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佛城金剛菩提海 Vajra Bodhi Sea

金剛菩提海:首頁主目錄本期目錄

Vajra Bodhi Sea: HomeMain IndexIssue Index

楓葉寄箋之九

王書瑞

﹙接上期﹚

百或千元以上。後來這位敎授應邀到師範學院來講課,這位講師便特別通過親友,介紹售賣 冒牌手錶的商人到敎授下榻的旅店推銷貨品,敎授高興得購買了十多隻冒牌手錶囘去饋贈親友。大家都是敎育界的高級知識份子,從事神聖的「人類靈魂建設」的工 作,只因貪圖小便宜,助長了社會非法的不良行業,鼓勵不誠實欺騙的行爲,違反了敎育改善社會人心的最基本宗旨。

﹙例四﹚:自從複印機普遍流 行以後,翻印雜誌報章上的文章,或書本上的資料,成了學生、敎師和學者的例常工作。本來爲了節省抄錄筆記的辛勞和時間,複印幾段實用的書刊資料或雜誌文章 作爲讀書研究的參考,是無可厚非的。可惜許多人却因書本價格的昂貴,尤其是西洋書籍,竟將全書複印,在亞洲更有出版商偸偸地翻印書籍,以廉價銷售牟利。得 益者是讀者和非法翻版書商,受害者是原書的作者和擁有合法版權的出版商。亞洲也流行着非法翻印電腦軟件的事件,這對軟件設計者和出版商的損害更大;因爲軟 件銷售數量不多,所以好的軟件一套往往價值數百或上千元,可是偸偸翻錄的人只需花數元磁碟的本錢,就可享用這些實用的軟件。更奇怪的是,這種分明是盜竊他 人智慧產品的不道德行爲,公然在以仁義道德自詡的亞洲地區國家流行。且談我在師範學院的經驗:有位美國電腦敎育學者應邀到學院來協助推行電腦敎學工作,他 對於堂堂高等敎育學府也公然允許敎職員和學生﹙未來的中小學敎師﹚翻印和利用翻版的軟件,表示非常震驚,認爲這是鼓勵偸竊的非法行爲,就起草學院電腦軟件 應用規則,欲明文禁止師生在學院內使用偸版的軟件和翻印學院所供給的軟件。更令他驚訝的是,學院最高行政委員會的院長和各系主任却一致否決他的議案。東方 人經常批評西方的精神文明不如東方,其實東方人在人際關係,尊重人權與法治上,是應當向西方多多學習的。這以法律來保障作者的書本和軟件的版權,就是尊敬 他人智慧的產品和利益。

﹙例五﹚:華僑到北美洲來,除了留學生走專業或學術的路綫,許多人都經營餐館小食店爲生。一日同一位老華僑談起餐館 生涯的艱辛。這位老前輩在中國大陸長大,後來在香港做生意,再移民到北美洲來。他有着深厚的中文修養,寫得一手漂亮的書法,談吐也非常文雅,而且是位熱心 的佛敎徒,常到各處朝拜佛敎聖地訪禪師問道。他像開導晚輩一樣告訢我開中國人餐室的一個好處,就是可以將一家人的家庭伙食費算到餐室的開銷上去,旣可以扣 除所得稅又省家用,每個月至少可以節省了五百元以上。其實許多東西方商人都想盡方法,用種種理由將許多私人開銷算到公司的賬上,公私不分,政府也因爲無法 核查,只要不太過份,通常都是一隻眼開一隻眼閉算了。我曾到美國華盛頓去拜訪一位過去中學時期的老師,他以前是位天主敎修士,如今還俗成家立業,除了在大 專學院當講師以外,還投資經營餐館,他也將這種所謂「聰明」的賺錢手段來「啟發」我。作爲一個誠心學佛的在家弟子,我們是否應該同流合污?如果我們切實想 「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就不應該見利忘義,否則用盡心機去鑽營,免不了在六道三途輪廻!

﹙ 例六﹚一對華僑老前輩,退休之後從亞洲移民到加拿大。夫婦二人都是中國知名大學的高材生,飽讀四書五經,而且學貫中西。老先生是退休報人,曾在亞洲的幾間 著名報社當主筆;老夫人是退休的中學國文老師。他們的子女都在海外成家立室,夫婦二人賣了房產,領了退休金,在加拿大買了一幢大房子養老。他們爲了多領加 拿大政府的養老金和津貼金,就把大量存款放在海外的銀行,表示是低收入居民。古人云:「臨財毋苟得,臨難毋苟免」,敎我們取財要依正當途徑,才能受之無 愧。美國解放黑奴的林肯總統,步行六哩之遙購物,囘抵家門,發現店主多找給他三分錢,又步行囘去退還給店主。雖然是區區三分錢,林肯都受之於心有愧,這種 一芥不取的光風霽月胸懷,是古聖賢修持的表現。現代難得緣遇有這種胸襟的大德。我在大學時期則遇到一位來自台灣的王敎授,是國際知名的國學大師,曾言及學 術界的虛偽和人們的自私自利心理,他表示不敢用學府公家的一張信紙或一個信封來寄私人應酬的信件。他有感於許多學人高談儒家思想,有幾人能言行一致,以身 作則呢?曾作了以下絕句相贈:

「一露機心有所求,海鷗未肯與人游。
  如何就利而違義,儒調高彈不自休!」

這 裏引用了莊子佚文的典故:有個漁夫和海鷗爲友,鷗鳥經常棲止在他的漁舟上,人鷗相處兩相忘。後來其妻知道了這一囘事,就囑咐漁夫明日捉幾隻海鷗囘家。第二 日,漁夫出海捕魚時,鷗鳥都遠離漁船在高空飛翔,從此不再飛來與漁夫相處。人一動了私心,天地盡皆知。古時有不吃嗟來之食而餓死的人,有伯夷叔齊兩兄弟, 因恥於食周粟而餓死在首陽山下,現代人不必學習他們,但至少也應該有基本的做人原則,仰無愧於天,俯不怍於地,頂天立地地做個清白正直的人。尤其是佛敎徒 講因果業報。經云:「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儒家講無功不受祿,佛家講因果報應,不應得而非份取得之財,是不義之財,唯恐來世「披毛戴角還」。一些信佛的朋友反而自我解嘲說:「我現在多從加拿大政府拿津貼是應該的,或許加拿大政府往世欠了我這筆賬!」如此引用佛理來行事,怎麼不令人寒心呢?

筆 者討論以上幾個現實的例子,見解似乎太過迂腐,不合潮流,現代人講長袖善舞,講足智多謀,講投機取巧,爲達目的,不擇手段,爲了功名利祿,就不顧仁義道 德。各大宗敎都是反世俗頹風,作中流砥柱。要改善人心,才能改革社會。我們佛敎人士更應該將佛陀的精神發揚光大,以身作則,作世上的明燈。尤其是佛敎弘法 人士,更宜認清世事的是非黑白,正確地敎化信衆切實地在日常生活中,修持佛法,以了脫生死。以下試擧例子來說明融合出世間法與世間法的錯綜複雜性。

(例 七):宗敎界人士經常指責今日的世界,人慾橫流,許多人唯利是圖,甚至不擇手段來損人利己,或存僥倖的心理,貪求不勞而獲的意外之財,因而從事賭博的勾當 或欺騙他人。很不幸的,許多宗敎團體一方面痛斥這種心理行爲,另一方面則利用這種人性的弱點來籌款,擧行所謂「慈善幸運彩票」。難怪有些天眞的信徒,更到 佛菩薩前燒香禮拜,祈求中大彩獎金,還許願部份或全部捐獻來供養三寶;而一些宗敎負責人士非但不糾正信徒的錯誤行爲,反而認可而稱讚他們的虔誠。這根本是 在助長人們僥倖的不正當心理,以不勞而獲的意外之財來供養三寶,其功德必然甚微,因爲布施行善,功德的小大,在乎發心的小大,不在乎數目的多寡。令人痛心 的是今日宗敎人士及敎會團體,往往本末顚倒,以種種名譽方式來標榜捐大筆款項的善心人士,不在發心上敎導信徒。且看佛陀當年如何敎誨我們!

▲Top

法界佛 教總會 Dharma Realm Buddhist Association© Vajra Bodhi S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