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期)
清淨講堂。忽然想到舍衛國的祇陀太子,他有一個經常遊玩的大花園,非常寬敞,花香鳥語,環境清幽,做一個說法講堂,十分理想,須達多就去找祇陀太子。見面後須達多開門見山地說,為了要請佛到我國來弘法利生,想買你的花園,建造講堂,請佛說法。祇陀太子知道須達多是個大富長者,半開玩笑地說:「長者,你是我國最富有的人,聽說你家黃金很多,你如果能夠用金磚將我這個花園統統舖滿,我就將花園給你!」給孤獨長者,聽到此話馬上趕囘家去,把金庫打開,一車又一車地將金磚運到花園,並派了許多工匠,很快就把金磚舖滿了整個花園,這時祇陀太子看了大吃一驚,馬上對須達多說:「長者,我剛才是對你隨便說句開玩笑的話,不能當眞。這個花園是我賞心悅目的地方,我絕對不可能賣給你。」給孤獨長者正色厲聲的說:「太子,你是一個男子漢大丈夫,今日的太子,就是未來的國王,君無戲言。一言既出,駟馬難追。現在我已經把金磚舖滿了整個花園,這花園當然是屬於我的。太子在這不得已的情況下說:「長者,你既然如此,你我二人共同請佛說法好嗎?」長者說:「是我用金磚舖地,怎麼能說與你合作。」太子又說:「長者金磚舖滿之處,是花園的土地,可是園裏許多合抱的大樹,樹根周圍是金磚舖不到的地方,那應該屬於我的,所以說,長者,你還是與我共同請佛說法,豈不是更好麼?」須達多這時只好同意合作,所以把這個花園叫做祇樹給孤獨園。
上面所講的是名山聖地佛國道場,釋迦牟尼佛一生經常來往居住,依止弘法度生的地方。佛在這些道場,講了不少經,度了不少人。當然除此之外在印度其他各個城鎮也留下佛的足迹。如斯里蘭卡佛也曾到過教化眾生。佛一生經歷有四個地方值得紀念,就是誕生迦毗羅,得道摩竭陀,說法波羅奈,涅槃拘尸那。
第五章 般涅槃
第一節 最後應供和說法
過去的大德高僧曾經說過這樣的四句話:「機薪既盡,應火潛輝,娑婆印壞,淨土文成。」來說明釋迦牟尼佛一生的應化事迹。從嵐毗尼花園無憂樹下降生,到最後在拘尸那城示現涅槃為止。在這八十年來的一期壽命,佛自始至終,把有緣的,應該得度的眾生,統統度化了,佛陀就是於無生之中,示現有生,於無滅之中,示現有滅,這叫做眾生度盡,方證菩提,自利利他,功圓果滿。最後在拘尸那城,雙林樹下的繩床上,右脇而臥,示現了入大涅槃,圓寂逝世。當時就有許多弟子與護法龍天,都在佛的身旁,周圍匝繞。此時,拘尸那城有一位工匠,名叫純陀,請佛慈悲,方便開示,同時要求佛在涅槃之前,接受他的眞誠供養,所以「涅槃經」裏面說:如來之身,已經在無量阿僧祇劫的時候,就不受飲食了,現在為諸聲聞說法,所以最先就接受拔陀與波羅二個牧女的乳糜供養,現又接受純陀最後供養佛一生說法利生,最初度憍陳如等五人。現在將要涅槃,最後得度的,是須拔陀羅比丘。須拔陀羅,本來是一個外道教徒的頭子,因為聽了佛說的「涅槃經」,當下智慧現前,煩惱消滅,就得證羅漢果位。這時他已是八十一歲的老人了。在佛將涅槃時來投佛出家。佛說「善來比丘,鬚髮自落,袈裟着身。」成了比丘的莊嚴相貌。
第二節 遺囑四件大事
佛的堂弟阿難尊者,在佛的身邊三十幾年,對佛有深厚感情,現在佛要涅槃,他特別悲傷,當時有一位名叫阿樓陀尊者在旁邊,他看到阿難哭得十分傷心,關於佛涅槃以後的許多大事。如何處理,也不去問佛,就馬上提醒阿難說:「你不要再哭啦,佛滅度後,佛教的幾件重要的大事怎麼辦,你趕快去問問佛。」阿難說:「什麼大事呀?我實在想不出,你快告訴我!好去請佛最後開示。」阿樓陀說:有四個問題你快去問佛。阿難立卽問佛:「第一佛在世的時候,大家都以佛為師,佛滅度後,以何為師呢?」佛說「你們依波羅提木叉的無上戒法為師」。「第二佛在世時大家依靠佛,與佛住在一起,這是依佛而住。佛滅度後依何而住?」佛說:「你們依四念處住」。(四念處!念是能觀的智慧,處是所觀的境界。㈠觀身不淨,㈡觀受是苦,㈢觀心無常,㈣觀法無我。)「第三佛滅度後,結集經、律、論三藏教法時,在諸經之首,要講幾句什麼樣話?」佛說:「當說信、聞、時、主、處、眾的六種成就」。「第四對一些惡性比丘,佛在世時,佛會設法調服他們,佛滅度後,用什麼辦法對治他們?」佛說:「用默擯的辦法來對待惡性比丘,把他們在僧團內孤立起來,這樣一來,自己感到孤苦零丁,他就會自動的離開寺廟走了。」
上面講四點是釋迦牟尼佛在臨終前最後垂訓,也是佛的遺囑。
第三節 摩耶夫人前來探親
正在釋迦牟尼佛涅槃的時刻,阿那律尊者到忉利天宮通知佛母摩耶夫人,佛母聽到佛將逝世圓寂,感到極大的痛苦。摩耶夫人,跟著阿那律尊者,來到雙樹林下,佛本來是無生無滅,以大悲願力,而示現了有生有滅,當他知道母親來看望時,從金棺中,坐了起來,合掌恭敬以最虔誠的心情,來迎接慈愛的母親,並接受摩耶夫人所奉獻清淨光潔的香花。佛對母親說:「人生無常無我,如夢如幻的妙法」後,才安靜的入涅槃。佛是十分孝敬父母的,如在他的父親淨飯王逝世時,佛親自來到父王靈前,執持香爐,走在靈柩前面引路送葬,盡了人子的天職。由此可見釋迦牟尼佛雖然是一個身遊方外,離開家庭,拋父母,別祖宗的比丘,可是他對生身父母的雙親極為孝敬,為佛教徒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特別是出家僧眾的典範和楷模。
當然在佛涅槃圓寂後,還有很多身後喪禮大事,都是非常隆重莊嚴,奇特稀有,不可思議,這裹不多談了。
第六章 佛與佛身觀
第一節 本覺 始覺 究竟覺
現在再把佛字的主要概念講一講,印度話佛陀,漢譯為覺者。佛者覺也。覺的內容有三:第一本覺。卽眾生本有的覺性,這個覺性是人人具足,個個都有,大家都是自性天眞佛,眾生心就是佛,佛就是心。眾生雖然處在迷位,迷了本覺佛性,叫做不覺的眾生,可是眾生雖然是迷而不覺,而本覺佛性從來都不曾遺失,也沒有缺少。譬如有一個人,吃醉了酒,有一個親友,把一粒摩尼寶珠放在這個醉漢衣服之中,這個醉漢不知道自己衣裏放有一粒摩尼寶珠,認為自己很窮,生活困難,到處求人,討飯度日。對衣裏明珠一定要經過他人的解說,醉漢方能知道。另外有一個貧窮的人,他的祖先恐怕子孫受苦,就預先把一個(轉下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