磐陀石:陡起三十尺,縱橫十餘丈,另下面一石,廣約百丈。雙石相叠,其間距離,似乎可引綫而過之慨,真是天造地設,令人稱奇。有字刻於上「天下第一石」。
二龜聽經石:兩石如龜形,一隻蹲伏,昂首遠望;一隻攀登石坡,伸頸露筋,體態生動,宛然像互相呼應。古昔傳說:兩龜夜間,從大海中爬上石坡聽觀音大士說法,竟然悟道,不願囘歸海裏,後更化為石。 心字石:刻在一片大石坡的心字,週圍廣濶數十方尺。與厦門南普陀後山的佛字,同是偉大手筆,真是無獨有偶,堪稱寺門雙絕。 普陀山海灘之沙,也為他地所罕見。古人詩句有謂「黃如金屑軟如苔」的千步沙,潮汐晝夜拍捲,來同飛瀑,是否應為"千"步沙而非"干"退似珠璣,若遇狂風怒濤,氣勢磅薄,更為眩目震耳。但如天和景明,却為理想的游泳勝地。 洛
迦山:其實全名應為「普陀洛迦」,但中國人好簡,竟將四字分為二句,作兩個島嶼的名稱。據說古昔觀音大士是由此跳到普陀山開闢道場的。所以普陀山有一巨
石,石上留一巨大足跡。這兩個島嶼,距離雖然很近,但水勢汹湧,海浪起伏。傳說船須經過二十四個蓮花浪才能到達彼岸。因為古昔渡船都是小型的,經不起風
浪,這也難怪。去年六月十五日,我們十人乘坐小汽艇排渡那海面,却風平浪靜,水波不興,真是幸運。登陸後,怪石嶙峋,山路崎嶇險阻。石階直上,坐在肩輿,
如登天梯。小白山花,遍佈各處。或者是「普陀洛迦」這個梵音名稱的由來吧!約二十分鐘,抵達寺前落轎,看見一座新蓋普通的建築物。昔時的妙湛、圓通、自
在、觀覺四座古剎,已不復存在,僅見數塊以前寺宇的石雕,嵌入壁中,好像劫後留作人們憑弔的痕跡。寺容簡單樸素,由尼眾住持。殿傍的龍泉古跡,是一方新近
用洋灰石頭混合築成的淺水井。以前泉口塑有石質龍首「玉液」從龍嘴噴出。古跡經過嚴重糟撻破壞,已無甚神秘氣氛,參拜歸來不勝感慨。 古往今來,歷史上不少知名人士,如宋朝的王安石、陸放翁,元朝的趙孟頫,明朝的侯繼高、張煌言,清初的全祖望,國父孫逸仙,康有為、郭沫若、曼殊上人等,都曾到此觀光攬勝,留下許多詩文碑記。玆錄幾首如下:
⊙遊洛迦山 宋.王安石 山勢欲壓海,裨宮向此開。
魚龍腥不到,日日影先來。
樹色秋擎出,鐘聲浪答囘。
何期乘吏役,暫此拂塵埃。
⊙海 山
宋.陸 游 碧海無風鏡面平,潮來忽作雪山傾。金橋化出三千丈,閒把松枝引鶴行。
海上乘雲滿袖風,醉捫星斗躡虛空。要知壯觀非塵世,半夜鯨波浴日紅。
補洛迦山訪舊遊,庵摩勒果隘中州。秋濤無際明人眼,更作津亭半日留。
⊙遊普陀
元.趙孟頫 縹渺雲飛海上山,掛帆三日上潺湲。
兩宮福德齊千佛,一道恩光照百蠻。
澗草岩花多瑞氣,石林水府隔塵寰。
鯫生小技真榮遇,何幸凡身到此間?
⊙普 陀 元.盛熙明 驚起東華塵土夢,滄州到處卽為家。
山人自種三株樹,天使長乘八月槎。
梅福留丹赤似桔,安期送棗大如瓜。
金仙對面無言說,春滿幽岩小白花。
⊙
題洛迦
明.李攀龍 洛迦山上吉祇林,白馬西來峽谷深。
月出爾時樓閣影,風還如是海潮音。
若非鸚鵡原能語,誰解蓮花萬染心?
五十三圓知識盡,何勞蹤跡問浮沉。
⊙夢遊普陀山 明.姜子羔 忽然飛渡海之東,海色澄清霄漢通。
借問此心何所似?白雲映水月當空。
⊙題潮音洞 明.盧元選 靈竅何年著化工?嶙峋倒插水雲中。
浪花飄瀑晴飛雪,海月浮光夜現虹。
石壁兩余泉出竇,旃檀秋老樹吟風。
虔誠欲叩如來面,雙鶴盤旋下碧空。
⊙普 陀 明.屠 隆 海濤飛雪複春雲,寶殿疏鐘入夜分。潮自砰鈞僧自定,悟來原不是聲聞。
黃如金屑軟如苔,曾步空王寶筏來。九品池中鋪作地,祇疑赤腳踏蓮台。
波上芙蓉盡著花,香船蕩槳渡輕沙。珠林只在琉璃界,半壁紅光見海霞。
野衲齊繙貝葉書,磬聲遙度暮沙虛。神龍聽法妖蛟舞,親見如音金臂舒。
⊙
梵音洞
清.孫 渭 補陀山左澗壑深,懸崖拍浪峯欹嶔。
歷級上下四五折,手捫足躡時驚心。
水石搏激無晝夜,不斷轟雷成古今。
何年斧劈兩壁分?日暮風雨蛟龍吟。
洞門直下百千尺,望之杳冥生寒陰。
霞光倐眼照石壁,俯首瞥見觀世音。
石欄匍伏嘆靈異,儀容瑞靜披紅襟。
有時鸚鵡鳴洞口,視之未久無追尋。
(下期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