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佛城金剛菩提海 Vajra Bodhi Sea

金剛菩提海:首頁主目錄本期目錄

Vajra Bodhi Sea: HomeMain IndexIssue Index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精義闡要

一四

林春山 註解
張培之 抄錄

須菩提。若菩薩以滿恆河沙等世界七寶 布施。若複有人。知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此菩薩勝前菩薩。所得功德。何以故。須菩提。以諸菩薩不受福德故。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薩不受福德。須菩 提。菩薩所作福德。不應貪著。是故說不受福德。

全經之意。蓋謂一切皆無我。此章以不受福德之法以明之。如上無聖無凡。非一非異之理。無我才無受。故云不受福 德。即無我也。不貪亦無我。功夫不到無我。則不能一如。非一如不能見性也。唐柳書本無持用二字。故依柳書。亦多餘之字也。

此 中只在不受福德。並舉菩薩已通達無我法者。以起下文知一切法無我。言恆沙世界七寶布施多福之事。以為下文作張本耳。布施乃六度法之一。若復有人。知一切法 無我。得成於忍。則此菩薩。勝前菩薩功德。非不重視功德。惟不著不受而已。江味農居士云。一切法不外境。行。果。境謂五蘊六根塵等。行謂六度萬行等。果謂 住行向地乃至菩提等。余以為法界包涵廣大。一切宇宙萬物。皆是成住壤空。運轉不停。其實是一真性體之大用。都托此以顯現。若離此對待之法。宇宙萬有。則全 歸息滅矣。法不孤起。由待而生。雖有能所染淨聖凡。只在迷悟之間。迷則為眾生。悟則成佛。總在一心。豈有二哉。著境則迷。離境則悟。所謂心佛眾生三無差 別。心迷則凡。心悟則聖。知一切法無我。法從緣生。故無我性也。無我故無取無執。而人法二空。成就菩提之果位。得成於忍者。謂行者既知一切法無我之理。能 依理發智。偏照諸法性相一如。圓伏三惑。實能四相不生。得入菩薩之伏忍位中。其福德已超前之布施矣。故曰此菩薩勝前菩薩。所得功德。何以勝前菩薩。以此菩 薩不受福德故。以無我故。不受。心有其境曰受。心空境無。故曰不受。長老又疑既多修福德。拒而不受。故問佛菩薩何以不受。下文解說。當知修六度作福德。是 從大悲心流出無緣之慈。眾生無盡。而悲願無窮也。不應貪著福報。故云不受。悲智雙運也。全經後文點出不取於相。如如不動八字。畫龍點睛。至無盡矣。何以 故。本不生故。是之謂如如。是之謂不動。是之謂不取。若生心不取。即是取矣。生心不動。早已動矣。生心如如。即不如如。生心除我。我相熾然。若不向此荐 取。縱令苦行動修。總是增纏縛。添葛藤而已。此正是為不取於相。如如不動。先發引子。歸根二如字。我如而法亦如。則非一非異而不動矣。至究竟處。行深觀照 時。則得自在大解脫。真如出纏矣。讀者又不可死在句下。隨文字轉。當凝神空心。字字句句。向未起心動念處。若沾滯一毫攀緣名相。便無入處。禪宗直指向上。 向上者。趨向本源之謂。直指者。剪去枝葉。一眼覷定本源處。單刀直入也。本源者。是一枝葉者。是千枝萬葉也。

須菩提。若有人言。如來若來若去。若 坐若臥。是人不解我所說義。何以故。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

此 章以明如來乃性德之稱。乃人執著來字。有來必有去。復聯想到坐臥。便著一相。必致愈引愈多。萬相紛然。迄無窮極。不得平靜。蓋明讀經聞法。不可著文字相 也。諸法空相。是大乘法印。須知來去是對待之事相。性體是絕對之一如。此約性體。以明諸法本來空相也。欲行者泯相以入體。若說如來若來若去。若坐若臥。則 不解如來所說義矣。復諭之曰。如來者。法身也。法身無所不在。無所謂來去也。無所者不起對待也。如來無所住之相。乃大悲應眾生之感。如千江印月。水淨月 來。水動則隱。猶眾生心淨則應。心垢則隱。何來去之有哉。如來者隨感而應。稱物平施。故曰無所從來。亦無所去。非從緣生有所來去也。故名如來。如者自來。 不如者。則不來也。法身雖不動。而應化不斷。因物付感而無來去。法身遍一切處。不住生滅之來去。故名如來。總以明無我之極。隨感斯應。緣會則顯。豈容心意 思議者。須知淨土念佛之義。彌陀來接。來未嘗來。眾生往生。生未嘗生。雖未嘗來去。亦何妨於大圓鏡中。顯現來去。何以故。不來不去者。性之體也。有來有去 者。相之用也。性相不二。理事圓融。扼要來去要在不來不去上體認。不來不去。要從來去上做出。此是念佛求生要訣。決定往生見佛。相依性現。性由相彰。性相 不離。何以經中教人離相。當眾生久為相迷。不應取著。非謂斷滅。凡夫偏於相邊著相。分別執著。沉淪生死。二乘沉空滯寂。偏於性邊。為佛呵斥。住於兩邊。不 得中道。未能見性。既見性已。中亦不立。一亦不守。故曰如來。蓋如而來。卽不滅相。來而如。卽不著相。所謂不接不離。不著不滅。不常不斷。便與如來之義相 應。學者日常用功。當在觀一切相。不離自性。而別有觀自性。亦不能離相而獨存。於日常中一切對待之事相。不妨隨緣而行。卻不可遇緣而縛。隨綠而轉。應緣者 機了便了。不必糾纏。隨緣應結則結。不要攀緣。果能二六時中。返觀廻照。密自勘驗。心定慧生。自不為相所轉。返光泯相。而入性體矣。

須菩 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為微塵。於意云何。是微塵眾。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塵眾實有者。佛卽不說是微塵眾。所 以者何。佛說微塵眾。卽非微塵眾。是名微塵眾。世尊。如來所說三千大千世界。卽非世界。是名世界。何以故。若世界實有者。卽是一合相。如來說一合相。卽非 一合相。是名一合相。須菩提。一合相者。卽是不可說。但凡夫之人。貪著其事。

此章是點醒愚癡凡夫。勿執世界為實有也。世界可碎為微塵。足見 碎而散之為微塵。合而成之為世界。足證世界是虛幻不實。世界原是微塵集合而有。善男子。善女人。是指發菩提心之人而言。於意云何。試其見地之辭。問其碎世 界為微塵。寧為多否。若執為多。是又誤認微塵為實有也。碎與合、一與多。與下文遙遙相對。正是文中之眼。正欲人於此領會實義也。長老已能了解世界非實有。 故答世尊雖說甚多。實已了解微塵。亦非實有。何以故。以釋明此意。集合之微塵幻相。亦非實有。故曰若微塵眾實有者。佛則不說是微塵眾也。眾字著眼。眾卽多 也。多與一對。第一義者。性體也。由一分而為二而三。再分而生萬物。多者因對待也。對待者。皆相也。是名微塵眾。乃虛幻不實之名相也。下說如來是法身。蓋 三千大千世界。一切眾生所依。法身如來。為利益一切眾生。隨順眾生。顯應身以教化之耳。是名世界。卽不著也。不著乃能令本具之法身出障。而曰如來者之深意 也。

一合者。合而為一之謂。猶言整個也。未合以前為微塵。則難見。已合以後為整個。則易見。若世界實有者。則是一 合相。如來說一合相。則非 一合相。是名一合相。此是長老所說之意。三千大千世界之中。若言實有。則是一合相。如來說則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因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皆非實有也。此 下是佛答。一合相者。則是不可說。夫一者性也。合者相也。性與相合而成應身。卽色身也。以對待之事相而言。則有言說。以絕待自性上而會。故不可說也。佛以 世人迷相。故着重於性上說。但凡夫之一。凡情俗見。向外馳求。背覺合塵。貪戀物色。恣情享受。塵界為依報。色身為正報。而貪著其事耳。佛之苦口婆 心。喚囘一些眾生。早出火宅。同登覺岸者也。殊不知地水火風。四大假合。五蘊無我之色身。凡夫認塵界色身為實有。由於不知五蘊無常。四大假合耳。故云貪著 其事也。此文以明根身器界。皆諸法空相之微旨。則性為能起。身界為所起。須知此清淨性。本無一多總別來去之相。因。相是隨緣而起。故皆虛幻。而性乃是本具 眞際之體。故儘管隨緣現起種種對待之事相。而絕對空寂之本體自性中。仍未嘗有彼種種事相也。其他一一異聖凡。生滅、垢淨、人我、彼此之相。莫不如是。果能 一眼覷定。本不生之心泥上觀照入去。便是所謂直指向上。則胸襟當下開豁。煩惱當下消除。顛倒夢想當下遠離。如是用功。方是直下承當。豈止一日千里而已成。

(下期待續)

▲Top

法界佛 教總會 Dharma Realm Buddhist Association© Vajra Bodhi S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