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以所觸明。無所不明觸。合離性非定。云何獲圓通。
講到觸塵,雖然亦可證道,但要有所觸才知道,沒有能所兩觸,根本一無所知,故離合之性是沒有一定。對初發心者,怎能速得圓通。
法稱為內塵。憑塵必有所。能所非徧涉。云何獲圓通。
摩訶迦葉尊者修法而入滅盡定,法屬意,意緣法,屬於內塵,是外五塵落謝影子在意地中,故叫做內塵。既然憑外塵,必然有個所。外塵為能謝,內塵為所謝。有能所,有落謝先後,就不能互徧互涉。故初發心者,不能選為速獲圓通之法門。
見性雖洞然。明前不明後。四維虧一半。云何獲圓通。
見根之性雖能洞然明徹,但明前不明後,見左不見右,四圍只能見一半。故初發心者,怎可選此不圓之根,而能速獲圓通?
鼻息出入通。現前無交氣。支離匪涉入。云何獲圓通。
鼻中氣息出入雖相通,但在出入息盡時,并沒有交接之氣息相連,必須稍停片刻,故屬支分離異,不能互相涉入。對初發心者,亦不能選此作為速獲圓通法門。
舌非入無端。因味生覺了。味亡了無有。云何獲圓通。
舌根一定要有味入,沒有味入,就什麼都不知道,所以要有味,合到舌根上才生覺了之知。如果沒有味塵,根本就全無所知,初發心者,不能選此不常之根,作為速獲圓通法門。
身與所觸同。各非圓覺觀。涯量不冥會。云何獲圓通。
身根和觸塵相同,要有觸才知,無觸就無知,且身根和觸塵,一屬有知,一屬無知,各有邊涯,各有分量,不能於離開時而得冥知契合。故初發心者,不能選此不圓之根,作為速獲圓通法門。
知根雜亂思。湛了終無見。想念不可脫。云何獲圓通。
知根是知道,屬於意根法塵,夾雜胡思亂想,最難調伏。要恢復湛然了知性,脫離妄想雜念心,是不能一時除盡的,故不能選作圓通。
識見雜三和。詰本稱非相。自體先無定。云何獲圓通。
識根為生死根本,故佛處處要阿難尊者捨識根;而諸聖仍用識入道者,因聖性無不通,順逆皆方便。不同初發心,故要選擇,才能速證圓通。
舍利弗因眼識,即見識,而悟道,根塵相對而生識,故曰雜三和合。但推究根本,不是從根、塵生,不從根塵和合而生,是沒有體相,虛妄不實。自體既無定,怎可選作圓通?
心聞洞十方。生於大因力。初心不能入。云何獲圓通。
普賢菩薩因耳識而悟道。心聞即耳識,雖能洞徹十方,但要有菩薩大威神力,才能成就。如果是初發心的人,是不能依此識速獲圓通的。
鼻想本權機。只令攝心住。住成心所住。云何獲圓通。
鼻想是觀想鼻端白,本來是權巧方便,隨順機宜而說。目的祇在收攝散亂心,使能暫住,但有能住之心,就有所住之境,因真心是無住的。故初發心者,不能選此作為圓通法門。
說法弄音文。開悟先成者。名句非無漏。云何獲圓通。
富樓那尊者因舌識而悟道,這是無量劫以來已修成,而不是舌識之功能。因說法只是播弄音聲,語言文句,這都是有漏法,有漏便不是圓通法門。
持犯但束身。非身無所束。元非徧一切。云何獲圓通。
優婆離尊者因身識而悟道。持戒只為束身識,但對無形心意,如妄言綺語、貪瞋等,就很難約束,因此不普徧,不能選作圓通法門。
神通本宿因。何關法分別。念緣非離物。云何獲圓通。
不可測達是神,自在無礙是通。目犍連尊者修意識而得神通,但這是他宿世修來的,不關法塵之分別攀緣心,有攀緣便不能離開意識。
有攀緣妄念的心就不能離開物。物即法塵。初發心者,怎能用此攀緣妄識作為圓通法門。
若以地性觀。堅礙非通達。有為非聖性。云何種圓通。
持地菩薩修地大而入道,地是堅固障礙之物,不是通達之相。堅地又屬有為法,不是無漏法。要得到佛指示「平心」,才能證聖,所以不是初學者,可以選作圓通法門。
若以水性觀。想念非真實。如如非覺觀。云何獲圓通。
月光童子因水大入道,假若觀想水性,有想念便不是真如實際,如如不動之境。要證如如不動,不是六識覺觀所能契入的。所以初發心者,不能選此作為圓通法門。
若以火性觀。厭有非真離。非初心方便。云何獲圓通。
烏芻瑟摩因觀火大而入道,觀想火大之性只因厭有慾火而求脫離,不是自心真能脫離,故不是初發心者,可以選作圓通方便法門。
若以風性觀。動寂非無對。對非無上覺。云何獲圓通。
琉璃光法王子觀風大而悟道。若觀風大之性,皆是妄緣風力所轉。但風力有動有靜,循環不息,屬無常之法,而不是無對待之法,既屬有對待,自然不是無上覺體,不可選作圓通。
若以空性觀。昏鈍先非覺。無覺異菩提。云何獲圓通。
虛空藏菩薩觀空大而入道。若觀空大之性乃是晦昧所成,昏昧頑鈍自然不是靈明覺知。既無靈明覺知,當然和菩提異樣,初發心者怎可依此昏鈍作修因,而得靈明覺道之果?故不能選作圓通。
若以識性觀。觀識非常住。存心乃虛妄。云何獲圓通。
彌勒菩薩觀識大而悟道。若觀識性,十方唯識,念念生滅不停,不是常住之性,而且存心觀想已是虛妄,何況所觀識大,更是虛妄。故初發心者,不能觀此識大,而速獲圓通。
諸行是無常。念性元生滅。因果今殊感。云何獲圓通。
大勢至菩薩,念佛法門,都攝六根,淨念相繼,故念佛不是口念,不是意念心念,而是要都攝六根而念。但有念就有生滅,是無常,所以說:念性元是有生滅。以念佛為因,往生淨土為果,則萬修萬人去。但以生滅之因,求證不生滅之圓通,則因果相背,感應當然有不同,所以初發心者,不能選此作為圓通法門。
我今白世尊。佛出娑婆界。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欲取三摩提。實以聞中入。
我﹙文殊師利菩薩﹚現在對佛說:佛為教化眾生,出現於娑婆世界,這娑婆界最好的教化法門,最能獲得清淨本然而得正定,惟在聽音之聞性,反聞聞自性的工夫,最易入手。
離苦得解脫。良哉觀世音。於恆沙劫中。入微塵佛國。得大自在力。無畏施眾生。
能離開分段變易二種生死之苦,得到六結解脫,究竟自在之樂,最好是觀世音菩薩的法門。最偉大這位觀世音菩薩,他在恆沙劫這麼長的時間,來化度眾生,入微塵數這樣多的國土,用無作妙力,十四無畏來施捨苦難的眾生。
﹙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