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假修眞
一九八七年四月廿五日
神秀大師曾作偈曰:「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我們想成佛,要借假修眞,在假的身體上也要用功夫。為什麼說身體是假的?我們的身體,是四大假合而成。四大是地水火風。身體內堅硬者如筋骨,屬於地大。津液,唾痰等屬於水大。體內的暖氣屬於火大。呼吸氣則屬於風大,身體就是由這四大假和合而成的。在我們身內,另外還有一個佛性。這個佛性,修得好則能成佛;若不懂得修,則會作鬼。人身就像一個化學工廠,且看你放進去什麼原料。假如放進去良好的材料,則有良好的產品;若放進去不良材料,則有不良產品。
佛性根本上能控制這個身體,但有時候身體不聽話,不守規矩,做不合法事。你教他不修行,他高興得不得了;你教他忍耐,他覺得很不容易;你教他發脾氣,他覺得很容易。再講一個簡單的譬喻,一般青年男女,你若叫他修道出家,他很不願意,你若叫他快點找對象,他則高興到不得了。
佛性住在四大假合的身體內,像人在房子裹住一樣。人所住的房子,也須要土、木、水、火、等造成。房子有什麼作用?是為了住人的。若沒人住,房子丟空便壞了。人到臨死時,佛性離開身體,這個身體便臭了,爛了。地水火風,各歸其所。當這個佛性來了就做了,若去了,則四大各有所還。
可是,人欲修成佛,也須要藉著這個四大假合的身體,來幫助佛性,所以神秀大師偈云:「身是菩提樹」;菩提是「覺道」,我們的身體像一棵覺道之樹。「心如明鏡台」;我們的眞心是佛性。這個佛性本來看不見的,但現在勉強設一個譬喻,把它叫作「明鏡台」。「時時勤拂拭」,要時刻將佛性收拾乾淨,「勿使惹塵埃」。
這首偈頌代表漸悟法門,要循序漸進,一步一步向前修,在未開悟之前,必要按部就班,不能躐等而進,說:「我一坐下來便開悟。」那叫做野狐禪,才有古古怪怪的現象。眞正用功的人,其心不散亂,如如不動,時刻不忘用功。從前已講過,打坐時舌尖頂上顎,有津液便吞下去,這津液能把身體調和,能治百病,叫做甘露水,能滋養你的法身慧命。
前面說完神秀大師的偈頌,接下來講六祖慧能大師的偈:「菩提本無樹」。因為六祖是頓悟人,他已眞正明白本體,所以說這個覺道本來不是一棵樹,不能拘泥於形相上。「明鏡亦非台」。明鏡喻佛性光明,但這個佛性並非有個鏡台擺在那兒。「本來無一物」,佛性本來什麼也沒有,乾乾淨淨的,又「何處惹塵埃?」
這兩首偈,代表頓、漸兩個法門,但二者能相得益彰,並不抵觸,我們不要誤會,以為神秀說錯,六祖才說對了。其實這兩個階段皆是修行人必經之路。
我們打坐,正在抽絲剝繭,我們如蠶作繭,被七情(喜怒哀懼愛惡欲)六欲所綑。這七情雖不能立刻斷盡,也得一點一點把它減輕。(一)喜:不要過分喜悅,一笑就笑到發狂。(二)怒:更不能發脾氣,所謂「星星之火,能燒功德之林」,「千日打柴一火焚」。你坐禪時心平氣和,坐得很平安。一旦發脾氣,則百病叢生,週身骨節疼痛,因為嗔火已把菩提樹燒光了。(三)哀:不能過份的悲哀不節。(四)懼:心有恐懼,則不得其正。(五)愛:見到美色生愛欲心,見到旁人有好東西便想佔為己有,這都是貪愛心。(六)惡:惡剛與愛相反,愛到極點便厭惡了。(七)欲:這包括一切欲念,皆與道不相應。
這七情要一點一點減輕,故要時時勤拂拭。七情減輕到極點便沒有了。這時常在定中,行住坐臥,都是參禪,都在用功。這時已認識自己的本來面目,知道自己的鼻孔是朝上或朝下了。
(下期待續)
金山聖寺遷於新址啟事
本寺屬於法界佛教總會,於春節時業已遷移於三藩市沙加緬度街八OO號,希望今後各方有所聯紫,請用新地址:
GOLD MOUNTAIN MONASTERY
800 SACRAMENTO STREET
SAN FRANCISCO, CA 94108
U. S. A. TEL : (415) 421 - 6117
金山聖寺 謹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