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雲和尚開示弟子
之重點即是斷除妄念,妄念一斷,
即能明心見性,古德說:若能識得心,大地無寸土。整個
佛法就是要斷妄念,妄念又稱為妄想。世尊成道時詫曰:
「奇哉奇哉,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覺性,但因妄想執着
,不能證得」。妄想即分別心,即第六識,執著即第七識
。我們早上一睜眼,腦筋裹不斷的想事情,種種念頭,種
種幻想,公事私事,人我是非,前八百年的往事都像電影
一幕一幕的過去,沒有一分鐘停止,恆轉如瀑流,這個常
常想事情的心就是妄心,斷妄心實在不容易,古人說:斷
妄念如斷四十里流,談何容易。
古來祖師認為未法
時期,眾生煩惱重,根性薄,用斷
妄想的辦法修行不容易使學者得到受益,乃改為參話頭的
方式,即提出一句毫無理路可循的話,叫學者參究,把心
念不要想其他的妄想,而專注在這一句沒有意義的話語上
,朝也參暮也參,行也參坐也參,無時無刻不在參,參得
頭昏腦脹,精疲力竭,六識俱斷,一剎那間,忽然開悟。
但是也有參了一二十年,茫無頭緒,毫無效果,半途而廢
者,大有人在。在今天這個社會裏,因為時間環境的限制
,參禪的辦法更不易實行了。
現在有幾位學者,
專門談禪宗公案,談的頭頭是道,
而且還寫了幾本書。印光大師說過,一千七百則公案,如
果你有一條不懂,你就全部不懂。所以學禪宗實在不是一
件容易的事。
心要保持寂靜,乾
乾淨淨,空空洞洞,心裏沒有一點
東西,什么都不想,在什麼境界都自在。心中一切種子習
氣皆是虛妄不實的。想的就是念頭,念頭是虛妄的,六塵
境界也是虛妄的,心頭放在心裏起了分別執者,無量的煩
惱都現前,所以要一切放下,但是什么都沒有了又著了空
,著了空的一邊即著了非法相也錯了,這就難了。
空有本來是同時
的,既不應著有,也不應著空,換句
話說,就是不住空也不住有,也就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不但應無所住,還要生其心,在我們凡夫份上實在是
難了。
須知起念即妄,念
佛之念亦非眞。何以故?眞如之性
,本無念故。但是凡夫染念不停,若令其無念不可得,不
得已以念佛之念以排除其他妄念。念佛法門,一言及念,
便是心識,但一心正念正所以排除紛紛的妄念,或曰以其
未能離念似不如禪宗的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高超,殊不知
淨念與妄念大不相同,妄念愈念則念愈起,淨念則可以念
念而至於無念,念佛念到念而無念,則達到理一心不亂,便是禪宗的徹見本性,按淨土宗的理論可以上品上生,花
開見佛悟無生。
心中一動念即有對
待之相,如大小長短明暗善惡是非
人我等等分別計較,愈想愈迷是為起惑造業之由,雖知此
意而不能轉變境界,則辜負了經典。欲想心不迷即不要著
相,要一切放下。佛法之高佛法之圓即是不執著,佛法的
好處即未離日常生活。佛法之不著是心上不著,而不是事
上不著,當你一起念時即念阿彌陀佛,雖未能達到一心不
亂,可以穩當去西方,遇到逆境也念一聲阿彌陀佛把瞋恚
心壓下去了,功夫好的一二年即可成就,再遲鈍的三年也
成了。
我們每天從早晨到
晚上,一切動作與思維,都離不開
分別心,如眼之於色,耳之於聲,鼻之於香,舌之於味,
身之於觸,意之於想,皆是識的作用,內有眼耳鼻舌身意
六根,外有聲色香味觸法六塵,根塵一接觸就發生六識,
此六識為受了第七末那識執我之影響,以致一切言語行為
莫不為自己打算,以我為本位,因而發生人我是非,種種
煩惱,此執我之一念即是根本無明,由此無明而逐漸進展
為三細六粗,流轉生死,我們欲拔生死之本,對於永無休
歇的六識心浪,必須予以停止,心念一停止,則相續不斷
的意識,便不起作用,此時的心理狀態是動靜如如,湛寂
常照,靈明不昧,不思維過去現在未來一切事物,故稱之
曰無念,永遠維持此心之寂靜即可以了生死入佛位。此種
無念眞心是絕諸對待,沒有大小、方圓、長短、善惡、是
非、垢淨、增減、生滅、斷常、來去等等相對的發生,這
就是禪宗所求的終極目標明心見性,也就是虛雲和尚在前
面開示的,在二六時中,莫分行住坐臥動靜,一相本自如
如,妄念不生,何患生死不了,若不如此,總是忙忙碌碌
,從朝至暮,從生到死,空過光陰,雖說修行一世,終是
徒而無功,因此我們應當知道妄念對於人生實在是關係太
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