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佛城金剛菩提海 Vajra Bodhi Sea

金剛菩提海:首頁主目錄本期目錄

Vajra Bodhi Sea: HomeMain IndexIssue Index

老子悟境

劉承符

老子一書,言簡而義豐,頗不易讀,其境界之 高,說理之妙,尤非一般人所能了解,諸家註釋,各徇所見,亦片簡零篇,難以貫通。老子內容主要所說的就是一個道字,其書共有八十一章,第一章說: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 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二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這 一章文字就是形容一個道字,其餘八十章,雖有五千言,都是敷演這一章的含義。道究竟是一個什麼東西,所謂大道之妙,不可以語言文字形容,惟在心悟。學者假 如對佛學沒有了解,而研究老子,如入八卦陣中,不知其所談何事?例如老子說:「為學日益,為道日損」,如果不知「道」是什麼,這兩句話就很難解釋。老子形 容道體是這樣說的: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 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人 類的聰明智慧不同,聖人應機施教,深淺不一,孔子為人乘之聖,奉天以治人,老子為天乘之聖,清淨無欲,離人而入天。佛家之羅漢緣覺超出三界,又比孔老高出 一籌,菩薩超三乘之聖,往來三界,救度四生,佛為超聖凡之聖。儒家只談人道,不談其他五道,更不知有四聖法界,只談今生,不談過去未來以及死後之事,所以 孔子說「未知生焉知死」,子不語怪力亂神。在治學方面,雖亦談格物致知,正心誠意,但最終目的仍然是治國平天下,為今世人類謀幸福,故稱孔子為人乘之聖, 儒學為經世之學,儒教乃是世間法。老子又高一層,他曾摸觸到出世法,他知道有這麼一個東西叫作道,可以生出天下萬物,但其本身是摸不著、看不見、聽不到的 聲音的,無形無色,大而無外,無遠弗屆。

依據老子的說法,大道之妙,無可形容,只能說有一物,此物 指道之全體,未有天地,先有此物,無聲無色,無形無狀,所以稱為寂寥,超然於萬物之上,而體常不變,故曰獨立而不改,終古不變,周行無窮,天地萬物,皆由 此中出,無以名之,乃強名之曰道。

老子生於無佛之世,而能窮造化之源,深觀至此,誠屬不易。 他所悟出道的微妙境界,與佛家之心,可相比擬。二祖慧可問達摩初祖曰:「若有人志求佛道,當修何法最為省 要?」

大師答日:「唯觀心一法總攝諸行,最為省要」。

間曰:「云何一法總攝諸行?」

答曰:「心者萬法之根本, 一切諸法唯心所生,若能了心,則萬法俱備。」

禪宗五祖對六祖說:「若識本心,見自本性,即名丈夫,人天 師、佛」,遂付心法。

大珠和尚頓悟入道要門論上說:

問:欲修何法,即得解脫?

答:唯有頓悟一門,即得解脫。

問:云何為頓悟?

答:頓者頓除妄念,悟者悟無所得。

問:從何而修?

答:從根本修。

問:云何從根本修?

答:心為根本。

問:云何知心為根本?

答: 楞伽經云,心生則種種法生,心滅則種種法滅。維摩經云:欲得淨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則佛土淨。遺教經云,但制心一處,無事不辦。經云:聖人求心不求 佛,愚人求佛不求心,智人調心不調身,愚人調身不調心。佛名經云:罪從心生,還從心滅,故知善惡一切,皆由自心,所以心為根本也。若求解脫者,先須識根 本,若不達此理,徒費功勞,於外相求,無有是處。禪門經云:於外相求,雖經劫數,終不能成,於內覺觀,如一念頃,即證菩提。

根 據上面達摩祖師五祖與大珠和尚對學者的開示,就知道學佛修行一事,即是「觀心」「制心一處」「淨心」「於內覺觀」「明心見性」,這個心與性清淨心、眞心、 眞如、實相、法性、佛性,其名稱有數十個之多,所指的都是這一個東西。一般哲學家稱之為本體。老子所說的有物混成,先天地生,也是指的此物。此指眾生之心 體,自性清淨,離一妄相,昭昭靈靈,並不是修成的,本來就是這樣,本來就有。老子曉得有這麼一個東西,這是叫不出名堂來,故曰: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韓愈原道所說的道又不同了,他說的是中國上古由禹湯文武周 公孔子孟軻一路傳下來的儒家道統之道。韓愈不懂佛法,冒昧上了一個諫迎佛骨表,一下子貶到潮州,文章雖好,起八代之衰,而對於老子所說的道,恐怕一點兒也 摸不著邊際。

聖經上只有一處談到道,在約翰福音第一章第一節說

「太初有道,道與上帝同在,道就是上帝,這道太初與上帝同 在,萬物是藉著他造的。」

太 初有道的道字就是老子所說的先地生,可以為天下母的道。也就是聖經所說萬物是藉著他造的。若如此解釋方合聖經之原義。但是有的基督徒不如此解釋,他說:根 據聖經原文,道字是由Word一字翻譯來的,就是神的話語,上帝說要有光,就有光,要有空氣,就有空氣,要有萬物,就有萬物。若如此解釋就把基督教的教義 壓低了。須知 Word 這個字可以當話語解釋,但在此處應當作為 Logos 解釋,其意義是宇宙的理法或理性、理體,或稱為本體,也就是佛學上所說的體或性體。

佛 家所說的心就是道,就是性體,也就是上面所舉的一大堆同義名詞。佛經裏講到道的地方很多,但是名稱時常變換。佛法就是叫人不要執著,在華嚴經中說法界,在 法華經中說實相,在般若經中說般若佛母,在楞伽經中說如來藏,在維摩經中說不二法門,橫說豎說,說的全是這一個東西。華嚴經有八十卷,大般若經有六百卷, 說的詳,說的廣,說的深,說的博,而老子所說的不過前面第一章的一段話,其含義之廣狹,實無可比擬,所以佛經稱為世間寶,一點也不過份。

現 代一般淺學的文人,對任何事都說拿出證據來,這種無形無色,無聲無相的寂寥本體,如何拿得出來,必須要自己證到那步田地,才能悟到。若以這一句拿出證據來 治學,或作為立身行事的標準,只有走研究科學的路線,其結果就偏重於物質文明,帶來無窮的災害與紛亂,相反的,精神文明必致日漸空虛與萎縮,還引起年輕人 對現實社會生活之不滿而走向嬉皮、太保、吃迷幻藥種種惡行的路子,所以說現代學人必須有眞才實學,深切研讀大乘經典與我國諸子百家古籍,萬不可學些外國皮 毛,瞎編幾句俏皮話,騙騙國人,實為一盲引眾盲,相牽入火坑,其為害之巨,又有甚於洪水猛獸也。

我在明尼蘇達州時,小兒買了一本老子,中英對照,紙張印 刷,均屬上乘,為某教授所譯,已忘其名,看其所譯英文,似尚有商榷之處,例如第一章老子原文中有:「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二句,其譯文為:

Ever desireless one can see the mystery

Ever desiring one can see the manifestations

中國古書有句讀﹝ 音豆﹞之法,用現代話說就是標點符號。此譯本所列老子原文未加標點亦無句讀,故易令人錯會原義,若加新 式標點此兩句應為: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常字是平常尋常的意思,欲字是要的意思,並不是欲望的意 思,徼字音教,是歸趣的意思或邊際的意思。老子的意思是說:

「我在日常生活方面,常常把心放在「無」上,我要觀察大道 玄妙的道理,同時我平常也把心放在「有」上,我要觀察大道歸趣的現象。」

再 進一步解釋,這個道是看不見,聽不見,摸不着;嗅不到的一個虛無玄妙的東西,它既然可以生出無盡的萬物,則物物都是道之全體所在,可謂一物一太極,是則在 日常生活方面,事事物物都可以見到道的本體,也就是無往而非道之所在,所以莊子說:道在秭稗,道在屎尿。這樣的深密觀察,才能見到道的妙處。老子先觀無, 無就是空,復觀有,有就是色,但又恐怕有人把有無看做兩撅,所以又說:此兩者同,意思是說,我觀無,不是單單觀無,以觀虛無體中含有造化生物之妙。我觀 有,不是單單觀有,以觀萬物現象上全是虛無妙道之理,也就是心經上所說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道理。如此解釋,則譯文似有重新組合之必 要,筆者所見僅及於此,希讀者大德有以教我,不勝銘感。

▲Top

法界佛教總會 Dharma Realm Buddhist Association© Vajra Bodhi S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