火山的譬喻:火山裏邊有沸騰的能量,這都是很平常的。通常我們在日常生活之中把很多的能量都散發出去,透過我們的眼、耳、鼻、舌、身、意去追逐六種的境界,譬如眼睛追逐色塵,耳朵聽聲塵,鼻聞香塵,舌頭嘗味塵,身體執著觸塵、心裏則追逐種種的見解、境界和諸法。這些都是我們精神流散的地方。
在禪堂裏是很單調的。單調可以分成兩方面來說:一方面是屬於消極的,是我們一而再再而三的做同樣的事情,看起來很單調的;另一方面屬於積極上來說,我們就是注意要在這單調的境界上來幫助自己啟發智慧,所以我們要讓眼耳鼻舌身意,尤其是心,盡量留在單調的境界上,不讓它流失,把六根門關閉起來,不再向外馳跑,那麼,一向往外流失的能量就可回內提煉。這時會生起種種的感覺,不論是貪瞋,或者是恐懼,或者緊張,或者是昏沉等等境界就開始現前了。所以,上人對於這種情況作了一首偈頌:「緊了繃,慢了鬆,不緊不慢才成功。」這就好像划船時要保持平衡。你在跑的時候不要太快或太慢,坐的時候也不要太向前或向後傾斜。總而言之,不論什麼境界生起,我們都要盡量把持自己。禪堂有如烏龜,我們的身體也可以算是烏龜,烏龜在大海裏若碰到鯊魚要吃牠,牠就把頭、尾、四肢,都縮進去沉到海底,如此鯊魚就沒 辦法咬牠了。我們在這裏把六根門頭關閉起來,然後回到我們最深的心底,讓這些煩惱無明和世俗的種種干擾(代鯊魚)奈何不了你,我們才有機會成功。
|
無論在這裏坐了多少次,乃至於上百次,都會發現到我們的心是很難控制的,好像一個小孩子,又好像一隻野猴那麼頑皮不聽話,東跑西跑,沒辦法控制它。來到禪堂,你沒有理由帶任何東西來,也沒有理由在禪堂裏找什麼東西,你是空手而來,也在這裏保持空的境界,這是禪堂裏的規矩。在此,可能只坐了兩秒鐘或者五分鐘,就會發現到你的心東跑西跑、上跑下跑,四面八方,種種的回憶、種種的境界,讓內心在笑或者在哭,讓你緊張,讓你想明天,想夏天要做什麼,要買什麼、賣什麼,要寫些什麼、要做什麼讓自己出名、發財;要去掉什麼或者要得到什麼讓自己更加穩定,這是一個沒有止息的過程。所以,你身體是坐得好好的,但是你的心就不是那回事了。只有很少的時刻我們才真正的得到止息,可是我們還沒有辦法完全放下,這就是我們的問題。所以,佛陀當初開悟的時候說了這些話:「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皆堪作佛,但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禪堂裏本來也是要修行人在這一生中能夠有所成就,所以在六祖壇經裏說:「一念迷,一念眾生;念念迷,念念眾生;一念覺悟,一念佛;念念覺悟,念念佛」。所以,佛與眾生只在念念之間,若是念念放得下,那就跟聖人相應,反過來說,若是念念染污,那就念念在凡夫裏邊。因此,我們到這裏是做提煉的工作,來觀察生死的過程,看這個生死過程的生起消滅,直接來認識我們的執著,在每一個打坐之中都要放下這些執著,這是大丈夫的工作,也是最難做的一件事情。
※(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