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聖先師
一九八六年八月十四日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魯國曲阜人。生有聖德,學無常師。是位學而不厭,誨而不倦之敎育家。創立平民敎育,提倡文武合
一。故以禮樂射御書數六藝爲敎材,後人尊爲萬世師表。曾爲魯國大司寇。攝行相事,三月大治,有路不拾遺,夜不閉戶之德政。齊國妬之,獻女樂與魯公,三日不
朝。辭官周遊列國,未實現政治抱負。六十八返魯,刪詩書,訂禮樂,贊周易,著春秋。春秋有寓褒貶,別善惡之作用,當時亂臣賊子懼。政治主張忠君愛國,敎育
主張有敎無類。麒麟現而絕筆,享年七十有三。 贊曰 仰之彌高 鑽之彌堅 瞻之在前 忽焉在後 神不可測 大不可及 聖中之至 更無二三 又說偈曰 麟吐玉書兆吉祥 龍噴甘泉浴英奇 從政三月魯大治 罷朝數晨孔子行 周遊列國常敎化 杏壇設塾度群萌 水月童子生震旦 預爲佛敎奠宏基
☆
☆
☆
☆ 太上老君
一九八六年八月十五日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楚國苦縣人。曾爲周室守藏吏。提倡無爲,輕視有爲。故曰:「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
僞;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在政治提倡小國寡民。「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在敎育提倡清心寡欲,恢復自然。後騎靑牛西
出函谷關,被關令尹喜所請,留五千言之道德經。上卷言道。道可道,非常道。下卷言德。上德不德,是以有德。故爲道德經。出關後,不知所終。後人尊爲道敎之
始祖。 贊曰 大道無形 生育天地 大道無情 運行日月 大道無名 長養萬物 吾不知名 強名曰道 又說偈曰 清淨無爲守本眞 谷神不死天地根 同出異名觀徼妙 寡欲斷愛保元明 上善若水利萬物 至仁似木蔭群倫 靑牛西去泯踪跡 紫氣東來永長春
☆
☆
☆
☆ 孟子
一九八六年八月廿二日 孟子名軻,字子輿。戰國鄒人。子思之弟子,以繼孔子之道爲志,贊成王道,低貶霸權。主張「民爲貴,君爲輕」之民主政
治,故不受諸侯之歡迎,極力提倡性善之說,故曰:「惻隱之心,人皆有之。」又云:「人人皆可以爲堯舜」。實行仁義之道,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
人之幼」爲仁愛之思想。以「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爲正義之表現。當時天下言,不歸楊則歸墨。爲維持儒家之正統,而斥曰:「楊氏無君,墨
子無父,無君無父是禽獸也。」晚年設敎立說,有孟子七篇,享年八十有四,世人尊爲亞聖。 贊曰 善養浩然 書寶七篇 胸襟如海 志氣比天 追隨孔聖 不讓先賢 亘古無有 德滿大千 又說偈曰 予豈好辯非得已 楊墨不息孔不彰 邪說橫行滿天下 禽獸作怪充四方 仁義禮智挽狂瀾 孝悌忠信解倒懸 明並日月照今古 破除黑暗保安康
☆
☆
☆
☆ 莊子
一九八六年八月廿三日 莊子名周,字子休。戰國宋人。是議論家。曾爲蒙縣漆園小吏,繼承老子之學說,故稱老莊。莊子項瘦,面枯,憔悴之相。家
甚貧,靴敝,衣破,住茅廬,編草鞋,維持生活。雖貧困,但楚聘爲相,謝絕不就,清高可風。主張自由,無拘無束,何等逍遙,將終時,對門人曰:「吾以天地當
棺槨,日月當連璧,星辰當珠璣,萬物當齎品。」又曰:「在野爲鳥食,在土爲蟲吞,又有何分別.」何等達觀!著書五十二章,分內外雜三篇。唐時稱爲南華經。
多屬寓言,其理深妙,會者鮮少。雖有多家註疏,並未窺其堂奧。 贊曰 達人知命 窮且益堅 不屈不撓 無罣無牽 上天爲廬 大地牀氈 超然忘我 那有大千 又說偈曰 生也有涯知無涯 捨本逐末遠離家 南華經文露端倪 蝴蝶夢裏通消息 眼前骨肉非眞境 身後名聲更假迷 自在逍遙離諸執 何分四方與邇遐 (下期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