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佛城金剛菩提海 Vajra Bodhi Sea

金剛菩提海:首頁主目錄本期目錄

Vajra Bodhi Sea: HomeMain IndexIssue Index

《水鏡回天錄》

水鏡回天警世人

╱宣化上人

惡人阿育王,獲佛教化,改過自新。強人迦膩色迦王,集結經律論,始有大乘流傳。歌利王憍陳如,在鹿野苑中轉法輪,得四果阿羅漢位。苦行外道須跋陀羅,聞佛說八正道法,立即開悟。

阿育譯為無憂,生於佛滅後二百餘年,東天竺國人。為孔雀王朝第三代王﹙公元前二六八年﹚。貌醜性堅強,不得父信。具雄才大略,平亂有功。父崩,群臣擁而為王。造人間地獄,控制人民。後被海比丘所感化,篤信佛教,禁殺生,行布施,建八萬四千塔於全世界,供養佛舍利。又立石柱於各地,刻敕文,申告人民「不得干涉鄰人信仰」。派高僧到外國弘法,建寺供僧,外道混入,為賊住比丘,改竄三藏,不重戒律,故有第三次結集之舉。以巴利文寫於貝葉,為南傳小乘經藏。其弟帝須比丘,至獅子國弘揚佛法。王偏向大眾部,排斥上座部。因之,原始佛教分家,各立門戶。

贊曰

佛教惡人 改過自新 名阿育王 殺盡六親
遇海比丘 識果達因 懺悔前愆 供養慈尊

又說偈曰

惡王悔過護聖僧 恭敬三寶息貪爭
興建寶塔閻浮提 重結經藏華子城
闡揚正法化鄰國 樹大寶幢度怨親
如來舍利傳後世 增福培慧彼岸登

聽水鏡回天錄,可學到不少做人的道理。攝影╱秦培鈞

☆    ☆    ☆    ☆    ☆    ☆    ☆    ☆

迦膩色迦王為蒙古後裔,大月氏人,比阿育王晚三百餘年統治印度。為貴霜王朝第三代王﹙公元一二〇年﹚,晚年受牧童建塔之啟示,崇信佛教,貢獻頗鉅。舉兵攻摩竭陀國,該國獻佛缽及馬鳴菩薩求和。王每日請一高僧說法,同一經典,不同講解。王疑之,問脇尊者何故?尊者曰:「去佛日遠,各宗滲入己見,難定是非,重結三藏,統一經義。」於是請世友菩薩為上首,馬鳴菩薩為潤色。經律論各製十萬偈,名為大毘婆娑論,以梵文刻於赤銅鍱,石函封之,藏於塔中,為第四次結集,乃是北傳大乘經藏之始。

贊曰

蒙古剛強 產迦膩王 縱橫征討 印度遐荒
牧童啟示 弘法無方 豐功偉業 巍巍堂堂

又說偈曰

志大願宏護法王 追究真理設講堂
一經多義何者是 百師不同誰主張
請問尊者歸依處 叩求菩薩結集忙
大乘流傳從此起 善根種子日日昌

宣化上人講水鏡回天錄有警世深意。攝影╱秦培鈞

☆    ☆    ☆    ☆    ☆    ☆    ☆    ☆
憍陳如譯為大器,往昔為歌利王,曾割佛四肢,今為五比丘之一,尊者陪佛修苦行,見佛受牧女之供養,誤認佛生退轉心,離佛自修,佛於菩提樹下證道後,首先到鹿野苑為五比丘說三轉四諦法輪,一為示轉:此是苦,逼迫性;此是集,招感性;此是滅,可證性;此是道,可修性,尊者最初了解,知苦,斷集,慕滅,修道,先從集諦入門,知客塵﹙煩惱﹚由見思三惑所引起,見惑對境生貪愛,粗如客,來去不停,思惑者,迷理起分別,細如塵,不易見,不易去,悟解客塵能染污妙明真心,擾亂性空真理,於是背塵合覺,證得四果阿羅漢位,為佛第一位出家弟子。

贊曰:

毀謗相加 等於施肥 逆來順受 破罪孽堆
怨親平等 無我有誰 名最初解 忍辱慈悲

又說偈曰

昔為歌利遇仙人 斷其四肢不生瞋
護法震怒風雷變 道者憐憫雨露新
立願證果先度汝 夜睹明星覓舊親
鹿野苑中法輪轉 最初解禮兩足尊

☆    ☆    ☆    ☆    ☆    ☆    ☆    ☆
須跋陀羅譯為善賢,聰明有才智,為拘尸城外之苦行外道,雖證五通,但未捨驕慢之習氣,已到非想非非想之境界,年百廿歲時,聞佛入涅槃,急至雙樹林請法,門人深恐擾亂佛心,不許進見,佛慈悲召之為說八正道法:一者正見,即正確見解,二者正思惟,即正當思想,三者正語,即正當言語,四者正業,即正當行為,五者正命,即正當職業,六者正精進,即正當努力,七者正念,即正確觀念,八者正定,即正禪定而非邪定。尊者言下大悟,先佛而入滅,為佛最後弟子。孔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尊者風燭殘年之期,尚有求道之志,吾等應見賢思齊而效法之。

所謂:「莫待老來方學道,孤墳多是少年人。」

贊曰

老而彌堅 求道心虔 問法於佛 入滅身先
逍遙自在 無罣無牽 正悟解脫 各宜勉旃

又說偈曰

自知外道非究竟 非非想處亦徒然
恭往雙林求真理 親悟八正通妙玄
如是如是原如是 奇哉奇哉更奇哉
執教相扣識本體 不俟如來般涅槃

☆    ☆    ☆    ☆    ☆    ☆    ☆    ☆

專心地聽水鏡回天錄,細細地嚼其中道理。攝影╱秦培鈞

▲Top

法界佛教總會 Dharma Realm Buddhist Association© Vajra Bodhi S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