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佛城金剛菩提海 Vajra Bodhi Sea

金剛菩提海:首頁主目錄本期目錄

Vajra Bodhi Sea: HomeMain IndexIssue Index

大佛頂首楞嚴經淺釋 66
(第四卷)    

唐中天竺沙門   般剌密諦 譯
美國妙覺山萬佛聖城宣化上人講述
弟 子      方果悟 記錄

又汝心中憶識誦習。性發知見。容現六塵。離塵無相。離覺無性。相織妄成。是第三重名煩惱濁。

又你心中,記憶和認識,以及所讀誦和學習過的世間文字和科技,在你記憶的性能上,就會發為知見。但從書上所得 的知見,都是世間的知識,而不是究竟從自性所發之知識。因為不是究竟的知識,所以終日便不斷的胡思亂想,於是就生出外界的色、聲、香、味、觸和法六塵境 界。六識如果離開六塵,就無體相可尋。六塵如果離開六識,亦無體性可得。因此識和塵便互相交織,妄成種種印象,留在意識之中,貪戀不捨,使你的真心不得自 在而成渾濁。此就是第三重,叫做煩惱濁。在五陰之中是為想陰,是第六意識的境界。

有真才有妄,有妄才有真。真妄是對立的,所以就依真起妄。老子說:「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 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大道毀滅了,才講仁義。若大道存在,大家都明白大道,克已復禮,愛人愛己,不令別人生煩惱,就不必去講仁義,仁義就成為多餘 了。「智慧出,有大偽。」如果大家都一樣有知識,平等無分,便我不欺你,你不欺我。一旦有智慧的人生出,就會認為其他的人太愚癡、太可欺。進而用種種欺騙 奸偽的手段來玩弄人,所以說,有智慧出現,才有奸偽的人。「六親不和有孝慈」,家庭裏如果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大家能守五倫之道,大家一樣良善,便不 能顯出誰是孝子。家庭不和,吵吵鬧鬧,父母不慈,子女能孝,這樣才能顯出他們的孝心。「國家昏亂有忠臣」,國家太平時期,大家當職做官,不分奸忠。等到國 家有災難,才知道某人確曾為國家盡忠效勞。好像中國之岳飛,兵臨城下,他能擊退強敵,保衛國家,所以後人都敬仰他是大忠臣。

這濁亦是一樣,單獨一種,不會成為濁,必須互相組織,連合起來,才成為濁。比喻真和假一樣,有眞才有假。 無明就如人身上的影子,依眞起妄,就生出種種妄想妄見。

又汝朝夕生滅不停。知見每欲留於世間。業運每常遷於國土。相織妄成。是第四重名眾生濁。

又你心中,從早到晚,妄念相續,生住異滅,沒有停息的時候。又因執著自己的意思和知見,所以想盡種種方法,怎 樣才能長生不死,永住世間。怎奈行陰密移,運轉不停,自己不能做主,所以隨業果而捨生趣生。從這個國土轉生到那個國土。這種生滅不停息的妄見和業果,互相 交織,便成第四重叫做眾生濁,在五陰之中是為行陰,是第七識的境界。

汝等見聞元無異性。眾塵隔越。無狀異生。性中相知。用中相背。同異失準。相織妄成。是第五重名為命濁。

你等見聞覺知,原是無異樣的,但因六塵隔離,無緣無故,便生出異相來。實際上精明之性是能互相知覺的。元是一 精明,在本性上是相知相覺的。但分為六和合之後,就變成不同,在應用上就互相違背,變成眼只能見,不能聞,耳只能聞,不能見。用途不同,失去一定標準,互 相組織,擾亂眞性,妄成渾濁,這是第五重叫做「命濁」。在五陰之中是為識陰,卽第八識。它是「去後來先作主翁」,就是最先來最後去,要八識離後,才算壽 終。

我人妙覺明心,原是清淨湛然,豈有渾濁?只因一念無明而生出種種妄相,外被五大器界所渾而為「劫渾」,內被四 大身相所渾而為「見濁」。再被六塵緣影所渾而成「煩惱濁」。後被生死所渾而成「眾生濁」。再由眾塵結滯,六根不能互通而為「命濁」。變成內外渾濁,失去湛 然清淨之義。現求佛指示,澄濁的方法。

阿難。汝今欲令見聞覺知。遠契如來常樂我淨。

阿難!你現在要想從見聞覺知的功能上,回來契合自性,本來常樂我淨的佛境地。

應當先擇死生根本。依不生滅圓湛性成。

應當先行揀去那些是生根本,擇取那些是不生滅性,然後依據本來不生不滅之根來扭轉虛妄而生滅之識,才能修成圓 滿清淨湛然的自性。

佛示以捨識用根,這是楞嚴經要旨。識心若不捨除,不能修成大定。根性若不取用,不能證得涅槃。所以要捨棄生 滅,守於眞常,依不生滅,為因地心,才能修證。

以湛旋其虛妄滅生。伏還元覺。得元明覺無生滅性為因地心。然後圓成果地修證。

用你的不生滅圓融湛性,卽是見性聞性,來旋轉虛妄生滅的妄想作用,並降伏無明煩惱,還歸於原來的本覺自性。得 囘元本光明而覺照的不生滅性,來作修學佛法的因地發心,這樣用功修行,才能圓成果地,而得證無上菩提。

將自己圓湛的不生滅性,時時刻刻不要外照向外馳求。但要內照本源心性,卽反聞聞自性,才可以旋濁還清,旋妄歸 真。

如澄濁水。貯於靜器。靜深不動。沙土自沉。清水現前。名為初伏客塵煩惱。

好像欲澄清濁水,必須要把濁水放在止靜的器皿裏面,使它靜靜地深沉不動,沙土自然會慢慢地沉下,而清水就會顯 現出來,這樣叫做初伏客塵煩惱,客塵是生滅不停,如客如塵,不是自家裏有,不是從自性生,而是由外邊來的,所以叫做客塵。

你們現在打坐參禪,就如澄清濁水。深靜不動,就是有定力,參禪要有定力,一定要下功夫,不怕苦,不怕難,什麼 都不怕,腿痛更不算一囘事。如果因為腿痛腰痛,便要伸腰伸腿,還要用軟枕來做墊,一點都不能吃苦,這都是不能脫去享受習慣。要知道如果講享受,那就絕對不 會得到定力的。

(下期待續)

▲Top

法界佛 教總會 Dharma Realm Buddhist Association© Vajra Bodhi S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