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佛城金剛菩提海 Vajra Bodhi Sea

金剛菩提海:首頁主目錄本期目錄

Vajra Bodhi Sea: HomeMain IndexIssue Index

華嚴經中的宇宙圖象 3
從天文學認識佛經之真實不虛

肖軍

⑨次上風輪,名普持勢,持一切須彌山地。

⑩次上風輪,名莊嚴光明,能持一切有。

如是次上有須彌山微塵等風輪。

最上風輪,名勝藏,持一切香水海,彼香水海中有蓮華,名香幢光明莊嚴,持此蓮華藏世界海,此世界海邊,有金剛 圍山周匝圍繞。

所 謂風輪,清楚地展示了蓮華藏世界海的旋渦結構。從中性氫的分佈圖上,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銀河系的旋渦結構。上下的概念在此解釋一下,我們在地面上指天為上 指地為下,其實是由引力所決定的。地球的中心就是我們的引力中心,指向引力中心即順著引力方向的就為下,反之為上。銀河系的中心是整個蓮華藏世界海的引力 中心,所以自上而下的風輪結構,其實就是逐漸遠離銀心的旋渦結構。

按照太陽到銀心的距離與銀河系主體半徑的比例三•三萬光年——五萬光年。 假若風輪的間距是等同的,前十個風輪構成蓮華藏世界海的主體結構,那麼太陽的位置就應處在六•六風輪之處(三•三萬年——五萬光年X十風輪)。約即第七風 輪。請看:所謂「持一切真珠地」不就是對太陽系中地球及其它行星的真實寫照嗎!所以經中所示太陽系在銀河系中的位置也是與現代天文觀測相吻合的。

第 十個風輪之外,與銀河系相對應的就是大範圍的銀暈和銀冕結構,最上風輪所持的香水海指的就是銀暈和銀冕中的彌漫物質,而金剛圍山就是鑲嵌在其中的球狀星 團,它們由上萬顆年紀較大的恆星集聚而成,發出金橙色的光芒。天文學家對於銀冕中天體的分布情況還不十分了解,而佛陀在經文中做了非常詳細的描述,有興趣 者可看廬舍那佛品第二之二,此不贅言。但是後文中對於恆星的生滅及星系起源,演化的敘述,我們還是應當再看一看的,雖然天文學對星系起源和演化的問題,各 執己見尚未定論。

五、 佛陀對天體演化的描述

佛門中常言:「諸行無常,諸法無我」具有深刻的演化及整體客觀性的含義。佛陀認為 任何世界的演化都經歷四大過程:成住壞空。宇宙中每一個世界:行星、恆星、星系,都處在不斷的凝成,安住,毀壞的過程中。毀壞又凝成,凝成又毀壞,世界就 是如此無始無終地成壞着。現在的世界,有的在凝成中,有的在安住中,有的在毀壞中,有的已毀壞無餘—空。任何時間宇宙中的世界都處在此成彼壞,此有彼無的 演化過程中。在「華嚴經」中,又產生了更為有針對性的具體描述。廬舍那佛品第二之二中,普賢菩薩偈頌曰:

法界不可壞 蓮華世界海 離垢廣莊嚴 安住於虛空
此世界海中 剎海難思議 善住不雜亂 各各悉自在
平正住莊嚴 依種種色住 如來世界海 佛剎相隨順
種種身音聲 一切佛自在 普見諸世界 種種業莊嚴
須彌山城網 水旋輪圓形 清淨色蓮華 彼彼悉圍繞
尸羅幢甕形 隨順轉色形 如是難思議 諸佛國土形
不思議世界 依止蓮華住 於大光明網 普照於一切
一一如來剎 放諸光明網 照一切佛國 充滿十方海
一切諸佛剎 一切境界門 一切方便入 皆悉見無量
不思議佛剎 不壞不可盡 無量淨莊嚴 大仙威神力
彼如來剎頂 不思議世界 或成或有敗 不生亦不滅
譬如諸樹林 華葉或生落 如是諸佛剎 成敗亦復然
如依種種樹 有種種果生 如是種種剎 有種種眾生
種子差別故 果實生不同 行業若干故 佛剎種種異
譬如意寶珠 隨意現眾色 除諸妄想故 悉見清淨剎
譬如空中雲 龍王力能現 如是佛愿力 一切佛剎起
猶如工幻師 能現種種業 如是眾生業 佛剎不思議
如見彩畫像 如是見佛剎 心畫師所成                               

這 裏的「佛剎,國土,世界」不外是對恆星、行星的不同說法。在蓮華藏世界海中,有序地分佈着各種形色的恆星,如同樹葉的生落一樣生滅著。各種行星上面生活着 因為生態環境不同而形態不同的種種眾生,這就是地外生命。科學發展至今還未探測到,而在佛經的論述中比比皆是。佛經中世界總是和眾生聯繫在一起,因為眾生 和世界是不可分割的。眾生的行業不同,形成的世界各異,各異的世界反過來又產生形類不同的種種眾生,這是一個互為因果的整體。就如同種子、樹、果實三者的 關係一樣。只是「心畫師所成」之心的含義,請不要誤解為與「唯物」相對的「唯心」,「唯心」的心指的是意識與精神,這裹的「心」指的是真空妙有的妙真如 性。此「心」含容了物質與精神,是萬物生滅的本源。

恆星的生死過程,相對來說天文學已研究得十分清楚。但是對於星系的起源和演化過程了解得 還很少,而佛的說法很肯定。在廬舍那佛品第二之一中論述世界海十事中的第二事就是世界海的起具因緣:「諸佛子,當知一切世界海,有世界海塵數因緣具成故, 已成,今成,當成。所謂如來神力故,法應如是故,眾生行業故,一切菩薩應得無上道故,普賢菩薩善根故,菩薩嚴淨佛土願行解脫自在故,如來無上善根依果故, 普賢菩薩自在願力故,如是等世界海塵數因緣具故,一切世界海成。」

科學只研究「法應如是故」即事物的客觀規律如何,只考慮物質世界的物理化 學因素,不考慮一切生命行業的作用,因為科學認為生命是由物質的演化最後組合而成的。而佛陀認識到宇宙中任何事物,都是由多種因素在適當的條件下,共同起 作用而產生的。星系,太陽地球及眾多的生命莫不如是。它們是互感而成的,大地孕育了生命,而地球的形成和演變又和生命的行業有關!

佛陀在 「華嚴經」寶王如來性起品第三十二之一中說:「三千大千世界非少因緣成,以無量因緣乃能得成。所謂興大雲雨,因大雨故,起四風輪。何等為四:一名曰持,能 持大水;二名漸消,漸消大水;三名曰起,起諸處所;四名莊嚴,莊嚴三千大千世界眾生業報。如是四種皆眾生業報及諸菩薩善根所起。佛子,如是等無量因緣,乃 成三千大千世界,法如是故,無有作者,亦無成者。……佛子,是為大雲雨一味水以眾生善根果報力故,法如是故,起種種風輪,風輪差別故,大千世界形類不 同。」又云:「風輪依虛空,虛空無所依,虛空雖無所依,能令三千大千世界而得安住。」在此佛陀把星系的起源和演化講述得一清二楚。宇宙間的彌漫物質,在風 輪的作用下凝成了恆星和行星,星系的形狀種類也如此而決定了。這與天文學家關於星系起源的湍流假說,及星系的形態結構由初始條件所決定的觀點是相接近的。 在旋渦星系中,風輪(天文學家稱之為渦流)是旋渦結構的起因,纏繞的旋臂表明了風輪的存在。佛陀告訴我們風輪在星系的起源和演化中起着非常的作用。天文學 家是否可以從中獲得些有益的啓示呢?

(下期待續)

▲Top

法界佛 教總會 Dharma Realm Buddhist Association© Vajra Bodhi S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