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佛城金剛菩提海 Vajra Bodhi Sea

金剛菩提海:首頁主目錄本期目錄

Vajra Bodhi Sea: HomeMain IndexIssue Index

佛法概要  14

明暘

(接上期)

具九使,集諦具七使,滅諦具六使。道諦具七使,一共具足二十八使。無色界:苦諦具足九使,集諦具足六使,滅諦具足六使,道諦具足七使,一共具足二十八使。所以三界四諦合起來總共具足八十八使的見惑煩惱。古人對八十八使,作有一首偈子:「苦下具一切,集滅各除三,道除於二諦,上二不行瞋」。思惑是由思想方面所生起的業因。是以貪、瞋、癡、慢、疑五鈍使為主體。五鈍使:一貪心,指眾生對於色、聲、香、味、觸、法六塵欲境,或者是財、色、名、食、睡五種可欲環境,生起執著貪愛的妄想心。二瞋心,對違背了我所貪愛的欲境,生起瞋恨心,憤恨惱火。三癡心,是癡迷無知,不懂事,不明理,事理不明白,是非不辨別,糊裏糊塗,昏昏擾擾,做諸惡業,四慢心,指目空一切,眼下無人,貢高我慢,驕傲自滿,自以為是,輕慢別人。五疑心,對於一切人,一切事都不信任,妄生猜疑,對一切事物心懷疑慮,妄生煩惱,是非紛起,做諸惡業。五鈍使的功能,起惑力量弱,造業受報也慢。

思惑共有八十一品,是以三界九地來分配,欲界的五趣雜居地,具足九品,色界的四禪天。一離生喜樂地。二定生喜樂地。三離喜妙樂地。四捨念清淨地,每地各各具足九品、四九合成三十六品。無色界四空天,一空無邊處天。二識無邊處天,三無所有處天。四非想非非想處天。每一天各各具足九品,四九合成三十六品,這樣三界九地總共合為九九八十一品的思惑煩惱。依惑做業、隨業受報,這就是佛教所講如是因,如是果,因果輪迴的規律,這叫做集諦。

3. 滅諦

滅諦,是出世的果。滅是寂滅,就是羅漢所證的寂滅涅槃。他們在因地之中修行三十七助道品,斷除了見思煩惱之惑,滅除了分段生死之苦,所以證入不生不滅的有餘依和無餘依涅槃樂果,這叫做滅諦。

滅諦是指滅除煩惱和生死之累,就是有餘涅槃和無餘涅槃。滅去貪瞋等煩惱和善惡諸業,就可以不再受三界中的生死,但還有現在殘存的色身,名有餘依涅槃;要是灰身泯智,進現前的果報色身也拋棄了,便名無餘依涅槃。

4. 道諦

道諦是出世的因,道是道品,就是三十七助道品。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正道分。這個三十七助道品是大乘、小乘共修法門,不但小乘阿羅漢可依此修行,就是大乘菩薩也要依此道品修行,但是修法不同,理論不同,觀點不同。以四諦為例,就有生滅四諦,無生四諦,無作四諦,無量四諦,漸次增進,步步高深。「智度論」說:「三十七品,無所不攝,就是無量道品,亦在其中」。「涅槃經」說:「若人能觀八正道,即是佛經,名得醍醐」。

現在將三十七助道品作大略的介紹。

第一、四念處,念是我們能觀照智慧,處是所觀照的境界。以智觀境,叫做念處。①觀身不淨,我人發心修行,首先要以智慧來觀照四大合成的身體,本來就是一個不清淨的軀壳色身。從過去方面來觀察就是種子不淨,它是父母精血結合而成身體。從現在來觀察。我們身體是七竅九孔常流不淨東西。例如痰泪精氣,大小便等種種不淨,真是一個皮包膿血的臭皮囊。獅子峰禪師說:「嘆此身無有是處,奈誰人都被他瞞,筋纏七尺骨頭,皮裏一包膿血。」這個法語,真是說得很透徹,到了死後,未來的不淨。有九想觀:一膨脹、二青瘀、三壞想、四血涂、五膿爛、六噉思、七散想、八骨想、九燒想。多貪眾生要修不淨觀。這是因病下藥對症開方的辦法,藥到病除,可以出離生死苦海。②觀受是苦,受是領受,我們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能夠領受色、聲、香、味、觸、法六塵境界,這叫做受。受有苦受、樂受、不苦不樂舍受三種。當六根緣六塵時,接受不稱心,不愉快的環境,心中感到非常痛苦,非常煩惱,這是苦受。如果根塵相對產生稱心合意,愉快歡樂的感覺,這是樂受。可是世間之樂,樂不長久,樂極生悲,又是痛苦,所以說樂是苦因,如果逢到不苦不樂的環境,是捨受。這是心中昏昏迷迷,不喜不惡,無所記別,悶悶無知、亦是痛苦。因此說明,凡有領受都是痛苦,所以稱為觀受是苦。③觀心無常,心指第六意識(轉下期)

▲Top

法界佛教總會 Dharma Realm Buddhist Association© Vajra Bodhi S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