⑹機構組織之環境 一所大學之行政決策,
僅代表整個大學團體的倫理觀念之片鱗半爪而已。實則,每天還有數不清的抉擇,皆牽涉到道德問題。譬如體育隊的教練,往往在爭取勝利及謹守規條之間,要作種
種決定。或者,當學生們對其父母的經濟狀況,不予以誠實報告,這時經濟支援部的教職員,便需妥善處理之。訓導師們常要處理歧視黑人、女性,或同性戀者之控
訴事件。從教授對待學生或教職員之態度,都能示意:知名人士,是否應關心旁人,抑是目空一切,旁若無人呢?乃至於從申請表格的措詞,亦能見專業學院對人格
之重視,而不僅限於申請者智力之表現。 一所大學欲培養道德氣氛,應該透過這些含蓄的示意,肯定基本道德觀念,而不要暗中破壞之。往往,大學
裹各團體的領袖,比行政人員更有領導的號召力,行政人員欲保持學術自由權,不敢直接影響教師們的觀感,卽使某些教授攻乎異端或公開抨擊倫理道德,校方也不
敢加以限制。還有一點,一般大學已不再運用「人格」作爲選擇及邀聘教授的尺標。因爲以上因素,校方雖然關心大學的道德綱紀,然對於如何選擇教授們,却無眞
正控制之能力。而教授對學生的影響力是最大的。可慶幸者,大多數的教師仍然奉公守職,有高尚節操。並且,透過大學所邀聘之學院院長、主任、行政人員、體育
教練,及學生宿舍舍監等,這些成年人仍然能直接影響到學生的人格培養。 當然,教師們不守規矩的事件時會發生。哈佛,一如其他大學,亦有教授
做出猥褻行爲,或在科學研究上做出欺騙行爲。但是,吾人從不好的經驗,亦可以獲得寶貴之教訓。假如在一個道德圓滿的環境,亦未足以訓導學生們面對眞實社會
之考驗。因此,在一所大學裏,關鍵不是在偶爾間有不道德行爲發生,而是行政部忽略而不設法管制。因爲這些均屬校方勢力所及之管制範圍。卽使有人強調學術自
由權,但身爲行政人員,必須立法以禁止教師們侵犯或調戲異性等惡行。另外,亦有些教授憑其知識爲大企業公司作顧問,以致引起利害衝突。 教師
們倘能彼此砥礪切磋,則能共擬道德尺標,使人人遵守,亦直接影響其他教師。有關現任企業公司作顧問而引起利害衝突之事件,已有很多教授彼此斟酌,但尚未徹
底擬定大家應共同遵守之箴規。至於教授能否盡責:諸如將學生作業準時退還並加上附註;當學生有疑難時予以勸導;監督助理教師;研究生選寫論文時予以協助
等……有些教授在這方面皆能負責盡職,但亦有些不負責任者,若校方不表示關心,則學生必懷疑行政部是推諉責任,言行不一致了。 行政部還要督
促訓導師、學生顧問、教務主任,經濟援助部的職員,在道德方面提高警覺,要信實、守諾言,注意有沒有欺騙行爲。在各大學彼此舉行的運動比賽,亦要特別注意
道德問題。因爲體育教練對整個體育隊的影響力非常大,而且在大學運動比賽中,很多時候人會不擇手段以搏取勝利。僅有少數大學,培養有道德觀念之體育教練,
能向隊員灌輸正確觀念:勝利並非最重要之目標。雖然,某些教練的確能以身作則,做好模範,可是亦有很多不擇手段以獲取勝利,例如唆使隊員作不合法之扭打、
混戰或採用過分暴戾之競賽策略,或當某重要的體育隊員犯規時亦不開除或懲戒之,在錄取隊員方面亦不按照法則等等。假如校方讓這些違犯接二連三地重演而不管
制,這就給學生們一個很不良的心理影響:當人有野心要勝利時,則一切道德觀念亦可置之不顧了。 ⑺重整道德課程 欲
計畫一個整體性的道德課程,應包括以下因素:在普通大學及職業學院裏,應設「實用倫理」科目;行政部及學生們常討論大家應遵守的箴規,並以公正不偏的方法
執行之;建立社區服務設施,在大學裏推行崇高的倫理水準;最後,在任何行動上,皆提高警覺,必使言行一致,才堪稱爲學生的好模範,而不致破壞道德綱紀。 若
有人恐怕提高倫理水準,卽等於「洗腦」——彼則可以安之若素。大學是尊重學生們發表言論的自由,亦尊重學生對政治、社會、藝術之觀感,隨其各適所願。爲了
這原因,不管那一種宗教理論,雖然對學生的倫理觀念有莫大影響力,但在通俗性的大學裏,它不能成爲該校倫理課程之主幹。大學只能提倡某些倫理教義,作爲借
鏡,鼓勵學生們遵守普遍性的倫理尺標。這些尺標——誠實、不暴戾、守信用、尊重他人財物及利益——乃世界性的做人標準,是文明社會裹不可缺少的。不管大學
的學生是否來自各方,這些基本戒條在那一個場合亦適合應用。哪會有理智的人,反對校方主張誠實、自由發言權,及社會福利呢?他們怎會反對校方爭取崇高的倫
理水準,當學生作弊,或發生暴戾不法行爲時,而不加以繩制呢? 因此,以上的倫理項目,並非「洗腦」的教理。可是,它們的推行,將會產生多大
效果呢?在學生的日常生活裏,大學是他們所接觸的機構之一。學生們在這個成長階段中,其道德觀念已較前成熟。因此,當他們面對成年人之訓導,不像在孩提時
代那麼容易接受。再加上電視、電影、外面世界五花八門的劣跡惡行,無時或已之轟炸,不斷剝奪學生的注意力及精神。大學既欲尊重思考自由及多元化之背景,但
對學生的道德生活却無法限制。加上大學裏其他多種組織及校外活動,都分散了學生們的注意力,使彼對道德問題就漠不關心了。 雖然如此,對於一
般青年學生而言,在大學及專業學院修學的數年,亦是其生命裏最重要之一環節,尤其在研究專業學院:法律、商業、醫學院等,學生們首先體會到他們將來從事的
職業之意義,好像如何吸收技術?哪一種態度最重要?在特別場合裏應如何應付挑戰等問題。一般第一年級的大學生,剛從家庭出來,踏入嶄新的環境,正要對自己
的生命作新的思考,立新的方針。據很多人的觀察,在這種新環境衝激下,很多學生將其傳統道德觀念撇棄而以嶄新的標準取代之。這種標準,乃經過相當思慮而產
生的,是學生在其切身的環境裏,找尋人與人之間應如何和諧相處的方法。Carol
Culligan有云:「在大學期間,道德教育從純理論性,而趨向人與人之間的倫理責任。」 在這期間,學生正在摸索其倫理責任,大學能發起重大影響作用,鼓勵學生們慎重思考複雜的道德問題。學生既來自種種不同背景及角度,他們便要學習如何把心量放大,包涵一切。此是蘊育學生的好環境,他們既體會到種種不同的倫理角度,待他們踏入現實社會謀生時,便能靈活運用。 (下 期 待 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