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佛城金剛菩提海 Vajra Bodhi Sea

金剛菩提海:首頁主目錄本期目錄

Vajra Bodhi Sea: HomeMain IndexIssue Index

說 心

(上)

劉承符

引 言

心為主宰,心能 決定一切事情,作善作惡皆由心所驅 使。一般人說,相隨心轉,心地善良,相貌也就跟著表現 得慈祥和藹。佛家說:三界唯心,又說一切唯心造。達摩 西來,宣揚大法,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禪宗傳到中國歷 千百年而不衰,為後世學人所仰慕,其參究的方法就是觀 心。古德說:若人識得心,大地無寸土,可見心在佛法中 之重要性。

一、眞心與妄心

在佛經裏,心 的名稱很多,又稱為眞心、妙心、直心、平常心、清淨心,相反的則稱為妄心、攀緣心、分別心 、意識心、妄想心、生滅心等等,名稱雖多,歸納起來, 可分為兩大類,卽眞心與妄心。

妄心就是分別 心,妄心與外面六塵相接時,好像自己 眞有個心存在,但是離開了塵,分別心立刻就沒有了,如 同客人到了旅館投宿一樣,暫止便去,而旅館的主人比作 不動的眞心。眞心是體,其用是妄心,覺了、他就是眞實 ,迷了、他就是妄。用不離體,相就是性,眞心就是本性 。

佛說一切眾生 皆有如來智慧覺性,但以妄想執著所障 不能證得,這幾句話說得極為徹底。意思是說,眾生皆可 成佛,為什麼?因為皆有如來之智慧覺性,此智慧覺性就 是我們的眞心,又可稱為本性、本體、法身,一眞法界、 或實相般若,然而不能成佛是因為有物障之故,這個障 碍如果不除掉,就無法證得如來智慧覺性,也就是永遠不 能脫苦。這個障碍是什麼呢?就是妄想執著。妄想是分別 心、第六識,執著是我見、第七識,這兩個東西就是眾生 受苦的病根。因我見之執,起分別之妄,於是順我者貪之 ,逆我者瞋之,是謂之痴,卽無明也,亦名不覺,因而造 出種種罪業,起惑造業受報,這三個步驟,相繼而來,有 連環性,愈牽愈多,愈不得脫。佛為憐憫眾生,為此一大 事因緣出現於世,教化眾生,說法四十九年,講經三百餘 會,目的就是要眾生悟入佛之知見,依教奉行,離生死此 岸,渡煩惱中流,達涅槃彼岸,以了脫生死之苦。

一切眾生自從 生下來以後就沒有斷過念頭,除睡眠外,念頭繼續不停,這個念頭就是無明,念頭一動就有能見 所見發生,能見卽是第六識分別心,所見就是一切境界相 ,以能見的分別心,計較一切所見的境界相,於是乎又引 起人我是非種種差別幻想,因此遂造種種業,受種種報, 乃至輪廻六道,無有己時。欲求根本解決,只有斷念一法 。所以起信論上說,若離心念,則無一切境界之相。心裹 不想事情,外面的一切萬事萬物也就都沒有了。我們想事 情的心不是眞心是妄心,因為我們的眞心原是性淨明體, 一塵不染,空空洞洞,什麼都加不上,而妄心是眞心變現 出來的生滅相,原屬鏡花水月,幻有無實。念之本身,當 下卽空,雖然如此,但這個念頭由來已久,積習甚深,打 斷它實在不容易,若折逆之,亦極困難,只有不加強制, 隨其習慣,令他換一個念頭,卽是微密觀照,提起正念, 以對治之。第一步,當知一切六塵境界莫非虛妄,皆是虛 幻不實,若知之卽不為所迷,此之謂知境虛智。第二步, 一切唯心,心外無法,明乎此,則知六塵等境實空無所有 ,如能把六塵遣蕩的一無所有,則慧光自現,此之謂無塵 智,這兩種智慧得到以後,卽可以斷掉念頭,亦卽能斷掉 無明,斷一分無明卽證一分法身而登初住地位,位登初住 ,就不會再墮落下來,成佛有望。

二、平常心

馬祖說平常心 是道,平常心就是眞心,心無念頭卽平 ,起念卽不平,常是常恒不變,永遠保持一個樣子,這樣 的心就叫做平常心。心中妄念現前卽起波浪,如一點波浪 沒有的水,其作用很大,光明照耀,映澈清晰,一有波浪 則模糊不清,雖然亦能映相,而所現的是支離破碎的相, 這個比喻如同眞心與妄心,眞心是水,妄心是浪,實際上 是一個東西。馬祖說平常心有五要義:(一)要離造作, 不可矯揉造作,做假樣子,要做一切應做的工作,隨緣了 業。(二)離取捨,不取相是對的,捨字有捨棄捨掉之義 ,若完全捨掉,什麼都不幹,未免消極,而是六度萬行仍 照做但不著相。(三)離是非,是非人我均離開。(四)凡聖均離,四聖六凡均要離開,不可看相。(五)離斷常 二見,此為邊見,為五惡見之一。

我們的眞心又 叫做自性情淨心,其體是靈明覺照,清 淨無染,常恒不變。而凡夫的自性清淨心自無始來卽被無 明所障,以致沉淪六道而不自覺。但是清淨心是眞實體, 無明是虛妄相,一眞一妄,雖無始來合而為一,實則表合 裏不合,本不相應,眞心與無明是可以分開的,並不是不 能分開的。初因不覺,誤認無明為眞心,無明就是我見, 我見就是妄心,我見是緣生,可見清淨心中本來沒有我見 ,不過隨緣而起之幻相耳。今既知其是虛幻,馬上提高警 覺,不再與其糾纏,自然可以與之遠離,以保持我們的清 淨心,卽此一念卽是覺悟,所謂知幻卽離,離幻卽覺是也 。

三、菩提心

菩提心攝有三 心,卽直心、深心、大悲心。直心正念 眞如,一切時一切處提起正念要保持心之清淨,絕不向外 攀緣,是大乘菩薩入門的第一步,什麼樣的境界都不會擾 亂我的清淨心,任何人與事連佛法也不執著。一切法與清 淨心絕無妨碍,心如太虛空,如如不動,一切萬相任其來 去,任其生滅,能於一切境界,了了分明,都不掛在心上 ,善亦不取,惡亦不排斥,相信自己決定作得到,此之謂 信心清淨,金剛經說,信心清淨,則生實相。深心是好德 好善,樂集一切諸善行。被人無故辱罵而欣然接受亦謂之 樂集一切諸善行,因瞋恨之火很可怕,瞋火是由心裏發出 來的,對任何事情不發脾氣,就能夠把善根福德保持住, 凡與人交往先存利他之心,遇任何情況不為自己打算,此 謂之深心。絕對相信自己可以利益眾生,廣修六度,普度 有情而不著相為大悲心。這三種心合起來就是菩提心,卽 與佛心心相印。

華嚴經說:忘 失菩提心,修諸善果,魔所攝持。由此 看來,雖然行善事,廣行布施,作諸功德,若是不發菩提 心,不但不能成佛,反而變成了魔的眷屬,豈不冤枉?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每遇善友皆啟請曰:我已先發阿 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如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 可知欲行菩薩道,必先發菩提心。

四、妙心

佛法中常說妙 心,心上加個妙字,卽不是見聞覺知的 第六意識心。妙心指見性,卽現前一念見聞之性。凡夫對 妙心的意義不大容易領會,所以佛在楞嚴會上說十番顯見 ,見性何以為妙,因為他是眞實的,不是虛妄的。身是四 大假合、是虛妄的,心是受想行識、亦是虛妄的,只有我 們的見性是不生不滅的。

楞嚴經說:汝身 汝心,皆是妙明眞精妙心中所現物。 身說是四大假合亦可,或說是眼耳鼻舌身五根的身亦可。 心說是受想行識亦可,或說是指八個識及心所乃至百法亦 可。皆是二字就表示都包含在內了。一切萬法皆是眞心中 所現的幻相,現前一念見聞之性確實是眞心,見性如是, 聞性亦如是。一念見聞之性,對於境界照的徹底,真心清淨本然, 不可思議曰妙,朗照法界曰妙明。本無生滅曰真,真是不 假,精是真心中絲毫雜念都沒有,性純無雜曰精,隨緣不 變,不變隨緣,謂之妙心,妙心指的是大圓鏡智。心包萬 法,對一切萬法不昧,妙心為能現,諸法為所現,所以說 汝身汝心皆是妙明真精妙心中所現物。

(下期待續)

▲Top

法界佛 教總會 Dharma Realm Buddhist Association© Vajra Bodhi S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