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迦牟尼佛降生於印度,說法四十九年,講經三百餘會,佛滅後由諸大弟子結集遺教,為大小乘經典,謂之經藏,又稱為法寶。我國古德經過崇山峻嶺,流沙千里,不顧性命,受盡千辛萬苦,才將梵文貝葉佛典輾轉運來中國,眞是得來不易。談到譯經,更是困難重重,譯者必須梵漢兼通,佛理透達,同時對於中國古籍儒家道家以及老莊哲學均有深切之悟解,最重要的是對於佛法之甚深微妙眞實義有悟有證,才能把佛經的精義翻譯得恰如其分。中國古時譯經均由皇帝負責經費,以政府的財力維護道場,參加者有數百人之多,四事供養無缺,故大德學者均能畢生專注其事。譯經分為八個步驟:①宣梵文②譯語③筆受④廻綴⑤潤文⑥證義⑦詳定⑧書手,就個人專長慎重參與工作。所譯出來的經典,不但文義暢達,而且無幽不顯,無微不彰。
姚秦時代,旭摩羅什大師是逍遙園譯經院的主持人,據說他是七佛的譯經師,可見他是有來歷的人。他手下有僧肇、僧叡、道融、道生四位,世稱什門四聖,這四位對於儒學老莊均有甚深造詣,所譯經典眞乃千錘百鍊,不得更動一字,後來歷朝政府皆視大藏經為國寶,為避免天災人禍,損壞法寶,把大藏經分藏於全國如杭州、西安、北平、河南、四川各地,妥為保存,以示尊重。中國人得天獨厚,有大乘種性,佛法傳到中國乃能發揚光大,歷代祖師,賢聖輩出,八宗競秀,影響中國文化至深且鉅。現在所保存的萬餘卷大藏經都是古德所遺留下來的心血結晶,與深湛學養之精華,意義完備,悉遵佛旨,其文字之優美雅潔,尤超過梵文原典,故敦煌雲崗石庫所保存者均係漢文經典,原有梵文貝葉早已無存,今日如仍欲尋找梵文,走古人的老路子,一定是勞而無功,因為目前精研佛法,兼通漢梵有修有證者,幾無其人,故欲研究佛法,必須先通漢文為入手方便,否則解且不易,何況乎修,何況乎譯。
談到譯經由中文譯成英文,就弘揚佛法言,乃是當今一份至高無上的神聖工作。今天英語已成為世界最通用的語文,為了接引西方人士,英文佛典實有其重要性。提到宣傳,我們確實比基督教稍遜一籌,聖經已經翻譯成一千六百餘種方言,落後地區均有基督徒之足跡。固然聖經只有一大厚本,舊約三十九卷,新約二十七卷,佛經有一萬多卷,不能相比,但是我們也可以把幾部重要的大經先翻譯出來,在精不在多。同時還要開闢對外公開的講經道場,因為佛經中之無上甚深微妙義理,至為幽玄,非解不明,古德有云:佛法無人說,雖智不能解。
翻譯經典的人才不容易找,要中文英文佛學兼通。最完備的大藏經是漢文的,日本韓國的大藏經也都是漢文的,必須先要通達漢文方能翻譯經典。所謂通達並不是僅僅能看書看報而已,應於國學有深厚的根底,對老莊宋明理學亦有充分的悟解。幾部主要經典如華嚴、法華、楞嚴、維摩、圓覺、金剛、彌陀均有研究,英文寫作更有高水準的表達,這種人才眞不易得。縱然有,他肯不肯犧牲世間一切名利享受,發菩提心,為法忘軀,也大有疑問,所以我希望現在與未來的青少年中能有幾位是菩薩轉世,為救度眾生,放棄個人名聞利養,來參加這種千古不朽的大業。環顧宇內,只有寄望於西方唯一的萬佛城譯經院道場,負起這個責任,培養譯經人才,並祈諸佛菩薩加被,龍天護持此一僅有的道場,垂諸永久,以期達到荷擔如來之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