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懺悔業障為先——
阿難與釋迦牟尼佛是堂兄弟的關係,阿難以為佛能給與三昧,並仗著自己多聞沒有好好修,對於眞妄認識不清,佛批評他說:「皆由執此生死妄想誤為眞實,是故汝今雖得多聞,不成聖果」。阿難聞已,重復悲淚,五體投地,長跪合掌而白佛言:「自我從佛發心出家,恃佛威神,常自思惟,無勞我修,將謂如來惠我三昧,不知身心本不相代,失我本心,雖身出家,心不入道,譬如窮子,捨父逃逝。今日乃知雖有多聞,若不修行,與不聞等,如人說食,終不能飽」。
由此看來,修行一事不能依靠任何人,只有自己努力,阿難與佛的關係非比尋常,尚不能得到佛的幫助,何況其他。學佛者依靠聰明,記憶力強,只在多聞求解上用功,而不眞正精進修持,如說食數寶,得不到什麼眞實受用。道必須求證,解與行相應謂之證,解與行是分不開的。
大乘經典所講的理與事,明瞭以後,應當直下承當,精進修持,不會懈怠,懈怠是精進的反面,是大毛病。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給學人留下修學的榜樣,他能親近善知識,肯聽聞正法,離開老師還能念念不忘,日常生活中如教修行。他具足四種因緣:①親近善知識,②好學,③深思,④依教奉行。依教奉行當生必有成就,佛法不過是增上緣而已,主要還靠自己修,自己必須有決心。法緣當然要結是賓,所謂未成佛道,先結人緣。自己開悟證道是主,賓主認清,福慧雙修。廣結善緣屬於福的方面,精進修行屬於慧的方面。我們今生能夠聞到佛法,讀到大乘經典,也是多生多世曾發過菩提心,也曾讀過佛法,種過善根,但未能得到道果,所幸根基深厚,今生因緣成熟,能有機緣參加大乘道場,與諸上善人聚會一處,真是千載難逢的機會,假如不於此時精進修持,一息不來,便成隔世,不但辜負佛恩,且愧對己靈。
學佛還要有福報,沒有福報,想學都學不成,我說這話,並不是瞎吹,有根據的。道源老法師是當今佛門教下大善知識之一,他在台灣能仁佛學院講金剛經時說了一段他的親身經歷,現在長話短說,我摘要說其大概。道老年輕時想閉門閱藏,慈舟老法師對他說:「修行也要有修行的福報,你出家不久,在佛門中要先培福報,有福報了,修行障礙才會少一點」。道老未聽他的話就開始閉關三年閱藏。先看大般若經,不料這部大般苦經缺少兩百卷,不得已乃先看俱含論,看俱含還不到三分之一就得了吐血病,乃放下經典先治病,病治好了,繼續研究其註解,但是一用心研究,頭就疼。在無辦法中只好放棄閱藏關,而改為拜佛念佛關。三年後,出關,病就好了。後來道老就受持金剛經,在大陸講過幾次金剛經已記不起來,到台灣以後已講了十三遍。據他自己說,年輕時病病歪歪的身體能活到現在八十多歲,實在是受持金剛經的感應。
聽了道老這一段開示,我又聯想到在台灣聽法師講經時也曾提到這個問題。人為什麼不能親近佛法,或者想研究佛法而總是遇到逆緣,其主要原因是有障礙,這個障礙就是我們多生劫來所造的種種罪孽,使我們不能親近佛法,信仰佛法,所以必須依照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先懺悔業障,業障消除,自然容易接近佛法。
我們凡夫每天二十四小時,除去吃飯、睡覺、喝茶、看報以及一些不相干的事情之外,能夠勻出來讓我們安心好好修行的時間太少了,所以必須要把握時間,一分一秒都不浪費,至於引人入魔的打麻將、逛公司、看電視、閒聊天、看武俠小說、打高爾夫球、遊山玩水、參加各種宴會等等,應當一概謝絕。俗語說得好,知事少時煩惱少,識人多時是非多,我們應當以念經拜懺,深入經藏,與佛菩薩同止共歡為第一要務,因為佛菩薩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他對我們只有慈悲,不會變的,我們對於人不要發生深厚的情愛,如果他四相未除,他一定還有我執,有我執必有人我是非。今天對你很好,明天可能翻臉,所以多交朋友是自找煩惱。況且學佛是反求諸己的學問,朋友多只有障礙修道,沒有好處。
蘇州西園寺 博湛 開放寺中不尋常,萬分莊嚴勝天堂 雕梁畫柱世稀有,清池淨階數佛廊 千手觀音拔眾苦,更有濟公招吉祥 行遍天涯訪勝景,總覺西園似敦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