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修道一年,佛在眼前,修道三年,一萬八千,修道十年,佛在天邊」。所以說,若我們由始至終,能保持著修道最初精進心,一直勇猛精進,就能早成佛道。
諸人既入城 心皆大歡喜 皆生安隱想 自謂已得度 導師知息已 集眾而告言 汝等當前進 此是化城耳 我見汝疲極 中路欲退還 故以方便力 權化作此城 汝今勤精進 當共至寶所 我亦復如是 爲一切導師
所有小乘人都歡喜離苦得樂,不發大心,修小乘法,所以他們到了此座化城,覺得心滿意足,皆生大歡喜,自以為得到了究竟安隱,自己究竟度脫生死苦海。佛早已知,大眾會生如是想,於是又召集所有的大眾而示知:「你們現在不再疲倦了,應當打起精神往前進步!因為你們現在所住的地方只不過是一個化城而已,並不是真正的珍寶之處。而是我見你們太疲倦了,心生退轉,不想再修道,所以我用方便的法,神通的力量,變化出一個城,即二乘人的法。你們現在應當勇猛精進,即可一同達到佛的寶藏之處。我也是如此,為一切眾生的善知識,教導他們早登彼岸,共成佛道。」
見諸求道者 中路而懈廢 不能度生死 煩惱諸險道 故以方便力 爲息說涅槃 言汝等苦滅 所作皆已辦 旣知到涅槃 皆得阿羅漢 爾乃集大眾 爲說真實法
我看到一般求道的人,修行到了半途中,就覺得太辛苦,而生出懈退心,不想修道了。所謂「修道一年,佛在眼前,修道三年,一萬八千,修道十年,佛在天邊。」所以說,若我們由始至終,能保持著修道最初精進心,一直勇猛精進,就能早成佛道。如果半途而廢,那就一無所成,不能度過生死的苦海,煩惱的險道。所以,佛設方便法門,非是實法,乃對二乘人說:「你們也可證到涅槃,解離眾苦,不受生死,你們所要辦的都已辦了,旣知道得到涅槃而證得阿羅漢。」爾時佛又召集大眾,為他們說真實的法。
諸佛方便力 分別說三乘 唯有一佛乘 息處故說二 今爲汝說實 汝所得非滅 爲佛一切智 當發大精進
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用盡方便法來教化眾生,而佛法本來是只有佛乘,沒有緣覺乘、聲聞乘之分。因為眾生的根性,不能一開始就明白和接受佛法,故佛為眾生方便說出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這都是佛用大威神力所化出來的二乘法門,故為化城。所以說,唯有佛乘才是實乘。一切眾生能得不生不滅究竟涅槃之處,唯有修行佛乘,才能實證真常。然而一切眾生修行太久了,往往就生出厭倦心,所以佛以方便法門而造出一個化城,為眾生說有餘之涅槃和無餘的涅槃。
現在佛要開權顯實,說出真實的涅槃,因為以前佛對二乘人所說的有餘涅槃,還未到圓融無礙的一佛乘上,故還不能了生脫死,至不生不滅。因為證到了四果阿羅漢,雖然分段生死沒有了,可是變易生死未斷盡呢?佛具足一切實相般若的智慧,你們應該求佛的大智慧,向前勇猛精進,求無上佛道,不應該停留在四果羅漢的果位而生自滿心,不求上進。
汝證一切智 十力等佛法 具三十二相 乃是眞實滅 諸佛之導師 爲息說涅槃 旣知是息已 引入於佛慧
當你們證得一切智慧,佛的十力法。何為十力法呢?十力法是佛所具有的十種力量。㈠佛有知是處非處智力。是處是一切合乎佛法的,非處是一切與佛法互相違背的,而佛就有這種智慧和力量,分辨是非。㈡知三世業報智力。一切眾生過去生中,造了什麼罪業,現在種田,將來應結什麼果,未來受什麼果報,佛就有此種智慧的力量,知道三世的業報。㈢知諸禪解三昧智力。包括初禪、二禪、三禪、四禪,所謂「四空處」,還有所有的一切禪定,和八種之解脫。㈣知諸根勝劣智力。㈤知種種解智力。㈥知種種界智力。佛明白一切眾生種種的境界,故才能教化他們。譬如每一個人都有自己宗教的信仰,有的信基督教、回教、天主教等等,其實每一個宗教都歸入佛教,而每一個眾生的根性不同,所以也接受種種不同的法。㈦知一切至處道智力,就像修五戒十善,可升天。修禪定可證果,修六度萬行,可成佛。造惡業,可變惡鬼、墮地獄,種什麼因?就結什麼果。㈧知天眼無礙智力。㈨知宿命無漏智力。㈩知永斷習氣智力。這只不過略略解釋,如詳細的說,百千智力都從此而生出來,無有窮盡。
若修道人能證得三十二相,就得到真實的寂滅和快樂了。諸佛是一切眾生的大導師,見一切眾生在修道中生厭倦心而說出菩薩、聲聞、緣覺諸乘法及有餘之涅槃。雖然知道這座化城,是眾生之旅客站,並非本來的家鄉,故引導眾等歸入佛道,得圓滿的智慧。
五百弟子授記品第八(卷四)
這一品是佛為五百弟子授記,實已把千二百五十弟子包括在內。在此佛開權顯實,示一佛乘,餘二非真。為阿羅漢、辟支佛二乘人開示菩薩道事,皆當授記,未來世咸得成佛。凡聽聞受持者,皆應發大乘心,修學菩薩道法,作法華會上未來預記弟子。
爾時富樓那彌多羅尼子。從佛聞是智慧方便隨宜說法。又聞授諸大弟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復聞宿世因緣之事。復聞諸佛有大自在神通之力。得未曾有。心淨踴躍。即從座起。到於佛前。頭面禮足。却住一面。瞻仰尊顏。目不暫捨。而作是念。世尊甚奇特。所爲希有。隨順世間若干種性。以方便知見而爲說法。拔出眾生處處贪著。我等於佛功德。言不能宣。唯佛世尊。能知我等深心本願。
當爾之時,富樓那彌多羅尼子,即滿慈子,從佛所說,得知化城方便智慧(第七品),隨眾生機宜而為說法。又聞諸大弟子,即前千二百五十人得授成佛記別。復聞宿世因緣之事,即化城品,舉昔王子復講因緣。又聞諸佛有大智慧,隨緣自在,通達無礙,這是前所未有,故心地清淨而喜躍異常。即從座起,到佛前跪下,頭面致敬,接足作禮,禮佛已,退立一面;瞻仰佛之尊顏,目不轉睛。自心作念,世尊甚是希有奇特,佛之所為,更是罕有,能以權巧方便智力,隨順眾生而說種種方便利導的佛法,令眾生拔除貪著,不復染污六塵之境。我等智劣根淺,故未能盡說及宣揚諸佛功德,唯有吾佛,大覺世尊,能知我及眾生求佛深心,本來大願。
爾時佛告諸比丘。汝等見是富樓那彌多羅尼子不。我常稱其於說法人中。最爲第一。亦常歎其種種功德。精勤護持。助宣我法。能於四眾示教利喜。具足解釋佛之正法。而大饒益同梵行者。自捨如來。無能盡其言論之辯。
爾時佛告訴諸大比丘:「你們現在見到這一位聲聞乘人嗎?富樓那彌多羅尼子嗎?他在宿世中,會發大願要助佛弘揚教法。我很讚賞他,因為他說法第一。」當初佛轉大妙法輪,除了佛親自說外,亦由徒眾們輪流說法。為了激發徒眾們講經說法的智力辯才,佛陀常常給予說法者評語,使他們百尺竿頭更進步。在萬佛聖城,亦仿效此佛制轉說法法輪,使說法者能任意發揮,推而廣之,闊而充之,深入佛法之奧妙,但必須合乎經中之道理。
(待續)
請多唸 南無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