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恬變等二種相參。於妙圓中粘湛發嘗。嘗精映昧。絞味成根。根元目爲清淨四大。因名舌體。如初偃月。浮根四塵。流逸奔味。
由恬淡無味而變成有味,這二種味塵互相參雜,在妙圓眞心中,就發生嚐覺作用,叫做嚐精。嚐精對映味塵,絞取味塵而成爲內清淨四大勝義根,依勝義根而變爲浮根塵,卽是舌頭。形狀猶如新半月,亦是色、香、味、觸四塵混合而成。嚐精就寄托在浮根塵之舌頭,向外攀緣一切味塵境界,循塵所轉,終日流逸奔逐在味塵上。
由離合等二種相摩。於妙圓中粘湛發覺。覺精映觸。搏觸成根。根元目爲清淨四大。因名身體。如腰鼓顙。浮根四塵。流逸奔觸。
由於隔離和接合二種觸塵,互相摩擦,在妙圓眞心中,就發生觸覺作用,叫做覺精。覺精對映觸塵,搏取觸塵而成爲內清淨四大勝義根,依勝義根而變爲浮塵根,卽是肉身之體,形狀好像腰鼓顙,(腰鼓俗名杖鼓,狀如人身,顙卽鼓腔)。亦是色、香、味、觸四塵混合而成。覺精就寄托在浮根四塵之肉身,隨塵所轉,終日流逸奔逐於觸塵上。
由生滅等二種相續。於妙圓中粘湛發知。知精映法。攬法成根。根元目爲清淨四大。因名意思。如幽室見。浮根四塵。流逸奔法。
最後講意根,卽第六意識,是有生有滅;前念滅,後念生,好像波浪一樣,後浪推前浪,生滅不息。
由於生起和息滅二種法塵,互相連續。在妙圓眞心中,發生知覺作用,叫做知精。知精對映法塵,攬取法塵而成爲內清淨四大勝義根,依勝義根而變爲浮塵根,叫做意思,亦卽肉團心,形狀有如蓮華。亦是由色、香、味、觸四塵混合而成,知精就寄托在根四塵之意思上。因爲肉團心卽意思心不可見,故形容意根好像在幽暗室的視覺一樣。內照法塵而能知道和思量一切,知精就寄托在浮根四塵之意思上,隨法所轉,終日流逸奔逐於法塵上。
阿難。如是六根。由彼覺明。有明明覺。失彼精了。粘妄發光。
阿難,如上面所說六根之性,本來都是妙圓眞心,如來藏性。但因有了覺上加覺,本來覺體已覺,不必加覺。但因爲要加覺加明,就變成妄明妄覺,失去眞實之性,把本有之見精,嗅精,覺精等,都失去其本來的功能,因和妄明妄覺結連在一起,成爲第八識見分,其體雖眞,但用上終是妄了。因爲眞性膠著妄塵,就發出見分之光。元是一精明,因爲攬塵結根,就變成六和合,六種作用了。
是以汝今離暗離明。無有見體。離動離靜。元無聽質。無通無塞。齅性不生。非變非恬。嘗無所出。不離不合。覺觸本無。無滅無生。了知安寄。
你現在能離開明暗二塵,見體就不存在。爲何有見?就因爲有明暗之相幫忙你,才有見體。離開動靜二塵,就沒有聞體。離開通塞二塵,就沒有嗅性。離開有味無味,就沒有嘗性。離開離合二塵,就沒有觸性。離開生滅二塵,就沒有了知之性。我人因爲攬六塵而結成六根,因此聚見於眼,聚聞於耳,聚嗅於鼻,聚嘗於舌,聚覺於身,聚知於意。這皆是妄體。如果能到常光獨照,廻脫根塵,那麼妄體都沒有,了知元性,怎還有安寄之地呢?眞妄二體,需分別清楚:攬塵結根,聚見於眼,爲妄體。元明照用,常光獨耀,爲眞體。
汝但不循動靜。合離。恬變。通塞。生滅。明暗。如是十二諸有爲相。
這段文及下段文都很重要,我人爲何仍未開悟?就因爲順生死流而轉,不能逆生死流,亦就是跟著妄去跑。現在只要你能不隨六根六塵去轉,不循著明、暗、動、靜、合、離、通、塞、生、滅、有味、無味這十二種有爲相,不會被有爲法所轉。
隨拔一根。脫粘內伏。伏歸元眞。發本明耀。耀性發明。諸餘五粘應拔圓脫。
任由你選拔一根,不讓它和妄塵交黏,而使它潛伏於內,伏歸本元一眞之心;就能發揮本有的明耀。明耀之性,一經發出,則通天徹地,耀古輝今;旣不爲外塵所滯礙,亦不被內根所局限,而是寂然眞心,本妙明性。那其餘五根,不再去膠合妄塵,再發妄相。自然會隨著這一根的解脫,而同時都得解脫了。
不由前塵所起知見。明不循根。寄根明發。由是六根互相爲用。
這段文是六根互用的基本條件,不隨十二種外塵所引起之妄知妄見,則能「見如不見,聞如不聞」。本有之眞知眞覺,不必靠浮塵勝義二根,但只寄托在二根之中,而能發出靈明之功能。這個時候根塵雙脫,靈光獨耀,便能六根互相調換使用。如眼根不單能見,還能聞、能嗅、能嘗、能覺、能知,隨便任何一根,都具足其餘五根的作用,這便是諸黏圓滿,六根清淨,自在無礙之妙用。
今天七月十五日,是佛歡喜日,是僧人結夏安居三個月,圓滿的日子。亦是僧自恣日,僧人彼此互相說過。也是摩訶目犍連尊者得到天眼通的日子。他第一眼便看見母親在地獄受苦。因他母親在生時,不但不信三寶,還毀謗三寶,又喜歡食肉,食魚蝦,食魚卵等,一天不知噉食多少生命,所以死後便墮地獄,目犍連尊者見到母親在地獄,飢渴交迫,十分痛苦,便持缽飯獻母。母接缽後,卽以袖遮缽,走到無人見處噉食。那知飯一進口,都變成火炭,不能入口!目犍連見狀,亦無辦法,只得走回佛陀處求救。佛說。「你母造業太重,非你一人之力所能救度,必須請十方僧人一同以清淨功德廻向,你母才能離苦得樂。」故七月十五日,是盂蘭節日,到處都有孟蘭法會,超度先人亡靈。盂蘭盆是「救倒懸」之意。
(下期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