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期)
座抄寫。王恭每日必定口含檀香才下筆,或欲咳嗽,一定停筆,面向旁邊吐氣,不敢以口氣重汙經書。修德則在靜室內觀想,每寫完一卷,就贈細絹十疋,一部總共六百疋之多。但是王恭一概不受,只是竭誠寫經。可能因為用心專一,又不求名利,志誠之極,致令業盡情空,結果一寫完「華嚴經」,就了生脫死,圓寂了。修德為了慶祝功成,設齋供奉,於佛前燒香散花,發宏誓願,打開經書,則大放光明,周圍七十餘里地,照亮了定州城,城中男女老少都看到這異光。
(三)唐朝僧人曇韻,隱居在山林,經常誦持「法華經」,發願書寫,多年未能如願以償。一天,突然有位書生,不知從何處來,答應依照他嚴格的條件抄經。書生每天清晨用餐後,沐浴潔淨,穿上淨衣,受八關齋戒(卽八戒:不殺生、不偷盜、不淫欲、不作虛誑語、不飲酒、不塗飾觀舞聽歌曲,不坐臥高廣華麗之床,過午不食);然後入淨室,口合檀香,燒香懸幡,寂然抄寫,到日暮才出來。第二天再來。依樣寫經,毫無倦容。書寫完畢之後,曇韻相送出門,突然不見了。曇韻如法裝潢,每欲誦讀,一定先用香水洗手。後來因當地有賊亂,就將「法華經」包裏裝箱,藏放在高巖上。一年後,賊亂平定,在山巖上找不到經書,就在四周盡心搜索,終於在巖下找到。箱子和包裏經書的七層布巾早已糜爛不堪了,但是經書則鮮好如故。這是因為發心寫經虔誠,感聖人示現凡夫書生來協助,經書得到了誠心淨潔以及聖人法力加持的緣故。
從這幾則故事,可見古德們對於佛經的恭敬嚴謹,以及佛法感應的不可思議。我們固然沒有他們那種財力,但是,也應在自己能力範圍內,竭誠盡敬,才能得到三寶垂慈加被。印光大師在「竭誠方獲實益論」一文末附案語說:「本擬廣錄恭敬三寶之利益,及褻慢三寶之罪愆,令研究佛學者取法有地,獲罪無由,以目力不給,遂止。」大師素來有眼病,因此心有餘而力不足,可見大師用心良苦,希望我們研究佛法,禮誦持念,都能夠主敬存誠,自然大有受益了。所謂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何況佛法的不可思議境界。以前有位古德,一心專注抄寫「法華經」,達到念極情亡的境地,連天黑了也不知道,依舊照看照寫不誤。僕人進來提醒他,天都黑了,怎麼還在抄想,他頓時感到黑暗,伸手不見五指,失去了清楚明晰的境界。天台宗的智者大師,在思禪師指示下讀「法華經」,日夜自勵,不斷地誦讀了二七日,至「是眞精進,是名眞法供養如來。」身心豁然入定,得了法華三昧。
古德們的用心專一令人欽佩,近代人也有這種精神的。倓虛法師在「影塵囘憶錄」中就敘述了劉文化居士的誦經靈感:劉文化花了八年研讀「楞嚴經」,非常誠心,看不懂就在佛前磕頭,跪求佛陀賜他智慧,時常日以繼夜地在佛前磕頭。有一天,當他在藥鋪裏埋首看經時,突然像入了定一樣,心裏豁然開朗,眼前光亮,現出山河大地,樓閣宮殿,周匝欄楯,清瑩澄徹,儼然琉璃世界,只見天龍鬼神,護法八部,各執寶杵,在虛空竚候守衛。倓虛當時誡他不可執著各種境界,否則就要入魔。可見佛法無邊,感應靈通,全在一心。我們幸得人身,又得聽聞佛法,信受奉持,更應竭誠恭敬三寶,依法修持,以報佛恩。
最後,謹恭錄印光大師在「閱覽佛學經書翻動時減少罪過之注意」一文中,勸我們革除翻閱佛書的種種不恭敬習慣的語句,與各位共勉之:「學人閱覽尋常書本,每於翻動頁角時,往往用指甲掠劃,以致紙質傷損,指印縱橫,殊失尊重保護之道。此種惡習,施於尋常有益身心之書籍,已有罪過,何況佛學經書?」「又有以指尖蘸口中津液,黏紙翻掀,雖紙質未必損傷,然墨色及紙角純白之色,易致污染。又以污穢口液,抹於佛經之上,褻瀆之罪,實無可逃。況乎有病之人,口津沾書,易使後來展誦之人,得傳染之病,以己累人,尤為損德,所當切戒。」「各頁翻動之時,當用指肚從旁輕輕掀起,不可鹵莽,宜加慎重。其始雖覺未慣,久之自能得心應手也。又臨開卷時,案頭塵垢,先須揩抹乾淨,經籍面頁底頁外,能加外護,或紙或巾,均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