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修持大定
應修持大定,銷
盡無始妄幻亂想,顯成本來圓常真心
,才能了脫生死,永離輪迴,這是本經宗旨。修定必先持
戒,本經以戒淫為首,斯是本經特點。蓋本經認定一切生
死根本,皆由淫愛而來,倘能徹斷
淫心,那就是成清淨身
的基礎,去佛也不遠了。經云:「若諸世界六道眾生,其
心不淫,則不隨其生死相續。汝修三昧,本出塵勞,淫心
不除,塵不可出,縱有多智,禪定現前,如不斷淫,必落
魔道。……我滅度後,末法之中,多此魔民,熾盛世間,
廣行貪淫,令諸眾生,落愛見坑,失菩提路!汝教世人,
修三摩地、先斷心淫,是名如來先佛世尊第一決定清淨明
誨。……汝以淫身,求佛妙果,縱得妙悟,皆是淫根,根
本成淫,輪轉三塗,必不能出,如來涅槃,何路修證?必
使淫機,身心俱斷,斷性亦無,於佛菩提,斯可希冀。」
太虛大師云:「身淫不斷,不出地居,心淫不斷,不出欲
界。……故不能斷淫,則身必難解脫生死;有之帶業往生
之一淨土法門耳!」太虛大師此言,旨在勸人照楞嚴宗旨
去做,一了百了。
殺、盜、淫、
妄、等戒,依本經看法,較之戒淫,自
稍容易。戒殺所以避免相殺,相吞、相食。如取衆生血肉
充食,怎能說是慈悲呢?戒盜所以斷除姦欺,免去社會紛
亂,乃常人所共知的。戒妄語所以維持信用,使心地光明
,佛言:「若大妄語,即三摩地不得清淨……失如來種」
。其他戒律,自應嚴持,才能究竟成道!
能持所有淨戒,
方可做到大定,修定法門甚多經中有
廿五圓通門,此經特重由耳根修起。因而一門深入,則六
根都得解脫了。所以觀世音菩薩說:「憶念我昔無數恒河
沙劫,於時有佛出現於世,名觀世音。我於彼佛發菩提心
,彼佛教我從聞思修,入三摩地。初於聞中,入流亡所;
所入既寂,動靜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漸增,聞所聞盡;
盡聞不住,覺所覺空;空覺極圓,空所空滅,生滅既滅,
寂滅現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間,十方圓明,獲二殊勝,一
者上合十方諸佛本妙覺心,與佛如來同一慈力;二者下合
十方一切六道眾生,與諸眾生同一悲仰。」由耳根入,制
心一處,法音一歷耳根,聞慧圓通,自悟有聲是幻,無聲
是空,於是瞭然生滅亦無了,心能依此大定,不為魔擾,
便能到達十方圓明的地步,所謂由一圓根深入無妄,十八
界也一時清淨了,聲動有遠近,聲靜無邊際,不限于一方
,而又離諸相也,何謂初於聲中,入流亡所?即一念不生
,迴光返照,專注聞自性,是為入流,若順聞奔聲外注,
便為出流,而非入流。亡、脫掉的意思,所、乃指聲塵,
能內返聞,便能不緣外物外境,是為亡所。大虛大師云:
「反聞以聞如來藏妙真如性,融化聞根,入人空境界。見
聞覺知六根,融化成一體圓明妙覺,證生空真如涅槃法,
進到覺所覺空,悟入法空,一切皆空;空所空滅,俱空不
生。所有一切生滅對待,悉皆超脫……法法悉成解脫,塵
塵俱證菩提。」(見楞嚴大意)。這是由耳根修定的辦法
。反聞自性,要在守護根門,不讓六根放逸到六塵上去,
持自性六根戒,身口意業,自然清淨,大勢至菩薩所謂:
「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則是此意,此與經
中所云:「令汝速證,安樂解脫,寂靜妙常,亦汝六根,
更非他物」,
旨意相同。六祖云:外若離相,(六塵不染、不緣),心卽不亂,本性自淨自定,只爲見境思境卽亂,若見諸境心不亂者,是眞定也。……於念念中,自見本性清淨,自修自行,自成佛道。」六祖的解釋,可作這修定的良好參考。
(七)謹防魔障,自致涅槃
初修禪定的人,每於得著定境現前的階段,好似到了一個新奇的地方,很容易起迷惑,若
不覺察,以爲這是佛的境界,那就錯誤了。自心若被這境界束縛或誘惑時,那不但不能再上進以達到眞佛的領域,反而容易墮落魔境,所以佛說:「汝等有學緣覺、
聲聞,今日迴心趣大菩提無上妙覺,吾今已說眞修行法,汝猶未識修奢摩他(定),毘婆舍那(觀)微細魔事,魔境現前,汝等不識,洗心非正,落於邪見。或汝陰
魔,或復天魔,或者鬼神,或遭魑魅;心中不明,認賊爲子。汝應諦聽,吾今爲汝仔細分別。」這話未經弟子請求,佛先自說,爲怕學人不知,自墮魔障,反阻正修
耳!經中詳言色、受、想、行、識等五陰,各有多種魔障,致修行人一不小心,便墮無間地獄;這是修禪的人,不可不特別注意的。經中這部份文字,只是擧出事
實,理論不多,較易瞭解,故不多述。這部份重在實際修證,滅盡妄想,不爲外物所惑所誘,自失正見眞悟而已,經云:「由汝心中五陰主人,主人若迷,客得其
便,當處禪那,覺悟無惑,則彼魔事,無奈汝何,陰銷入明,則彼群邪,感受幽氣,明能破暗,近自銷殞,如何敢留,擾亂禪定!」欲護持禪定,必須念楞嚴咒,當
明乾慧地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四如行,十地,等覺地,金剛後心等爲修行果位次第,自然得成圓滿菩提,獲無上道入於如來妙莊嚴海了。始自明瞭眞心,終
於成就無上正覺,方法則在修持大定,這是本經的要求,願學佛者共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