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佛城金剛菩提海 Vajra Bodhi Sea

金剛菩提海:首頁主目錄本期目錄

Vajra Bodhi Sea:HomeMain IndexIssue Index

佛教與教育

惟悟

昔孔子適衛,以冉有為僕。「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此為中國人所標榜之兩個治國方針,以作廣土衆民之教養,彷彿亦如今日所謂之國家政策。如此方不致思想紊亂、人慾縱橫。亦如孟子所謂「無恆產而有恒心者,惟士為能。若民則無恆產,因無恆心。苟無恆心,放僻邪侈,無不為已。」又如孔子所謂:「逸居而無教,則近於禽獸!」故必須一者使其致富,方能安身;二者令受教育,始克為善。

至若論其內容,實可云包括物與心之結合,人與國之聯繫。若施之於民,便必第一不愁衣食無著,鋌而走險,寡廉鮮恥;第二能令修養有素,樂以忘憂,知仁識義。於是乎其國便亦「不言而教,無為而治」矣。

此在佛教言:如《菩薩藏經》謂:「菩薩求法,當於五明處求。」以其一曰內明,既佛學也;二曰聲明,即文字學也;三曰因明,即論理學也;四曰醫方明,即醫學也;五曰工巧明,即一切工程技藝,無不包括在內也。要言之,前一種為哲學,所謂做人之道與了生脫死,咸可於此中求之。後四種為科學,所謂厚用利生與處世技能,亦可於其中得之。是知佛教教育之法,亦得心物二元之妙,人我無間之益。苟能施行於世,便可打破唯物為害之弊,提高人類智識,永泯貪瞋癡毒;使其身有所安,心有所樂,生有所養,死有所歸。於是乎,其人便亦必「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深得人生之樂矣。

復次,昔孟子嘗謂:人性本善,因習成染,苟不教育,即必遷變。雖荀子謂性惡,佛謂非善非惡,即其所謂之無記性。譬如一張白紙,畫之為龍便成龍,畫之為蛇卽成蛇,如何可云生來即有善性與惡性?但又因人非教育,不能成材,恰如所謂:「玉不琢,不成器」是也。故皆贊成因勢利導,引其化惡為善,返璞歸真。如孔子謂:「君子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淨名》謂:「經書禁吮術,工巧諸技藝,盡現行此事,饒益諸羣生。世間衆道法,悉於中出家,因以解人惑,而不墮邪見。」由是可知無論儒佛二教,以及世出世間之法,皆欲對人施以教育,崇正黜邪;使其常為人益,不為人害,於國於家,亦復如是。古今中外一切有識之士,莫不同然也。

顧人性雖無善惡,教育卻有好壞。譬如一把利刀,寒光閃閃,陰氣森森,若用得其道,便可益人;假使用不得法,亦可殺人!故所謂教育也者,實應慎之又慎,切忌魯莽滅裂,自貽伊戚!譬如自停考試辦學以來,時間已歷四五十年,育才何止千百萬人?所謂「十年生聚,十年教訓」,而成績安在﹖有目共賭,使令人失望之至!此無他,一言以蔽之,其弊實在於好高騖遠,捨本逐末;甚至於愛新惡舊,捨己從人,有以致之 ﹗此孔子謂:「吾聞以夏變夷,未聞以夷變夏者也」!今何不幸真個如此,竟成讖言!安能不令國破家亡,妻離子散,綱毀紀滅,衆叛親離?蒿目時艱,匪惟身受者應加痛哭,即方外之人與已涅槃之佛,亦常感深受共累矣!

若舉例言之,譬如東方之學,實在精神,西方之學,首重物質,二者皆各有所偏,各有所長;假使無物質而有精神,未免被人目為書癡,所謂「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孰為夫子」?但在內憂外患之日,卻真能浩氣長存,忠貞不屈,置生死於不顧;何況身外之名聞利養,豈不視如敝屣?反之,若只重物質竟輕精神,即被人稱為博士,學通中外,道貫古今,在國際上頗負時譽;然而古人嘗謂:「樹倒猢猻散。」有幾人能同甘共苦,至死不變?其例正俯拾即是,不暇枚舉也!故日本只偷去張香濤所謂:「中學為禮,西學為用」二語,便成其維新盛業,吐氣揚眉。而我卻不知「打倒孔家店」為何言,其所謂「破除迷信」之後果如何?自必亦如杜牧所謂:「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矣!

今以東方之傳統思想言,本兼尊重佛教與儒學,慈悲與禮讓;實不需乎所謂生存競爭,好勇鬥狠;王道與霸術,不能兩立,便可為證。此孔子謂:「寬柔以教,不報無道,南方之強也,君子居之。袵金革,死而無厭,北方之強也,而強者居之。」故其施於教育之上,只專尚務本,不求齊末。如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又曰:「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所謂「士先器識,而後文藝」,亦復如是。

凡此若與今之打毬唱歌,游泳賽跑;以及高唱革命,細談戀愛,不求骨髓,只學皮毛相比,豈非實有天壤之隔?蓋其一者始為教育,二者全是兒戲!如此若欲於今之學校之內,求取聖賢之人,以便齊家治國,寧非真如緣木求魚?故若欲遏止其弊,實應不偏一邊,真正實行一點所謂德、智、禮三育,缺一不可也。

若以佛教言,常謂人類之病,在於自私——即所謂我法二執,恆執不捨。故其對機說法,方便誘掖,常以言我便說無我,言法亦說法空;既有此病,應服斯藥,一旦疾病消除,藥亦拋棄,足見其毫無執著。如《華嚴經》曰:「五地菩薩,涉世度生,於世間技藝,醫方雜論,圖書印璽,種種諸法,靡不該練。」又如《法華經》曰:「若說世間經書,治世語言,皆順正法。」六祖惠能大師亦謂:「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求菩提,恰如覓免角」。良以佛既稱之為教,便一如世之所謂教育機關,自應設法面對衆生加以啟迪;所謂開示悟入,信解行證,方不放棄責任,亦不負佛出於世之本懷。故,本佛法而談教育,不特深契其旨,亦將功德無量矣。

且佛之教人,與世所不同者,既以其全無我相,心地光明,旨在度生,捨己救人。如《淨名經》曰:「菩薩成就八法,於此世界,行無瘡疣,生於淨土。何等為八?一、饒益眾生,而不望報,二、代一切眾生,受諸苦惱;三、所作功德,盡以施之;四、等心眾生,謙下無礙;五、於諸菩薩,視之如佛,所未聞經,聞之不疑;六、不與聲聞,而相違背;七、不嫉彼供,不高己利,而於其中,調伏其心;八、常省己過,不訟彼短,恆以一心,求諸功德。」由此可見佛教若辦教育,使真能做到人我兩忘,公私均利。此証於佛教學校常能出類拔萃,不如世間學校之輕浮顛狂,隨波逐流,數典忘祖,可知其益矣。

抑有言者,佛亦自有一種方法,作其實施教育之用,如初入學時,便教其懺悔。即所謂:「我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癡,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讖悔。」繼又教其皈依三寶,求成佛道。如曰:「皈依怫,兩足尊,我今從此不皈依外道天魔;皈依法,離欲尊,我今從此不皈依外道典籍;皈依僧,衆中尊,我今從此不皈依外道邪衆」。最後始對其發大誓願,利人濟物。亦卽所謂:「衆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也。然後乃授其所學,詳加解釋,循循善誘,誨人不倦。亦真能做到聚天下英才而教之之樂,為一切衆生離苦得樂計,雖常好為人師無妨也;故且莫小看其此種手續為無用,譏其為無風生浪;須知所謂宗教式之教育,實能擊中人之心坎,常收莫大之效果也。

總之,今世之教育,只圖外表,不重實際,所謂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原非過言!且其亦只可施於少年不經事之人,教以唱唱跳跳,說說笑笑,尚無大過。然若施教中年之人,便成疑問矣。以其涉世已深,習染亦多,茍不提倡道德,便成教猿升木!譬如四十年來之大亂,所謂「剷除封建思想,打破神權迷信」,此實輕視道德,初發源於學校,繼流行於社會;一人唱之,萬人和之;幾將一切人倫道德,良風美俗,摧毀無遺!如此而尚侈言思想進步,文明已成,何其不顧事實,懵懵乃爾?此有人謂:「中國不亡,是無天理」;誠為有感而發,決非憤激之言。

故今若欲起世之衰,救物之窮,便亦只好求之於佛,學一點改造心術之法,聊作救世之用。如《淨名經》謂:「若菩薩欲得淨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則佛土淨」。其庶幾始能挽狂瀾於既倒,作中流之砥柱。若尚謂不能救治沉疴,實必無此理也 。

──於印尼棉蘭市蘇島佛學社

▲Top

法界佛教總會 Dharma Realm Buddhist Association© 心法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