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佛城金剛菩提海 Vajra Bodhi Sea

金剛菩提海:首頁主目錄本期目錄

Vajra Bodhi Sea: HomeMain IndexIssue Index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精義闡要㈤

林春山  註解
張培之  抄錄

復次。須菩提。隨說是經。乃至四句偈等。當知此處。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皆應 供養如佛塔廟。何況有人。盡能受持讀誦。須菩提。當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經典所在之處。則為有佛。若尊重弟子。

復次。是連接上文而言也。告須菩提曰。此經之尊重。即如 佛在之尊重。不論任在隨處隨時說經之地。不論說全經乃至四句偈等。當知此處。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皆應供養。如佛塔廟。阿修羅有天福而無天德。故男貌醜而 女貌端正也。天人修羅。乃六道中之貴重者。是經闡說般若之理。如法說者。人天擁護。說不如法。其咎可知。三世諸佛。皆從此經出。乃至四句偈等。為人演說。 其功德已不可思議。何況有人盡能受持讀誦。為他人說。其功德更覺其難以稱量之殊勝也。故又告須菩提曰。當知是人。能依法而說般若大智實相妙義之經典。所在 之處。即為有佛。若尊重弟子。弟子指出家之僧。僧為三寶之一。嗣法者也。尊重是經。若尊重佛之弟子也。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當何名此經。我等云何奉持。佛告須菩提。是經名為金 剛般若波羅蜜。以是名字。汝當奉持。所以者何。須菩提。佛說般若波羅蜜。即非般若波羅蜜。是名般若波羅蜜。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所說法不。須菩提白佛 言。世尊。如來無所說。須菩提。於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塵。是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須菩提。諸微塵。如來說非微塵。是名微塵。如來說世 界。非世界。是名世界。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見如來不。不也。世尊。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見如來。何以故。如來說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 相。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恆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復有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甚多。

全經大旨。在信解行證而已。第一能生信心。第二深解義 趣。第三云何奉持。乃至請示經名。此章長老當機請示經名。乃至云何奉持。此經義是不可思議。三世諸佛。皆從此經出。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歸於總 持無為。自得親證其境。無為非不為也。乃不著有而為之。著有。即著相也。即著我人眾生壽者。最後證取。只無我相。返觀照之如虛空。普度一切眾生。心佛眾 生。三無差別。中存大悲心。即所謂無相無不相。無為無不為。離相不壞相。方不墮於斷滅頑空也。故必須離相返照。庶幾證入性海。而為最上乘之法寶。故長老請 名以及奉持之義。而世尊示名為金剛般若波羅蜜。當以是名字而奉持之。以金剛之利。能斷一切色相。而奉持以歸性海。從解行入觀照起修。故示須菩提云。佛說般 若波羅蜜。若會歸性海。應曰如來說。今為佛說者。義趣更深。佛得究竟覺果而成佛。若修般若。而未離名字相。則為著我人眾生壽者。何有成佛之可能。今特標佛 說者。所以示證果者。由此而證。修因者亦當如是而修也。既證見矣。亦復現相。則稱之為佛。故佛乃性相全彰之名。不同如來性德之稱。故今稱佛說者。說般若則 非般若也。當即名字而離名字。性在相中。非離相以明空也。相與空不可打成兩橛。如來者。以明雖不壞相。仍應會歸於性也。佛說者。以明雖應會性。而亦不壞相 也。流通本有誤加是名般若波羅蜜。此但著重在性上。應離名字相。故不用「是名般若波羅蜜」纔明深意。既云「則非般若波羅蜜」修般若者。不著名字相。何可再 說是名般若波羅蜜乎。可知是後人誤加也。

據江居士說唐人寫經。以及智者嘉祥圭峰三大士注疏。皆無 「是名般若波羅蜜」。此句當從古本。江已辨之甚詳。余於原文中加小圈以別之也。是以佛問須菩提於汝意云何。如來有所說法否。恐人疑既離名相。從何說起。既 有說法。心存法相。如來是稱性而說。豈有法相耶。長老既明此意。答言如來無所說。無所說者。無其所說也。所是名字。心有所。即心有所之也。故不著名字。所 說是稱性而說。非謂非說如來。說如而來。平等不異為如。自如他如。內如外如。心如境如。一切皆如。自性海中流出。故稱真如。如如。同而不異也。同則一。異 則多。同者性。異者相。性一則離言說。離心緣相。則見真如。修功至此。方能得斷念故此請示名。佛說金剛般若。金剛能斷一切緣境之念。不於境上生心也。云何 奉持。佛言當奉持金剛智。能斷妄念。然此清淨之心。不受污染而登初地。逐步增進至十地。而登等覺(即四十一位)。最後微細習氣。以此智而斷除之。即妙覺成 佛果位。先以般若大法。以廓清妄念之源。即般若智也。更須破除攀緣色相。以截妄念之流。即得無住而生清淨之心也。今當全力對治不覺念起上。根本下手。既無 能念。即無所念。能所既斷。何有人我之分。既無人我。何有眾生。壽者。既念一如。何有言說分別。佛陀從大悲起用。說法度生。即非我而說法度眾。全歸性而離 相也。

其次又示不壞假名。不著境相。不著身相。而受持。故名字 之差別。法相多至不可算數。故喻以三千大千世界微塵。是為多否。長老已會佛意。答言甚多。復性本離相。亦不壞相。籍相以現體耳。初言小如微塵。後言大如世 界。由無數微塵積而為世界。諸微塵。如來說非微塵。是名微塵。如來說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非者。不著相也。是名。不壞相也。故三千大千世界。以及三十 二相。皆是性德之大用也。大用現前。而見性體之大。以攝相用之大。以明體大而用亦大。正明相大用大。皆體性之顯現。故不應著我。必須性相圓融。有而遂成妙 有。空而實是真空。真空性不拒相也。由妙有託現性德也。猶薪之出火。鏡之現象。故云空色圓融。若悟得細而微塵。大而世界。緣生無性。當體即空。皆是虛名。 塵塵剎剎。莫非般若。所謂坐微塵裏。轉大法輪。於一毫端。建寶王剎。境智一如。能所雙亡。無待之心光。獨露清淨之法身矣。所謂山河及大地。全露法王身。即 非是名。經中多見。皆以明性相交融。見相非相。即見如來也。初言以七寶布施。今言以身命布施。乃至恆沙身命布施。能離財寶雖難。莫如能捨身命尤難。眾生最 愛重者。莫若身命。此明受持是經者。已開金剛智眼。已斷一切妄念。而生根株。已經拔盡。而受持之福德。比前布施之福德。何止霄壤哉。

(待續)

▲Top

法界佛 教總會 Dharma Realm Buddhist Association© Vajra Bodhi S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