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佛城金剛菩提海 Vajra Bodhi Sea

金剛菩提海:首頁主目錄本期目錄

Vajra Bodhi Sea: HomeMain IndexIssue Index

妙法蓮華經淺釋 79
(第四品)

姚秦三藏法師  鳩摩羅什奉詔譯
美國妙覺山萬佛聖城宣化上人講述
弟子      釋恆頤  記錄

長者是時 在師子座 遙見其子 默而識之
即敕使者 追捉將來 窮子驚喚 迷悶躃地
是人執我 必當見殺 何用衣食 使我至此
長者知子 愚癡狹劣 不信我言 不信是父

爾時,佛於師子座上,一眼便認出立於遠處之窮子,但從未曾對人言此事。即授命菩薩,前往追捉,將他帶來佛前。但窮子根劣,聽聞大法,反生恐懼,又畏生死,如是小智不解大教,故言迷悶躃地。

長者知其子愚鈍,見地狹小,必不信真言直說,故為實施權,開演二乘法。

有人說,逃子當時既年幼,而時隔數十載,縱然今日得與父重逢,理應見而不識,然則父能認子,乃理所當然。此無虛言,但在法華經內所言,非為世俗般之父與子,此為出世間法。一般來講,為人父者,雖對子女愛護備至,但尚存有養兒防老之觀念,此為或多或少之自私心作祟。佛乃真正之慈父,無一絲毫自私觀念,愛護一切眾生更甚於愛護己命,盡全力教化一切眾生,以望其能早日成佛道。

「窮子」是誰?就是一切眾生,二乘人也。他們雖有眼而不識佛,反將捨佛而逃,終日沒於苦海中,生生死死,死死生生。來不明去不白,追名逐利,苦求博士碩士等學位,但人死後什麼銜頭、學問亦帶不去,等到第二生再來投胎做人,一切又得從頭學起。如是求而復失,失而復求,生生世世在得失中打滾。

佛教我們如何了生脫死,來明去白。佛又用種種方便法,令我等悟知宿世因緣,而了解為何人有貧富之分,或美醜之別,進一步明了,各人不同之際遇乃往昔業所致緣。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如十二連環,為眾生生死之因緣。但可憐的眾生,皆捨父而逃,背覺合塵,不願回老家—常寂光淨土。

即以方便 更遣餘人 眇目矬陋 無威德者
汝可語之 云當相雇 除諸糞穢 倍與汝價
窮子聞之 歡喜隨來 為除糞穢 淨諸房舍

長者深知窮子根劣,故施以權巧方便法,遣令菩薩,偽裝為獨目相醜,無威德者,前往勸說。「眇目」,譬喻偏空小智。「矬」,豎短,譬喻不窮實相之源。陋者橫狹,譬喻不具萬善之飾。非四無所畏,故「無威」。非常樂我淨,故無德。「淨諸房舍」,即淨諸六根房五陰舍也。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因六識而雜染六塵之境:色聲香味觸法,如是背覺合塵,染著六塵之境,不能了悟自心,而處處被塵境所轉。「淨諸六根即能轉識成智,淨化六根,返本還原,即因事悟道,見境明心,不再為六塵所轉,同時亦能淨化五陰(色受想行識)而度一切苦厄。

長者於牖 常見其子 念子愚劣 樂為鄙事
於是長者 著弊垢衣 執除糞器 往到子所
方便附近 語令勤作 既益汝價 并塗足油
飲食充足 薦席厚煖 如是苦言 汝當勤作
又以輭語 若如我子                                  

長者知子捨大習小,譬喻佛最先為大菩薩演說大方廣佛華嚴經,二乘人皆「有眼不見盧舍那,有耳不聞圓頓教」,故佛以方便力,隱大示小,不現千丈相好之軀,但現丈六老比丘之相,著蔽垢衣,執除糞器,應以二乘人身得度者,即現二乘人身而為說法。

「方便附近」,以是方便法,得以接近而教化二乘人。「語令勤作」,「語」表四念處,「勤」表四正勤。「既益汝價」,譬喻四如意足。塗足油者,油能除風,表禪定;復能履水,譬喻神通。飲食充足者,「飲食」即米麪鹽醋。「米」表人空,「麪」表法空。米麪合者,即表正道。「鹽」表無常,「醋」表苦空,此二乃助道之增上緣。譬如人食用米麪,必先以鹽醋等調味,方可食用,修行之道,亦復如是。「薦席厚暖」,譬喻觀練薰修諸禪。「如是苦言,汝當動作」,勸勉彼等勤修四正勤、四念處及四如意足等法,又以軟言慰曰,視彼為親生之子。

長者有智 漸令入出 經二十年 執作家事
示其金銀 真珠玻瓈 諸物出入 皆使令知
猶處門外 止宿草庵 自念貧事 我無此物

佛以大智慧,漸令入出者,則教化一切眾生,迴小向大,令入佛智。「經二十年,執作家業」,佛教菩薩斷界外見思二惑,與前文所言二十年除糞,迥然不同。窮子雖身在執作如來家業,得佛授之以法藏,猶自持機小,無此方便,教化眾生及淨化國土等菩薩應行之道,而止宿於二乘之草菴。

父知子心 漸已曠大 欲與財物 即聚親族
國王大臣 剎利居士 於此大眾 說是我子
捨我他行 經五十歲 自見子來 已二十年
昔於某城 而失是子 周行求索 遂來至此
凡我所有 舍宅人民 悉以付之 恣其所用

佛知窮子,我慢漸除,心量擴大,故欲授以所有如來法藏,而聚集親族、國王大臣,表眾菩薩,剎利居士等,於諸會中,宣說此為我子,曾捨我而逃。「經五十歲」,表沉淪於三界生死苦海,五道之中。「自見子來,已二十年」,表二乘人捨小向大,自行除糞後,方名為子,則以轉教菩薩法而執作如來家業,名二十年。

昔於某城而失是子,周行五道而索其子,遂來至此中路而設化城,凡我所有,如來家業法藏,悉以付之,恣其燄續佛燈明。

子念昔貧 志意下劣 今於父所 大獲珍寶
并及舍宅 一切財物 甚大歡喜 得未曾有
佛亦如是 知我樂小 未曾說言 汝等作佛
而說我等 得諸無漏 成就小乘 聲聞弟子

小乘人偏修頑空,志意下劣,取於四果,今得聞無上甚深微妙法,受成佛記,得未曾有,歡喜踴躍。佛知我等心意,樂於小法,未曾說言汝等皆堪作佛,而說可得諸無漏智解脫之法,成就有餘涅槃,聲聞羅漢果位。

(下期待續)

▲Top

法界佛教總會 Dharma Realm Buddhist Association© Vajra Bodhi S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