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佛城金剛菩提海 Vajra Bodhi Sea

金剛菩提海:首頁主目錄本期目錄

Vajra Bodhi Sea: HomeMain IndexIssue Index

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22
卷二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 實叉難陀 譯
美國妙覺山萬佛聖城宣化上人講述
弟   子    周果立 記錄

不動光自在天王,得與眾生無邊安樂,大方便定解脫門。

這位天王,名字叫不動光自在,他能入大方便中給予一切眾生無邊安樂。無邊就是沒有邊際,安樂就是沒有煩惱。他所得到的是這種大方便定解脫門。

妙莊嚴眼天王,得令觀寂靜法,滅諸癡暗怖解脫門。

這位天王,名字叫妙莊嚴眼。他所得到的是能令眾生觀察寂靜之法,消滅一切愚癡黑暗以及恐怖的解脫門。

善思惟光明天王,得善入無邊境界,不起一切諸有思惟業解脫門。

這位天王,名字叫善思惟光明。他所得到是能善入無有邊際的境界。他能不起因思惟所造的業(卽執著於三界二十五有)的這種解脫門。

可愛樂大智天王,得普往十方說法,而不動無所依解脫門。

這位天王,名叫可愛樂大智。他所得到的是普往十方說法,可是身徧十方而無所往。這就是不來不去而不動。無所依就是旣不依賴人,也不依賴法,所以叫無所依解脫門。

普音莊嚴幢天王,得入佛寂靜境界。普現光明解脫門。

這位天王,名叫普音莊嚴幢。他證得了佛的定、佛的慧,因而得到普現光明寂靜的境界,用他的智慧音來莊嚴寶幢。他得到的是這一種解脫門。

名稱光善精進天王。得住自所悟處,而以無邊廣大境界為所緣解脫門。

這位天王,名叫名稱光善精進。他悟到廣大無邊的境界,以這種境界為所修的因緣,來研究來觀察,這是他所得到的解脫門。

爾時妙燄海天王承佛威力。普觀一切自在天眾,而說頌言。

就在第十位自在天王說出其所得解脫門之後,妙燄海天王,承仗諸佛大威神力,普徧觀察一切所有大自在天眾,而說這首偈頌,敘述所得的境界。他用偈來讚頌佛的功德。偈有四個名稱:

①阿耨窣覩婆:這種頌不論是長行或是短偈,凡是滿三十二個字(印度是八個字成句,四句成偈)便成一首偈頌。

②伽陀:譯為諷頌,是歌唱的頌;或為孤頌;孤起的頌;或為直頌,直接說法。今是伽陀頌,直接讚歎佛功德。

③祇夜:譯為應頌,是應當重說的頌,來表達經文的大意,也就是重頌。

④嗢馱南:譯為集施頌,是用很少的字,而包含很多的意義,也就是詩歌。

經典中為什麼多用偈頌?因為有八種意識。

①用字少而攝義多。

②讚歎諸佛,表示尊敬。

③為鈍根眾生重說,令其了解。

④為後來者(當時未在法會的人)再說一次。

⑤隨便樂說,隨自己意而歡喜來說。

⑥為容易記住,容易受持。

⑦為增強記憶力,把長行大意重說。

⑧在長行中沒有說,用偈頌來說。

偈譯為頒,頌是讚揚人的功德,所謂歌功頌德。在佛家所唱的詞句叫偈,一般文人所唱的詞句叫詩。在印度的偈是三十二字,在中國的偈有的是十六個字、二十個字、二十四個字,或二十八個字等等。

這位妙燄海天王,承仗諸佛大威神力,普徧觀察一切自在天的天眾因緣,而說出偈頌,讚歎佛功德。為什麼要說承佛威力?而不說是自己的力量呢?因為尊重說法主,表示無貢高我慢之心。一切菩薩和一切聖眾,都沒有貢高心(貢高就是驕傲,目空一切,看不起任何人),也沒有我慢心(我慢就是自大,認為自己了不起、事事都比人強)。他們認為自己所成就的神通變化妙用,都是蒙十方諸佛加被,是藉佛法才能明白這種道理而去修行。所有的成就,都是承佛威力。假使不是承佛威力,那麼,根本不會修行,更不會有神通妙用。現在有了一切神通,這都是由佛法所生,在佛法裏長大茁壯,並且在佛法裏成就的,所以說承佛威力。

不是單單承釋迦牟尼佛、盧舍那佛,或毗盧遮那佛的大威神力,而是承盡虛空徧法界十方諸佛的大威神力;而說這首偈頌。

佛身普徧諸大會 充滿法界無窮盡
寂滅無性不可取 為救世間而出現

【佛身普徧諸大會】:這位佛身,是說釋迦牟尼佛。普徧就是無在無不在,沒有一粒微塵裏邊不是佛身所在處。諸大會就是諸佛說法的大法會。

佛佛道同,彼佛說法,而此佛擁護法會。此佛說法,而彼佛前來擁護法會,所以說佛身普徧諸大會。

【充滿法界無窮盡】:這個佛身,不但普徧諸大會,而且又充滿了盡虛空徧法界所有無窮盡的世界。換言之,此世界他世界,無量諸世界;此國士他國土,無量諸國土,都充滿了佛身,所以說充滿法界無窮盡。

【寂滅無性不可取】:這個佛身,雖然普徧諸大會,充滿法界,但他是寂滅的,無相的,取之而不可得,捨之亦不可得。總而言之,取也沒有,捨也沒有。正因為本來就沒有,所以既沒有什麼可取,更沒有什麼可捨。

那麼,既然諸法本來就是常寂滅,佛又何需出現於世呢?在法華經上說:「佛以一大事因緣而現於世」。什麼大事?就是生死問題。佛要告訴眾生,生從何來?死往何去的道理,令眾生了脫生死,達到涅槃彼岸。

【為救世間而出現】:佛見眾生沉溺於情愛之中無以自拔,乃發大慈悲心來到娑婆世界,救拔世間一切眾生使之離苦得樂(離開三界諸苦,得到涅槃妙樂)。可是眾生不聽佛的教化,還是迷迷糊糊貪戀這個苦惱的世界。前一念離開這個五濁世界,後一念又不想離開,這樣反反覆覆,總是離不開。所以佛來到這個世界,苦口婆心的勸化,並且一再告訴眾生說:「你們快點從夢裏醒來吧!快回到本來的家鄉吧!不要在外邊流浪,徘徊在十字街頭!不要這樣迷糊,把根本忘了!」

▲Top

法界佛教總會 Dharma Realm Buddhist Association© Vajra Bodhi S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