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文殊菩薩 一九八六年九月廿四日 文殊師利譯為妙吉祥,在往昔時,曾為七佛之師,處胎經云:「昔為能仁師,今為佛弟子,二尊不並立,故
我為菩薩。」為助佛揚化,故乘願再來。誕生時,出現十種吉祥之瑞兆,①光明滿室②甘露盈庭③地湧七珍④神開伏藏⑤雞生鳳子⑥豬誕龍豚⑦馬生麒麟⑧牛生白澤
⑨倉變金粟⑩象具六牙。故稱為妙吉祥。駕青獅,表威猛,持寶劍,表智慧。注重一切般若,為智慧第一。侍佛之左,為華嚴三聖。啟發善財童子南參善知識,教化
龍女八歲成佛,領導阿難尊者於鐵圍山結集大乘經藏。漢明帝時,攝摩騰及竺法蘭二聖僧來震旦,帝問:「此土豈有聖人居化耶?」曰:「清涼山為文殊大士所
居」。故建伽藍,度僧居之。 贊曰 大智文殊 般若洪爐 煉出諸佛 及歷代祖 無量聖僧 皆從此出 清涼妙藥 洗滌糊塗 又說偈曰 古佛乘願度娑婆 文殊大智演摩訶 五台接引恆河眾 九華化導稻蔴多 百城煙水善財過 千祥雲集龍女佛 妙德普現獅子吼 華嚴常作不說說
☆
☆
☆
☆ 大行普賢菩薩 一九八六年九月廿六日 普賢菩薩,從東方無量世界來娑婆世界,作影響眾,為大菩薩中之上首。觀諸法實相之理,懺悔六根罪障,
發十大願王。①禮敬諸佛②稱讚如來③廣修供養④懺悔業障⑤隨喜功德⑥請轉法輪⑦請佛住世⑧常隨佛學⑨恆順眾生⑩普皆迥向。乘六牙白象,手持經典。侍佛之
右,為佛二脇士。深入一切三昧,為善財廣說普賢行願品。文殊之智,普賢之行,二者相配,象徵大乘之精神。曾示現於峨媚山,有普賢寺及洗象池之聖跡,迄今仍
在。古剎林立,約有數十寺。山峰有金頂,可瞻仰佛光。所謂「世間真理佛說盡,天下名山僧佔多。」 贊曰 虛空有盡 我願無窮 充滿法界 徧入微塵 處處示現 剎剎化身 皆證菩提 圓大覺尊 又說偈曰 眾生界盡願無窮 煩惱斷時行更深 禮敬諸佛誠懇切 稱讚如來誓尤伸 廣修供養培福德 懺悔業障除罪根 普賢菩薩歎難竟 倒駕慈航轉法輪
☆
☆
☆
☆ 大悲觀世音菩薩 一九八六年十月三日 觀自在菩薩,在無量劫前,已成佛果,號正法明如來,大悲願力,倒駕慈航,重返娑婆,尋聲救苦。所謂「千
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作渡人舟。」有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之願,故能救七難,解三毒,應二求。菩薩在初地(歡喜地)時,遇千光王靜住如來,傳授大悲神咒,紫
金光手
摩頂,頓超八地(不動地),踴躍歡喜,而發誓言:「若我未來能利益眾生,令我卽生千手千眼。」誓畢,大地六種震動,十方諸佛放光照觸其身,千手千眼具生。
乃對佛言:「如眾生誦持大悲神咒者,於現在生中,一切所求,若不果遂者,不得名為大悲心陀羅尼也。」五代後梁時,日僧請大士銅像回國供奉,船至普陀山,住
錫該山,有種種靈異,常常示現,成為佛教聖地。聯曰:「觀音菩薩何倒坐?皆因眾生不回頭。」所謂「苦海無邊,回頭是岸。」眾生為何不囘頭,被名利與情愛所
迷。若能看破放下,即獲自在。 贊曰 大慈大悲 救苦救難 切望眾生 同登彼岸 不辭跋涉 無處不現 普度有情 攝受貴賤 又說偈曰 普陀常現海潮音 娑婆眾生緣最深 千手護持有情者 慧眼照見不幸人 苦海波濤望永息 地獄痛楚願填平 稱名能解一切難 禮拜自獲福德臻
☆
☆
☆
☆ 大願地藏王菩薩 一九八六年十月四日 菩薩處處示現,時時救人。於唐初時,示現新羅(今南韓)國王宮。姓金名喬覺。少年時,視其姊結婚,啟示
生死迅速,決心出家修道。於廿四歲時,航海至九華山岩洞苦修。山下住民有閣老閔公,虔誠信仰佛教,每次供齋百僧,留一虛席,供養洞僧。閔公樂而捨全山,作
為菩薩道場。又令其子出家,作為菩薩之侍者,法名道明。後來閔公善根成熟,皈依其子,成為佛門佳話。菩薩於洞中清修七十五載,靈異頗多,世壽九十九,於七
月三十日示寂,三年不腐,面目如生,成為金剛之體,今有肉身殿存焉,受世尊之囑,教化眾生。曾誓言:「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不空,誓不成佛。」所謂
「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之宏願。 贊曰 大願無盡 至德無聞 視人如己 與眾浮沉 誓入地獄 同出苦門 稱頌名號 菩薩現身 又說偈曰 三塗八難俱離苦 四生三有盡沾恩 地獄空時成佛道 眾生度盡願始伸 明珠照破黑暗界 金錫震開生死門 真仁真孝真慈悲 空劫未有大聖僧
☆
☆
☆
☆
真認自己錯 莫論他人非 他非即我非 同體名大悲
|