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序文
「密宗道次第論」乃西藏黃衣教始祖宗喀巴氏巨著之一,堪稱為佛教密乘學道之程序。宗氏另一巨著為「菩提道次第廣論」,乃精釋佛教顯乘學道之程序。因之,從實質上說,習黃教者,不應僅稱為黃教密宗,應為顯密同爐,相互融攝之西藏黃衣佛教也。如此,方符大師創教之原意。
宋大師係元末時人,原砵依阿提沙尊人。渠係一印度王子,約在宋末元初時入藏宏法,時稱為噶舉(譯音)派者。宗氏隨之,盡得其奧旨。因有鑒於當時盛行之紅教及薩迦教,重實修雙身,不守齋戒,尚遊戲神通。不僅有違釋迦之教訓,抑且流弊滋生,甚有遺害人民者。爰決心創立新教,除弊起衰,挽回頹風。其重大之鼎革有三:
(一)佛學者必須嚴守清規,崇尚戒律;將紅派及薩迦教之實修雙身,改為觀想雙身。
(二)學佛者必以符合佛乘之宗旨為前顯,輕視並却除當時流行之吞劍、吐火、飛行、緣光諸小神通。
(三)學密法者必先通顯教義理,以免害己害人。藏中達賴喇嘛之密宗學院,區分為初高級。初級重教理,經嚴格攷試,才准升入高級,學即身成佛之密法。
宗大師有得意之門生二人:一為根登珠己,其轉世即為達賴第一世,二為嘉錯珠已,轉為班禪第一世。於是黃教便大行於西藏。
故吾人研究黃教:從密教傳統歷史觀之,宗喀巴密教中之大革命者;從宗教知識之觀點視之,西藏密教之得以稱為佛教之一派,應自黃教始。何則?蓋得以稱為教者,必須具有兩最低條件。一是屬於心靈內在及發於現象之事實,二是彼與理論(即經訓)結合之論證。「密宗及菩提」兩道次第論問世後,此二者始俱備焉!
宗大師著本論,係根據其師阿提沙尊人所撰之「菩提燈論」,將其誦文式之原著,演釋而成。一如「現觀莊嚴論」之自彌勒菩薩之誦文演釋而成者(可參攷心法第一一期拙著「現觀莊嚴論表解」一文)藏法尊法師復將宗氏原著譯為漢文。世界佛學苑漢藏教理學院於民國二十六年刊行。間尚「密宗道次第廣論」,自嘆緣慳,未克一讀為憾。
二‧總綱
本書立論,係從大小乘異宗之建立始,分為兩支。
第一為成佛之建立,許小乘大乘二之區別。前者自發菩提心,人資糧道,歷經百刦,乃至初夜降魔,證加行道見道修道,現證無學道而成正覺。惟在教理上,於「轉妙法輪,只許說四諦法輪(後詳)。除此不許轉餘法輪。亦不許大乘為佛所說。………於修道中,不許十地之建立。於果位中,不許圓滿受用身。許法身與色身,亦不許勝應身之名」。(引號內係原文,下同)。
後者(大乘)復分兩支,,在義理上作一般性之釋明。初為波羅密多,略說圓成之經歷:「資糧加行時,圓滿初阿僧祇刦。初地至七地,圓滿第二。八九十三地時,圓滿第三阿僧祇刦。最後生時,於摩醯首羅厚嚴天中,十方一切諸佛,以大光明灌頂十地圓滿之智,名邊際智。亦名金剛喻三摩地。此於相續生起之第二剎那,證得法身與圓滿受用身之二身,是謂成佛。」
次為密咒。密咒分瑜伽與無上瑜伽二部。瑜伽部說世尊修苦行,入不動三摩地,嗣遵十方諸佛之指示,修五相成身,降須彌頂說瑜伽夢。還來人間示現成佛。無上部說十地菩薩最後有時,入徧空定,十方諸佛鈎召天女為灌第三智慧灌頂,示現證菩提次第,令修習而起幻身。再由一切諸佛為灌第四灌頂;明相現時,永斷下下品所知障,得無學雙運金剛持位。是謂成佛。此密咒之兩部,均為綜述世尊成佛之相。但無上部在最後有時,又開出第三第四灌頂之相狀及修為。「為令了知僅以波羅密多道,雖能至十地,猶成正覺,決定須入無上咒道。若不入此定,不能成佛故。」
大小乘異宗建立之第二支為轉法輪相。爰分為輪波羅密多法輪與轉密咒法輪。
轉波羅密多法輪內廣明世尊轉法輪之經過,及三法輪之區別(計四諦法輪,無相法輪,善辨法輪)。並將傳統上主要之經典,按其性質分別攝入三法輪內,以符合三法輪之本質。宗喀巴大師主張,凡說究竟一乘之經,如佛方廣經,楞伽經,華嚴經等均攝入中轉法輪。(大虛上人閱之,認為應加抉擇。以第二時為最上,尤違經教云)。復次,轉波羅密多法輪又分別說明兩次:一是述說世尊示現般涅槃後,三次結集之經過,第一次世尊涅槃後…是年夏季,於王舍城七葉窟中,未生怨王而為施主。大迦葉波與五百羅漢上座。...阿難尊者高昇其上,向舍衛國合掌涕泣。妙音誦云「如是我聞一時」等,而結集經藏。
第二結集在世尊歿後一百一十年,七百阿羅漢咸集廣嚴城,共破該城諸苾芻所作十種不淨事。第三次結集有兩說:一說世尊歿後一百三十七年,僧伽異見鬥諍,有苾芻名犢子,集合僧眾如法息諍。
另說在一百六十年後,花莊嚴城有四上座,諸弟子不合順,以四種語誦持戒而分為四相本部,細分為十八部。嗣得迦哩王獲夢兆而了知此係如來教法,十八部皆佛教也。因之有第三結集,施主為無憂王。
二是闡明造論之解釋。先明論有五種(參攷附表第一)區別;復將由經典而來之論說與派系分別攝入三法輪,總括在內明論內詳如釋明:「三法輪中,初是小乘法藏,餘二是大乘法藏。又初法輪開示聲聞見,第二開示中觀見,第三開示唯識見。故第二轉為了義,餘二為不了義」。
轉密咒法輪係指儀規之內容與區分,修道之程序與方法,以及灌頂之手續和意義。總分為四部宣說:一事續(即作部),二行續,三瑜伽續,四無上瑜伽續。細察如是四部區別,有二種義。
一由於藏中諸先覺在傳統修習方法之不同:「事續之中,無修自為本尊法,唯於對方修習本尊,從乞悉地,名從主取悉地。行部之中,雖有自生起法,然無於彼令入智尊,以及灌頂部主印定等,故於對方不修昧耶尊,唯迎請智尊,獻座供養而乞悉地,名從伴而取悉地。瑜伽續中自生起為天,入以智為灌頂部主印定,後仍送聖。無上續中,自生起為天,入以智尊灌頂部主印定,後不遣送」。因此分為四部宣說黃教對此等生起儀規,不盡同意。並許事續中自生起及入智尊灌頂部主印定一切皆有,然仍依此種傳統之區分,未有改變。
二由於修為之題材不同:「謂於沐浴潔淨等外事,及內瑜伽二事之中,為愛樂事所化而說者,名為事部。於諸外事及內瑜伽二事之中,為樂等分行所化而說者,名為行部。於彼二中,為諸愛樂內三摩地瑜伽所化而說者,名瑜伽部。為專愛樂內瑜伽所化而說,除此瑜伽,更無過上之瑜伽,名無上瑜伽」。因之分為四部。
但經觀察四部內容:第一部為事部,包括修法儀規、題材區分,唸誦時加行正行中之修承事及供養,不唸誦時住火住聲及聲後解脫三靜慮。固相當豐盛完善美。致第二部行續中僅涉及有相無相之區分,及無相瑜伽之畧義。筆者由是臆測,行續中無相之修為及善承事巳修悉地等,恐因守秘而隱匿甚多。否則,事行兩部顯有內容分配失調之瑕。
第三部瑜伽續,專注於根本經內區分之四品(即金剛界,降三世,遍調服和義成就四品),與各品內涵曼陀羅互攝之關係,以及廣釋印定之相,其所為及勝利。內容頗為單純。察其原因,可能因瑜伽之豐富義蘊,早在作行兩部表出之矣。故太虛上人之序言內曰,「作部行部可統於瑜伽部」云。筆者頗有同感!因之在本文第二節表解部內之第二表(轉密咒法輪)逕分為瑜伽與無上二部,將作行統於瑜伽部。如是既符本論之內容,復易使讀者留一明白之概念。良以圖表之目的在求使原著清晰易了,非敢擅加矯枉也。
第四部為無上瑜伽續,其內容:一在破除藏諸先覺對父續母續無二續之區分與諍執,進而說明何為父續與方便續義同之方便,及何為母續與慧續義同之智慧。最後歸結於樂空不二。二廣明能成熟之灌頂績,詳釋曼陀羅意義相狀與類別,以及所為,修法與實效,在第三第四灌頂中闡釋無上之意義。但此續雖名曰無上。未肯具體釋明其學道次第之方法,身心俱轉時之相狀及後得之智慧。恐此巳進入黃教心口承傳部份矣。
密宗道次第之輪廓已畧予闡述。茲列圖表四份,俾讀者明瞭其整個體系。第二表事續之部,附註較為翔實。因此係全論之機樞,夠能心功並用,修業精進,則無上瑜伽之真諦,不難逐步攀緣成就所願也。
三‧表解
四‧註釋(請參照表內附註之數目字)
(一)事續差別分部各事續及總事續。前者指各部修法儀軌之續,後者係宣說一切部共同修法儀軌之續也。
(二)佛部部尊即釋迦佛。佛在淨居天獅子座上,未待請問自說如來百家咒儀軌及勝利。本續攝宣說曼陀羅、塑像、畫像等法之三昧耶王經;說釋迦為正尊兩曼陀之無邊門陀羅尼;出自無垢城古塔之秘密舍利寶篋陀羅尼,世尊為劫比羅月說清淨無垢光明陀羅尼;世尊在三十三天如意石上所說之緣起經。他如四陀羅尼,七佛本願殊勝經,金光明經等,亦本續攝。
部主為曼殊室利,攝曼殊室利根本經三十六品及彼寂靜忿怒多種修法等。
部妃為光明天女,攝光明天女陀羅尼,五種天女陀羅尼。
部頂為尊勝佛頂無垢白傘等。攝佛頂尊勝經,尊勝陀羅尼儀軌及修法等。
男女明王攝佛在淨居天家加被曼殊室利宣說之尊勝明王秘密續;及準提陀羅尼等。
男女使者攝多子陀羅尼,賢門陀羅尼等。
佛部菩薩,亦包括蓮花部菩薩;攝八大菩薩各各一百零八名經。
佛部之天龍藥義等,攝龍王陀羅尼及儀軌、救護燄口鬼陀羅尼等。
(三)蓮花部。部尊為觀世音,攝三「翕」咒,二「翕」咒及無量壽甘露鼓音陀羅尼等。部主攝觀音根本大經,不空索儀軌,觀音獅子吼陀羅尼等。部妃攝一切佛母、度母,種種事業續。男女明王攝明王七十品等大續內已譯出之一部及儀軌。男女使者攝不退大力經、大吉祥經等。
(四)金剛部部主為金剛手菩薩,彼有金剛地下續;又有金剛手降魔續、金剛母續等。
(五)總事續有四;秘密總續、蘇悉地續、妙臂問續、後靜慮續。後靜慮續演說十事:一修行處所之相,二我之真實,三明咒之真實,四天之真實,五住火,六住聲,七聲後解脫,八趨入儀軌,九護摩,十灌頂。此續乃修密者所必須備。
(六)唸誦靜慮:「先修四事:一誦結總部之咒印,二頂禮十方一切諸佛菩薩;供養自身。三歸依發心。四以咒守護;次盥洗畢,返室著法衣,加持供物等。此為代上部修守護輪」。
(七)修自生起而作承事。「先依中觀離一異等正因,決擇修習自心性空,是謂我之真實。次以所修天(本尊) 之真實,與我之真實,合無差別,修無自性,是謂天之真實。此二真實,即六天中之真實天(六天依次廣明)。是代上部誦性淨咒與空性咒等修習性空。次想空中所修本尊,體是本尊,相為所誦密咒之聲相。專一緣住,是謂聲天。次想自心於虛空中為月輪相,上有所修本尊;體是本尊,相為所誦咒文;純金色相,是謂字天。聲天字天,隨修大咒、心咒、心中心咒皆可也。
次觀咒文放無量光,其端放出所修無量本尊相,淨諸有情一切罪苦,供事一切諸佛菩薩。光明諸尊,還入諸字,月輪及字變成所修圓滿之天身,是謂色天。修自生起作承事時,除單修正尊,不須別修眷屬宮殿等。但若知者應以各各印咒觸著加持頂髻毫相,二眼、二臂、喉頭心臍等處者。若不知者,隨是三部中何部,即以彼部總印咒加持彼等,是謂印天。此代上部加持六處。次令天相明了,堅固我慢,專注而緣是謂相天。此乃總代上部之五相成身也」。
考代上部之五相成身,與東密所修十八道次第似是大同小異,唯前者較為有系統耳。但關於「修命力」,道家所謂氣沉黃房者,在東密則缺如(筆者曾親詢程宅安於蘇州嚴衙前打箭弄公館)。茲擇其要義,摘錄原文如後。
「修命力云何? 如大日經與佛密論師疏中所說,『命』謂根門所行之息。『力』謂分別,於諸餘境散亂流轉。息及分別,俱不使向外流散。於內攝持者,是防護或滅除命力之義。於何時修,謂於事行兩部作承事時修。為何益修者,謂滅除庸常之顯現也……如何修者,謂具身扼要,向內引上息至臍而壓;向上引下息至臍而持。意緣故本尊專一安住。次息不能持時,意緣本尊放息休憩。次仍向內持,」反覆修之。
按修命力乃藏密之所共有,此乃不共外道之唯一法門。外道只知以心理引導生理,而不明如何調節生理以加強心理。西洋神秘主義者如普羅太奴(Plotinus)、白野姆(Jodob Boceh-me)、但丁(Dante)等均不悉此法,彼等之所得類多「光影門頭」,似有一肩之差存焉!
(八)修前生起供養分六項廣釋,計生起所依,請尊奉座安住,顯示印契,供養稱讚,修懺悔,修四無量等。讀者觀其標顯,即可知其含義。至咒語及印定之法,可自行參攷原著第五十頁至五十五頁。惟在修四無量內涉及唸誦方法,所謂「四支咒誦」者,用再摘錄以明之。
「正唸誦中?須具四支唸誦。如後靜慮經云『住聲、心,及事』。事支者謂將咒輪安住誰心為所依事,即天身也。其中分二,自修為天,名曰自事。修前方生起之天,名為他事。此二於四支唸誦中各為一支。往心支者,謂於前方生起之心中,觀親自心為月輪相。住聲支者,謂於彼上,觀所誦咒之字形。……唸法共分為二,一緣於字形唸誦,二緣聲唸誦。前者又分緣前起心中之字形唸誦及緣自己心中之字形唸誦也」。
(九)結行。結行內儀軌,大抵與別宗大同小異。惟在唸誦將了有特殊之次第及意義。「唸誦已,漸放捨之次第者,應逆修六天之次第而捨。謂緣所誦咒聲者,以緣咒字而捨,彼由緣月輪而捨,月由單緣天身而捨。前六天身由純思自已天身而捨。自起之天身,由單思心間咒字而捨;彼由緣聲而捨,聲由緣本尊之智身而捨,彼由緣法身而捨。彼亦無所得,應緣我之真實;次思異熟身如幻化陽燄顯現,最後安住於空性」。
(十)不待唸誦靜慮分三:一住火靜慮,「謂自修為天之心間,修一火燄,光明熾然。共中有自心,能證我之真實,相為所誦咒聲之相……內依煖樂。生三摩地」。二住聲靜慮,「自修為天之心間,月輪之內,修一微細天身,如自身相。其心又想光明熾然。其中修咒聲自明。此與有唸誦時緣字聲音者不同。彼是徐誦或意誦,緣自唸誦之聲。此非自誦,是緣火內咒聲如在旁聽也」。三聲後能解脫靜慮。以上二節均屬有相瑜伽,此節攝入無相之部,謂緣聲以後,緣無相意真實義,由修空性法身同類之因,能給法身之解脫也。
(十一)行續。一切行續之主為毘盧遮那現證菩提經,乃毘盧遮那佛在華藏莊嚴世界色究竟天厚嚴宮說。金剛手法經曾異說此莊嚴之相,大方廣佛經亦曾詳述之。
本續學道之次第內之前兩支,令成法器受灌頂法與清淨儀律及三昧耶,原著說明已在事續內廣明。第三支內有相瑜伽部,文載亦甚簡,僅說明外內四支唸誦之區別。一外四支唸誦者,「先修自性空我之真實,與本尊性空天之真實,二無差別。次於空中,修習心為月輪相,於上思惟嗡字金色,從彼放光,收復自成毘盧遮那一面二臂;結入定印,身金黃色,坐白蓮華及月輪座,是為自事。亦說剎那頓現。次於自前修一如來,如同自相,是為他事。於彼心中,修我自心,為月輪相。是住心事。其上安布所誦咒文,是為住聲。緣彼低誦或意誦,於天持心」。
二內四支唸誦有,「先於空中從哀阿闇惡四字,隨一而起如前,或起釋尊,是為自事。心中月輪想,如兩面鏡。於此得堅固者,謂修自身乃至能見為本尊之身。欲於月中修如前說毘盧遮那,是為他事。次於彼想我自心為月輪形,是為住心。次於月上思惟咒字,是為住聲。此中亦修二種唸誦及護命力」。
(十二)行續內之色究竟天厚嚴宮,原著僅載一節,茲照錄如下:「以離一異等理,決定了解一切諸法。自性本空,當即修此定解相續。修彼之後,由修有相喻伽究竟,本尊身明現於心,猶如現法。心畧趨向,不待功力。空有雙俱,顯現如幻本尊天身,乃至能引毘鉢舍那。應勤修習。如是之法廣如大毗盧遮那及佛廣論師略疏中說,此亦順於修中觀法」。本節事相及果分未蒙文載,但無相部之區別,在事續之部曾有概述。計分為「六部(正云種性)為毘盧、寶生、彌陀、不空、不動、金剛持。………以第六部為最勝」云。
(十三)無上瑜伽續內容,已在本文序品內畧說。此間較重要者唯灌頂法內,另立一支為「入已灌頂」(表畧)。由是區別為瓶灌頂、密灌頂、智慧灌頂與第四灌頂四支宣說。要在藉阿闍黎加被之力,自心觀相所引之慧,與夫儀軌莊嚴之相,以直引未空不二之理也。著者疊用隱語,欲說還休,似有不能已於言而又不肯表出苦衷在焉。
總之,密教云圓成實性,唯在「從最極細微之心息,成就真實虹體金剛身;與現證空性勝義元明之心,同時俱轉。如是身心同體之雙運,名有學雙運。由如是同類相續之修習,果位能得順彼行相無學雙運,具足七支結合之寶位。」(筆者撰述本文時曾蒙藏學權威邢述之先生予以斧正,附致謝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